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放弃犯罪没有造成损害的如何处理?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16 09:22:03 390 人看过

一、自动放弃犯罪没有造成损害的如何处理?

自动放弃犯罪没有造成损害的处理方式是免除刑事责任承担。犯罪中止的情况下,行为人不仅主观上早已存在犯罪意念,而且客观上也实施了一定的犯罪行为,是应当受处罚的。只是对于犯罪中止出于宽大处理的立场和原则,同时也是为了鼓励犯罪人及时终止损害结果的发生才给予免于处罚的。

我国《刑法》之所以对中止犯采取这种立场,完全是出于实现刑事政策公平价值的考虑—既对中止犯网开一面,鼓励其及时悬崖勒马,在犯罪结果出现前放弃继续犯罪或者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又对那些造成一定损害后果的犯罪人保留适当处罚余地,从而避免放纵犯罪的不公正现象发生。

《刑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二、自动放弃犯罪属于犯罪中止吗?

自动放弃犯罪。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出于自身意志而放弃犯罪的行为,所谓出于自身意志,是指犯罪分子出于自身认识的主观因素,而非出于非主观因素的外在因素而自动放弃犯罪的。如某人意欲行凶杀人,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出于自身原因而放弃了行凶杀人的犯罪行为,某人的行凶杀人犯罪行为目的未达到,未达到目的的原因不是外在因素所致,而是在完全有条件达到行凶杀人的犯罪目的之前,出于主观原因而自动中止,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

实践中,要是成立未遂犯的话,一般是比照既遂犯对其从轻或减轻处罚。但如果是成立中止犯的话,那情况就不同了,由于此时是行为人自己主动自愿的放弃犯罪,于是在处罚上面自然就会比未遂犯更轻一些,甚至在成立犯罪中止而且没有造成损害的情况下应当对其免除处罚。

