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期间女职工劳动合同问题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9 19:54:33 486 人看过

[案例描述]

某女职工C某1998年2月与中外合资的酒店签定为期两年劳动合同。1999年10月发现怀孕,4个月后,酒店以劳动合同到期为由与C某终止劳动合同。C某不服,一是认为自己是按照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生育,应当受到法律保护;二是,如果解除劳动合同,没有经济收入会给家庭生活带来困难。因此,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述。

[案例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九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在女职工孕期、产期、哺乳期解除劳动合同。劳办计字[1990]21号文对《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女职工在怀孕期、产期、哺乳期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请示》的复函第四条“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劳动合同期满,也不能解除劳动合同,必须延续至哺乳期满”。此案例虽然酒店与C某签定的劳动合同已到期,但是C某怀孕、生育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合同期应该延长至哺乳期满。

结论:

(1)酒店撤销与C某终止劳动合同的决定;

(2)双方履行劳动合同至C某哺乳期满。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19日 00:5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女职工相关文章
  • 女职工在“三期”内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26条规定,任何单位不得以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为由,辞退女职工或者单方解除。《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4条规定,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劳动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若干条文的说明》第29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依据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三)女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劳动合同法》第42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对上述规定应当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理解:1用人单位不得以女职工怀孕、产假、哺乳等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即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是怀孕、产假、哺乳;2用人单位不得在女职工孕期、产期、哺乳期内以女职工不能胜任工作、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或经济性裁员等为由而解除劳动合同;3如果女职工有下列情形
    2023-06-10
    181人看过
  • 劳动合同法对生育期间工资的规定
    一、劳动法产假规定---工资规定: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八条规定,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二、劳动法产假规定---产假规定:劳动法62条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8条规定"女职工产假为90天,其中产前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根据以上规定,法定的产假期为90天。用人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对产假时间另行规定,但不得低于法定标准。如果因为特殊情况休假超过90天的,只要有医院证明就可以向单位请病假,但病假期间不能享受产假待遇。对于生育假期,国家劳动法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就是不少于九十天。另外,每个地区对产假都有自己的补充规定。女职工产假为九十天
    2023-06-18
    361人看过
  • 女职工违反计划生育会被解除劳动合同?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目前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生育以结婚为前提;二是一对夫妻只能生育一胎,除非符合当地生育二胎的条件。违反这两个原则的,则应当属于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依据《女职工保护规定》第15条:女职工违反国家有关计划生育规定的,其劳动保护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计划生育规定办理,不适用本规定。不少人甚至有些律师都据此认为,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女职工,不享受任何相关的劳动保护待遇。事实上,从《劳动合同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和《妇女权益保障法》的相关规定,不难看出,法律对三期女职工的解雇保护是不具体区分系何种原因导致的怀孕,是否违反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也在所不问,因此,只要有怀孕和生育的事实,用人单位就不能以此为由与女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另外,未婚先孕和未婚生育是两个概念,女职工只要在孩子出生之前办理了结婚登记并取得了准生证等相关法律手续,就不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应享有全部相关的劳动保护待遇。延伸阅读
    2023-06-05
    314人看过
  • 不得在劳动合同中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
    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日前在介绍《就业促进法》及实施准备工作的有关情况时指出,即将实施的《就业促进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录用女职工,不得在劳动合同中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的内容。张小建表示,结婚生育是妇女的基本权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剥夺或者变相剥夺妇女的这些基本权利。也就是说和女职工签订合同的时候不能专门列上一条不许结婚、不许生育。为了进一步消除因为结婚生育等方面的原因产生的就业性别歧视,《就业促进法》第62条还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实施就业歧视的劳动者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因为结婚、生育问题受到歧视的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张小建表示,劳动保障部门还将从三个方面做好工作,以保障妇女的就业权益:一是加大执法监察力度;二是不断完善生育保险制度,减轻因女职工生育给企业带来的负担。三是加大力度努力创造女职工享受平等权益的社会氛围。
    2023-06-06
    245人看过
  • 劳动合同限女职工婚育属非法
    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近日表示,即将实施的就业促进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录用女职工,不得在劳动合同中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的内容。张小建在介绍就业促进法实施准备工作时指出,结婚生育是妇女的基本权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剥夺或者变相剥夺妇女的这些基本权益。录用了女职工,和女职工签订合同的时候,不允许专门列上一条不许或者限制结婚、生育。张小建强调。为进一步消除因结婚生育原因产生的就业性别歧视,就业促进法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实施就业歧视的,劳动者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张小建说,劳动保障部门将采取三方面措施保障妇女就业权益:一是加大执法监察力度,规范用人单位招聘用工行为;二是不断完善生育保险制度;三是加强宣传力度,努力创造女职工享受平等权益的社会氛围。
    2023-04-22
    85人看过
  • 劳动合同期间员工辞退问题处理办法
    在劳动合同内辞退员工,属于违法辞退,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属于劳动者过失性辞退的,用人单位不需要赔偿。怀孕劳动合同期间能辞退员工吗不能。在员工怀孕期间,单位不得裁员,也不得以合同到期终止合同,需要等到员工哺乳期过后才能实行,否则单位需要支付员工双倍经济补偿的赔偿金。《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
    2023-07-18
    340人看过
  •  女性职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
