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唆犯中易混淆问题的司法认定有哪些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3-04 09:12:24 133 人看过

一、共犯教唆犯与独立教唆犯传统观点往往侧重于强调教唆犯的从属性,教唆犯依赖与共同犯罪而存在,教唆犯的定罪量刑也取决于教唆者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从属性确实是教唆犯的一般属性,但不可忽视的是,教唆犯还具有独立性,从属性与独立性是统一于教唆犯概念之中的。我国刑法第29条对教唆犯的规定就体现了这种统一性。刑法第29条第1款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它在共同犯罪中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二、教唆行为与教唆犯教唆犯是指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犯罪分子。因此,有人认为:只要行为人实施了唆使他人犯罪的行为,就是犯罪并构成教唆犯。这种理解实际上是将教唆行为与教唆犯混为一谈,将教唆犯看成是教唆行为所导致的必然且唯一的结果,这是不正确的。虽然一般情况下,行为人只要有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就构成教唆犯,但也存在例外情况,现总结如下:第一,教唆犯中的被教唆者指的是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若被教唆者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则属于间接正犯范畴,不再属于教唆犯的讨论范畴。根据间接正犯的理论,被教唆者的实施行为应视为教唆者的行为,教唆者应按照被教唆者的全部犯罪行为定罪量刑。第二,刑法分则对有些特定的教唆行为已经单设罪名的,教唆者应依据刑法分则的具体规定定罪处罚,而不能根据总则定教唆的罪名的教唆犯。例如,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应以刑法第353条教唆他人吸毒罪论处;怂恿、引诱他人卖淫的,以刑法第359条应以引诱(幼女)卖淫罪论处。第三,行为人同时构成总则中教唆犯和分则中传授教唆方法罪的,从一重罪论处。第四,行为人在一个案件中既有教唆行为又有实施行为,应认定为普通共犯而非教唆犯。因为教唆犯的实质就是本人不亲自实行犯罪,而唆使他人实施犯罪。所以,教唆犯只能是单纯的教唆,倘若还有共同的实施行为,则与被教唆者构成普通共犯。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30日 06:3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教唆犯相关文章
  • 什么是刑法中的教唆犯,教唆犯罪的分类有哪些
    什么是刑法中的教唆犯教唆犯的概念。教唆犯就是故意引起他人实行犯罪意图的人,即教唆他人犯罪的人,在理解教唆犯的概念中,关键的一点就是如何理解“教唆”一词。“教唆”的基本含义是怂恿、指使的意思,包括劝说、授意、一般性威逼、乞求、请求、收买、引诱、煽动等行为,都是广义的教唆。而作为被教唆实行犯罪行为的“他人”,其范围应有所限制,即限于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其中还包括部分限制行为能力的人,在其有意识和意志的范围内,也可以成为作为教唆对象的“他人”。且“他人”还必须是原先不具有犯罪思想或者犯罪思想不够坚定的人。因而,综上所述教唆犯可定义为:教唆犯是指故意地怂恿指使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犯罪的人。教唆犯罪的分类有哪些教唆犯以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作出不同的划分。以教唆方式为标准,教唆犯可分为直接教唆犯和间接教唆犯;以教唆犯人数为标准,可分为单独教唆犯与共同教唆犯;以教唆犯与被教唆犯之间是否实际成立共犯关系为标
    2023-06-12
    410人看过
  • 教唆犯的刑法规定有哪些
    我国《刑法》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教唆犯,是指以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等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罪意图的人,致使其按教唆人的犯罪意图实施犯罪,教唆人即构成教唆犯。教唆罪的特征是教唆人并不亲自实施犯罪,而是教唆其他人去实施自己的犯罪意图。教唆犯和被教唆犯罪的人形成共犯关系,因此,教唆犯所教唆的对象应当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教唆不满十四周岁或者有精神病的人,不构成共犯关系,只对教唆人单独定罪量刑。法律依据《刑法》第二十九条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023-06-12
    356人看过
  • 商标侵权案件中的“容易导致混淆”如何认定?
    法律咨询:商标侵权案件中的容易导致混淆如何认定?律师解答:对于在中国境内为社会公众广为知晓的商标,原告已提供其商标驰名的基本证据,或者被告不持异议的,人民法院对该商标驰名的事实予以认定。足以使相关公众对使用驰名商标和被诉商标的商品来源产生误认,或者足以使相关公众认为使用驰名商标和被诉商标的经营者之间具有许可使用、关联企业关系等特定联系的,属于商标法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容易导致混淆。足以使相关公众认为被诉商标与驰名商标具有相当程度的联系,而减弱驰名商标的显著性、贬损驰名商标的市场声誉,或者不正当利用驰名商标的市场声誉的,属于商标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
    2023-04-23
    365人看过
  • 混淆的定义
    债权人
    混同,是指债权和债务同归一人,原则上致使债的关系消灭的事实。广义的混同,是指不能并立的两个法律上的资格,归属于同一人,因混同导致权利或义务消灭。包括三种情形:1、所有权与他物权归属于同一人;2、债权与债务归属于同一人;3、主债务与保证债务归属于同一人。什么是合同中的混同混同,即债权和债务同归于一人,是合同绝对终止的法律事实。混同成立的原因在于债权债务的概括承受与特定承受。其中,概括承受为发生混同的主要原因。例如企业合并,合并前的两个企业之间有债权债务时,企业合并后,债权债务关系因同归于一个企业而消灭。由特定承受而发生的混同,是指债务人受让债权人的债权,债权人承受债务人的债务,此时也因混同而使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这种方式使合同消灭并非逻辑的结果,而是由于在法律上已经没有必要存续,所以法律规定因混同而消灭合同,效果更符合实践。2021年1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一十八条债权人
    2023-07-06
    139人看过
  • 容易混淆的主要罪名
    (一)徇私枉法罪与包庇罪虽然徇私枉法罪中的包庇行为与包庇罪都具有使有罪的人不被追诉的主观目的,但前者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到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到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而后者则是指向有关司法机关提供虚假的证明材料,使犯罪的人逃避刑事责任追究的行为。比如吉林省通化市民警于某徇私枉法案[],被告人于某在办理嫌疑人韩某和曹某涉嫌诈骗一案中,在嫌疑人如实供诉及被害人指认诈骗嫌疑人的情况下,接受他人说情,释放了两位嫌疑人,致使韩某又连续作案,而曹某一直在逃。人民法院认为于某行为已经构成徇私枉法罪,一审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这两罪的区别还在于,前者的主体为司法工作人员,而后者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前者的包庇是指利用司法职务之便使有罪的人不受追诉;而后者则是通过向向司法机关作假证包庇犯罪者。前者一般发生在立案侦查
    2023-08-11
    432人看过
  • 教唆犯如何定罪,如何认定教唆犯
    一、教唆犯应如何认定1、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他所教唆的罪定罪,而不能笼统定教唆罪如教唆他人犯抢劫罪的,定抢劫罪;教唆他人犯放火罪的,定放火罪。如果被教唆的人将被教唆的罪理解错了,实施了其他犯罪,或者在犯罪时超出了被教唆之罪的范围,教唆犯只对自己所教唆的犯罪承担刑事责任。2、对于间接教唆的也应按教唆犯处罚间接教唆是指教唆教唆者的情况。例如,甲教唆乙,(让)乙教唆丙实施抢劫罪,甲的行为便是间接教唆。对于间接教唆,也应按教唆犯处罚,即按照所教唆的罪定罪。因为“教唆他人犯罪的”是教唆犯,教唆行为本身也是犯罪行为,故教唆他人实施教唆犯罪的,仍然是教唆犯。3、当刑法分则条文将教唆他人实施特定犯罪的行为规定为独立犯罪时对教唆者不能依所教唆的罪定罪,而应直接依照刑法分则的规定定罪,不再适用刑法总则关于教唆犯的规定(参见刑法第104条第2款)。二、教唆犯如何定罪1、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
    2023-04-28
    273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教唆犯
    词条

