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产假工资如何计算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5-09 19:23:33 162 人看过

2020产假工资如何计算

女职工产假期间津贴具体发放金额

生育津贴,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也就是女职工的生育津贴金额并不是按照女职工个人月均工资计算,而是按照单位上年度月均工资。

那就出现了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要分别解决:

①女职工工资高于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情况:职工领取生育津贴之后,用人单位应当将产假工资与生育津贴之间的差额补发给员工

②女职工工资低于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情况:按照生育津贴发放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9月12日 11:1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产假相关文章
  • 如何计算产假工资
    一、如何计算产假工资产假工资计算方法如下:1.一般情况下,如果用人单位为职工缴纳了生育保险,那么则由政府给产妇按生育险金额发放生育保险金,支付标准按本企业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2.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工资按照员工以往每月实发工资标准的80%发。二、休完产假能拿年终奖金吗休完产假是可以拿年终奖金的。休产假不会影响年终奖,否则用人单位属于克扣工资,劳动者可以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年终奖属于奖金,是工资总额的一部分,产假是女性职工的带薪假,产假期间相当于已提供正常劳动,用人单位未按约定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就是克扣工资;不给或者少给年终奖,第一个是行政处罚,罚款额度为3万到5万元;第二个是民事赔偿,单位如果少给的,必须补足年终奖金,同时用人单位还要向员工支付拖欠工资总额25%的经济补偿金。三、产假的分类有哪些
    2023-04-14
    155人看过
  • 产假工资如何计算
    产假工资如何计算?女性劳工的产假,原来在劳基法第五十条仅规定分娩产假八星期,以及妊娠三个月以上流产者,产假四星期二种。但在今年施行的两性工作平等法中,则增列了妊娠二个月以上未满三个月流产者,雇主应给予产假一星期;妊娠未满二个月流产者,则给予产假五日。产假期间的工资给付,按劳基法第五十条二项规定,如受雇者工作在六个月以上者,工资照给;未满六个月者减半发给。但这项规定系指劳基法规定的八星期及四星期产假,而两性工作平等法新增的一星期及五日产假,并无相关法令规定应予给薪,所以雇主并无给付劳工一星期及五日产假期间薪资的法定义务。产假的立意,旨在给予母体休养生息的时间,所以期间内如遇例假、纪念节日及其它法定应放假之日,均包括在内,无庸扣除,雇主不须另外补假。在实行生育保险之前,产假、产前假及哺乳假期间的工资都是由用人单位负担的。正因为如此,用人单位才不愿意招用女员工,担心女员工一被招进来就休产假,不仅
    2023-04-19
    223人看过
  • 产假工资该如何计算
    第一,保胎假,工资按照病假发保胎假是由医生开证明,所以按病假待遇发放工资。第二,产前假,工资按八成发。怀孕7个月以上,如工作许可,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请产前假两个半月。部分属于地方法规规定必须给假的情况,单位应批准其休假,工资按照员工以往每月实发工资标准的八成发。第三,,津贴产假包括:98天+30天(晚育)+15天(难产)+15天(多胞胎每多生一个婴儿),领生育津贴。1、如果员工的产假工资(即员工以往每月的实发工资标准,下同)高于生育津贴,那就按产假工资发员工就行了,生育津贴下来,归企业。2、如果员工的产假工资低于生育津贴,那可以先按产假工资发员工,然后生育津贴下来,将与产假工资的差额补给员工,剩下的还是归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
    2023-02-26
    447人看过
  • 计件员工产假工资如何计算
    一、计件员工产假工资如何计算实际工作中,对于产假工资如何计算,可以有如下两种操作办法:女职工产假期间先行发放产假期间工资(就是固定工资部分,不含奖金和与工作有关的补贴);待生育津贴申领到帐后,进行对比:如果已发工资低于生育津贴,那么将差额部分一次性补发;如果已发工资高于生育津贴,那么不再补扣差额部分。先计算能够申领的生育津贴,从财务借款发放;等到申领完毕后社保支付生育津贴冲抵借款。同时,应该将产假期间工资与生育津贴进行对比,补差发放。注:以上两种方式,都是采取了先发放的方式,因为如果等到生育津贴申领下来才发放,女职工将有几个月领不到工资。这样做不合适,而且也会引起员工不满。二、上海工厂产假工资怎么算产假期间3月--4月半月按个人请况是社保局按所在公司去年的人均月收入乘以产假月份一次性发放生育补贴的,但是社保局有个最高额的,所在公司去年的人均月收入超出社保局的最高额度就超出部分公司需不给员工
    2023-03-20
    238人看过
  • 2023年工资如何计算
    2020年工资如何计算依据劳动法和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的规定,法定的公休日为104天/年,法定节假日为11天,并按下述规定方法计算工资:a.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b.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2023-05-09
    354人看过
  • 2023最新北京如何计算病假工资
    2020最新北京如何计算病假工资《北京市工资支付规定》第21条:“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的,在病休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劳动合同或集体合同的约定支付病假工资。用人单位支付病假工资不得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80%。第22条劳动者在事假期间,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其工资。”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劳部发[1994]479号)等有关规定,任何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企业应该根据职工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一定的医疗期。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时,企业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也就是患病或非因工负伤职工的病假假期。
    2023-05-05
    184人看过
换一批
#员工权益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产假
    词条

    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一般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晚婚晚育者可前后长至四个月,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八天的产假。 职业女性在休产假期间,用人单位不得降低其工资、辞退或者以其他形式解除劳动合同。... 更多>

    #产假
    相关咨询
    • 产假工资如何算2023
      澳门在线咨询 2023-02-07
      女职工的产假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保胎假、产前假、产假、哺乳假,每个阶段产假的工资计算都是不一样的。 1、保胎假,工资按照病假发。 2、产前假,工资按八成发。 3、产假,领生育津贴。 4、哺乳假,六个半月按照工资八成发。
    • 2023国庆假加班工资该如何计算
      江西在线咨询 2023-02-13
      1、10月1日至3日,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应按不低于工资的300%支付加班工资报酬。2、10月4日至7日,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应先安排补休;不能安排补休的,应按不低于工资的200%支付加班工资报酬。3、在10月1日至7日期间,用人单位未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按原有工资计发方式处理。
    • 2023退休工资如何计算
      山西在线咨询 2023-04-25
      退休养老金计算方法 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 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注: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
    • 产假工资如何计算产假
      江西在线咨询 2023-03-29
      一、产假期间工资怎么算 产假,是指女性在分娩前后一段时间内的特殊休假待遇。2014年我国产假规定,女职工若顺产生育单胎,可享有98天的产假,其中产前休息15天,产后休息83天。难产者增加15天产假;多胞胎生育者,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15天产假。 中国《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第四条规定,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这就从法律上保证了女性的产假是带薪休假,它是最基本的产假工资规定。
    • 产假工资如何计算?
      甘肃在线咨询 2023-02-13
      产假后回去上班会议时,可以说感谢大家对我的关心和照顾,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平衡好孩子家庭和工作的关系,在最短时间内投身工作岗位中。 一、一般产假期间的工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原工资进行支付。 二、法律依据《女职工特别保护规定》第五条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