    该规定列出了一系列禁止女性职工从事的劳动,包括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等。同时,规定了女职工在经期、怀孕期间和哺乳未满一周岁的婴儿期间不得从事一些劳动。此外,女职工生育享有产假,且在哺乳期间也不得从事一些劳动。禁止安排女性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2、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3、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对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4、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5、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一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经期、怀孕和产假女职工劳动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女职工在
    2023-11-09
    417人看过
  • 女职工休产假期间劳动合同到期,单位应该顺延劳动合同
    某甲自2006年9月1日就职于A公司上班。2008年6月20日,某甲向A公司申请产假,并获批准。2008年10月份,某甲休完产假后向A公司提出回公司继续上班。但是,A公司称,该公司已经无适合某甲的职位,不再需要某甲。2009年4月份,某甲向北京市某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申请裁决确认A公司违约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违法,并依法为某甲承担产检、生产、产假工资、无故拖欠工资的经济补偿金、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等各项费用共计2万余元。2009年6月,北京市某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法开庭审理了此案。庭审期间,A公司称某甲的劳动合同已经于2008年7月31日到期,某甲休产假后,其公司不再接纳其上班的申请是合法有理的。周律师代理本案后,从案件的事实出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实施细则、《北京市工资支付条例》《女职工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对A公司的违法行为进行了充分论证。北京
    2023-04-22
    158人看过
  •  生育期工资:劳动合同的规定
    根据《考勤管理规定》第十六条,女职工在怀孕七个月以上(按28周计算)时,如果工作许可并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就可以请产前假两个半月。但是,女职工请长病假不享受产前假。这两个半月的产前假只能按预产期在产假前执行。女职工请产前假期间的工资按本人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发给。另外,产假工资规定(产期)女职工产假期间一般不从单位领工资,而是享受生育生活津贴,有多长产假,就领多久的生育生活津贴。根据《考勤管理规定》第十六条,女职工在怀孕七个月以上(按28周计算)时,如果工作许可并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就可以请产前假两个半月。提醒注意的是,请长病假女职工不享受产前假。这两个半月的产前假只能按预产期在产假前执行。至于女职工请产前假期间的工资按本人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发给。(二)产假工资规定(产期)女职工产假期间一般不从单位领工资,而是享受生育生活津贴,有多长产假,就领多久的生育生活津贴。 劳 动 合 同 : 生
    2023-09-12
    422人看过
  • 怀孕期间女职工的解雇问题
    女职工怀孕期间,除存在过失性辞退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怀孕期间用人单位可以辞退员工吗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2条的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除非具备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严重失职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以及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自身有重大过错的法定情形,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此外,《劳动合同法》第45条还特别规定,劳动合同期满,有上述第42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因此,如果您怀孕期间没有《劳动合同法》第42条规定的情形,用人单位不能与您解除劳动合同。如果您怀孕期间劳动合同到期了,公司与您续签,则执行新劳动合同;如公司不与您续
    2023-07-05
    76人看过
  • 保持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工作时间问题
    1.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2.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4.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签几次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连续签二次,且劳动者没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的,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
    2023-07-04
    279人看过
  • 不给女职工缴生育险说明什么问题
    北京市二中院近日对女职工维权的劳动争议案件进行调研,发现因生育权纠纷与单位对簿公堂的案件比较突出。在这些案件中,50%以上的用人单位没有为女职工缴纳生育保险,即使缴纳了也存在低于正常工资基数缴纳或者缴费期间不完整的情况该院去年共审理了23起涉及女职工生育权的劳动争议案件,在这些案件中,50%以上的用人单位没有为女职工缴纳生育保险,即使缴纳了也存在低于正常工资基数缴纳或者缴费期间不完整的情况;超过78%的用人单位不发放或者不按正常工资标准发放产假工资;从后续劳动关系看,仅有不足9%比例的女职工在生育后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正常续存。为什么会出现单位不为女职工缴纳生育险的情况呢?一是用人单位法律意识淡薄,觉得这险那险的已经不少了,生育险又不是主要险种,不上也没多大关系;二是用人单位用强势压人,认为我不给你上这个险,你也不敢说什么。特别是在一些私企普遍存在这种情况;三是检查处罚力度不够,对违反此项
    2023-06-05
    69人看过
  • 女职工在“三期”期间劳动合同期满时怎么办
    一、合法终止劳动合同当尚在“三期”期间的女职工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时,公司如欲通过合法方式终止与该等女职工的劳动合同,需同时符合以下两个条件:首先,女职工在“三期”期间劳动合同届满的,应续延至“三期”结束时终止。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2条和第45条的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期间劳动合同期满的,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相应情形结束时终止。前述“相应情形”应指一直到哺乳期结束。而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九条和《上海市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第十五条的规定,哺乳期应至婴儿满一周岁时结束,如果婴儿满一周岁后,经区、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确诊为体弱儿的,还可适当延长女职工授乳时间,但最多不超过六个月。所以,对处于“三期”的女职工,劳动合同期如果届满的,应续延至其婴儿满一周岁时终止,如婴儿满一周岁后,经区、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确诊为体弱儿的,劳动合同期最多需要续延至婴儿满一周岁半时终止。其次,如果劳动
    2023-04-02
    122人看过
  • 女职工三期期间能否解除劳动合同,如何保障女职工权利
    一、女职工三期期间能否解除劳动合同(一)《劳动合同法》1、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不得依据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2、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活动。对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活动。(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妇女在社会上处于弱势群体,以此,妇女权益保护法规定,任何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资,辞退女职工,单方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但是,女职工要求终止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的除外。(三)《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为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女职工保护规定要求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二、如何保障女职工权利(一)《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女职工在怀孕期间,所在单位不得安排
    2023-04-29
    424人看过
换一批
#劳动关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女职工
    词条

