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应聘欺诈法律风险用人单位如何防范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29 20:11:20 268 人看过

一、审查应聘者身份、学历、资格、工作经历等信息是否真实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包括劳动者的健康状况、文化水平、工作经历等信息,企业应当予以审查。如果因劳动者提供的信息不实导致合同无效,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因此,即使是因为劳动者存在欺诈,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用人单位也要支付劳动报酬。

二、审查应聘者是否有潜在疾病、身体缺陷等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的规定,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在医疗期后,也要提前一个月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因此,企业在招用员工时,应做必要的体检,确定其身体状况是否适合应聘的岗位需要。

三、审查应聘者是否达到了法定就业年龄

根据《劳动法》第十五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六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使用童工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5000元罚款的标准给予处罚;在使用有毒物品的作业场所使用童工的,按照《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的罚款幅度,或者按照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5000元罚款的标准,从重处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并应当责令用人单位限期将童工送回原居住地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需交通和食宿费用全部由用人单位承担。

四、审查应聘者是否与其他企业签订有未到期的劳动合同或承担竞业限制义务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一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其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因此,招用员工时,应要求其提供与前单位的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证明,并保留原件。如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要求其原单位出具同意该员工入职的书面证明。还应查实劳动者是否承担竞业限制义务,并向原单位进行核实。

五、保存好招用劳动者时的书面材料

为避免企业与员工间因知情权的履行产生争议,防范相应的法律风险,企业应树立证据保存意识。在招聘、录用员工的过程中,积极采取书面方式保存员工提供的信息材料、企业告知材料及其他相关材料,并要求提供人、接收人签字盖章,以期在争议发生时有据可查。应当为每一个员工建立个人档案,作为员工在应聘及入职后的个人基本情况及考核、奖惩、职位、薪资变动等情况的证据。员工档案尽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材料:

(1)应聘简历及面试评价表;

(2)身份证、学历证书、户口本复印件

(3)背景调查记录;

(4)入职登记表;

(5)体检表;

(6)员工转正工作总结、考核表;

(7)劳动合同;

(8)岗位变动记录;

(9)薪资调整记录;

(10)奖惩记录;

(11)保险缴纳记录;

(12)与公司签订的其它合同、协议;

(13)其它有必要纳入档案的资料;

(14)辞职申请及离职证明。

入职提供虚假材料公司能否解雇

首先看你单位对提供虚假信息是如何定义,及规定的。其次,员工在应聘时填写的应聘登记表里,最后是否有一栏文字,提醒着求职者,若是提供虚假信息,一经发现,将受到公司处罚,情节严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关系。

其实,对于提供虚假信息的员工,我们也偶尔会遇到,是否要解除劳动合同关系。

第一,看单位如何规定这类情况。

第二,看员工的岗位及工作能力,核心或重点岗位,肯定不允许出现这种不诚实情况,若是基层岗位,情节不严重,还可以警告一次,若是能力不错,用人部门觉得是可培养对象且情节不严重,可按较轻的情况处理,但要留心观察,若出现其他不诚信行为,立即辞退。对于能力不行,且还出现不诚信行为,直接按规定走。

第三,看单位的企业文化,若单位坚持塑造诚信的文化氛围,那员工出现不诚信行为肯定是不能容忍的,

相关法律条款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1、“员工入职填写个人资料表的时候提交虚假材料”填写虚假信息和提供虚假材料是两个不一样的情况

2、以上条例第一款情形出现,在某些条件下公司可以以此为由解除劳动关系。属于合法解除的:提供虚假的执业技能证书、身份证、学历证等可能对任职该岗位造成影响的属于违法解除(或者说产生纠纷仲裁不会支持的)的:是否已婚、是否已育等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

