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劳动关系的立体调整模式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7 20:17:05 338 人看过

在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即由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化的劳动关系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化、契约化的劳动关系。适应这一变化,如何来构建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模式呢?

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相结合、财产性和人身性相结合的特性,这一极其复杂的特性决定了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调整既不是单纯采用民法调整平等关系时所采用的意思自治方式,也不是单纯采用行政法调整行政关系时所采用的立法者直接决定当事人的具体权利(或权力)义务的方式,而是综合运用公法和私法的调整方式,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立体调整模式。正是由于这种创新,劳动法才得以脱离民法,自立门户,成为独立的法律部门。具体来讲,劳动法的调整模式由宏观调整、中观调整、微观调整三个层次构成。

进行宏观调整的法律是《劳动基准法》和《劳动监察法》,调整对象是整个国家的个体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劳动基准法》是规定劳动关系双方的实体性权利义务的实体法,《劳动监察法》是为了运用强制性的行政手段保障劳动基准法的实施而制定的劳动行政法,具有行政实体法和行政程序法相接合的特点。《劳动基准法》主要是针对劳动关系所具有的隶属性和人身性,通过倾斜立法的方式以强制性规范规定工资、工时、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等方面的最低劳动标准,其作用在于在全国范围内为劳工权益划定一条不可逾越的底线,以限制劳动关系双方的契约自由,保障劳动者最基本的权益。《劳动基准法》既防止了劳动者最基本的权益被雇主损害,又给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留下了充分的自主协商、意思自治的空间,没有过分干预市场化的劳动关系。《劳动基准法》在三个调整层次中居于最高层次,中观调整和微观调整均以《劳动基准法》的宏观调整为基础,违反《劳动基准法》的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条款是无效的。

进行中观调整的法律是《集体合同法》和《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法》,调整对象是整个国家的集体劳动关系。《集体合同法》是规定劳动者团体和雇主双方在集体劳动关系中的实体性权利义务的实体法,《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法》是为了及时解决集体劳动争议,保障《集体合同法》的实施而制定的程序法。劳动关系所具有的财产性和平等性决定了应当允许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通过平等协商来自主地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利益。但是,由于经济地位的差异,个体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基于意思自治和雇主计价还价很难得到公平的结果。因此,《集体合同法》允许个体劳动者团结起来成立自己的团体,由能够与雇主方相抗衡的劳动者团体(一般情况下是工会)与雇主进行协商谈判,签订集体合同,在不低于《劳动基准法》所确定的全国最低劳动标准的前提下根据本行业、本区域、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确定本行业、本区域、本单位在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方面的最低劳动标准。《集体合同法》在《劳动基准法》的基础上,既防止个体劳动者的权益受到雇主的过分侵害,又给个体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留下了一定的自主协商、意思自治的空间,没有完全剥夺个体劳动关系双方的契约自由。《集体合同法》在三个调整层次中承上启下,一方面以《劳动基准法》的宏观调整为基础,另一方面又为《劳动合同法》的微观调整奠定了基础,劳动合同的条款不得违反集体合同所确定的最低劳动标准。

进行微观调整的法律是《劳动合同法》和《个体劳动争议处理法》,调整对象是全国的个体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是规定个体劳动者和雇主双方在个体劳动关系中的实体性权利义务的实体法,《个体劳动争议处理法》是为了及时解决个体劳动争议,保障《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而制定的程序法。《劳动合同法》允许个体劳动者与雇主在《劳动基准法》所确定的全国最低劳动标准和集体合同所确定的本行业、本区域、本单位最低劳动标准的基础上协商确定双方之间的具体权利义务或者特殊性问题。

劳动法的这种多层次立体调整模式通过层层限制劳动关系双方的契约自由的方式使个体劳动关系中的弱势主体——个体劳动者的权益受到三个调整层次的重重保障,以实现社会公平、社会正义。

