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商业秘密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设计资料、程序、产品配方、制作工艺、制作方法、管理诀窍、客户名单、货源情报、产销策略等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在实践中,商业秘密对于用人单位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商业秘密没有保护好,很可能带给单位致命的打击。因此很多用人单位一般都采取保密措施,包括订立保密协议,建立保密制度及采取其他合理的保密措施。从我国的立法来看,我国早在1996年国家劳动部关于企业职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中以做规定:“用人单位与掌握商业秘密的职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商业秘密有关事项时,可以约定在劳动合同终止前或该职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时间内(不超过六个月),调整其工作岗位,变更劳动合同中相关内容。”法律赋予了用人单位利用脱密期保护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权利。
这个要看当事人的岗位涉密程度而定。一般需要在本单位脱密,辞职后还有保密义务,但单位需要支付保密补偿费,该保密才是有效的。《新保密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实行脱密期管理。涉密人员在脱密期内,应当按照规定履行保密义务,不得违反规定就业,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国家秘密。保密法解读时这样说:脱密期管理要求主要包括:与原机关、单位签订保密承诺书,做出继续遵守保密义务、不泄露所知悉国家秘密的承诺;及时清退所持有和使用的国家秘密载体和涉密信息设备,并办理移交手续;未经审查批准,不得擅自出境;不得到境外驻华机构、组织或者外资企业工作;不得为境外组织人员或者外资企业提供劳务、咨询或者服务。涉密人员的脱密期应根据其接触、知悉国家秘密的密级、数量、时间等情况确定。一般情况下,核心涉密人员为3年至5年,重要涉密人员为2年至3年,一般涉密人员为1年至2年。脱密期自机关、单位批准涉密人员离开涉密岗位之日起计算。对特殊的高知密度人员,可以依法设定超过上述期限的脱密期,甚至在就业、出境等方面予以终身限制。涉密人员离岗的,脱密期管理由本机关、本单位负责。涉密人员离开原涉密单位,调入国家机关和涉密单位的,脱密期管理由调入单位负责;属于其他情况的,由原涉密单位、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公安机关负责。
-
脱密期去外企工作被发现了怎么办
167人看过
-
银行脱密期可以去新单位吗
391人看过
-
没有中外合资企业,就意味着不能实现脱密吗?
414人看过
-
脱密期能不能30天辞职
152人看过
-
脱密期有工资吗
459人看过
-
脱密措施(脱密期)是怎么样的?
296人看过
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同意接受要约的全部条件以缔结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作出; (2)承诺须向要约人作出; (3)承诺的内容须与要约保持一致; (4)承诺必须在要约的有效期内作出。... 更多>
-
脱密期还能工作吗?河北在线咨询 2021-11-18脱密是指以前接触公司商业秘密的人不再接触商业秘密。脱密期是指用人单位可以约定掌握商业秘密的人员在离职前必须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并为用人单位再工作一定期限。在此期间,员工可以正式提出离职,但现阶段不再接触商业秘密,以确保员工不再接触新的商业秘密。所以保密期也可以称为提前通知期。1996年劳动部发布的《关于企业职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第二项规定:用人单位与掌握商业秘密的职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商业秘密的
-
银行脱密期可以去新单位吗江西在线咨询 2021-12-28当前劳动法通篇没有脱密期这个词,只需提前30天提出即可离职,签订了保密协议的离职后保密,签了竞业限制的给付补偿。提出离职30天后用人单位不给离职证明的可自行离职并可申请仲裁拿离职证明。
-
一般脱密期还能上班吗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1-11-18脱密是指以前接触公司商业秘密的人不再接触商业秘密。脱密期是指用人单位可以约定掌握商业秘密的人员在离职前必须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并为用人单位再工作一定期限。在此期间,员工可以正式提出离职,但现阶段不再接触商业秘密,以确保员工不再接触新的商业秘密。所以保密期也可以称为提前通知期。1996年劳动部发布的《关于企业职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第二项规定:用人单位与掌握商业秘密的职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商业秘密的
-
核心涉密人员脱密期限江西在线咨询 2021-12-16涉密人员的脱密期应根据其接触、知悉国家秘密的密级、数量、时间等情况确定。一般情况下,核心涉密人员为3年至5年,重要涉密人员为2年至3年,一般涉密人员为1年至2年。脱密期自机关、单位批准涉密人员离开涉密岗位之日起计算。对特殊的高知密度人员,可以依法设定超过上述期限的脱密期,甚至在就业、出境等方面予以终身限制。
-
脱密期可以正常上班吗青海在线咨询 2023-11-02脱密是指以前接触公司商业秘密的人员不再接触商业秘密。 脱密期是指用人单位可以约定掌握商业秘密的人员在离职之前必须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并为用人单位再工作一定期限,该期限内,员工可以正式提出离职,但是这一阶段不再接触商业秘密,以确保员工不再接触新的商业秘密,因此,保密期也可以称为提前通知期。 1996年劳动部颁布的《关于企业职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第二项规定: “用人单位与掌握商业秘密的职工在劳动合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