    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各单位在录用职工时,除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凡适合妇女从事劳动的单位,不得拒绝招收女职工。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 更多>

    #女职工
    相关咨询
    • 未婚女性生育有问题能解除劳动合同吗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0-17
      原则上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怀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应当延续到期哺乳期结束后方可终止合同。在员工没有过错的情况下,用人单位不能解除劳动合同,这是国家对特殊员工的特殊保护。只有两种情况下这些员工的劳动合同可以解除,第一个是员工本人提出,或者说跟员工本人协商一致。第二种情况下,员工本人存在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是违法犯罪的过错情况,除此之外,不得以任何理由解除怀孕女职工的劳动合同。
    • 2023生产车间劳动合同问题
      上海在线咨询 2023-12-13
      甲方(用人单位、乙方(职工。甲方因生产(工作)需要,按国家和本市有关招用外地职工的规定,招收乙方。双方根据有关劳动管理规定,按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签定本合同,以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并共同遵守执行。 1、合同期限。 2、工作任务和岗位。 3、劳动时间与休假。 4、劳动报酬。 5、保险待遇。
    • 劳动合同离职病假期间续签发生关系的问题
      山西在线咨询 2022-11-10
      1、员工病假期间劳动合同到期,劳动合同期限依法顺延至医疗期结束。 2、如果员工的病情比较复杂,一时半会儿治不好,或者说治疗后不适合再从事原来的工作的话,那么也就没有必要再续签了。 3,总之,等员工病假后再续签合同的话,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主动权在用人单位手上。 4,首先,劳动合同到期,公司要提前30天通知劳动者,说明解除劳动合同及赔偿情况。 5,其次,经济补偿,必须在员工离开公司之日,与劳动者结算清
    • 女职工生育的假期问题,刚生产完有产假吗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8-20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应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可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 女职工怀孕期间发现用人单位能解除劳动合同吗?试用期内发生的问题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1-21
      《劳动法》第29条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用人单位不得依据劳动法第26条、第27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第25条规定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四条规定不得以女职工怀孕、生育和哺乳为由解除劳动合同;1990年7月18日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问题的请示》给上海市劳动局复函,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