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劳动合同纠纷,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我国于2007年6月29日制定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并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新的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无疑对最大限度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审理劳动合同纠纷案件的司法实践中,实际存在的以下几点问题:
一、劳动合同法与现实脱节的问题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而在现实的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的情况,是经常存在的,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众多的劳动者是敢恕不敢言的,因为你的一切的生活来源是依赖于用人单位的,而我国是一个劳动力相对过剩的国家,有的地方,最不缺少的就是劳动力,因此,面对用人单位长期的、公然的侵权,劳动者也是无能为力的。在某人民法院审理的一个案件中,劳动者于某是一个二十几岁就进入被告用人单位(为金融机构)的运钞车司机,且系长期临时工,至今已工作二十几年,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长期没有休息日,在周六、周日不间断的驾驶运钞车,但是,用人单位从未向其支付过加班工资,当然,对此,于某多年来为了保住饭碗,也一直寄希望于能够转正,从未提出此要求,后用人单位接上级单位文件,将于某解聘,于某提出由用人单位支付多年来的加班工资的诉讼请求,在诉讼中,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相同情况实在太多,无力支付,再者以后若此类情况全部效尤,将对其很为不利,不同意劳动者的此请求。法院对此在判决中也很为难,支持了劳动者的请求,就等于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由于被告单位此类情况多年来累积的实在太多,如这样下判,又势必在被告单位引发更多的矛盾,引发群体性的诉讼,幸好此案件,双方当事人在诉讼中和解,由用人单位支付了劳动者部分补偿费用,否则,笔者真不知如何下判才能维护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因此,笔者认为,在这一法律规定中,应当加入一些强制的规定或规定专门的监督机关,使得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存续的时候,就能认真的执行此规定,而不将此矛盾只在双方有了纠纷,到了诉讼的环节才予以解决,这样能适当减轻在诉讼中法官判决案件的压力,也能使那些没有进入诉讼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与社会保障相关规定脱节的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国家逐步实行社会统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因此,对于此类案件,在用人单位拒绝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下,法院判决由其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是于法有据的。但是在法院依法判决用人单位为劳动者补办社会保险后,所面临的困惑是,社保部门依据相关社会保障法规,在劳动者年满45周岁后,就已不能再办理社会保险,这样,就使人民法院的判决对于有些劳动者来说,成了一纸空文,没有执行力。因此,在此方面,笔者认为,应当在制定劳动法律的同时,尽量达到劳动法律、法规与社会保障法规的步调一致,以免司法人员在司法实践中难以操作。对于此类案件,在掌握了此情况后,我们在审判实践中,通行的作法便是促使双方当事人和解,将已无法补办的社会保险变通为由用人单位给予劳动者一定的补偿金。以弥补法律规定之不足。
三、企业分支机构的用人单位资格审定中存在的问题
在审理劳动合同纠纷案件中,有相当一部分劳动者在起诉时,将实际的用人单位即企业的分支机构起诉至法院,但是,在诉讼中,这些分支机构如想参加诉讼,就对自己的诉讼主体资格不提异议。但如其不想参加诉讼,想规避自己的用人单位职责的情况下,总是对自己的用人单位资格提出异议,认为用人单位是其上级法人单位,自己没有诉讼主体资格,使得诉讼陷于僵持。对此问题,笔者曾查相关的法律规定及理论界对此问题的看法,对此,有一种理论认为,企业的分支机构能否作为用人单位而承受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不能一概而论,分支机构具备用人单位资格,必须由企业总机构申报法定主管机关批准或特许,以取得用人单位资格,但是,在实践中,企业很规范的执行此规定的少之又少,有的企业分支机构即使被其总机构实际授予了用人单位资格并在行使着用人单位的权利,也不会去取得此种批准或特许,使得法官在审理此类劳动合同案件中,对于主体的把握及判断没有硬性的标准,尤其在用人单位不提供其他证明自己用人单位资格的证据的情况下,人民法院的案件受到用人单位的左右,如其不承认其具备了用人单位资格且不愿承担相关责任的情况下,使得劳动者担了很大的败诉风险,得走再一次去找其总机构另行申请劳动争议仲裁,之后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漫长诉讼之路,使得本就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维权的路更加不易。因此,在此方面,如有相关对企业分支机构用人单位资格严于审查的硬性标准,就可以避免以上种种纠葛。
-
宁波审理《劳动合同法》实施后首例劳资纠纷案
287人看过
-
关于劳动合同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对策
147人看过
-
实施《劳动法》中有关劳动合同问题的解答
367人看过
-
劳动合同与劳动纠纷处理法律适用问题
280人看过
-
华建敏:中国劳动合同法实施中存在四大问题
408人看过
-
劳动纠纷,劳动合同纠纷,劳动合同纠纷怎么办
456人看过
劳动合同纠纷是劳动争议的一种。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在中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都属于劳动合同纠纷。 劳动合同纠纷列举了七种情形: (1)确认劳动关系纠纷; (2)集体劳动合同纠纷... 更多>
-
劳动合同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宁夏在线咨询 2022-02-13在与企业接触过程中,企业反映《劳动合同法》给企业带来的经营压力主要集中在职工社会保险上。但《劳动合同法》到底给企业增加了多少成本,没有几家企业能具体量化;此外,也没有发现一家企业因《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而倒闭。可见《劳动合同法》对企业的显性压力并没有传说的那么大,但是隐性或者说是潜在威胁却成了企业的“心头之患”,因为“在涉及职工权益的问题上,一旦有了纠纷就很容易被职工告上法庭。
-
《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已订立且《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仍然存续的浙江在线咨询 2023-06-13可以,第九十五条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不履行法定职责,或者违法行使职权,给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劳动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讨论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1-25我们应该确定的问题是:1、您所处工作单位的性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营企业/还是私人企业2、单位倒闭后,转让给私人时,有没有员工安置计划?3、单位辞退您的时候,有没有书面通知,具体内容如何?4、这次辞退,是大面积的辞退,还是因为你个人原因导致被辞退?5、您有何证据证明与该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工资条/工卡/费用报销单/曾经有的奖罚通知等?这里我能解答的只是:1、根据您所说情况,您与该单位应存在事实劳
-
因劳动合同问题发生的劳动纠纷,如果不签劳动合同有什么后果云南在线咨询 2022-05-06未签订劳动合同会有如下后果: 用人单位需要承担未签劳动合同的责任,就是后续补签了劳动合同也不能免除未签劳动合同的责任。未签劳动合同出具劳动纠纷通常需要提供其他证据来证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存在的事实劳动关系。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一个月内未签劳动合同的,不需要因此支付补偿,一个月内签订劳动合同属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签订劳动合同的合法期限。 超过一个月,用人单位不和劳动者签劳动合同,
-
劳动合同存在问题要不要拒签云南在线咨询 2023-08-06如果劳动合同有问题可以拒签。 劳动合同需要在自愿、平等、公平的基础上订立。如果劳动合同有欺诈、胁迫、免除用人单位的责任、排除劳动者的权利等情形的,是无效的。 如果用人单位一直不提供合法的劳动合同的,视为没有提供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应当支付劳动者双倍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