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行为期限怎么计算
1、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等行为的期限,自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2、法律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条
二、劳动保障监察的对象是谁
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规定,以下单位违法的,单位职工可以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
(一)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对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劳动保障监察,适用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二)职业中介、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
如果技能鉴定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不依法办理许可,没有取得相应资格的单位擅自从事职业介绍、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培训等活动欺骗劳动者,扰乱劳动市场秩序,劳动者可以依法投诉举报,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应当受理并查处。
(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劳动保障部门根据其职责,依照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实施。这条规定有个条件限制,即上述单位只有在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下,才属劳动保障部门管辖。如单位招工、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上述单位执行其他规定的情况则不属于劳动保障监察的范围。
(四)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单位和个人
对无营业执照或者已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有劳动用工行为的,由劳动保障部门依照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并及时通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查处取缔。
-
怎么处理劳动保障违法行为
445人看过
-
违反法规的医疗保障行为的法律支持
430人看过
-
违反劳动保障法规的,罚款是否有限额
342人看过
-
劳动法规保障:违反规定拖欠工资的法律责任
184人看过
-
违反劳动保障法规的处理时限可以延长吗
448人看过
-
违法行为违反法律、法规条款
212人看过
-
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对违反劳动法规、规章、规章的行为有追诉期的规定四川在线咨询 2022-03-06社会保险的诉讼时效规定:《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20条规定:“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在2年内未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发现,也未被举报、投诉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查处。前款规定的期限,自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从该条的规定可以看出,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对违反劳动法规行为的追诉期为两年;
-
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公布出台了哪些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将被公布陕西在线咨询 2022-02-08企业拖欠工资数额较大的将被公布。《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办法》自2017年1月1日起实施。七类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应当向社会公布。这七类违法行为包括:(一)克扣、无故拖欠劳动者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二)不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或者不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情节严重的;(三)违反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情节严重的;(四)违反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
-
劳动法合同保障期限台湾在线咨询 2023-05-29一下为您阐述劳动法合同期限: 为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劳动合同应约定明确的期限。在实践中,确实有一些职工在工作中表现消极,经常违反企业规章和劳动纪律但情节又够不上劳动法规定的解除劳动关系情形,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解除劳动关系就要支付经济补偿金,而不解除劳动关系又给企业造成损失。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如职工不胜任工作),企业虽有权解除劳动合同,但要支付经济补偿金。而劳动合同到期终止,企业并不需要支付经济补
-
属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有哪些甘肃在线咨询 2023-10-17重大劳动保障的违法行为包括单位严重拖欠或者克扣员工的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严重延长工作时间且不付加班费;以及长期不为员工缴纳社保的等。
-
劳动者违反劳动法规定提供劳动保障劳动服务的,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陕西在线咨询 2022-02-06一、劳动者有上班提供劳动,就享有获得相应劳动报酬的权利。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办理相关离职手续并领取工资。若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一般为劳动监察大队)投诉;二、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赔偿由此给用人单位造成的损失。但用人单位需承担损失的举证责任。《劳动法》第三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