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返券,套牢你的陷阱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7 19:05:20 278 人看过

买100元返50元,买200元返100元形形色色的购物返券促销活动,近年来一直在岛城如火如荼地上演着。有媒体称,打折激发出了消费者的购买力。但也有消费者质疑,商家如此让利促销,是不是设有圈套?花掉返券不容易。

现在,随着年关的来临,许多商场都在举办″买就送券″的活动,在岛城某大商场内,摩肩接踵的人群和收款台前排起的长队,着实让笔者吃了一惊。

该商场不但服装、鞋类等商品″7折″起,就连平时不轻易降低身价的家电也实行起″买100送50″来,这对消费者来说实在是个惊喜。笔者在商场里转了几圈,发现很多顾客一头雾水地跑到柜台询问何处能用返券消费。

在一化妆品柜台,服务小姐建议顾客去购买服装、鞋。原来,商场在返券的使用上加了许多限制:一些指定商品不能使用返券;部分可使用礼券购买的化妆品也打上了″满100元用50元券″的标注;而超市、家电、通讯、羊绒以及特价商品则一律不能使用返券;返券概不找零,只限某日有效的规定也令消费者心烦。有位拿着返券兴冲冲直奔目标商品的女顾客,在被告知此处不能使用返券时意兴全消,对着手中的返券直犯难,因为价位适合又能激起购买欲的商品并不好找。像这样在商场里拿着返券购物四处碰壁的现象并非个别。

服装、鞋应该是购物的集中地带了。但笔者仍听到不少消费者抱怨,部分服装鞋帽仍按原价销售。″真没想到,优惠券竟成了累赘!″许多顾客说,与其得想法把券花出去,还不如直接打折合算呢。

相信有类似经历的消费者一定为数不少。有的消费者说,购物返券像掉进了一个怪圈,为了把券花出去,要继续购物,购物之后呢,又会返券。就这样,购物、返券,再购物、再返券,弄得人精疲力竭。有的消费者说,打折返券虚假成分多,返券的有些柜台的价格比平时还高。商家自曝返券″惊天内幕″

今年″十一″前夕,就在众商家纷纷推出大型促销活动之时,国美电器突然语出惊人:取消返券的变相降价方式,以直接、透明、优惠的价格还消费者一个惊喜。同时,国美向外界统一公布″停止用券通告″。

为什么推出″停止用券通告″?国美有关负责人认为,″购物返券″往往带有″价格陷阱″的嫌疑,背离了″薄利多销,诚信为本″的经营原则,其实是套牢消费者的一个″陷阱″,使消费者被动地接受重复购物。

国美揭露了6种″购物返券″的陷阱:1.满一定数额获得返券的优惠,经常是限了单品再限单价,在价格的设定上也是″煞费苦心″消费者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购某品牌商品满1000元返100元代金券,而商品的价格却设定为1999元,其中的奥妙不言自明,原本看似九折的优惠却变成了九五折。

2.抬高消费等级如买1000元送100元,买3000元送350元,原本已经花了900多元或2000多元的消费者就有可能因为更多的优惠而再次购物,不知不觉就进了商家的陷阱。

3.返券对象会指定某些商品这些商品通常是还不为人们所熟悉的不敏感的商品,称之为″不透明商品″。这些商品往往低值高价,其相对较高的利润空间不仅会弥补返券的成本还会有较多的剩余利润,而这种商品往往不是消费者所需要的商品。

4.返券不找零某个消费者有100元的返券,当他面对一个120元的商品和一个80元的商品时,通常会选择后者,因为这100元的返券好像是″白来的″,即使损失20元也无所谓。商家就是利用消费者这种心理将80元的商品利润设得较高,再加上不给顾客找回的20元,自然就成了大赢家。

5.返券包含对象不明确当顾客拿着返券去购买商品时经常会得到这样的答复:″该商品不参加返券″。原因是当商家觉得某类商品利润不够支持返券的成本时,就可能随时取消该商品的返券。