在我们国家犯罪它是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形态的,有一些人员他们可能在犯罪之前或者是在犯罪的过程当中突然间反悔,自动的放弃了犯罪行为,并且也采取了一些措施,积极的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所以没有过多的危害结果发生。此时可以免于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2日 15:4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犯罪目的相关文章
  • 造成不动产损坏的如何处理
    一、造成不动产损坏的如何处理侵权行为造成不动产损毁的,由侵权人承担赔偿的责任,一般由侵权人负责修复和按实际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四条【财产损失计算方式】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计算。二、侵害财产权赔偿标准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方式计算。(1)以财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为计算标准:被损害的财产完全毁损、灭失的,按照该财产当时在市场上对应的价格标准,按全价计算;如被完全毁损、灭失财产已经使用一定时间以上的,按相应折旧后的价格进行计算。如财产部分毁损的,应当按照由于毁损使该物价值减损的相应的市场价格标准计算。(2)按“其他方式计算”确定财产损失的,如侵犯知识产权案中的财产损失计算问题,股权侵权中的财产损失计算问题,侵犯商业秘密案中的财产损失计算问题等,在这类侵权案件中,财产的损失要依据相
    2023-06-17
    156人看过
  • 如何处罚失职造成的损害
    1、如何对失职造成的危害进行处罚根据相关规定,员工在任职期间因失职行为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只能要求有限赔偿。故意造成的,全额赔偿;重大过失造成的,部分赔偿,赔偿比例由法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没有统一标准;一般过失造成的,不予赔偿。劳动部发布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因劳动者自身原因遭受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以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用人单位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以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额不得超过劳动者月工资的20%。扣除后的剩余工资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的,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二是对党员干部的失职行为,要给予党纪处分。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党组织在纪律审查中发现党员因贪污贿赂、玩忽职守等犯罪行为涉嫌犯罪的,给予撤销党职处分,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因此,如果党组织在纪律审查中基本掌握了刑法关于玩忽职守、玩忽职守的规定,需要说明的是,
    2023-05-02
    263人看过
  • 犯罪中止自动放弃犯罪有哪些特征?
    一、犯罪中止自动放弃犯罪有哪些特征?犯罪中止自动放弃犯罪的特征主要有时空性、自动性、有效性。(一)必须是在犯罪过程中中止犯罪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所谓犯罪过程从预备犯罪到犯罪完成的全过程,只要这个过程尚未结束,犯罪尚未完成,犯罪构成尚未处于完成形态,都可以成立犯罪中止。反之,则犯罪中止不能成立,至于犯罪是否已经完成,犯罪构成是否已处于完成状态,要以刑法分则条文所规定的各种犯罪构成的完成形态为准。前面已经指出,犯罪构成的完成形态是复杂多样的:行为犯、危险犯、结果犯的完成形态都不同,必须依照刑法的规定,分清各种不同情况,才能正确确定某种犯罪是否已经完成。对犯罪完成后犯罪分子采取的补救措施后者悔改表现,如把窃得的东西再放回原处或者赔偿被害人的损失,都不是犯罪中止。但可以构成量刑的从轻或者减轻的情节。所谓中止犯罪包括停止进行犯罪的预备行为和犯罪的实行行为。前者是预备中止,后者是实行中止。一般来
    2023-06-03
    350人看过
  • 自动放弃犯罪并不当然成立犯罪中止
    [案情]1993年5月29日闫国从、闫国才、蔺正齐共谋偷盗小孩到广东省卖。经踩点后于次日凌晨1时许,闫国从、闫国才、蔺正齐到古蔺县观文镇共和村3组村民赵宗松家,由闫国才望哨,闫国从、蔺正齐撬门入室将赵宗松的儿子赵明(出生8个月)抱出后到闫国从家,后又将赵明转移到古蔺县马蹄乡果底村陈朝正家。案发后闫国从于1993年6月1日晚将赵明抱至赵宗松家附近后外逃。2008年4月15日,闫国从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分歧]对于该案的处理存在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根据该案的犯罪情节应当认定成立犯罪中止;另一种意见认为闫国从的行为已经构成拐卖儿童罪的既遂,不是中止。[评析]将该案认定为中止的理由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自动放弃犯罪就是在犯罪分子认定能够完成犯罪的情况下,出于本人意志自动停止犯罪。自停止可以是真诚悔悟、
    2023-06-11
    382人看过
  • 对个人名誉造成损害的如何处理?
    对个人名誉造成损害的,可以收集好证据向法院进行起诉。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一)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二)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三)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因此,损坏个人名誉适用根据该解释的规定。2、至于赔偿,则就区别情况了。该解释第八条规定:“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受害人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形判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
    2023-04-27
    236人看过
  • 特征分析: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
    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的特征是:1、时空性。成立犯罪中止的时空条件是,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也即必须是在犯罪处于运动中,尚未形成任何其他犯罪停止形态的情况下放弃犯罪;2、自动性。也就是行为人必须自动放弃犯罪;3、彻底性。是指行为人彻底放弃了犯罪;4、中止的自动性。成立犯罪中止,要求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这是犯罪中止与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在主观上的区分标志。犯罪中止的特征(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首先,行为人明确认识到自己能够继续犯罪或实现犯罪结果;其次,中止行为的实施是行为人自动作出的选择;再次,中止犯罪的决意必须是完全的、无条件的、彻底的,不是部分的、有条件的或暂时的。中止犯罪的主观原因,有的是惧怕受到刑罚的惩罚;有的是由于他人的劝说而改变了原来的犯罪意
    2023-07-03
    299人看过
  • 犯罪动机的放弃
    犯罪动机
    亦称犯罪动机的中止。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过程中,由于受到偶然因素的影响,良心发现或道德、法制观念萌生,主动放弃犯罪动机而中止犯罪。例如,盗窃犯看到被害人呼天唤地,十分可怜,突然产生怜悯之心,而诡称拾到钱包归还失主。又如报仇者本想杀害对方,但举起刀时看到对方与年幼儿女相偎而睡,顿生恻隐之心,放弃了报复动机。犯罪动机放弃(犯罪中止)与犯罪动机受阻(犯罪未遂)的区别是,前者是主动地放弃,是由于内在的原因;后者是被动地停止,是由于外来的原因。
    2023-06-11
    192人看过
  • 自动放弃犯罪中止有什么特征
    1、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2、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3、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4、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一、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二、从轻处罚的情形有哪些?(1)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2)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处罚。(3)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过失犯罪的。(4)紧急避险或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023-06-24
    258人看过
  • 犯罪中止未造成损害的构成犯罪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犯罪嫌疑人终止犯罪行为未造成损害的,应该免除其刑事处罚,所以是不会构成刑事犯罪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犯罪中止如何认定刑法第24条第一款规定犯罪中止的概念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从这一规定中可以看出,犯罪中止的特征如下:(一)行为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首先,行为人明确认识到自己能够继续犯罪或实现犯罪结果;其次,中止行为的实施是行为人自动作出的选择;再次,中止犯罪的决意必须是完全的、无条件的、彻底的,不是部分的、有条件的或暂时的。中止犯罪的主观原因,有的是惧
    2023-04-17
    76人看过
  • 有没有自动放弃遗产的方法
    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三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但是,自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一、放弃遗产继承公证所需材料有哪些申办理放弃继承权公证时,应当逐项填写公证申请表,并提交以下材料:(1)本人的身份证明,如居民身份证、户口簿等。(2)被继承人死亡的证明。被继承人死亡前,放弃继承权不具有实际的法律意义。(3)本人与被继承
    2023-02-27
    408人看过
  • 免除处罚是针对没有造成损害的中止犯的。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犯罪中止的概念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有两种结果:1、没有造成损害;2、造成了损害。相关法律对这两种结果分别制定了处罚原则,即没有造成损害的,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减轻处罚。换言之,是否造成损害,不是构成中止犯的基本要件而是处罚中止犯的量刑因素。在犯罪实行阶段,自动放弃犯罪,符合中止犯的构成要件,因此,应当依照中止犯的处罚原则对其减轻处罚。犯罪中止免除处罚是否应该撤案犯罪中止免除处罚是应该撤案。对已经立案的案件,经过侦査认为不构成犯罪,或者依法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时,应当作出撤销案件的决定,标志此案己不成立。被告人已被逮捕的,应当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相关法律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一)情节显著
    2023-07-03
    96人看过
  • 自动放弃犯罪等同于犯罪中止吗
    自动放弃犯罪算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自动放弃犯罪。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出于自身意志而放弃犯罪的行为,所谓出于自身意志,是指犯罪分子出于自身认识的主观因素,而非出于非主观因素的外在因素而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的认定:1、在进行了犯罪准备,而后放弃了着手实行的,应当认定为中止犯。例如,甲某准备了毒药杀害其夫,因为害怕而没有敢下毒,后来放弃杀人念头,把毒药扔掉。因为尚未着手就自动放弃犯罪,属于在预备过程的中止。2、犯罪撤退不是犯罪中止。在进行了犯罪准备,没有着手实行的情况下,因为情况有变,主动撤退,但未放弃犯罪意图的,不是中止。例如甲乙二人预谋盗窃某银行,在白天“踩点”之后,晚上前来行动。发现银行有很多人在加班,不便下手,便撤走打算改日再来行窃。这属于犯罪撤退,不是犯罪中止。因为犯罪人遭遇到意志以外的原因,并未
    2023-05-31
    422人看过
  • 没有造成损失算过失放火罪
    过失引起火灾,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导致死亡一人以上,或者重伤三人以上的;(二)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三)造成十户以上家庭的房屋以及其他基本生活资料烧毁的;(四)造成森林火灾,过火有林地面积二公顷以上,或者过火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面积四公顷以上的;(五)其他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失火罪与放火罪的界限失火罪与放火罪在客观上都表现为与火灾有关的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都侵害了社会公共安全。但两者有明显的区别:(1)在客观方面,失火罪必须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才能构成。放火罪并不以发生上述严重后果作为法定要件,只要实施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放火罪即能成立。(2)放火罪有既遂、未遂之分。失火罪是过失犯罪,以发生严重后果作为法定要件,不存在犯罪未遂问题。(3)主体要件处罚年龄不同,放火罪年满14周岁不满
    2023-05-01
    355人看过
  • 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的概念和特征
    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而成立的犯罪停止形态。成立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要求同时具备以下三个特征:(1)时空性。成立犯罪中止的时空条件是,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也即必须是在犯罪处于运动中而尚未形成任何其他犯罪停止形态的情况下放弃犯罪。这是犯罪中止成立的客观前提条件。所谓犯罪的过程中,是指始于开始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犯罪预备行为之时,直至犯罪达到既遂之前,具体来讲,包括犯罪预备阶段和犯罪实行阶段。还应注意的一点是,犯罪尚未出现其他犯罪停止形态,根据我国刑法理论,犯罪停止形态之间具有不可并存性和不可逆转性,如出现了犯罪既遂形态,就不可能同时存在犯罪中止等犯罪未完成形态,也不可能逆转为犯罪中止等犯罪未完成形态。(2)自动性。即行为人必须自动放弃犯罪。自动性是犯罪中止的本质特征。犯罪中止的自动性是指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而放弃了自认为当时本可以继续实施和完
    2023-06-11
    304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目的是指实施犯罪行为人主观上所追求的非法利益。这种非法利益可以是物质性的,也可以是精神性的;可以是违法的结果,也可以是不法状态本身。犯罪目的对犯罪动机具有决定和制约作用,它支配着行为人对犯罪对象的选择和对危害结果的追求。... 更多>

