过失致人死亡会转化为故意杀人的吗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26 14:00:17 355 人看过

过失致人死亡不会转化为故意杀人,两者存在很大的区别。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一般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

一、正当防卫打死人该如何认定?

正当防卫打死人一般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一)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二)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表现是:1、行为人具有致人死亡的行为;2、客观上必须发生了致人死亡的结果;3、行为人的过失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三)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十六周岁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主体;(四)本罪在犯罪主观上的表现为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两种,该过失是针对死亡结果而言。

二、犯罪过失量刑

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犯罪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种类型。

过失犯罪的量刑标准如下:1、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2、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在处罚上,因为过失犯罪的主观恶性比故意犯罪明显要小,因此刑法对过失犯罪的处罚比对故意犯罪的处罚要轻。

三、错失杀人是否有罪

错失杀人有罪,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7月17日 13:0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刑事责任能力相关文章
  • 酒后聚众斗殴致人死亡构成转化性故意杀人罪
    [案情]2005年8月14日晚,被害人欧某、被告人林某、胡某三人和被告人李某、黄某、罗某、陈某四人偶遇,因欧某酒后挑衅,双方遂在公共场所相互殴斗,造成被害人欧某被人使用单刃锐器刺伤胸腔后死亡的后果。审理过程中公诉机关提交了在斗殴过程中只有被告人李某一人与被害人接触过的证据,而未提交谁持有凶器斗殴及谁致死被害人的证据,且凶器一直未提取到。[分歧]法院处理本案时对定性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李某、黄某、罗某、陈某四人均构成转化性故意杀人罪。理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第二款规定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被告人李某、黄某、罗某、陈某参与聚众斗殴导致他人死亡的后果,应全部转化为故意杀人罪。第二种意见认为,被告人李某构成转化性故意杀人罪,其他被告人不构成转化性罪名。理由是在聚众斗殴过程中,参与者均有伤害对方的故意,但因有
    2023-06-11
    288人看过
  • 过失致人死亡罪和过失杀人罪一样吗
    在我国《刑法》中没有过失杀人罪的规定,因过失致人死亡的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而非过失杀人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2-02-17
    319人看过
  • 酒后杀人属于过失致人死亡吗?
    我们知道喝酒误事,其实饮酒过量也会生事,比如酒后杀人。不过,很多人以为酒后杀人,行为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的行为,所以属于过失致人死亡,最后则承担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法律后果。但是,实践中,对酒后杀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实践中,酒后杀人不属于病理性醉酒的,比如通常不饮酒的人偶然喝酒导致精神病症状杀人,那么便要承担刑事责任。并且,酒后杀人,行为人属于以下情况的即可以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1、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造成他人死亡。2、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行为人已经预见到其行为可能会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但由于轻信能够避免以致造成他人死亡。比如喝酒后实施家庭暴力,将配偶打伤后,认为自己下手不重不会造成严重后果,不积极送医,导致配偶死亡。那么,这种行为即属于过失致人死亡。不过,实践中有些人酒后杀人,并且是借酒壮胆之类的,那么即可能
    2023-05-01
    268人看过
  • 本案是无罪、故意伤害、故意杀人还是过失致人死亡
    案例:11日中午,梁*洪得知其女友张某的前男友李某又在纠缠张某时,便让张某将李某叫来把这事说清楚,为防止劝说李某时双方动手,梁又叫上其表哥高*强。12日晚7点钟李某来后,高*强便劝说李某不要再纠缠张某。但李某不听,众人不欢而散。约晚上10点,高和梁又回到张某的住处,发现李某在此,高*强再次劝其回家。但劝着劝着二人开始争吵,并相互撕拽。听到动静,梁*洪也跑出屋,见李某与高*强正厮打在一起。梁*洪常生气,遂上前挥拳对李某头部一阵猛打,高*强也用拳打李某胸部数下。后被张某姐妹劝开。停手后发现李某平躺在地上不动了。梁*洪、高*强等人以为李某昏迷,怕其醒来再闹事,高*强便决定让张某、梁*洪二人到其家躲一下。约一小时后,张某的姐姐听到有人议论说路边躺个死人,遂打开窗户,见李某还在地上躺着,便打急救电话“120”,经诊断发现人已死亡。于是张某姐姐通知高*强等人,三人遂返回,这时“110”巡警赶到,将梁*
    2012-06-07
    306人看过
  • 跳楼自杀会导致过失致人死亡罪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由于普通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过失致人死亡罪必须是过失,即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客观上必须实施了致人死亡的行为,并且已经造成死亡结果,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从上文知道自杀坠楼,属于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坠楼者已死亡,所以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但在民事上,在其遗产范围内应当对被砸死的两名路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民工要钱去跳楼自杀算犯罪吗民工要钱去跳楼自杀不算犯罪,因为没有侵害到他人的合法利益。如果存在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2023-08-04
    210人看过
  • 过失死亡与故意杀人:差异何在?
    过失杀人过失致人死亡的区别:1、二者的主观故意不同。2、二者的刑罚规定不同。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的,一般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构成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的,一般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故意杀人未遂与过失致人死亡区别有哪些两者的定罪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是此处还涉及到一个杀人未遂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此处涉及到数罪并罚与择一重罪处罚,显然过失致人死亡和杀人未遂是两起没有关联的案件,所以选择择一重罪处罚。此案件杀人未遂罪比过失致人死亡罪要重,所以判决应该是参照
    2023-07-20
    191人看过
  • 哪些情形下会转化为故意杀人
    刑法规定:1、实施其他违法犯罪时,又实施杀人的。如抢劫中杀人的,强奸中杀人的。2、出于恶意的报复,实施杀人的。这种行为主观恶意非常大。3、犯罪对象特殊。如孕妇、残疾人、正在抢险人士。4、多次杀人的。5、组织杀人、雇凶杀人的。6、教唆未成年人杀人的。7、从后果上看,造成多人死亡的,或多人严重残疾的。但也有些情况不宜判处死刑:主要有:1、因为婚姻、土地、邻里、劳动纠纷引起的杀人事件。2、有其他法定情节的。如未成年、孕妇、盲聋哑、自首、立功等。
    2023-04-14
    452人看过
  •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算过失杀人吗
    一、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算过失杀人吗驾驶车辆导致他人不幸身亡可视为过失杀人。交通肇事罪的主观心态主要为过失,即行为人对自身行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本应有所预料,却因疏忽大意未能预见到;或者虽有所预见,却轻信能够采取措施加以避免,最终酿成了严重后果。这种过失反映了行为人在面对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时的心理状态,而对于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这一行为本身,行为人可能是明知故犯。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引发重大交通事故,致使他人重伤、死亡或使公共财产及私人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照法律规定需承担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若行为人涉及交通肇事罪,法官将依据其犯罪情节,包括所造成的损失以及是否存在恶劣情节等因素,来确定量刑幅度并作出判决。若交通肇事案件中不存在其他恶劣情节,那么最低的处罚可能是拘役。《刑法》第十五条【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