为了保障尚未进入劳动关系的潜在劳动者的就业权和已经进入劳动关系的现实劳动者以及已经退出劳动关系的既往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权的实现,还应当制定《就业促进法》和《社会保险法》。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由劳动关系前、劳动关系中和劳动关系后三个阶段组成的保护社会劳动力、保障劳动者生存权的链条。除了这些法律之外,劳动法的体系当中还必须有一个基于宪法制定的《劳动基本法》作为各种劳动立法的龙头和依据。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认为,一个比较健全的劳动法体系至少应当包括《劳动基本法》、《就业促进法》、《劳动基准法》、《劳动监察法》、《集体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处理法》(《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法》、《个体劳动争议处理法》在实际立法时从立法技术上考虑可以合并为一部法律)、《社会保险法》这8部法律。

反观现实,我国已经制定了哪些法律呢?到目前为止,在劳动立法方面我国已经制定了《劳动法》、《工会法》、《职业教育法》(该法包含职业培训方面的内容)、《矿山安全法》、《安全生产法》(该法包含着劳动安全方面的内容)、《职业病防治法》这6部法律。在这6部法律之中,《矿山安全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劳动基准法》的性质。但是,《劳动基准法》应当全面地规定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方面的劳动标准。所以,尚不能认为我国已经制定了《劳动基准法》。可见,一个比较健全的劳动法体系至少应当包括的8部法律中,我国迄今为止仅仅制定了《劳动基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其余7部法律全部缺位。