6.以点带面有些商家在单品价和利润较高的商品上返券的额度很大,甚至达千元以上,这些商品的大幅优惠往往给人以错觉,好像其它商品的优惠幅度也不会小。事实正相反,那些大幅优惠的商品恰恰是商家用来迷惑消费者的。

除上述6点以外,″返券″的限制还有很多,诸如限型号、限品牌、限数量、限活动、不开足额发票、分a券b券等等。这位负责人最后总结说,″返券消费″实际上是消费者进行的临时性消费活动,它受很多非理性的消费动机影响。再加上″返券″本身具有一定的误导性,消费者欠加考虑就会导致被动的重复购物,增加购物成本,浪费购物时间,?□宸等□宁□丝痛□吹那惺道□嫒春苌佟?

是真实让利还是温柔陷阱

那么,购物返券到底是不是一种消费圈套呢?这个问题引起了诸多争议。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江教授认为,购物返券作为商家为竞争而采取的一种促销手段,就是为吸引顾客多消费。这种促销方式是不是圈套,不能一概而论,关键是看这种促销手段有没有实际的让利行为。由于购物返券的不透明性,实际上商家在具体操作上存在不少问题。

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与法律事务部主任王前虎认为,购物返券可能会给消费者带来一种误导--只要花100元钱就可买到150元的商品。事实上,这种实惠未必能全部兑现。如果没有合适的东西买,赠券就会浪费掉;如果买些不需要的东西,还要搭上更多的钱,这就上了商家的″钩″。赠券看似实惠,其实不一定划算,多余的零头不能返券,有些商品不列在活动之内,而消费者事先却并不知情,而且用返券购买的商品退货难。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欺骗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早在2001年9月和今年1月,中国消费者协会曾先后发布消费警示和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谨防落入购物返券打折圈套。

全国人大法工委巡视员何X说,只要不存在价格欺诈等问题,只要不违反相关法律,只要对消费者公开明示,商家采取返券、打折或者其他促销手段无可厚非。

北京市商业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高XX认为,购物返券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折扣的基准在哪儿,这个基准就是″以法律为准绳″,如果购物返券有价格欺诈的成分,那就是不正当的促销行为。

