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与起诉的法律定义及区分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9-04 17:10:17 58 人看过

起诉是指当事人就民事纠纷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并请求法院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审判的行为。起诉须有明确的被告人、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还须属于受诉法院管辖范围。与提起诉讼和起诉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在称呼上有所差异。

提起诉讼和起诉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在称呼上有所差异。起诉是指当事人就民事纠纷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并请求法院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审判的行为。即请求法院通过审判,使被告人承担某种法律上的责任和义务。起诉须有明确的被告人、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还须属于受诉法院管辖范围。

诉 讼 与 非 诉 讼 的 区 别

诉讼与非诉讼的区别在于它们解决纠纷的方式不同。诉讼是通过法院进行的,由法院依法对当事人进行审理,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做出裁决。非诉讼则是指在纠纷发生之前或纠纷发生之后,当事人之间自行协商、调解或通过其他非诉讼方式来解决纠纷。

诉讼通常适用于纠纷金额较大、争议较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例如劳动纠纷、合同纠纷等。在诉讼中,当事人需要提供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并由法院做出裁决来解决纠纷。

非诉讼则适用于纠纷金额较小、争议较轻的情况,例如民间纠纷、家庭纠纷等。在非诉讼中,当事人可以通过自行协商、调解或其他非诉讼方式来解决纠纷,避免繁琐的诉讼程序。

总的来说,诉讼和非诉讼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优缺点。在选择解决纠纷的方式时,应根据纠纷的性质、金额和争议程度等因素进行判断,并选择最合适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诉讼和非诉讼是解决纠纷的不同方式,诉讼适用于纠纷金额较大、争议较有法律依据的情况,非诉讼适用于纠纷金额较小、争议较轻的情况。诉讼需要提供证据来证明观点,并由法院做出裁决来解决纠纷;非诉讼则可以通过协商、调解或其他非诉讼方式来解决纠纷。选择最合适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需要根据纠纷的性质、金额和争议程度等因素进行判断。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第一百二十条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第一百二十一条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08日 09:2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笔录相关文章
  • 法律救济与法律援助的定义及区别
    法律救济和法律援助的区别是:1、法律援助的主体是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服务人员,司法救助的主体是人民法院;2、法律援助发生于刑事、民事、行政诉讼等所有诉讼活动中,司法救助则只发生于民事、行政诉讼中;3、法律援助减收、免收的是法律服务费用,司法救助减收、免收的是诉讼费,是国家的财产性资金。法律救济途径当事人进行法律救济的途径包括有:行政复议;行政裁决;国家赔偿以及民事诉讼等。我国《法律援助条例》规定,公民对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等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条例》第十条公民对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一)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三)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
    2023-07-15
    465人看过
  • 起诉的概念及区分民事诉讼、刑事自诉、行政诉讼
    起诉的概念起诉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行为。民事诉讼:公民因婚姻家庭纠纷,或者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因其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财产权益争议,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刑事自诉公民对下列三类案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3、被害人有证据证明被告人侵犯自已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行政诉讼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称为行政诉讼。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如下:一、认为具体行政行为(包括不作为行为)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的:1、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不服的;2、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
    2023-06-11
    436人看过
  • 股东直接诉讼与派生诉讼的定义和区别
    股东的直接诉讼与间接诉讼的区别如下:1、法律依据不同。2、提起诉讼的原因和目的不同。3、诉权不同。4、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地位不同。5、对原告资格的要求不同。6、提起诉讼的程序要求不同。7、诉讼所得赔偿的归属不同。8、诉讼判决结果的约束力不同。论股东派生诉讼中的先诉请求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正式引进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毫无疑问,这一制度的建立对于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增强《公司法》的可诉性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也存在着权力被滥用以及诉讼投机等危险。面对股东提起的派生诉讼,公司的管理层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公司的财力,必然会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有时,公司的管理层会为了维护公司的正常经营,或者怕公司的形象受损或诉讼费用昂贵而不得不进行妥协。先诉请求制度就是针对股东派生诉讼所设计的一种公司内部过滤程序,其目的在于试图寻求一种平衡,一方面可以保障中小股东合法权益和维护公司的根本利益,同时又可