我国的劳动立法速度实在太慢,严重滞后于我国劳动关系的现实需要。早在1997年,原劳动部制定的《中国21世纪劳动事业发展战略》就确定我国劳动立法的目标是到201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劳动法律体系。可是,迄今已经五六年过去了,除了当时已经制定出来的《劳动法》之外,几年中只制定了一部《安全生产法》,而这部《安全生产法》还不能完全代替《劳动安全卫生法》,因为《安全生产法》没有涵盖劳动卫生方面的立法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我国应当大大加快劳动立法速度,尽快构建起劳动关系的立体调整模式,从而将劳动关系纳入现代的劳动法制轨道,确保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王向前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29日 04:4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合同条款相关文章
  • 超市劳动合同模式的构建
    超市雇佣劳动合同范本如何书写甲方:乙方:1、根据相关规定,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共同签署本协议,共同执行2、本协议期限为(年/月)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3、任务:3.1甲方安排乙方到、岗位,从事该岗位职责范围内的工作3.2乙方的岗位,责任和工作质量要求按照甲方的相关规定执行3.3当甲方生产(工作)发生变化或乙方不能胜任工作时,乙方应完成工作任务,执行安全规定,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3.4,乙方应服从甲方的工作安排和部署4、劳动报酬:甲方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遵循按劳分配、结合工作价值、按乙方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分配的原则,乙方劳动报酬确定为人民币元/月(大写:),其他福利和津贴计入当月劳动报酬,不另行计算支付。5劳动纪律:5.1乙方应严格遵守国家的一切法律法规。乙方应遵守甲方的工作规范、操作规程、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和其他规章制度,包括《员工手册》中的规定和要求。同时,乙方应爱护甲方财产,保守甲方秘密,
    2023-05-03
    85人看过
  •  劳动法在调整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劳动关系是劳动法调整的对象,指的是劳动者(即劳动力所有者)与用人单位(即劳动力使用者)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一方提供劳动力,另一方提供劳动报酬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的特点是人身性与财产性的兼容,形式上的财产性和实质上的人身属性。劳动关系是劳动法调整的对象,指的是劳动者(即劳动力所有者)与用人单位(即劳动力使用者)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一方提供劳动力,另一方提供劳动报酬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的特点是人身性与财产性的兼容,形式上的财产性和实质上的人身属性。 劳 动 关 系 的 特 点 是 什 么 ?劳动关系的特点是什么?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平等性。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平等关系,双方在职业、地位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二、契约性。劳动关系具有一定的契约性质,双方在劳动关系中形成了明确的权利和义务,并通过劳动
    2023-09-04
    270人看过
  • 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有何特点
    因此劳动法调整的是狭义上的劳动关系。主要特征表现如下:1、劳动关系是社会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劳动者提供劳动能力,包括体力劳动能力和智力劳动能力,劳动使用者提供劳动过程所需要的劳动条件和工作条件,双方在直接的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2、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劳动使用者(或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各自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劳动者提供劳动能力,要求获得相应的报酬和工作条件;经营者为获得经济利益,将要求包括降低人工成本的经济利益。3、劳动关系双方在维护各自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4、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在存在管理和被管理关系;即劳动关系建立后,劳动者依法服从经营者的管理,遵守规章、制度。这种双方之间的隶属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特点。法律体系,法学中有时也称为“法的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法
    2023-05-04
    248人看过
  • 浅析劳动关系和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劳动关系是基本经济关系,它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处于核心地位,劳动关系的和谐是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和谐劳动关系是处于一定组织状态之下,劳资双方及第三方相互沟通、依法协调、有序参与、积极有为、公平正义、和睦相处的劳动关系。和谐劳动关系应当以公平的劳动合同为基础,以具有民主化的劳动关系为内容,在均衡劳资双方利益的前提下充分体现对劳方的关照。同时和谐劳动关系应当以法律为保障。劳动关系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经济利益关系,其中包含着劳动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要求,但当前劳动者参与利益分配、利益竞争的能力明显处于弱势,建设和谐劳动关系面临一些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劳动关系主体分层化。当前,市场上以高技能专业化人才为主的高端劳动力供不应求,基本居于优势竞争地位,按照市场化原则与用人单位沟通、协商,劳动关系相对和谐。但以低技能、体力劳动人员为主体的低端劳动力严重供过于
    2023-06-09
    139人看过
  •  卫生应急体系构建的三种制度模式
    该段内容讲述了建立和完善紧急情况应对组织、应急管理方案、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其中,“一案”指的是应急预案,即根据发生和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实现研究制定的应对计划和方案。而“三制”则指的是应急工作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为了建立健全和完善应急管理体制,需要建立健全集中统一、坚强有力的组织指挥机构,发挥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形成强大的社会动员体系。建立和完善紧急情况应对组织、应急管理方案、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法律法规。“一案”是指应急预案,就是根据发生和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实现研究制定的应对计划和方案。应急预案包括各级政府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以及基层单位的预案和大型活动的单项预案。“三制”是指应急工作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建立健全和完善应急管理体制。主要是建立健全集中统一、坚强有力的组织指挥机构,发挥我们国家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形成强大的社会动员体系。 应急预
    2023-08-19
    261人看过
  • 全面构建劳动争议诉调对接体系
    近年来,劳动争议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新的《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之际,为了切实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和稳定,泉山区法院通过调研并与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司法局和区总工会等有关部门多次座谈协商,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社会资源,制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劳动争议细则),实行诉前在法院和社区、诉中在业务庭进行调解的机制,从而实现了全面构建劳动争议的诉调对接体系。为了及时妥善处理劳动争议纠纷,不断完善诉调对接机制和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处理劳动纠纷案件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的有机衔接,努力构建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今年初,泉山法院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劳动法》、《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和省高院、省总工会《关于委托工会组织和特邀调解员
    2023-06-08
    343人看过
  • 劳动法施行前如何调整劳动关系?
    追溯到《劳动法》出台以前,当时并没有专门的一部劳动法律法规,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则由国务院及地方的法规来约束。其实最早以前,国家是没有私营经济的,所有企业都是国有(包括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因为国有,所以更多的是考虑国家因素。在计划经济年代,企业的经营全靠国家和地方,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没有自主经营权。比如一个布料厂,今年规定员工生产一万匹布料,那员工只能生产一万匹,多少都不行。而布料生产后,由国家或地方统一销售,企业生产受到约束,也没有销售压力,而且企业一旦亏损,都由财政来补贴,因此当时并不存在大规模失业,解聘等说法,只有职工,临时工区分。少数失业人员,多数都是因违法犯罪被企业开除的,因此,并不存在市场经济下的劳资纠纷及矛盾。但是,尤其是步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随着政府逐渐退出市场及私营经济体不断兴起,外资,合资企业不断产生,过去的经济体制逐渐被打破,由于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2023-04-11
