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法是不是劳动合同法
劳动法不是劳动合同法。
《劳动合同法》是规范劳动关系的一部重要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属于社会法。劳动合同在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的前提下,重在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被誉为劳动者的保护伞。
《劳动法》是劳动保障立法体系中的基准法,是《劳动合同法》的立法根据。可以说是《劳动合同法》的母法。
二、劳动合同法时间签错了有效吗
劳动合同中出现日期签错的情况不会影响劳动合同的效力。当出现劳动合同中的日期签错或者其他地方出现笔误的情况,是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时间写错了,要么写提前了,要么写之后了,这样都不会影响这份合同的效力,只是说合同成立生效的时间有所变化。可以经过双方同意,对劳动合同进行修改并在上面签字确认,以免将来产生不必要的争议。
三、劳动合同的期限为多长时间
关于劳动合同的期限,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一般为三类:
(一)有固定期限合同,即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合同时间,期限可长可短,长到几年、十几年,短到一年或者几个月。期限可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进行约定,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可约定签订一年、三年、五年的劳动合同或其他期限。
(二)无固定期限,即劳动合同中只约定了起始日期,没有约定具体终止日期。
(三)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即以完成某项工作或者某项工程为有效期限,该项工作或者工程一经完成,劳动合同即终止。
-
《劳动合同法》是《劳动法》的子法
147人看过
-
劳务合同劳动合同劳动法是一样的吗?
299人看过
-
劳动合同和劳动合同工资不一致是合法的吗?
143人看过
-
劳动合同条约违反劳动法规定是不是有效?
59人看过
-
单位不签劳动合同是否有劳动法责任
431人看过
-
劳动合同是不是就是劳动协议?
107人看过
合同成立是指当事人之间通过意思表示一致,达成了一项协议,该协议在法律上被认定为有效。 合同成立需要满足以下要件: 1、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 2、具有主体适格的两方以上当事人; 3、具备要约和承诺阶段; 4、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 更多>
-
共同有劳动合同无劳动关系是不是劳动法西藏在线咨询 2023-07-04单位应当与劳动者协商,经劳动者同意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单位应当按照劳动者在该单位的已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每满一年补偿一个月工资,不满半年补偿半个月工资,满半年不满一年补偿一个月工资。如果劳动者不同意解除劳动合同,那么单位强行解除劳动合同属于违法,劳动者可以要求单位继续履行合同,不要求单位继续履行合同的,单位应当支付双倍的经济补偿金。而是否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那是另外一回事,关键看原劳
-
劳动合同不是劳动合同,是劳义合同那样是违法的吗,河北在线咨询 2022-10-0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五条的规定以及《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迫使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并可支付赔偿金:其一,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其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如超过工资发放日期仍未支付工资,少支付加班费等。其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用人单位未
-
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是否相同?四川在线咨询 2024-12-17这两者并非同一概念。劳动法更为广泛且含义深刻,主要用于调整各种复杂多变的劳动关系,以及与此类关系紧密相关的诸多其他层面的关系。实际上,劳动法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被视为一个相对独立并自成一体的部门。而劳动合同法则更多地关注于劳动合同本身的法律问题,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其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方式。广义层面上的劳动合同法,通常概括为涵盖各类有关劳动合同的法律法规、规
-
《劳动合同法》没签劳动合同是不是能被辞退?湖北在线咨询 2022-04-18双方未签劳动合同,劳动者因为涨工资纠纷被辞退的,属于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关系,应该向劳动者支付双倍的补偿金(即赔偿金)。另外,你可以向用人单位要求支付最多11个月的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
-
劳动合同违法吗,劳动合同不合法,劳动合同违法怎么办台湾在线咨询 2022-08-30(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