    2023-07-19
    152人看过
  • 商标与商号的法律定义及区别
    一、商标与商号的法律定义及区别商标是用来区别一个经营者的品牌或服务和其他经营者的商品或服务的标记。商号即厂商字号,或商业名称。商号作为企业特定化的标志,是企业具有法律人格的表现。商号和商标在作用和性质上有区别,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商标主要是用来区别商品的,代表着商品的信誉,必须与其所依附的某些特定商品相联系而存在,商标权属知识产权;商号主要是用来区别企业的,代表着厂商的信誉,必须与商品的生产者或经营者相联系而存在,商号权属名称权,所以商号权与人身或身份联系更紧密。2.商标按照《商标法》的规定进行注册和使用,具有专用权。其专用权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并有法定的时效性;商号按照公司法登记注册,同样具有专用权。其专用权在所登记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管辖的地域范围内有效,并与企业同生同灭。3.在我国,商标权有专门的商标权保护;而商号权仅比照民法典关于企业名称权的保护方法保护。4.带有某公司商号标记
    2023-08-03
    380人看过
  •  申诉与上诉:法律文书的法律效力及区别
    区别:申诉的对象与申诉范围不同,申诉状针对已产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而申诉范围则包括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诉状是对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而提出的。期限限制不同,申诉状的提出要经过受理案件的司法机关审查,认为原裁判确有错误,申诉合理合法,即通过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进行再审;上诉状的提出不管是否合理,二审人民法院都要进行审理,依法作出裁定。申诉状的事实和证据必须绝对真实可靠。区别:申诉的对象与申诉范围不同。申诉状针对已产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而申诉范围则包括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而上诉状是对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而提出的。2、期限限制不同。3、提出的主体不同。4、法律后果不同。上诉状,是民事、行政或刑事案件的当事人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审民事、行政或刑事判决或裁定不服,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期限,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时使用的文书。申诉状亦称“诉状”指公民或法人因自身
    2023-09-01
    482人看过
  • 起诉和诉讼的区别以及起诉的流程
    起诉和诉讼的区别在于起诉是属于发生诉讼的开端,诉讼是处理案件的全过程,包括起诉、审查、开庭、判决几个部分,起诉的流程收集相关证据,将起诉书交给有管辖权的法院,法院做出是否立案的决定。一、起诉与诉讼的区别是什么诉讼和起诉的区别具体如下:1.起诉是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的开端没有起诉,这三种诉讼均不能被提起,而诉讼则是,起诉、审查、开庭、判决,结案的整个过程。2.起诉只是整个诉讼过程中最开始的一个程序,民事诉讼中我们因为纠纷产生了,开始起诉对方,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触犯犯《刑法》,公安局逮捕立案后,检察院根据情况向法院起诉,行政案件中,对裁决对复议的不满,开启行政诉讼后,开始起诉。3.综上所述,诉讼是整个案件全过程,起诉是整个案件的开始。二、起诉的流程产生民事争议向人民法院起诉的,起诉的流程如下:1.收集与案件有关的证据,如物证、书证、电子数据等;2.写起诉书,载明:原告和被告信息;诉讼
    2023-06-24
    435人看过
  • 法律责任与法律义务的区分与分析
    一、法律责任与法律义务的区分与分析法律责任为违反法律义务的当事人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法律义务是指法律规定的法律关系主体应该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的限制和约束;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违约行为、违法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担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二、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主要
    2023-09-14
    379人看过
  • 诉讼参与人在刑诉法中的定义
    诉讼参与人的范围: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第一款第二、三、四、五项规定,本法下列用语的含意是:(二)“当事人”是指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三)“法定代理人”是指被代理人的父母、养父母、监护人和负有保护责任的机关、团体的代表;(四)“诉讼参与人”是指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五)“诉讼代理人”是指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托代为参加诉讼的人和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托代为参加诉讼的人。刑诉法回避的近亲属制度是什么1、回避的人员范围刑事诉讼法规定适用回避的人员范围包括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以及参与侦查、起诉、审判活动的书记员、鉴定人和翻译人员。最高法院《解释》规定,人民陪审员、司法警察、勘验人员、执行员和法院中占行政编制的工作人员也属于适用
    2023-08-14
    153人看过
  •  公法与私法:自诉诉讼的法律分类
    民事诉讼法属于公法领域,因为它调整的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与国家机关之间的法律关系,并涉及国家的强制性规范。与之相比,民法属于私法领域,更加强调社会成员之间的平等和自愿。当纠纷产生时,民法主要通过自愿、调解等方式解决,而民事诉讼法则需要国家权力的介入。民法属于私法领域,而民事诉讼法属于公法领域。这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它们在部门法中是否涉及到国家权利,以及是否涉及国家的强制性规范。民法主要是调整社会当中平等主体间的法律关系,它更加强调的是社会成员之间的平等和自愿。当纠纷产生之后,国家权利就要介入其中,因此诉讼法是公法。【法律性质标题:关于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的法律分析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府对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服务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但也给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风险挑战。为了维护金融稳定,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互