近日从北京市商务局传来消息,北京市正在建设商业企业信用制度,为配合这项工作,北京市商务局将联合有关部门对″购物返券″等商品打折降价促销行为进行进一步规范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7日 09:0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竞争相关文章
  • 节日购物慎防陷阱
    双节将近,正是商品销售商的销售旺季,也是消费者的购物旺季。往往在这个季节,一些不法商家欲发不义之财利欲熏心,玩弄各种伎俩,使消费者一不小心掉入意想不到的消费陷阱。为此,省消协提醒消费者,在这个黄金购物旺季,应认真识别和预防消费陷阱。陷阱之一虚假广告。利用不真实、不准确的广告描述误导消费者,如对赠品的数量、规格、型号不予说明,以很小的字体或在不引人注意的位置注明赠送的附加条件等。如一些商场在宣传中把5折起中的起字写得很小,消费者往往看成了5折,造成误导。陷阱之二消费赠券。一些餐饮、百货企业为招徕顾客,采取消费满一定数额即获现金赠券或优惠券等促销手法,如买100送50、买100返100,但不说明这些优惠券的使用条件,待消费者要求兑现优惠券时,却发现柜台上到处写着本柜台恕不参加现金兑现,而能使用优惠券的商品往往是高价、高利润商品,且使用优惠券的商品往往不能再次取得优惠。其实,商家就是让这种活动不
    2023-04-24
    130人看过
  • 电视购物暗藏陷阱
    近年来,电视购物一直饱受人们争议。但电视购物广告的数量、播出频率却并未因此减少,有时甚至每隔十几分钟就会在一些卫视节目中插播,其形式多样,内容花哨,语调夸张。其中,电视购物短片是最为普遍的形式之一,有的短片中频频出现各种所谓的著名专家学者,有的犹如播报新闻一般郑重,看上去可信度极高。免费赠送费用照收打电话即赠纯金手表免费送货,绝不收取一分钱不为盈利只为宣传,电视画面中,一位身着西装、佩戴金边眼镜的男子正慷慨激昂地叫嚷着。他不时展示着手中的女士金表,不时出具产品说明书、质量认证书等材料。看到某卫视如此诱人的广告,记者也忍不住拨打了广告中的电话。电话接通后,里面的声音十分嘈杂,接线员好像正身处人声鼎沸的大厅,办理繁忙的业务。待记者说明意图,女接线员表现得非常热情,先是像电视广告上那样再次表明其产品质量好、颇具收藏价值,随后便向记者索要地址等联系方式。当记者问及是否真如广告上所说的那样完全免费时
    2023-06-07
    415人看过
  • 这些网购陷阱你遇到过吗?
    网上购物已成了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在享受网上购物带来的方便、快捷的同时,又会时常遭遇到支付圈套、实物与宣传图片不符等情况,一不留神就会陷入网购陷阱。通过市消协介绍的部分案例,让人们看到网购如同雾里看花,真可谓网购有风险,消费需谨慎。案件1套票未消费钱款却被网站私占8月初,朱女士在某网站团购了婴儿游泳套票,但由于一些原因没有在有效时间内使用,于是网站就私自占有了她团购支付的钱款。朱女士表示,网站这样做太霸王条款了。案件2实际消费金额与团购价格不符陈先生前不久在一家团购网上团购了市内某足浴馆的亲亲鱼疗足浴,之后带了4个朋友前去消费。服务员让他们等了很长时间之后才拿来了里面有几条所谓亲亲鱼的足浴盆,让他们泡着。十几分钟后,陈先生却被告知足浴时间到了,要支付每人38元。陈先生表示很纳闷,怎么和网上说的团购价25.5元不一样,而且连个捏脚什么的都没有,只泡了几分钟就完事了?向足浴馆负责人询
    2023-06-07
    339人看过
  • 教你一招:购房莫步入陷阱
    如何花较少的钱买到自己称心的房子,或如何获得更多的优惠是购房者最为关心的事情,在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中,有些便宜是不能捡的。一般情况下,便宜有两种:一种是旧盘促销直接折价;一种是新盘亮相开市送礼。两种便宜的捡法是截然不同的,前者一般是现楼销售,甚至是已有很多人入住了的。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可以先托人打听一下该楼房上下左右的邻居,他们的房子当时是多少价位买到手的,再参照现时市场行情,掂量一下优惠究竟有多大。不过,有烂尾楼传闻的楼盘突然推出低价的房子,消费者就要慎重考虑了。这样的楼房,一般是交楼多年,但入住率极低。其他的,如房屋质量或小区规划有问题的大甩卖;位置偏远冷清推出量又小的低价楼盘等都要在购买前打听清楚。新盘上市,开发商总要搞一些促销活动,购买房子增送物业费、送家庭装修等优惠政策层出不穷。在众多的赠送活动中,消费者千万不要陷入羊毛出在羊身上的误区。有一点千万注意,开发商的有些赠送是可能是
    2023-04-22
    417人看过
  • 消费陷阱被指花钱容易返券难