3、另外你必须要有证据证明虚假,以及这个虚假影响其任职这个岗位。

4、医疗期内不得随便解除(不能按劳动合同法40条41条约定情形解除)但虚假、欺骗这个,不在此范围内。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04日 02:5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用人单位相关文章
  • 应聘欺诈法律风险提示有哪些
    应聘欺诈法律风险提示:“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首先是必须在公司的规章制度中明确规定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行为,其次规章制度的规定依据劳动法律的相关规定和公司的实际情况作出,工会讨论通过,员工公示和培训、签收后有效。《惩罚条例》中列明违纪的大小类别,“一般违反”、“较重违反”及“严重违反”的界定要符合法律规定和情理。如一个月内迟到累计达30分钟为“一般违反”,连续一个月每天迟到早退、不按公司考勤制度出勤的算“较重违反”,连续旷工达3天的算“严重违反”。保留员工旷工证据(考勤不得以电子档记录,缩短考勤签收周期,尽可能让员工每天签收自己的考勤),达到严重违纪的,发通知至其通讯地址,规定什么时间后做自离处理,保留邮政送达回执。劳动部门提供的劳动合同范本,也是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必备拟定的,现行劳动法规,没有强制使用。因此,用人单位拟定的劳动合同文本只要包括《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必备条款,
    2023-02-18
    218人看过
  • 消费者应该如何防范价格欺诈
    (1)掌握有关价格法律法规条文,提高辨别价格欺诈能力;(2)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要注重查看相关标示,如查看海报标价与现场标价是否一致,提高防范意识;(3)购物结算后,要注意核对结算价与现场标价签所标价格是否一致,若有疑问保留相关票据,及时拨打12358价格举报电话反映;(4)消费者要理性消费,注重货比三家,不要轻信误导性的语言、文字、图片、计量单位等虚假宣传,以防上当。不要相信商家惯用的“四种促销手段”一、销售商品不明码标价、故意标错价、低标高卖等不规范标价方式。提醒消费者尽量不要购买不明码标价的商品,购买时一定要问清价格,结帐时一定要核对购物小票凭证,看是否与标价一致,以防低标价高结帐。二、打折、降价、促销。为吸引顾-客,商家用大幅海报等形式宣传打折、降价、促销商品。提醒消费者,购买前千万不要被商家虚构或提高原价所迷惑。三、以“特价”、“优惠价”进行促销。商家往往采用欺骗性、误导性文字宣传
    2023-04-21
    483人看过
  • 如何防范劳动合同风险
    一、对应聘人员审查时的风险防范典型案例:刘某是A软件公司的软件开发工程师,与公司签订了期限2年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间A公司出资送刘某到国外进行技术培训,并与刘某签订了3年的服务期和竞业限制条款。培训结束后第一年,刘某向A公司提出解除劳动合同,A公司明确表示不同意其提前解约。刘某擅自离职并与B公司签订劳动合同。A公司得知后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劳动仲裁,要求刘某和B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仲裁裁决刘某和B公司承担连带责任。风险提示:1、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2、劳动者提供的信息不全、虚假信息。法律对策:1、用人单位在招用劳动者时应查验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证明或其他可以证明该职工与其他用人单位不存在劳动关系的凭证;2、核实劳动者的个人资料的真实性,比如学历证明、从业经历;3、劳动者申明:本人保证提供的学历证明、资格证明、工作经历、体检书等资料真实,如有虚假,公司可立即解除劳动合同,
    2023-04-05
    295人看过
  • 如何防范劳动安全风险
    早在《安全生产法》制定之时,国家就把安全投入作为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和条件,对企业的安全投入标准、投入决策主体和法律责任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安全生产法》的颁布施行,为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法律依据。所谓安全投入(费用),是指企业用于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各项安全资金,既包括企业开办、建设和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资金投入,也包括事故预防、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等方面的经费支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危企业安全风险防范工作,把建立企业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列为一项治本之策。2004年1月9日,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各地可以结合实际,依法对矿山、道路运输、建筑施工、危化品和烟花爆竹企业,收取一定的安全生产抵押金,用于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国务院要求原国家安全监管局会同财政部制定具体办法。为此,原国家安全监管局会同财政部、中国人民
    2023-04-28
    113人看过
  • 单位负责人如何防范潜在的会计法律责任风险
    《会计法》中第4条明确规定了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人签名并盖章,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真实性和完整性。由此可见,本单位的会计责任主体是单位负责人,是承担本单位会计行为的第一责任人。提高法制观念是单位负责人防范会计法律责任风险的基本前提;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是单位负责人防范会计法律责任风险的有力保证。因此,单位负责人应当未雨绸缪,对潜在的会计法律责任风险进行防范与规避。1、提高法制观念,摆正单位负责人的位置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法人代表,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以身作则,带头执法,要认真负起会计的责任,切实履行法律职责。会计人员为单位内部管理机构的重要成员,受单位负责人领导。单位负责人应加强对《会计法》此类法规的学习,了解《会计法》所提出的要求及相应的法律责任,从思想上充分认识《会计法》在规范会计行为、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
    2023-04-24
    371人看过
  •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单独签订试用期合同的法律风险
    司法实践中大量用人单位为了避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往往在招用劳动者时与劳动者签订一个单独的试用合同,期限一般为三个月到六个月不等,在试用期合同期满后再决定是否正式聘用该劳动者。用人单位这样做的目的往往是为了规避法律,在试用期使用廉价劳动力,方便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一、劳动法规定合同签三年试用期多久3年以上(含3年)固定期或无固定期年限,国家劳动法规定员工试用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所以,劳动者若签的是三年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只要试用期没有超过六个月就是合法的。二、试用期常见问题(一)试用期是一个约定的条款,如果双方没有事先约定,用人单位就不能以试用期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就试用期条款充分协商,取得一致,试用期条款才能成立。(二)同时劳动合同法限定了试用期的约定条件,劳动者在试用期间应当享
    2023-03-23
    359人看过
换一批
#劳动关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用人单位是指具有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运用劳动力组织生产劳动,且向劳动者支付工资等劳动报酬的单位。用人单位的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自其依法成立之时产生,自其依法撤消之时消灭。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 更多>