    #犯罪目的
    相关咨询
    • 如何确定犯罪中止造成的损害
      重庆在线咨询 2023-01-17
      犯罪中止造成了实际损害,应当理解为造成了一定的法益侵害结果(构成一种轻罪的既遂犯),但没有造成行为人原本希望或者放任的犯罪结果。 比如:强奸犯以暴力实施猥亵行为后,自动中止强奸行为的,其先前行为已经侵害了妇女的性自主权(强制猥亵既遂),属于造成了损害,如以强奸罪追究刑事责任,则应当减轻处罚,但是不能免除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 盗窃机动车造成他人损害的如何处理
      湖南在线咨询 2022-11-11
      1、盗窃、抢劫或者抢夺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由盗窃人、抢劫人或者抢夺人承担赔偿责任。 2、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垫付抢救费用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 如何处理假冒商品造成损害
      江苏在线咨询 2023-02-26
      首先您应该携商品和有关票据到商店去交涉,说明情况,如该商店负责人也不能正确处理,您还可找商店的上级主管部门。 如果与商店交涉无效,向其上级主管部门反映也无用,消费者可继而向技术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反映,如果你觉得向政府部门反映不方便,也可以直接向消费者协会反映。 总之,消费者如果发觉自己购买了假冒商品,一定不要自认倒霉,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这样就可以使假冒商品没有立足之地,既维护了广大消费
    • 中止犯罪没有造成损害的还处罚吗,有没有法律规定
      陕西在线咨询 2023-08-29
      中止犯罪没有造成损害如果是在预备阶段中止的是不用处罚,如果在实施犯罪的阶段中止是需要进行处罚的。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 如何处理环境污染造成的人损害
      西藏在线咨询 2022-10-2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一条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处理;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完全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并经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