    2024-05-26
    358人看过
  • 防卫过当致人死亡会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吗
    刑法第20条第2款规定:“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至于在什么情况下减轻处罚,什么情况下免除处罚,刑法没有明文规定。根据司法实践,对防卫过当行为裁量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时,应综合考虑以下情况:(1)防卫行为的起因;(2)防卫所保护利益的性质;(3)防卫过当所明显超过限度的程度及造成危害的轻重;(4)防卫人主观上的罪过形式及当时的处境;(5)造成防卫过当的原因。对防卫过当的犯罪人,在处理时应当正确适用刑法分则的有关条款,依法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从审判实践看,对防卫过当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或者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分别按照刑法典第235条和233条规定的相应量刑幅度减轻处罚;如果具备缓刑条件,可以使用缓刑;如果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应当免除处罚。对于构成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的,分别按照刑法典第234条和第232条规定的相应量刑幅度应当减轻处罚;如果具备缓刑条件的,可以适用缓
    2023-08-03
    277人看过
  • 本案被告人是间接故意杀人还是过失致人死亡罪
    [案情]被告人廖某因琐事与同住一屋的被害人甘某(十五岁)发生争执,当甘某欲离开时,被告人廖某不让甘走,并将窗户打开,同时对甘某说:“你要走就从窗户跳下去!”甘某即从床铺跳到窗台上,同屋的高某连忙上前扯住甘某的衣服劝其不要跳楼,被告人廖某用手拉扯高某的衣服说:“不要管她,让她跳!”,甘某即从四楼窗户跳下。甘某跳楼后,被告人廖某积极施救,把甘某送往医院抢救,甘某因抢救无效死亡。[分歧]对被告人廖某的上述行为如何定性?存在二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廖某的行为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理由是:被告人廖某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被害人甘某死亡的结果,虽然不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但是却抱着放任的态度。第二种意见认为被告人廖某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理由是:被告人廖某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被害人甘某死亡的结果,虽然不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但是由于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才造成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评析
    2023-08-17
    146人看过
  • 寻衅滋事罪中的故意杀人可以转化为故意杀人罪吗?
    寻衅滋事罪转化为故意杀人罪是合理的。寻衅滋事是指行为人结伙斗殴的、追逐、拦截他人的、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其他寻衅滋事的行为。寻衅滋事罪,是指在公共场所无事生非、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破坏社会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一、寻衅滋事罪的裁量标准是什么?1、一般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1)结伙斗殴的;(2)追逐、拦截他人的;(3)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4)其他寻衅滋事行为。罚款基准:并处500元以下罚款。2、较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1)结伙斗殴中,起主要作用的;(2)多次寻衅滋事,或者因寻衅滋事被公安机关治安管理处罚过;(3)追逐、拦截他人过程中,有暴力、侮辱行为的;(4)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行为过程中,有暴力、侮辱行为的;(5)其他寻衅滋事行为过程中有暴力、侮辱行为的。
    2023-06-19
    219人看过
  • 过失致人死亡罪构成条件是什么,过失致人死亡罪与间接故意杀人罪的区别有哪些?
    一、过失致人死亡罪构成条件是什么过失致人死亡罪构成条件如下: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生命权是自然人以其生命维持安全利益为内容的人格权。其神圣不可侵犯,已为宪法所肯同,理应由其子法贯彻。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均具有社会危害性,应受刑法打击。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因过人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要件为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自然人不能成为本罪主体。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其行为的结果抱有过失的心理状态,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主观上对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应当预见是法律对行为人实施某种有意识的行为时,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结果的主观认识上的要求。根据一般人的能力和行为时的客观条
    2023-06-07
    148人看过
  • 此案应定过失致人死亡罪还是故意杀人罪(既遂)
    2005年7月8日,被告人李某发现其妻手机内有一条来自同住铅山县城的被害人王某的暧昧短信(内容是:“我牙痛,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想你,感觉很甜蜜。”),遂怀疑其妻子与王某有染,于是驾驶一工具车至城郊,约王某出来将事情说清楚。李某的妻子黄某及李某的朋友余某恐生事端便找到李某,被李某安排坐在车辆后排座位。王某应约赶到现场后,李某即强硬指定王某坐在副驾驶位置上,并将副驾驶位置旁的车门保险栓锁上,对王某怒言:“你玩我老婆!要玩我就和你玩大点!”王某听后忙辩解道:“李某,啧……唉……”。李某打断王某的话说:“你不要罗嗦了!”话毕,李某挂档准备启动车辆,王某按住档位操纵杆欲行阻止,李某手一挥,将王某的手打开,气愤地说:“你不要动我的车子!今天我就陪你玩到底!”李某边说边大轰油门以60公里/小时左右的速度加速行驶,并往左打方向盘做出欲撞路边电线杆状。王某见势不妙便打开车门跳车逃跑,结果导致王某当场死亡。经
    2023-05-05
    443人看过
  • 故意杀人防卫过当可以转化吗
    通过对故意杀人与防卫过当主观条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故意杀人是行为人主观上存在的一种故意心态,而防卫过当的行为即使是造成了人员的死亡,行为人主观上也是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与疏忽大意的过失。由此可见,故意杀人与防卫过当之间是没有什么联系的。一、防卫过当的量刑标准根据司法实践,对防卫过当行为裁量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时,应综合考虑以下情况:(1)防卫行为的起因;(2)防卫所保护利益的性质;(3)防卫过当所明显超过限度的程度及造成危害的轻重;(4)防卫人主观上的罪过形式及当时的处境;(5)造成防卫过当的原因。对防卫过当的犯罪人,在处理时应当正确适用刑法分则的有关条款,依法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从审判实践看,对防卫过当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或者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分别按照刑法典第235条和233条规定的相应量刑幅度减轻处罚;如果具备缓刑条件,可以使用缓刑;如果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
    2023-03-12
    187人看过
换一批
#刑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辨认能力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的认识能力。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 对于一般公民来说,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生理和智力发育正常,就具有了相应的辨认和控... 更多>