    2023-11-23
    424人看过
  • “行政诉讼法”的定义分析
    行政诉讼法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行政诉讼法,是指规定人民法院、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以及法律监督机关进行行政诉讼活动,调控他们之间在诉讼过程中相互间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简言之,行政诉讼法就是规定行政诉讼活动的一切法律规范的总和。狭义的行政诉讼法,则是指具有专门、完整法律形式的行政诉讼法典,在我国即1989年4月4日第7届全国人大第2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行政诉讼实践,是由广义的行政诉讼法予以全面调整的,而不是单纯地依据行政诉讼法典。承载广义上的行政诉讼法规范的法律文本包括:1、宪法宪法主要调整两类关系: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和国家机关与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行政诉讼是个人和组织就其认为违法侵权的行政机关行为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保护其合法权益的活动,自然涉及到个人、组织与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关系,以及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所以,宪法规范虽然都是原则性的,但其
    2023-06-06
    426人看过
  • 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法律规定及案例分析
    (1)发生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是由于当事人主观意志以外的情况,而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则取决于当事人的主观意志即当事人行使权利或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或行为。(2)诉讼时效中止只能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而诉讼时效中断则可发生在时效进行的整个期间。(3)诉讼时效中止是时效完成的暂时障碍,中止前已进行的时效期间仍然有效,待中止事由消除后时效继续进行;而诉讼时效中断则是时效完成的根本性障碍,中断以前已进行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中断以后重新起算,故中断前后实际上是两个诉讼时效。诉讼时效的中止和中断《民法典》第一百九十四条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一)不可抗力;(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三)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四)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
    2023-07-17
    104人看过
  •  法院涉及诉讼的含义
    本文介绍了党中央提出的“涉法涉诉”概念,是指公民对执法部门的不满引发的上访告状案件。这一概念的提出体现了党中央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思想。党中央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思想下,产生了一个新的名词——涉法涉诉。它是指当事人对刑事执法、行政执法等权力部门在案件或问题处理上不满,认为受到了不法侵害或不公平的待遇,从而引发上访告状的案件。涉法涉诉案件的相关定义涉法涉诉案件是指涉及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及司法实践等方面的案件,包括但不限于民事案件、刑事案件、行政案件、仲裁案件等。在这些案件中,当事人或其代理人、被告、原告等涉及法律关系,而案件的结果和处理方式也与法律息息相关。涉法涉诉案件具有一些共同特征,例如:1. 法律关系复杂:涉法涉诉案件往往涉及多种法律关系,如民事、刑事、行政等,法律关系复杂,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法律知识进行处理。2. 法律风险较高:由于涉法涉诉案件的法律关系比较复杂,一
    2023-11-17
    381人看过
  • 主犯与首要分子的定义及区分
    主犯和首要分子两者的区别在于:主犯是根据犯罪分子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来划分的,是与从犯相对而言的,有主犯就必须有从犯,但有的共同犯罪中并不区分主从犯。而首要分子是在犯罪集团或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等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此类犯罪中有首要分子,积极参加者,一般参加者,有的罪名只规定首要分子构成犯罪,此时就没有主从犯之分,有的罪名规定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均构罪,按照共同犯罪理论,可以区分主从犯,也可以不区分主从犯,有的罪名是三者都构罪,这里的首要分子一般是主犯,一般参加者是从犯,但还是不绝对。主犯和首要分子是不同角度的法律定义,虽然有时候存在一定重合,但不能直接划等号,也无需刻意地将两者联系起来。主犯和从犯的区别1、在事前共谋的共同犯罪中,首先提出犯意者通常为主犯,随声附和、表示赞同者通常为从犯。但这个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仅仅在犯罪共谋阶段随声附和,而在具体犯罪行为实施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2023-07-16
    246人看过
  • 诉权与诉讼权利的区别及理解
    诉权与诉讼权利的区别如下:1、诉权具有程序含义和实体含义两个方面的内容;而诉讼权利则仅具有程序含义,是指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为一定行为的可能;2、诉权产生于当事人民事权益受到侵犯或发生争执之时,先于诉讼开始;而诉讼权利则产生于诉讼程序开始之后,存在于诉讼过程中;3、诉权的主体限于当事人;而诉讼权利的主体则较为广泛。诉讼权利是在诉讼过程当中需要遵守的相关程序问题,而且是民众在行使诉权以后,相应的诉讼权利才会依法得到保护。诉讼离婚的诉权限有哪些诉讼离婚的诉权限制有:1、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的,应当征得军人的同意;2、妻子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终止妊娠半年内,男方不得单方提出离婚;3、判决不准离婚或法院调解和好、原告撤诉,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六个月内不能提起离婚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条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
    2023-07-18
    348人看过
换一批
#刑事证据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笔录
    词条

