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劳动法》颁布以来,全员劳动合同制逐步在全社会发展和实施,对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深化修补改革、推动依法确立劳动关系,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以及劳动管理的法制化建设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保障了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了企业的改革发展和职工队伍的稳定。但在劳动合同制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阻碍了其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一、劳动合同制度实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劳动合同的签订缺乏彻底性
劳动合同制度实行至今,一些单位由于企业或职工个人原因,仍有未签劳动合同的现象;另外许多企业的临时性用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大量以事实劳动关系的形式存,这些不规范行为的存在,都为劳动争议的产生埋下了伏笔。
2、劳动合同的签订出现强制性
由于同企业相比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同时企业内的协商机制不健全,当劳动者拿到企业提供的劳动合同文本时,就难以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从而造成了劳动合同签订过程中存在或客观上存在强制性。
3、劳动合同的签订和管理逐渐流于形式化
一是企业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劳动合同履行情况考核机制,企业难以依据职工的工作绩效实施劳动合同管理;二是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难以依据生产经营需要,解除或终止职工的劳动合同,除非职工触犯刑律或严重违法,否则,合同到期无论需要与否,考核评价如何,一律续签了事;三是劳动合同期限一刀切,不能根据生产需要,岗位工作特点和员工的个人特点灵活设置,这其中一方面有管理者怕麻烦,图省事的因素,另一方面还有害怕区别对待,引起职工厚此薄彼的反响;四是劳动合同文本条款一成不变、千篇一律。现行劳动合同文本是1995年推行劳动合同制时提供的,主要规定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些内容已难以适应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其实劳动合同就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建立劳动关系的协议,签订劳动合同是一个要约和承诺的过程,其更鲜活的内容应在于双方的约定条款,双方可以在不违法的前提下,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进一步的协商和约定,目前这方面普遍欠缺。
4、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随意性
例如职工不履行劳动合同解除、终止相关手续,不辞而别现象和企业变更职工工作岗位不协商、不变更劳动合同等现象在企业中都有存在。
5、劳动合
同的变更、解除、终止和续签缺乏及时性
一方面,由于一些企业没有按照劳动法及其配套法规严格劳动合同管理,该变更的没有变更,该解除的没有解除,产生了一些非正常与企业保留劳动关系的人员,比如停薪留职人员、长期借外单位工作人员、常年休病假人员、未签协议长期学习人员、档案关系挂靠企业人员等,另一方面,这几年来随意企业减人增效工作的普遍开展,企业兴办的多种经营大量吸纳了主体产业人员就业,由于职工传统身份观念作崇,这部分人员大量地仍与主体产业保持有劳动关系。
二、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加强对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考核、解除和终止的全过程管理,才能构筑企业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
要大力宣传劳动合同在保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合法权益方面的巨大作用,让广大职工和企业明白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是维护双方合法权益的保障,也是国家法律的要求,从而做到签订劳动合同不留死角。
逐步在企业内部建立劳动合同协商机制,依法通过协商约定岗位、劳动条件、报酬、合同期限等内容,以体现劳动合同签订应遵循的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1、建立健全劳动合同考核机制
通过对职工执行劳动合同情况的量化考核和评议,正确评价职工的工作绩效,有理有据地实施劳动管理,才能有效地避免劳动合同管理的形式化。
2、加强劳动合同文本的管理
在现行劳动合同文本的基础上,引导企业和职工重视协商条款的约定,尤其对高层人才和企业培养的技术人才,在劳动合同中,更要着重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服务期限、违约责任等进行具体约定,避免因为约定条款太原则而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操作。
3、加强劳动合同的履行、续签及劳动合同期限管理
劳动合同管理是劳动管理的重要内容,不要因其繁而烦,劳动合同的履行和续签不能随意,应依据法定程序进行,要加强对劳动合同履行的考核、评议,作为劳动合同到期是否续签的依据,体现优胜劣汰,去弱存强和培养人才的原则,对于劳动合同期限要灵活掌握,根据企业不同阶段对各种人才的要求状况,甚至同一类人才未来几年市场价位的变化趋势、各类员工的工作业绩和考核评价情况决定其劳动合同期限,起到激励和惩戒的作用建立阶梯式用工、动态式管理的劳动用工制度。
4、建立正常的劳动合同管理机制
作为用人单位要建立健全劳动合同档案和有关台帐,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及时准确地进行劳动合同续签、变更、终止或解除,依法清理不规范劳动关系,通过建立正常的劳动合同管理机制,推动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
劳动合同管理要形成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用人单位一定要转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用工制度的思维观念。职工和企业的劳动关系是靠合同条款、法律依据来维持的,不能单靠行政命令来完成,劳动合同的签订既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同时又给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生产秩序。
-
加强劳动合同管理迫在眉睫
390人看过
-
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有什么影响
462人看过
-
加强下岗职工的劳动合同管理
445人看过
-
加强考核管理避免劳动争议
456人看过
-
增强全员合同管理意识
188人看过
-
企业改制应加强劳动用工管理
390人看过
要约是一方当事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对方当事人提出合同条件,希望对方当事人接受而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一个意思表示只有符合以下条件才构成一个要约,一是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确定,具备合同的必要条款;二是必须具有明确的订立合同的意图,并表明经对方... 更多>
-
浅谈如何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河南在线咨询 2021-11-14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条的规定,加强科学研究、推广和使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和设备。根据这一规定,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科技含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道路及其附属设施优化规划和建设研究。通过道路及其附属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的科学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道路建设规划,有利于形成合理的道路交通网络,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建设,消除瓶颈,对于提高道路交通的整体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为做好道路交通管理奠定良好的
-
企业改制后如何加强劳动用工管理试题海南在线咨询 2023-06-12改制后的企业应当结合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状况和工作岗位的性质合理确定劳动合同期限结构,对关键性、核心工作岗位的劳动者最好签订长期劳动合同,提高职工队伍的稳定性。要制定和完善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对劳动合同的签订、变更、履行、解除、终止等环节进一步细化和量化,增强操作性;同时要经过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向全部职工公示。要提高劳动合同管理水平,加强对职工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学习,在劳动合同管理方式上逐步实行微机化
-
如何合理写高管管理人员的劳动合同新疆在线咨询 2022-05-23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另外还有试用期限,试用期工资待遇也应在合同中明
-
员工不签劳动合同公司可否强制加班河北在线咨询 2022-02-17公司应在员工入职起一个月内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若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应从第二个月起支付员工双倍工资。 公司加班应当经员工同意,若员工不同意,不得强迫员工加班。 公司加班应当按照下面的法律规定及标准支付加班费,若没有足额支付,则是违法。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
浅谈如何订立家具安装劳动合同辽宁在线咨询 2023-06-01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不少的工程在建设,家具安装工劳动合同,而且是通过承包的方式,承包出去由专业的团队建设的。一旦承包工程是要签订相关的承包合同的,既保障了工程的实施进步,也维护了签订双方的合法权益。一般情况下,需要进行木工安装工程的时候,会请专业的师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