    据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双11又来了,每年到了这个时候,都会有成百上千万人兴奋不已,陷入一种狂欢的状态不眠不休,等着过了12点后去网上买便宜货。至于买到的货是不是真便宜,那不是他们要考虑的事情,配送需要一个月以后,也不在乎,反正重要的是过程,而并非结果。购物本身是件满足自身需求的事情,购物的效率成本还是要算清楚的。网上购物,原本追求的就是一个效率和成本效应,这里没有优雅的环境,也没有线下购物的那种氛围,价格便宜一些是应当的,但双11这种大型促销活动,已经越来越走向效率和成本的反面。消费者投诉零元购苏宁客服态度蛮横还有那提前开战的,像苏宁电器的线上销售苏宁易购,从11月8号开始就举办活动,而这个活动很是有诱惑力,叫苏宁双11零元购活动。按我们老百姓直白的理解,就是购物不花钱啊。其实,它是你先花钱买商品,然后苏宁会返还你同等数额的购物券。也可以理解为花一份钱,买两份东西。作为消费者,看到
    2023-06-07
    317人看过
  • 返券促销,究竟是“馅饼”还是“陷阱”?
    目前,各大商场紧紧抓住春节等节日商机,推出各种优惠促销活动。然而,上海市消保委发现,曾经隐退一时的返券促销又有回潮,其主办者不乏市中心商圈的大店、名店。上海市消保委提醒广大消费者,返券促销暗藏强制消费陷阱,请谨慎参加。返券促销的一般做法是商家给予购物达到规定金额标准的消费者购物抵用券。这种做法表面上符合买得越多优惠越多的商业惯例,实际上经营者往往在抵用券的有效期限、购物范围以及最终解释权等方面设置重重关卡,以达到强迫消费者消费的目的。一些消费者坦言:购物返券似鸡肋,常令自己犹如券奴一般陷入消费连环套,不及时使用将白白浪费抵用券,使用了却不得不再掏钱买下自己并不需要的商品。在此种连环套下,消费者究竟获得了多少折扣优惠已变得模糊不清,实难明明白白消费。从法律的角度看,返券促销活动违反了《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第二十四条关于经营者不得强迫消费者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不得违背消费者的意愿搭售商
    2023-06-07
    293人看过
  • 网络团购电视购物陷阱多
    律师表示,如果一味地求便宜,就有可能存在假冒伪劣的可能性,如果价格与市场偏离,消费者应该有这方面的甄别能力。在3月16日关于《网络团购电视购物陷阱多消费须谨慎》报道的文字实录。在315来临之际,一些消费者也纷纷向我们反映他们遇到的消费陷阱,在这里我们也列举几种,提醒大家注意。请听报道。今年2月,南昌市民张小姐在某团购网上以45元的价格团购了一瓶XXX护肤霜,该款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是180元,网上的价格仅是市场价的四分之一。因为看网上便宜吗,又有这么多人同时购买,再加上网上卖家保证是正品,所以就相信了。结果用了不到一星期,脸上就起了小疱疹,到医院检查说是化学成分过多,导致皮肤过敏。随着网络团购的迅猛发展,实物质劣跟网站图片不符,不兑现全套服务、添加隐性消费条件,虚报参团人数等等欺骗手段不断增多。一位名叫小齐的消费者投诉说:原来参加过一个团购理发,结果剪到一半的时候,理发店居然不剪了,说团购有
    2023-06-07
    112人看过
  • 购房广告中的陷阱让你无从下手
    购房广告中的陷阱如下:1、零首付其实就是买房的首付分期付款;2、各种优惠和红利,如买房送露台等;3、样板间宣传陷阱;4、虚假宣传;5、地理位置陷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规定,广告不得包含虚假或误导性内容;不得欺骗或误导消费者。广告主应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购房广告是购房合同中的一段吗售楼广告一般为要约邀请,不构成购房合同的内容。但是出卖人就商品房开发规划范围内的房屋及相关设施所作的说明和允诺具体确定,并对商品房买卖合同的订立以及房屋价格的确定有重大影响的,应当视为要约。该说明和允诺即使未载入商品房买卖合同,亦应当视为合同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四条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广告主应当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023-07-05
    308人看过
  • 网购陷阱及远离网购陷阱方法
    部门提醒:网络购物提防五大陷阱结合近期受理的多起网上购物投诉,日前,有关部门对网上购物容易存在的陷阱进行了总结。陷阱一:低价诱惑。在网站上,有些商家将许多产品以市场价的半价甚至更低的价格出售。这时,消费者就要提高警惕性了,在购买之前先想想为什么它会这么便宜。陷阱二:高额奖品。有些不法网站、网页,往往利用巨额奖金或奖品诱惑吸引消费者浏览网页,并购买其产品。陷阱三:虚假广告。有些网站提供的产品说明夸大甚至虚假宣传,消费者点击进入之后,购买到的实物与网上看到的样品不一致。有的网上商店还会在把钱骗到手后关掉服务器,然后再开一个新的网站继续故伎重施。陷阱四:设置格式条款。买货容易退货难,一些网站的购买合同采取格式化条款,对网上售出的商品不承担三包责任、没有退换货说明等。消费者购买了质量不好的产品,想换货或者维修时,就无计可施了。陷阱五:山寨网站骗钱财。消费者在购物时,应认清购物网站的真实网址,并只接
