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能够被警察立案的平台,其立案收据就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个别情节严重的平台会以筹资欺诈立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警察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立案调查是因为P2P平台本身存在融资问题。自我融资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共存款,吸收公共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投资时,必须保存投资的各种证据。例如,借款合同、项目介绍、转账记录、投资证明书、宣传广告等,发现平台有问题,首先在现场谈判,谈判不能立即通报,警察立案后,必须尽快将投资的证据资料交给公安局侦探大队,当面或邮寄,部分公安局的在线平台也可以提交通报资料。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属于什么犯罪类型
我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互联网金融典型模式中的P2P网络借贷,无论是纯中介模式,还是目前发展最为快速的债权转让模式及其衍生出的“优选计划”模式即投资人加入优选计划后,进入计划账户中的资金即进入锁定期,锁定期内,投标后的回款本金将继续用于优先自动投标而不能被转移出计划账户或提现,锁定期结束后投资人可以选择是否继续使用计划,如果选择退出则该债权将进行优先自动转让均可能涉及资金池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通过将借款需求设计成理财产品出售给投资者或者干脆直接设计虚假借款标先归集资金、再寻找借款对象等方式,使投资者资金进入平台的中间账户,产生资金池,在债权转让模式及优选计划模式中也可能存在资金池,不同的是在这两种模式中债权转让资金的流动快于借款信息的流动从而产生资金池,虽然在这两种模式中有第三方个人的参与,但是该第三方个人绝大多数均与P2P网络借贷平台具有高度关联关系。P2P网络借贷平台资金池的存在结合互联网无限开放、海量客户、资金单笔数额虽不一定大但迅速集聚的特征及平台在宣传上的保证高收益的口号性、象征性特征,使得P2P网络借贷平台成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高发区。
众筹是除了P2P网络借贷之外另一个极易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众筹平台在初期也极有可能虚构一些项目先行归集投资者的资金再行寻找投资机会,在其他行为要件上与P2P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颇为相似。
《刑法》第176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
为什么如此多P2P公司都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420人看过
-
p2p都是什么类型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66人看过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公司股东是谁?
72人看过
-
什么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有什么构成特征?
472人看过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共同犯罪吗
293人看过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公司能否申请破产
154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哪些p2p平台天津在线咨询 2021-11-20P2P非法吸收公共存款是指利用或伪造P2P该平台脱离其中介性质,通过向社会公开宣传投资信息,向社会不特定公众募集资金,并承诺还本付息。本质上是非法集资,可能违反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的特点是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出具凭证,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所谓‘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不以吸收公众存款为名,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但承诺履行的
-
-
公众吸收存款多少属于非法集资西藏在线咨询 2023-08-30个人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二十元万以上的,如果是单位吸收或变相吸收在一百万元以上的,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认定为刑事犯罪,如果未达到此金额,但个人变相吸收存款达到三十户以上的也是会认定犯罪。
-
互联网公司存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吗???广东在线咨询 2022-10-07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单位指各类非法金融机构以及各类基金会、互助会、储金会、资金服务部、股金服务部、结算中心、投资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其业务范围仅限于成员单位的本、外币存款,不具有对外吸收公众存款的资质,其从事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行为,达到定罪标准,就构成犯罪。
-
利用职务便利的方式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司法解释江苏在线咨询 2022-05-03第一百八十五条【挪用资金罪、挪用公款罪;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违法运用资金罪】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或者客户资金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七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国有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国有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国有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