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能否进行充分的举证、质证和辩论,对判决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双方当事人力量对比悬殊的时候,如何保障双方当事人诉讼地位的平等,保证双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实现,成为诉讼中的一个问题。在劳动争议案件中,这个问题表现得更为明显。
1.在举证能力上,与用工单位相比,劳动者处于明显的弱势。这种情况的形成,主要是由我国当前的国情所导致的。当前,我国劳动力过剩,社会就业能力不足,因此导致劳动者在确定劳动关系的谈判中不能平等地就有关的劳动权利和义务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加上许多用工单位劳动制度不健全,甚至故意欺诈劳动者,使劳动者在就业时缺乏法律保护,在产生纠纷时,因不能就事前的约定进行举证而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如用人单位拒绝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因就业困难,劳动者不得不在此情况下,继续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务。当出现纠纷时,因无劳动合同,劳动者对劳动关系是否存在的事实无法证明。同时,由于就业过程中所发生的文字资料和其他有关劳动关系存在的证据主要存放在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劳动者再去用人单位获取相关证据,这在实践中是无法实现的。
2.经济能力不足。与用工单位相比较,劳动者的经济能力不足尤为明显。这集中体现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之中。由于工资较低,一旦出现劳动纠纷,劳动者缺乏进行诉讼所必需的经济能力,影响诉讼活动:首先,无力交纳诉讼费用,无法及时行使诉讼权利;其次,在具体的诉讼过程中,会增加诉讼参与者的经济支出,对诉讼参与者本身也有一定的经济能力要求。而用人单位一般没有上述障碍。
3.法律知识与诉讼经验明显处于弱势。劳动者对于如何履行诉讼义务和行使诉讼权利缺乏了解,破坏了诉讼中控辩双方的诉讼地位和行使诉讼权利的平衡,进而影响诉讼的具体进程和诉讼结果,影响诉讼公正。
法院对在劳动争议诉讼中,应为处于不利地位的劳动者依法提供的动态保护包括以下方面:
1.法院应及时依法行使调查收集证据的职权。根据相关规定,人民法院在诉讼中主动实施的调查搜集证据的行为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但是,鉴于劳动争议双方举证能力的巨大差异而导致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诉讼地位的实际上的不平等,人民法院在劳动争议诉讼中应根据具体案件的需要,行使法定的调查收集证据的权利,并在确定举证责任时,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实际上,这一做法在有关的司法实践中已经得到了确认。例如,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6]6号)第一条关于有关劳动争议时间的认定标准,就是平衡劳动争议双方举证能力的具体规定。
2.注重采用先予执行、缓减免交诉讼费用等诉讼手段对劳动者予以扶助。先予执行制度对防止劳动者因经济能力不足而影响其诉讼能力具有明显的扶助作用。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追索劳动报酬的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人民法院可以裁定先予执行。
在劳动争议诉讼中,在案件当事人确因经济困难而无力支付或暂时无法支付有关诉讼费用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应及时依照有关的规定,对当事人可以申请缓、减、免交诉讼费用的权力予以告知,并在当事人提出缓、减、免交诉讼费用的申请后,及时作出允许当事人缓、减、免交诉讼费用的决定,从而避免因劳动者因无经济能力而无力涉诉的情况。
3.尽可能适用简易程序。简易程序作为便于当事人参加诉讼和人民法院审判的一种审判程序,对于提高诉讼效率,合理配置司法资源以及实现诉讼经济原则具有非常突出的作用。同时,简易程序的适用也可以缩短当事人实现自己民事权利的期限,减轻当事人的讼累,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方便当事人解决自己的私权纠纷。由此可见,在当事人对诉讼效率有着较高要求的劳动争议诉讼中,更多的适用简易程序来审理案件是符合诉讼双方当事人利益需要的。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对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应尽可能的采用简易程序来审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的相关司法解释实际上对简易程序的使用范围作出了进一步的规定,从而使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有了更大范围的程序选择权,在法定的条件下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审理案件的程序,从而为在劳动争议诉讼中更多的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创造了条件。
4.参照刑事诉讼中法律援助制度对劳动者提供法律帮助。针对司法实践中劳动者因法律知识欠缺而导致在劳动争议诉讼中诉讼能力不足的问题,应通过有关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加以解决。当然,这一点绝非法院本身可以做到的,还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需要立法的完善。
四川省宜宾市中级人民法院:汪松
-
劳动争议中劳动者如何取证
454人看过
-
维护劳动者权益--劳动争议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142人看过
-
香港劳动争议案中处理劳动争议的程序是什么
314人看过
-
劳动仲裁法对法院审理劳动争议的影响
272人看过
-
劳动争议案件中认定劳动者加班时间的问题
163人看过
-
劳动争议调解在劳动争议处理中的地位
208人看过
劳动者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依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 更多>
-
劳动者对因缴纳社会保险费发生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案件中的劳动争议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5-06一、社会保险是法定、强制性保险,是保障劳动者依法享受社会保障的社会保险待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四)和《关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缴纳社会保险费发生的争议是否属于劳动争议的复函》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缴纳社会保险费发生的劳动争议,劳动者既可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法申请仲裁,也可以提请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或税务机关处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缴纳社会保险费发生的纠纷属于
-
劳动局会对劳动者进行劳动争议处理吗?重庆在线咨询 2022-04-22《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八条各级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的情况。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者工资和经济补偿,并可责令其支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的; (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的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
-
劳动保护争议劳动仲裁贵州在线咨询 2023-04-0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条之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 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
-
劳动争议仲裁办理中如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新疆在线咨询 2022-04-26如果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时可以根据劳动仲裁法律法规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1.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2.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
-
劳动者在劳动争议案件中由谁举证山东在线咨询 2022-03-08关于加班的举证责任问题,首先加班工资的支付应以加班事实的存在为前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条只是明确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但对于加班事实的举证责任归属,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并未作出明确的规定,在此情况下法院只能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民事诉讼举证的基本原则。但在审判实践中,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