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刑事处罚后单位如何做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1 10:41:57 190 人看过

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是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并且是无需支付任何经济补偿金或者赔偿金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九条【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过失性辞退)】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8月04日 10:4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合同无效相关文章
  • 单位刑事犯罪要如何处罚
    一、怎样才算是单位犯罪单位犯罪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单位犯罪的主体,必须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里所说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包括任何形式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是指国家机关。“团体”包括人民团体和社会团体。虽然这些单位通常都具有法人资格,但是,我国刑法并没有要求单位犯罪的主体必须具有法人资格。2、单位实施的犯罪行为必须是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那些危害社会的行为。就是说构成单位犯罪首先必须是单位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这些危害社会的行为必须是在刑法分则和有关法律具体规定中规定为单位犯罪的行为。如果刑法分则和其他法律没有具体规定,则不能以单位犯罪追究刑事责任。这主要是从单位犯罪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的。由于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不断发展的时期,有些规章制度尚不健全,在社会生活中单位的哪些行为属于犯罪,情况比较复杂。因此,刑法将那些实践中比较突出的、社会危害比较大
    2023-04-28
    150人看过
  • 事业单位职工旷工如何处理
    公务员法对公务员旷工作出了规定,连续旷工15天或一年累计旷工30天的,给予辞退处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或者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个工作日的,事业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一、公务员旷工5天如何处理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根据《公务员法》,公务员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十五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三十天的,应予以辞退。二、旷工被开除要赔偿吗因旷工被开除不能得到经济补偿金。旷工,指无正当理由,不请假或者请假未准而缺勤,是违反劳动纪律行为。旷工达到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规定的可以解除合同天数,用人单位可以按规定解除合同;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没有对旷工解除合同天数作出规定,达到所在省市规定的可以解除合同天数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合同。劳动者因为旷工符合解除合同条件被用人单位解除合同的,没有
    2023-04-03
    66人看过
  • 单位职工受行政处罚后如何处理,行政处罚的种类
    一、单位职工受行政处罚后如何处理单位职工受到行政处罚后,如果是事业单位的,可以给予行政处分。如果是公司职工,行政违法行为严重违反公司制度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过失性辞退)】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二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法违纪,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依照本规定给予处分。对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3-04-11
    408人看过
  • 事业单位员工如何处理辞职
    根据《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辞职暂行规定》,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人事管理权限向本单位或者主管部门提出辞职和书面申请。单位或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辞职申请之日起三个月内,按照国家有关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规定办理辞职手续,签发辞职证书,办理人事档案移交和移交手续。一般事业单位人员辞职不具备实质要件,只需履行提前通知义务;但下列四类人员的辞职必须经本单位或主管部门批准,否则不得辞职:(一)国家机关的主要负责人和业务骨干,省、市(地区)重点科研项目辞职后可能造成工作损失的(2)在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3)从事特殊行业和工种的(4)从事国家秘密或者曾经从事国家秘密的在规定的保密期限内。未与本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事业单位人员辞职争议,适用《人事争议处理暂行规定》。争议双方应在争议发生之日起60天内以书面形式向当地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目前,公共机构人员辞
    2023-05-07
    393人看过
  • 事业单位工人吸毒如何处罚
    若事业单位的公职人员有吸毒行为的,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可以给予撤职处分,同时应当对其处以相应的治安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吸食、注射毒品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吸毒犯罪处罚标准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行为人有以下吸毒行为的,会被处以十天以上十五天以下的拘留,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如果行为人的情节较轻,会被处以五天以下拘留又或者是五百元以下罚款:1、行为人非法持有毒品鸦片不够二百克;2、行为人非法持有海洛因又或者是甲基苯丙胺不足十克;3、行为人吸食又或者是注射毒品;4、行为人向他人提供毒品;5、行为人胁迫、欺骗医务人员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二、现在有吸毒史不查房了有吸毒史一定会查房,直至三年未复吸降低管控级别后才会变成抽查。《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2023-03-28
    355人看过
  • 事业单位醉驾后公职如何处理
    一、事业单位醉驾后公职如何处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以上处分。其中,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给予开除处分。对这类人进行相应的处罚。饮酒驾驶:饮酒驾驶机动车辆,罚款1000元—2000元、记12分并暂扣驾照6个月;饮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罚款5000元,记12分,处以15日以下拘留,并且5年内不得重新获得驾照。醉酒驾驶:醉酒驾驶机动车辆,吊销驾照,5年内不得重新获取驾照,经过判决后处以拘役,并处罚金;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辆,吊销驾照,10年内不得重新获取驾照,终生不得驾驶营运车辆,经过判决后处以拘役,并处罚金。第九十一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
    2023-04-19
    421人看过
换一批
#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确认合同无效的情形有: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从而损害国家利益的;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是第三人利益的;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 合同无效是指合同... 更多>

    #合同无效
    相关咨询
    • 职工刑事处罚后单位怎么做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3-27
      企业俞员工签订合同时,在合同上一般会注明开除的条件,往往是包括因违法犯罪而被判刑的。 和你公司的人事部好好协商一下,尽量争取主动辞职,不要写被开除,这样今后找工作相对好些。另外可以尽量争取些补偿(这个很难,因为不是公司的原因导致的离职)。
    • 刑事处罚后单位应如何处罚的呢?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8-09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以上处分。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法的,开除。
    • 职工加班单位处罚应如何处罚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8-04
      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对用人单位违反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超时加班的情况实施劳动保障监察。用人单位处罚员工加班或未支付加班工资,超时加班但支付加班工资,均可受理投诉举报。所以,劳动者遇到这样的情形可以向单位所在区(县)的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进行投诉,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 事业单位职工因免于刑事责任后,单位可处罚吗
      澳门在线咨询 2022-10-09
      可以的,这种情况单位可以对这名职工进行行政处罚,但是如果法院己经判决免于刑事处罚,单位一般都不会再进行处罚了
    • 辞职后单位不发工资的如何处罚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3-02
      辞职后单位不发工资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