    笔录指的是公安、司法人员在诉讼过程中,按照法律和有关规定,以文字或视听记录的形式记录或反映诉讼活动和案件事实。笔录包括: 1、询问简介。 2、询问内容。 3、检查记录记录。 4、相关人员依次签... 更多>

    #笔录
    相关咨询
    • 诉讼涉及标的与诉讼请求,诉讼标的物与诉讼标的额怎么区分
      甘肃在线咨询 2022-07-20
      诉讼标的是诉讼双方当事人争议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诉讼请求是一方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的具体的要求,如要被告承担什么什么责任等; 诉讼标的物是具体的物品,如对物的所有权有争议,此物就为标的物; 标的额是标的物的价值
    • 诉讼中断的定义与区别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7-21
      以下几点是诉讼中止和中断的区别 1.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进行中,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暂时停止期间计算,待阻碍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法律规定,中止事由包括不可抗力和其他障碍。不可抗力是对权利人来说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其他障碍是指:权利人为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而无法定代理人或法定代理人已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继承开始后,没有确
    • 集体诉讼与集团诉讼的定义和区别
      江西在线咨询 2022-10-07
      集体诉讼是中国法上的概念,也叫做代表诉讼,是指多数主体诉讼合并为一个,由选出的代表参与诉讼过程,所产生的判决对全体生效。集团诉讼是美国法上的概念,大概类似我国的集体诉讼,但是人数更广泛,有公益诉讼的性质。
    • 区分上诉与起诉的方法
      澳门在线咨询 2024-11-28
      民事诉讼中的起诉是指当事人就民事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审判的行为,即请求法院通过审判,使被告人承担某种法律上的责任和义务。起诉须有明确的被告人、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还须属于受诉法院管辖范围。 刑事诉讼中的起诉,指享有控诉权的国家机关和公民,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对指控的内容进行审判,以确定被告人刑事责任并依法予以刑事制裁的诉讼活动。 人民法院审理的各种
    • 诉讼参加人定义是什么诉讼参加人与诉讼参与人的区别是什么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3-13
      诉讼参加人定义:指依法参加民事诉讼活动,享有诉讼权利,承担诉讼义务的人。即当事人以及与当事人地位相似的人。诉讼参加人范围:当事人又分为原告人、被告人、共同诉讼人和诉讼中的第三人。诉讼代理人则分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和委托代理人。不同的诉讼参加人,参加诉讼的原因不同,所处的诉讼地位和参加诉讼所产生的法律后果也不完全相同。诉讼参加人与诉讼参与人的区别:诉讼参加人与诉讼参与人不同。诉讼参与人有广义和狭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