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
一、行为涉嫌犯罪。
二、你明知加害者诈骗受害人,还提供帮助加害者转移被害人的财产,系诈骗罪的共犯。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行为,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至10万元以上的,应当追究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一、根据合同诈骗立案标准
首先,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有关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1、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以上的;2、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元至20万元以上的。其次,合同诈骗立案后就涉及的处罚问题。根据刑法第224条的规定。犯合同诈骗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投,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情节特别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假合同是否算合同诈骗
假合同是否算合同诈骗,要看是否符合合同诈骗的立案标准。分别是:
1、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以上的;
2、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元至20万元以上的。
满足以上条件的,就算是合同诈骗。
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1、合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经济合同管理秩序和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合同”主要是指经济合同。即法人之间为实现一定的目的依法达成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协议;
2、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3、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个人和单位去可构成本罪的主体;
4、主观方面由故意构成,并且具有非法占有为的目的。这里所说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既包括意图本人对非法所得的占有,也包括意图为单位或者第三人对非法所得的占有。
三、公司诈骗员工怎么定罪
公司诈骗员工根据金额进行定罪。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的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的名义实行诈骗行为的,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金额在五万元到十万元以上的,应该处以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是管制;金额在二十万元到三十万元以上的,处以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或者是无期徒刑,同时可以并处以没收其财产。
-
欺诈卖东西属于诈骗吗
310人看过
-
买卖欺诈商品是否属于诈骗?
138人看过
-
买车被骗是否属于欺诈
209人看过
-
民事欺诈到底属于诈骗吗?
316人看过
-
合伙人欺骗属于诈骗还是民事纠纷
112人看过
-
欺诈消费者属于诈骗行为吗
305人看过
-
合伙人欺骗属于诈骗还是民事纠纷江苏在线咨询 2021-12-26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诈骗合伙人其实是属于诈骗,只要合伙要存在主观上诈骗合伙人、诈骗财物数额达到较大、以欺诈、欺骗等方式实施,就会构成诈骗罪。需要找到证据证明合伙人当初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可能涉嫌诈骗罪或盗窃罪。也可以去合伙人的住所地基层人民法院起诉对方,走民事诉讼,对方承担侵权责任。
-
欺诈后持续归还资金是否属于诈骗行为?上海在线咨询 2024-11-18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即使诈骗后一直在还钱,也无法改变诈骗罪的事实,仍应受到刑法制裁。根据《刑法》第266条,诈骗罪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若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则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若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则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
被人骗办了卡属于诈骗吗?还是属于诈骗?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8-29《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一、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和第一百五十二
-
欺诈签订的合同是否属于诈骗行为?湖南在线咨询 2024-12-14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凡涉及法定故意的行为,如果在签署、执行各类合约过程中,通过欺诈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产,将会被认定为合同诈骗犯罪行为。此类犯罪行为的具体形式包括使用虚假的公司实体或者假托他人名义签订合同,或者利用伪造、篡改、作废的金融凭证或其他虚假的资产所有权证明进行担保等操作。
-
欺诈消费者行为是否属于诈骗行为?甘肃在线咨询 2024-11-29经营者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包括以下十一种情况: 1. 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 2. 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份量不足的。 3. 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的。 4. 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的。 5. 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的。 6. 不以自己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