    #用人单位
    相关咨询
    • 如何防范用人单位恶意规避劳动者加班风险
      陕西在线咨询 2022-10-14
      这是管理者的问题,员工的工作安排及业绩考核应该由上级领导负责,HR应该第一时间把员工加班的情况告之该员工的上级领导,以避免恶意加班。 另外,加班要有明确的审批流程,逗留时间长并不能确定为加班,一定要有上级领导的签字同意,并上报人力资源部后方可按加班执行国家相关规定。还可以申请不定时/综合工时制来避免企业加班费带来的风险。 风险提示: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
    • 事实劳动关系风险如何防范,企业如何防范职工与用人单位的劳动风险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3-06
      (一)事实劳动关系风险如何防范——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把好入口关。《劳动法》要求必须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就应当在用工当日,最迟从用工之日起1个月之内在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原则下,签订劳动合同。且须遵守劳动合同法第17条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劳动合同
    • 公司如何防范应聘欺诈
      重庆在线咨询 2023-03-02
      防范应聘欺诈的方法如下: 1、审查应聘者身份、学历、资格、工作经历等信息是否真实; 2、审查应聘者是否有潜在疾病、身体缺陷等; 3、审查应聘者是否达到了法定就业年龄; 4、审查应聘者是否与其他企业签订有未到期的劳动合同或承担竞业限制义务; 5、保存好招用劳动者时的书面材料。
    • 如何防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存在的不签合同风险
      上海在线咨询 2021-12-31
      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防范不签订劳动合同风险的最佳方式是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人之日起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应当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人前签订劳动合同的,自用人之日起建立劳动关系。
    • 用人单位试用期存在的风险如何防范
      江西在线咨询 2022-11-15
      用人单位试用期的风险如下: 1、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即约定试用合格的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 2、试用期期限违反上限; 3、试用期工资过低,不符合法律规定; 4、换岗时重复约定试用期; 5、试用期解除合同未能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 6、试用期满后以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合同; 7、混淆试用期、见习期、学徒期; 8、口头约定试用期; 9、试用期内未缴纳社会保险费; 应对策略: 1、试用期必须包括在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