    2023-06-07
    221人看过
  • 购房当然需要热情但千万别被售房陷阱套牢
    眼下房价有所回落,购房者买房热情开始回升。我有个同事急需购房,打算在内环线旁边用80~100万元买一套三房一厅住房,邀我陪她一起去领领行情。我们看了好几个楼盘,感到房价仍然过高,而且销售商蒙人花样百出,陷阱多多,让购房者防不胜防。有的房产商以“打折销售”招徕顾客,待到双方一碰头,方知那是幌子。某楼盘的售楼中心门口,挂出“8500元起一平方米”的售价牌不到10分钟,售楼小姐即宣告,那种房已售罄。还有的房产商还雇佣“房托”,花言巧语,到处拉客,让购房者吃药。由于我同事提防在前,警惕性高,虽未如愿买到房,但长了购房的见识。
    2023-04-22
    99人看过
  • 网络购物陷阱:警惕诈骗
    受害人被网络诈骗的,可以直接去受害人所在地派出所报案,由派出所工作人员对受害人询问具体情况,并制作笔录,发给报案回执,如果派出所发现确实存在犯罪事实的,将予以立案。如果希望公安机关尽快立案,应当向公安机关提供详细的事实信息。网络购物诈骗怎么办,网络购物骗局当事人遭遇网络购物诈骗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对于网络购物骗局应当提高警惕,造成损失的,可以要求行为人对自身作出退赔。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
    2023-07-13
    163人看过
  • 警惕电视购物消费陷阱
    近日,不少消费者打电话给磐安县市场监管局,咨询电视购物的维权事项。磐安县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一些电视购物节目存在消费陷阱,务必提高警惕。近年来,电视购物节目越来越多,有的打出价格低廉,打个电话就送货到家的广告,吸引了一些消费者。然而,电视购物存在一些问题,消费者上当受骗事件时有发生,引发了不少消费纠纷。针对电视购物特点,磐安县市场监管局提醒消费者:电视购物广告往往存在夸大、吹嘘产品功能之嫌,消费者应事先了解并掌握该产品的相关信息,并核实销售商是否为工商在册的合法企业、是否存在不良记录等,同时记录下电视购物广告播出频道、播出时段,有条件的消费者最好采用录像方式记录,以便留作证据,在日后维权时使用。电视购物节目经常以断货、团购、低价促销等形式出现,消费者不要盲目相信,不要贪图小便宜,尽量选择信誉度高、实力强、专业的电视购物企业。电视购物行业目前不够规范,企业良莠不齐,因此消费者应理性
    2023-06-07
    159人看过
  • 网上购物谨防十大陷阱
    当前网上消费存在着经营者利用网络交易双方互不见面的空隙,以欺诈、假冒、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侵犯消费者的权益,其中生活用品、手机、数码相机、音像制品、mp3等售假情况严重。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一、网络公司擅自向机主发送收费短信,如天气预报、新闻、幽默笑话等。消费者在网站上取消这些收费信息时,操作总是失败,与该公司联系也得不到解决。二、交货延迟,甚至在交款后没有收到所需商品。在投诉案中有将近17%的网民消费者在网上订货并且付款,但却未收到货品。三、购买到的实物与网上图形不一致,或是库存已久、外观残缺、尘埃满面。四、赠品缺失。在网上购买“买一赠一”的商品,送货上门时,并未拿到赠品。五、多数网站未给消费者提供足够信息。33%的网站没有退换货款说明,39%未建立隐私保护对策。六、上网攒积分换取奖品。攒积分的方法有注册网站、浏览网站、介绍下线等几种,但其奖品最终还需要钱买。七、夸大其词、虚假宣传
    2023-06-07
    70人看过
  • 促销陷阱多购物要理性
    本报记者陈莉报道昨天,深圳、惠州、东莞三市消委会联合发布第一期消费提示《商业促销真真假假,慎识陷阱得真实惠》,该提示针对目前消费领域花样迭出的商业促销活动,提醒消费者在元旦、春节等新一轮商业促销中,认清少数不法商家的价格欺诈、折扣误导等陷阱,冷静面对促销,科学理性消费。有关专家认为,该提示的发布意味着深惠莞三市消委会消费维权合作进入了实质性阶段。促销陷阱多多临近岁晚,商家又将掀起新一轮的促销高潮,但许多貌似亏本的促销活动中却暗藏不少消费陷阱。三市消委会提醒广大消费者,目前促销活动中存在以下几种主要的消费陷阱。一是价格欺诈陷阱。首先是虚构原价假打折。根据有关规定,原价是指经营者在本次降低前7日内在本交易场所成交的有交易票据的最低交易价格。部分商家利用消费者喜欢购买打折商品的心理,随意虚构原价,所谓的优惠子虚乌有。其次是先提价再返利赠券。如现金300换1000、买100送200等看上去商家会血
    2023-06-07
    297人看过
换一批
#反不正当竞争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竞争
    词条

