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经营者的规定和要求。食品经营者必须确保食品的安全,包括储存食品、检查库存食品以及清理过期或变质的食品。若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这些规定和要求旨在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防止不安全的食品对公众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食品经营者必须确保食品的安全。为此,他们应当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按照要求储存食品,以确保食品的新鲜和安全;其次,定期检查库存食品,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最后,清理过期或变质的食品,以避免潜在的健康风险。总之,食品经营者有责任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核心内容】保障消费者健康,食品经营者有哪些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食品经营者有保障消费者健康的责任。具体来说,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检验制度,确保所销售的食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同时,食品经营者还应当加强食品贮存、运输和配送的管理,防止食品污染和交叉污染。
另外,食品经营者还应当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例如,食品经营者应当及时向消费者提供有关食品的信息,告知消费者食品的名称、规格、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用法和用量等,并提供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包装。
如果食品经营者未能履行上述责任,导致消费者受到损害,那么经营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此,保障消费者健康是食品经营者的基本义务,也是食品行业的重要社会责任。
保障消费者健康是食品经营者的基本义务。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检验制度、加强食品贮存、运输和配送的管理、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确保所销售的食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如果食品经营者未能履行上述责任,导致消费者受到损害,那么经营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第五十四条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食品经营者贮存散装食品,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第一百二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一)生产经营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二)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经营上述食品、食品添加剂;
(三)生产经营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四)生产经营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五)生产经营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六)生产经营未按规定注册的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或者未按注册的产品配方、生产工艺等技术要求组织生产;
(七)以分装方式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或者同一企业以同一配方生产不同品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
(八)利用新的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生产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未通过安全性评估;
(九)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经营后,仍拒不召回或者停止经营。
除前款和本法第一百二十三条、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的情形外,生产经营不符合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的,依照前款规定给予处罚。
生产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未通过安全性评估,或者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相关产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照第一款规定给予处罚。
-
过期食品销售是否涉及违反法律
272人看过
-
是否违反法律法规接种新冠疫苗?
76人看过
-
产品过期违反食品安全法吗
270人看过
-
律师受贿是否违反法律?
463人看过
-
是否违反法律规定?消费未付款是否违法?
180人看过
-
销售劣质药品是否违反法律规定
248人看过
产品是指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包括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组织、观念或它们的组合。产品一般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即核心产品、基本产品、期望产品、附加产品、潜在产品。 产品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 更多>
-
受害者是否也违法法律规定与法律链接河北在线咨询 2023-12-14传销受害者不违法。传销行为,只有属于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的行为的组织、领导者,才违法。
-
违反法律规定的遗嘱是否受法律保护北京在线咨询 2022-04-15违反法律规定的遗嘱,是不受法律保护的:我国民法规定,公民有处分自己合法所有的个人财产的权利,被继承人在死亡之前对自己合法所有的个人财产进行处分,在其死后生效,充分体现了我国法律对公民个人财产的保护,但是,这种处分应符合法律的规定,应充分考虑老人、妇女、儿童、胎儿及残疾人和无生活来源人的利益,违反法律规定的遗嘱,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
童工是否违反法律法规?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4-11-07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国家行政机关、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以及民营非企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等所有用人主体都不得雇佣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也就是所谓的童工。同时,所有单位或个人也不得向未满16岁的未成年人提供职业介绍服务,或者允许此类未成年人进行个体经营活动。对于年龄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的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他们也有责任确保自己的子女或被监护者不被用人主体以不当方式招录。 根据《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全文
-
山寨产品违反哪些法律规定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7-18我国法律上规定的仿冒产品的范围包括: 擅自使用其他经营者特有的、为公众所周知的注册商标、商品的包装、装潢、名称或者各种质量标志,导致消费者混淆和市场混乱的仿冒行为,属于经营者不正当竞争,对市场竞争具有极大的危害。 仿冒产品是指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产品本体或包装上伪造、模仿与该注册商标相同或相似的商标,生产以次充好的产品,借此蒙骗消费者的违法、犯罪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六
-
在产品的一般合格产品上标注优质品字样,是否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湖南在线咨询 2022-02-15企业在生产的一般合格产品上标注“优质品”字样的行为虽然欠妥的,但并不违法。 根据我国《产品质量法》的第五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禁止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四)项也规定了,经营者不得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优质品”是一种通用名称,并不是“认证标志、”名优标志“,工商局如果以此条款认定企业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则是错误的。 反不正当竞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