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9日公布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件报告。报告显示,食品安全纠纷增长迅速,占所有消费者纠纷的88.4%,而司法鉴定逐渐成为处理食品安全案件的瓶颈。
报告称,随着民众维权意识提高,消费者通过民事诉讼依法维权的越来越多,增长趋势明显。2013年至2014年,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辖区共受理涉及消费者权益纠纷的一审案件共954件,2014年比2013年增长186%。消费者权益纠纷案已成为民事审判工作中社会关注度较高、涉及范围较广的案件类型。
报告显示,消费者在消费纠纷中处于弱势地位,由于生活消费小额的特点,致使消费者维权积极性不高,但消费者维权胜诉率高。具体看来,消费者权益纠纷案受损害的是消费者个体利益,但实际侵害的是不特定广大消费者权益,损害的是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因此案件具有公益属性。
在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的消费者权益纠纷中,主要涉及的消费领域包括:食品、家电、服装、装修建材及汽车消费。其中,食品安全纠纷共计848件,占总受理案件的88.4%,类型也渐趋多元化,从最初的以普通食品饮料等为主,渐渐扩展到进口食品、特殊膳食食品、婴幼儿食品和保健品等。
值得注意的是,进口食品安全纠纷案呈增长趋势,该院二审审理的食品纠纷案中,涉及进口食品的占三分之一。报告称,由于国内对进口食品还存在监管盲区,涉及进口食品安全的纠纷逐渐增多。涉诉的进口食品中,消费者均是从大型商超、药店购得,经营者能够提供海关检验检疫卫生证书、海关报关单等完善的进口手续,并据此抗辩所售食品并无违反食品安全的相关规定,同时证明其尽到了合理的注意义务,但事实上进口食品质量良莠不齐,需要行政机关更多作为。
与此同时,司法鉴定逐渐成为处理食品安全案件的瓶颈。报告称,现代社会食品种类纷繁复杂,在确定因果关系时常常涉及专业知识,消费者不得不依赖司法鉴定。由于司法鉴定费用较高,增加了当事人维权成本,也给法律的裁判带来一定难度。
-
重庆出策保食品安全
417人看过
-
《食品安全法》增加婴儿食品安全系数
462人看过
-
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纠纷的原因?应该如何处理食品安全问题纠纷?
373人看过
-
重庆工商力保食品市场安全稳定
159人看过
-
钓鱼网站增长迅速
94人看过
-
安全气囊纠纷的司法鉴定
264人看过
消费者应当是公民为生活目的而进行的消费,如果消费的目的是用于生产,则不属于消费者范畴。 国家对消费者给予了特别的保护,体现在法律规范上,即国家通过立法形式,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对经营者的活动进行一定的限制与约束,偏重其义务规范,对消费者偏重... 更多>
-
食品安全纠纷可以直接起诉吗(食品安全纠纷)广西在线咨询 2023-08-17起诉。受害人可以单独提起民事诉讼,如果人数众多(10人以上),也可以进行集团诉讼,即按《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五十五条关于食品安全纠纷之规定处理:“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共同诉讼,可以由当事人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讼标的是同一种类、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在起诉时人数尚未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发出公告,说明案件情况和诉讼请求,通知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向内人民法院登记。”
-
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纠纷的原因,应该如何处理食品安全问题纠纷浙江在线咨询 2023-09-16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纠纷的原因: 1、经营者素质不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2、食品安全知识及安全意识不高,食品安全宣传的声势不大、氛围不浓。 3、无公害食品生产与销售脱节。 4、假劣食品流向城乡结合部及农村牧区。 5、监管职能分散,协调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6、政府对食品安全经费投入不足,监管工作到位难。 7、食品安全监管执法难度较大。 处理食品安全问题纠纷的方法: 1、加强食品源头质量监管,严格
-
食品安全法规定违反食品安全法处罚贵州在线咨询 2022-03-18依据食品安全法你可能会处两千元罚款,对处罚不服可向其上级机关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法院提起诉讼。 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
-
瓶颈管理处罚规定青海在线咨询 2022-03-21遇实施瓶颈的问题,《处罚办法》规定了经营者有下列4种情形之一併超过15日的,视为故意拖延和无理拒绝:对于适用无理由煺货商品,自收到消费者煺货要求之日起未办理煺货手续;未经消费者确认,以自行规定该商品不适用无理由煺货为由拒绝煺货;以消费者已拆封、查验影响商品完好为由拒绝煺货;自收到煺回商品之日起无正当理由未返还消费者支付的商品价款。
-
重庆食品安全法十倍赔偿1000元内的食品赔偿多少云南在线咨询 2023-02-09食品有问题的情况下,可以要求10倍赔偿,对于不超过1000的可以按照1000赔偿,这在法律上是有明确的规定的,具体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的涉案事实后果来进行合法的认定处理,避免法律适用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