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掌握伙伴关系最本质的特征。个人合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公民按照本协议分别提供资金、实物和技术的合伙经营和共同劳动。合伙人须就出资额、盈余分配、债务承诺、合伙企业的成立、退出、终止等事宜签订书面协议,合伙企业的债务,由合伙人按照出资比例或者协议约定,以各自的财产清偿。也就是说,作为合伙企业,最显著的特点是共同投资、共同经营、风险共担、损益共担
2,合伙协议不允许规定一些人只享受利益而不承担风险。第三十三条合伙企业的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按照合伙协议的规定办理;合伙协议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由合伙人协商决定;协商不成的,合伙人按照实缴出资比例进行分配和分享;出资比例不能确定的,由合伙人平均分配。合伙协议不得规定将所有利润分配给部分合伙人,或由部分合伙人承担所有损失。合伙人退出合伙企业必须得到所有合伙人的批准。未经批准的,应当赔偿因退股给合伙人造成的损失。第四十六条《合伙法》规定,合伙协议未约定合伙期限的,合伙人可以退伙,但不得影响合伙事务的执行,但应当提前三十日通知其他合伙人。第四十七条合伙人违反本法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规定退伙的,应当赔偿由此给合伙企业造成的损失。所有合伙人应对合伙企业的外债承担连带责任。换言之,合伙企业发生外债时,应当以合伙企业财产承担。当合伙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全体合伙人应当以其个人财产承担责任。合伙企业投资和积累的财产应由所有合伙人共同拥有、管理和经营。合伙企业的经营活动由全体合伙人共同决定,合伙人有权实施和监督。合伙人解散时,在缴纳各项税费后,应当清偿其外债。如果仍有盈余,则应返还各自的投资,并在其拥有财产时分享利润。
合伙法第85条规定,合伙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解散:
(1)合伙企业约定的经营期限届满,合伙人不愿意继续经营的:
(2)合伙协议约定的解散事由发生
(3)全体合伙人决定解散
(4)合伙人没有法定人数
(5)合伙协议约定的合伙目的已经实现或者不能实现
(6)被吊销营业执照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合伙企业解散的其他原因
-
工程结算纠纷的处理应遵循两个原则
415人看过
-
在公司僵局纠纷案件审理中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212人看过
-
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几个原则
340人看过
-
合伙企业财产的管理应遵循哪些原则
135人看过
-
在合伙合同纠纷中如何列被告,需遵循哪些原则
104人看过
-
解决彩礼纠纷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114人看过
合伙协议是依法由全体合伙人协商一致、以书面形式订立的合伙企业的契约。 合伙协议中应当约定退伙的方式、债务的分担、合伙财产的分割以及因退伙给其他合伙人造成损失如何赔偿等。合伙人的义务主要包括:合伙人应按照合伙协议约定履行出资义务,分担合伙企业... 更多>
-
遵循o2o战略合作协议的原则湖北在线咨询 2022-07-17公司表示,o2o战略合作协议与渤商所的合作,公司推进O2O战略,进军移动互联网的深化举措。此举将更好地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有利于公司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
离婚协议应当遵循的法律原则宁夏在线咨询 2024-12-201.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条,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愿、对子女抚养、财产分割和债务处理等事项达成的一致意见。协议应当载明双方当事人在离婚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双方在离婚协议中所约定的权利和义务得到公平合理的处理。 2. 民法典 第一千零七十六条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
-
辽宁纠纷协议书证据收集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安徽在线咨询 2024-11-2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必须就其提出的主张提供相应的证据。如果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在客观上无法自行收集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需要收集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进行调查和收集。 当事人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搜集证据: 1. 当事人的陈述; 2. 书证; 3. 物证; 4. 视听资料; 5. 电子数据; 6. 证人证言; 7. 鉴定意见; 8. 勘验笔录。
-
修改合伙协议、设立合伙企业、设立合伙企业,应当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湖南在线咨询 2022-03-08根据2006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订立合伙协议、设立合伙企业,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原则。合伙协议经全体合伙人签名、盖章后生效。合伙人按照合伙协议享有权利,履行义务。修改或者补充合伙协议,应当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但是,合伙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合伙协议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事项,由合伙人协商决定;协商不成的,依照本法和其他
-
公司保密协议应遵循哪些原则湖南在线咨询 2022-11-03公司保密协议的生效要件: (1)合同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2)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 (3)合同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4)具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合同生效必须具备的形式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