    135人看过
  • 劳动合同法如何影响劳动关系的调整
    劳动合同法要调整的劳动关系是一种人身与财产相结合的社会关系。劳动合同法调整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这种关系既包含人身关系又包含财产关系,二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因此劳动合同法调整的劳动关系不是一种单独的人身或者财产关系,而是一种人身与财产相结合的社会关系。我国劳动关系调整模式的转型国际上通行的劳动关系调整模式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劳动基准法调整全部劳动关系、集体合同调整集体劳动关系、劳动合同调整个别劳动关系。在这三个层次上,我国的劳动规律制度都必须实现全面转型。1.宏观层次上:目前争论比较激烈的一个问题就是我国的基准法水平是高还是低。国际资本看中我国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劳动力成本低,他们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就是我国的工资水平偏低。其实,低工资只是我国劳动力的显性成本,在工时、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等方面我国的水平并不低,有些方面甚至比西方发达国家还高;企业还需要负担
    2023-07-01
    451人看过
  • 信用体系建设的模式之争
    近日有关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模式问题在业界产生了广泛争论,有民间信用中介指出以央行牵头,国有商业银行投资参与的形式进行信用领域服务有行业垄断之嫌,联想到几个月前央行高层关于个人信用评估不准备允许民间资本介入的吹风,民间机构提出的上述质疑看来不是空穴来风。理清信用管理模式之争要从模式本身谈起。已有100多年发展历史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信用制度,基本上可概括为三种模式:一是以中央银行建立的消费信贷登记系统为主体的社会信用管理模式;二是以商业征信公司为主体形成的社会信用管理模式;三是以银行协会建立的会员制征信机构与商业性征信机构共同组成的社会信用管理模式。以中央银行建立的中央信贷登记为主体的社会信用管理模式是由中央银行建立中央信贷登记系统,主要由政府出资,建立全国数据库,并组成全国性的调查网络。征信信息主要供银行内部使用,服务于商业银行防范贷款风险和央行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决策。管理机构是非盈利性的
    2023-06-06
    493人看过
  • 关于建立劳动关系的通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建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保〔2005〕12号):近年来,一些地方反映,一些用人单位招工时不签订劳动合同,劳动争议双方劳动关系难以确定,这使得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难以维护,对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产生了不利影响。为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现将建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劳动关系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同时有下列情形的,建立劳动关系(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2)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受用人单位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偿劳动的劳动者(3)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第二,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在确认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考下列文件:(1)工资支付证明或记录(员工工资单)和各项社会保险费支付记录(2)用人单位发给劳动者的“工作卡”和“服务卡
    2023-05-07
    302人看过
  • 我国的劳动关系是调整哪两者之间关系的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劳动者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工作,成为用人单位的成员,从用人单位领取劳动报酬和受劳动保护。用人单位,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同时。也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是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依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中外自然人)。一、如何证明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证明可以从工资领取单上找,或者是从企业签到簿上找,或者是人证方面找,最好到劳动部门进行举报,由劳动监察人员进行调查取证,对企业未签订劳动合同等违反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事实进行监察取证并进行处罚。1、根据劳动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用人单位招
    2023-03-03
    56人看过
  • 劳动关系(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建立的关系)
    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依法所确立的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用人单位,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同时。也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是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依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中外自然人)。一、劳动关系的认定对于劳动关系的认定,主要是要注意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以及承揽关系的区分。就劳动关系和雇佣关系来说,两者的本质其实是一样的,劳动关系的前身就是雇佣关系,当生产力水平不高、劳动力还被视为是商品的时候,雇主和雇工之间形成的是雇佣关系,这时雇佣关系完全由民法调整,当劳动力的人身属性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国家公权力逐步介入以加强对劳动者的保护,这时劳动力不再被简单的视为商品了,雇佣关系的社会化特征越来越明显,雇
    2023-04-05
    181人看过
  • 劳动合同法是否调整劳务关系?
    劳务关系不适用劳动合同法。劳动关系才适用劳动合同法。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的区别如下:1.劳动关系适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而劳务关系则适用《民法典》。2.劳动关系的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必然是劳动者;劳务关系的主体是平等主体,可能是两个平等主体,也可能是两个以上的平等主体;可能是法人之间的关系,也可能是自然人之间的关系,还可能是法人与自然人之间的关系。3.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隶属与管理的关系;劳务关系主体之间只存在财产关系,一方提供劳务服务,另一方支付劳务报酬,彼此之间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是平等的关系。4.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除获得工资报酬外,还有保险、福利待遇等;劳务关系中的自然人,一般只获得劳动报酬。5.劳动关系用劳动合同来确立,其法定形式是书面的;而劳务关系须用劳务合同来确立,其法定形式除书面的以外,还可以是口头和其他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条中华人
    2024-04-20
    399人看过
  • 国家结构形式主要调整什么关系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调整国家的整体与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的形式。现代世界各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基本上可以分为单一制和联邦制两种。单一制的国家是以普通行政单位或者自治单位所组成的统一国家。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实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区制度等。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单一制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是如何构成的,其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怎样,纵向权力如何配置,这是所有国家都要通过制度安排予以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一制度安排就是国家结构形式。在现代世界,国家结构形式基本上分为单一制和联邦制两大类。所谓单一制是指国家为了治理上的方便和有效,将其领土划分为若干个行政区,并建立相应的地方政府进行管理的制度。所谓联邦制是指由若干个自身具有重大政治生命的单位如州或邦组成统一的国家。二者的区别首先在于,国家整体构成的外部特征不同。单一制表明统一国家是原生的,地方行政区是次生的,是中央政府把国家整体划分成了不同类型不同
    2023-07-22
    394人看过
换一批
#合同订立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合同条款是指双方协商一致后,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对双方具有约束力的条款。合同条款是合同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通过合同条款体现和表达。合同作为当事人之间的交易协议,内容由合同各方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独立约定。一般来说,合同应具备以下条款: 1... 更多>

