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预售需要满足四个条件:开发商支付土地出让金并取得证书、取得规划许可证、预售款项用于工程建设、预售合同上报相关部门登记备案。这是为了保证商品房预售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商品房预售需要满足以下条件:首先,开发商必须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其次,必须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第三,预售所得款项必须用于有关的工程建设;最后,预售合同必须上报政府房产管理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登记备案。
商品房预售需满足哪些条件?
根据《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的规定,商品房预售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已交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持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按提供预售的商品房计算,投入开发建设的资金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的25%以上,并已经确定施工进度和竣工交付日期;商品房预售实行许可制度,房地产管理部门核发《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商品房预售实行备案管理制度,房地产管理部门备案。如果商品房预售不符合以上条件,房地产管理部门将不予颁发《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开发企业不得进行商品房预售。因此,商品房预售需要满足上述条件才能进行。
商品房预售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包括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持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投入开发建设的资金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的25%以上等。只有满足以上条件,房地产管理部门才会核发《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并备案。如果商品房预售不符合条件,房地产管理部门将不予颁发《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开发企业不得进行商品房预售。因此,商品房预售需要满足上述条件才能进行。
《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第五条
商品房预售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已交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
(二)持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
(三)按提供预售的商品房计算,投入开发建设的资金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的25%以上,并已经确定施工进度和竣工交付日期。
-
房屋预售许可证的管理措施
161人看过
-
监管保证房地产预售顺利进行
483人看过
-
预售房屋违约应对措施
140人看过
-
邯郸:新房预售资金监管10月起实施
223人看过
-
房地产中介机构管理措施
213人看过
-
违规预售的商品房处罚措施
122人看过
商品房预售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将正在建设中的商品房预先出售给买受人,并由买受人支付定金或者房价款的行为。 商品房预售的前提是房地产开发项目已经取得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并且房屋已经完成了基础建设和配套设施的建设,具备了预售的基本条件。 在商品房... 更多>
-
房屋预售许可证的管理措施青海在线咨询 2021-11-15预售许可证处罚措施:开发商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预售商品房的,根据违法情节和后果,将受到不同等级的处罚:1。销售一套,收取定金或者房价不超过50万元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已收取预付款0.5%的罚款;2、销售2套以上5套以下或者收取定金或者房价不超过50万元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已收取预付款0.8%的罚款;3、销售6套以上或者收取定金或者房价超过300万元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已收取预付款
-
房地产商预售资金被政府采取监管措施的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法律依据江苏在线咨询 2022-02-11是指由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会同银行对商品房预售资金实施第三方监管,房产开发企业须将预售资金存入银行专用监管账户,只能用作本项目建设,不得随意支取、使用。(商品房预售资金是开发商将正在建设中的商品房出售给购房人,购房人按照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支付给开发商的购房款(包括定金、首付款、后续付款、按揭付款)。)业内人士认为,预售资金监管成为焦点,显示政府部门对开发商监管力度越来越严厉。此监管措施旨在防止资金被
-
预售许可证处罚措施广东在线咨询 2023-06-10如果开发商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预售商品房,根据违法情节和后果,将处以不同等级的处罚: 1、销售1套且收取定金或房价款未超过50万元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已收取预付款0.5%的罚款; 2、销售2套以上5套以下或收取定金或房价款超过50万元未超过300万元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已收取预付款0.8%的罚款; 3、销售6套以上或收取定金或房价款超过300万元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已收取预付款1
-
房地产监管条例对预售资金监管行为有什么规定江苏在线咨询 2022-03-23预售资金监管银行未履行预售资金监管职责,给预购人造成损失的,由金融监管部门依法查处,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可依法禁止其从事房地产预售资金监管业务。按揭贷款发放银行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未按期划款的,由金融监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由此给预购人造成损失的,按揭贷款发放银行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工程监理机构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
证监会监管措施海南在线咨询 2022-03-23对违反本办法的发行人、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上市公司的股东、实际控制人、收购人、保荐人、证券服务机构,中国证监会可以采取以下监管措施:(一)进行监管谈话;(二)出具监管警示函;(三)责令改正;(四)将其违规事实及所受到的处罚、不履行公开承诺等情况记入诚信档案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五)认定为不适当人选;(六)依法可以采取的其他监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