    #刑事责任能力
    相关咨询
    • 故意杀人行为如何转化为过失致人死亡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4-07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如何认定的?过失致人死亡行为向故意杀人行为转化的问题1、行为人过失致人重伤,客观上被害人已经达到无法救治、必然死亡的程度,由于行为人误认为只造成了重伤,为逃避罪责而逃之夭夭,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基于过失行为而负有紧急抢救的义务,如果及时进行抢救,虽然被害人仍然死亡,行为人的行为属于过失致人死亡罪。而行为人故意逃避抢救义务,主观上放任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因此,行为人主观心态和客观行为
    •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如何认定的?过失致人死亡行为转化为故意杀人行为?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4-27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如何认定的?过失致人死亡行为向故意杀人行为转化的问题1、行为人过失致人重伤,客观上被害人已经达到无法救治、必然死亡的程度,由于行为人误认为只造成了重伤,为逃避罪责而逃之夭夭,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基于过失行为而负有紧急抢救的义务,如果及时进行抢救,虽然被害人仍然死亡,行为人的行为属于过失致人死亡罪。而行为人故意逃避抢救义务,主观上放任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因此,行为人主观心态和客观行为
    • 因不作为致人死亡而不作为致人死亡的行为人是故意杀人还是过失致人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2-15
      不作为致人死亡不仅可以成立故意杀人罪,而且也可以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区分这两者的关键在于,行为人对其不作为行为导致他人死亡的结果是否具有故意心态,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在司法实践中,要注意这样一种情况,即:行为人先前意外地或过失地导致了他人死亡的危险,行为人能抢救而不抢救,放任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对行为人不应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定性,更不能认为是意外事件而认定行为人无罪,而应对其以间接故意杀人罪追究
    • 杀人罪是故意杀人罪吗?还是过失致人死亡?
      重庆在线咨询 2022-10-07
      要看行为人对死亡是否具有预测可能性,有可能是过失致人死亡,也有可能是意外事件。
    • 杀人罪包括故意杀人和过失致人死亡吗?还是只包括故意杀人罪?
      香港在线咨询 2022-10-08
      杀人罪一般指,但是杀人罪辐射的还有过失致人死亡,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名不一样,所定刑期也是从最低刑3年到最高刑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