    竞争是指个体或群体间力图胜过或压倒对方的心理需要和行为活动。即每个参与者不惜牺牲他人利益,最大限度地获得个人利益的行为,目的在于追求富有吸引力的目标。 划分了公平竞争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界限,为市场主体的竞争设定了共同遵循的行为标准。对于在市... 更多>

    #竞争
    相关咨询
    • 装修套餐陷阱有哪些装修套餐陷阱
      河南在线咨询 2022-11-01
      套餐装修的计算方式是以住宅建筑面积乘以套餐价格,以㎡为计价单位的装修公司消费模式让业主更省心省事而且能节约近1/3的装修时间,但这些套餐项目看着便宜,实则也是有不少陷阱的。装修套餐通常只报个别项目,一些必须要装修的流程却故意不报,施工过程中再提出价钱;另一方面,套餐装修项目常有着严格数量限制,超出标配项目外就要收高价,让人防不胜防。套餐装修一般不包含个性化设计(如墙体拆改)、隐蔽工程(如水电改造)
    • 购房当然需要热情但千万别被售房陷阱套牢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0-29
      眼下房价有所回落,购房者买房热情开始回升。我有个同事急需购房,打算在内环线旁边用80~100万元买一套三房一厅住房,邀我陪她一起去领领行情。我们看了好几个楼盘,感到房价仍然过高,而且销售商蒙人花样百出,陷阱多多,让购房者防不胜防。有的房产商以“打折销售”招徕顾客,待到双方一碰头,方知那是幌子。某楼盘的售楼中心门口,挂出“8500元起一平方米”的售价牌不到10分钟,售楼小姐即宣告,那种房已售罄。还有
    • 你觉得购房定金如何避免陷阱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3-10
      购房避免定金陷阱的方法: 一、不要与开发商签订认购协议书,不要交定金。 二、将“定金”写成“订金”、“预付款”、“保证金”、“诚意金”、“押金”、“订约金”。 三、在签订认购协议时明确约定对自己有利的内容。 四、要求开发商签订《商品房认购书》,不同意开发商对此认购书的内容做修改。
    • 购房时注意物业管理陷阱
      辽宁在线咨询 2022-11-02
      【买房签合同注意事项】购房时注意物业管理陷阱物业管理陷阱——强迫业主接受物业管理公司是指房地产开发商强迫业主接受其指定的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损害业主权益的行为。防陷绝招:怎样防止房地产开发商搭售物业管理服务呢一是购房者在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时,对指定的物业管理公司服务期限超出一年的,应提出反对意见,因为这属于不合理的违反购房者意愿的附加条件;二是如果包括上述条款的房屋买卖合同已签时,可以该条款违反《反
    • 购房合同有哪些陷阱 如何防范购房合同陷阱
      安徽在线咨询 2023-09-21
      购房合同中可能出现的陷阱比较多,但是常见的主要就是三种,具体包括别商品房认购书套牢陷阱、定金陷阱以及“没收”条款陷阱。要想签订的购房合同可以更好的维护自身利益,那么最好事先就是有意识的采取措施来防范这些可能出现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