    教唆犯是指以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等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罪意图的人,致使其按教唆人的犯罪意图实施犯罪的。 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 更多>

    #教唆犯
    相关咨询
    • 公司法竞业限制条文易被混淆的问题有哪些?
      台湾在线咨询 2023-10-31
      1、公司对违规的董事、高管人员行使归入权的要件 2、违规的董事、高管代表公司与第三方签订的合同是否无效 3、违规的董事、高管对有竞争关系的两公司分别承担什么民事责任 4、违反公司法竞业禁止的行为能否造成公司主体资格的瑕疵 5、违规的董事、高管是否会承担刑事责任的问题。
    • 教唆犯如何认定, 教唆犯的量刑标准是什么, 教唆犯的认定方法有哪些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3-14
      一、教唆犯应如何认定1、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他所教唆的罪定罪,而不能笼统定教唆罪如教唆他人犯抢劫罪的,定抢劫罪;教唆他人犯放火罪的,定放火罪。如果被教唆的人将被教唆的罪理解错了,实施了其他犯罪,或者在犯罪时超出了被教唆之罪的范围,教唆犯只对自己所教唆的犯罪承担刑事责任。2、对于间接教唆的也应按教唆犯处罚间接教唆是指教唆教唆者的情况。例如,甲教唆乙,(让)乙教唆丙实施抢劫罪,甲的行为便是间接教唆。对
    • 法院判决书和裁定书中混淆的有哪些
      河南在线咨询 2022-08-20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生效行政判决书审理查明的内容不可以直接作为民事裁定书认定事实的根据。理由是:“行政审判与民事审判不是同一类型的审判程序,生效行政判决书审理查明的内容只能作为该行政判决认定事实的根据,不能直接被民事裁判文书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况且,即使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该民事裁判文书认定的事实但没有出示该相反证据的机会而与上述羁束性法律规定相悖。各位律师是否赞同咨询人这一观点,恳请指教。
    • 教唆犯罪的特点是什么,教唆罪量刑时会考虑教唆犯的哪些方面的问题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2-28
      教唆犯罪具有以下特点:1.必须具有引道他人产生犯罪意图的教唆行为。也就是用劝说、怂恿、利诱、收买、威胁等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无犯罪意图,或虽有犯罪意图但不坚定的人,使他人接受自己犯罪意图,坚定犯罪的决心,以达到犯罪的目的。2.必须具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过失不能构成教唆犯。即明知自己的教唆行为会引起他人产生犯罪的意图,进而实施犯罪,并且希望或者放任他人去犯罪。如果由于言词不慎,无意间说的
    • 教唆犯的特征有哪些教唆犯如何定罪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3-16
      一、教唆犯的特征有哪些教唆犯是指教唆他人犯罪的人,即故意引起他人实行犯罪的决意的人。教唆犯成立的主要特征有以下两个方面:(1)在客观上,行为人必须实施了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2)在主观上,行为人必须具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二、教唆犯如何定罪关于教唆犯的刑事责任,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被教唆人犯了被教唆的罪的,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起了主要作用的,按照对主犯的处罚原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