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拖欠职工工资时,职工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追讨工资:协商、仲裁、起诉、申请强制执行、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投诉、向法院申请支付令等方式解决。
一、没签劳动合同老板拖欠工资怎么办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每月二倍的工资。老板拖欠工资的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通过诉讼途径解决,等判决生效后,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二、老板不给开工资怎么要
老板不给开工资,一般可以通过协调、投诉、仲裁等方式来讨回工资。辞职了老板不给工资的,员工可以先向用人单位进行协商解决 ,协商不成的,可以到当地劳动局劳动监察投诉,也可以到当地劳动局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还可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或者直接去法院提起劳动诉讼,追讨自己的工资报酬。
三、恶意讨薪找那些部门
薪资拖欠问题一般是劳动监察部门管理的,但是如果恶意讨薪的行为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和机关、单位、企业的正常工作秩序,可以由公安机关介入。律师建议劳动者要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可通过以下方法讨薪:1、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有工会的,可首先向工会反映情况,通过工会与用工方进行交涉;若单位还没有成立工会组织,也可以直接向用工方提出协商要求;被拖欠工资的工人还可联合起来,向用工方提出集体协商要求,给他们施加压力。2、采用行政解决方法:可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随着讨薪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各地劳动局基本都有专门处理该类投诉的部门。3、收集相关证据,如工资条,打卡记录、工作服、工作往来信息、证人证言、录音等可以证明你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要求单位支付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委托律师进行追讨,通过律师进行调解,调解未果可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若对仲裁不满的话还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
如何讨要工资农民工?
318人看过
-
农民工工资追讨方法大揭秘
144人看过
-
农民工讨薪的方法农民工如何讨薪
268人看过
-
地震灾区的民工工资如何追讨
398人看过
-
农民工住小房子讨工资有用吗?农民工如何合法讨薪
435人看过
-
农民工工资讨要应该如何操作
189人看过
工资即员工的薪资,是指劳动者提供劳动后,用人单位依据国家相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工资可以以时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计算。 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更多>
-
工程项目拖欠农民工工资如何追讨辽宁在线咨询 2022-05-15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对劳动仲裁不服的可以起诉。 《劳动法》第七十七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 调解原则适用于仲裁和诉讼程序。 第七十八条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合法、公正、及时处理的原则,依法维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七十九条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
-
农民工工资追讨时限台湾在线咨询 2023-10-13建议先跟公司谈,协商不成搜集相关证据,申请劳动仲裁。不行拨打工会的职工维权热线(农民工或找农民工维权中心)。不行向法院免费起诉,申请支付令(好像是这样)。取证很重要,譬如手机录音,同事证言,劳动合同,工资单,公司花名册,工牌,出入卡,饭卡,考勤卡,工作制服,报销单据,有公司领导签字的各种单据,其他非公司员工不可能得知的所有事项。需要证据时,假装找对方谈这件事,录音取证,若能叫公司补签订一份欠条或口
-
农民工追讨工资,老板应该如何应对?澳门在线咨询 2024-11-15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规定,如果公司拖欠员工的工资,劳动者可以联系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劳动监察大队,它会责令企业在规定时间内支付工资。如果企业逾期不支付,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大队申请,按照应付金额的50%至1倍计算,加付赔偿金。 如果公司不为自己员工购买社会保险,劳动者可以先与老板协商,如果协商不成,可以搜集相关证据并申请劳动仲裁。如果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向法院免费起诉,申请支付令。我建议农民
-
农民工工资追讨方式探究山西在线咨询 2024-11-13第九十一条【用人单位侵权处理】若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行政部门将责令其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要求支付赔偿金:(一)拖欠或者无理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二)对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不予支付的;(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四)未依照本法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
追讨农民工工资有权限吗山西在线咨询 2022-12-31没有,但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