    #合同条款
    相关咨询
    • 劳动关系调动协议中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
      河南在线咨询 2023-11-09
      劳动关系调动协议中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通过劳动法律、法规对劳动关系的调整;劳动合同规范的调整;集体合同规范的调整;民主管理制度的调整;企业内部劳动规则的调整;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调整;劳动监督检查制度的调整。
    • 调整的劳动关系是法律关系吗
      广东在线咨询 2022-10-20
      你直接诉讼解决争取你的合法权益,自己出庭效果不明显,最好是委托本律师为诉讼代理人协助指导你收集证据起诉离婚并向法院争取你的合法权益,可以先夫妻协商不成的向法院起诉。
    • 我国劳动关系调整方式的选择方式有哪些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7-06
      关于劳动关系调整模式的内涵,《我国劳动关系的现状与工会的调节作用》一文从三个层面进行了概括。其一,“强调劳资的共同利益:企业通过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将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将员工的满意度、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调动,看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二,强调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员工“将提高收入水平、职业声望等美好希望寄托在企业的发展壮大上”;其三,强调工会的双边协调。
    • 集团型公司劳动关系的特点是什么,与所在公司建立的劳动关系的模式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3-15
      根据目前的劳动关系管理实践,集团型公司的劳动关系存在以下几种典型模式: 1、所有从业人员与母公司建立劳动关系,子公司从业人员由母公司统一委派和管理的劳动关系管理模式。 2、所有从业人员与所在公司建立劳动关系,并以子公司为单位进行相对独立的人员管理的劳动关系管理模式。 3、所有从业人员与所在公司建立劳动关系,所在公司将人事事务委托母公司代理的劳动关系管理模式。 4、核心员工与母公司建立劳动关系,其他
    • 非法建立劳动关系构成双重劳动关系吗?
      香港在线咨询 2022-11-20
      1、建立双重劳动关系不违法,但如果劳动者建立双重劳动关系的同时,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用人单位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