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双方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的归属作出过各自归有的约定,即婚后财产采取分别财产制度。如果双方对此期问的财产未作约定,适用法定的共同财产制,或虽然约定。但非约定各自所有的,不适用此项制度。2、请求离婚补偿的一方应是付出义务较多的一方。所谓付出义务较多是指在家务劳动中付出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如在抚养、教育子女方面、照料老人方面以及协助另一方工作方面付出的义务。3、付出义务的一方有权要求对其付出的义务予以补偿。补偿的数额应当与一方所付出劳务的价值相当。4、请求离婚补偿权不考虑双方的过错情况。无论双方是否有过错,付出较多义务的一方均可以要求补偿,其请求补偿权不以对方的过错为要件。付出较多义务的一方有过错的,也不因其过错剥夺其补偿请求权。
一、老公和我离婚财产怎么去分
1、离婚时个人婚前财产如果没有特别约定的不予分割。
2、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商一致可自行处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3、夫妻双方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的,按照约定处理。
4、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较多义务时,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予以补偿。
5、离婚时,一方侵害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侵害方,可以少分或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二、家务补偿补偿标准
补偿标准没有明确规定,家务补偿是指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在家务方面付出较多义务的,在离婚时有权请求另一方给予一定经济补偿的制度。在权利主体方面,在抚育子女、照料老人、协助另一方付出较多义务的一方当事人,也就是说一方在家务方面为另一方作出了一定的牺牲,多付出义务的一方才有权请求补偿。
-
离婚时一方要求经济补偿需要什么条件,经济补偿金的时效是多久
429人看过
-
离婚经济补偿的数额,离婚经济补偿应满足什么条件
312人看过
-
离婚一方补偿需要交税吗,要求经济补偿需要什么条件
148人看过
-
女方能否要求离婚经济补偿
240人看过
-
离婚后要求经济补偿要符合什么要求
195人看过
-
全职太太离婚获12万家务补偿金,请求离婚经济补偿的条件
142人看过
经济补偿是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给予劳动者的经济补偿j的行为。经济补偿金是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用人单位依法一次性支付给劳动者的经济上的补助。我国法律一般称作“经济补偿”。 我国劳动法、1994年劳动部发布的《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 更多>
-
什么条件离婚要赔偿经济补偿江西在线咨询 2022-09-16《》第40条规定:夫妻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曲财产归各岛所有,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人、协聩另一古I作等付出较多义务的,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予以补偿。设立离婚补偿制度,可以使婚姻关系中付出较多义务的一方,在离婚时得到精神上的抚慰与财产上得救济,体现了法律的公正、补偿与保护功能。离婚时适用经济补偿制度,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双方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的归属作出过各自归有的约定
-
离婚后条件经济补偿要符合什么条件重庆在线咨询 2023-01-31离婚后条件经济补偿需要符合的条件是:一方在抚育子女、照料老年人、协助另一方工作方面负担较多义务。负担较多义务的一方在离婚时可以向另一方条件经济补偿。具体补偿的方式和补偿金的数额可以由双方协商决定,协商不成的由法院判决。
-
要求公司赔偿经济补偿金需要什么条件西藏在线咨询 2022-03-21已经离职了就不可以要求经济补偿金了。《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
-
女方有房产,离婚时能否要求经济补偿,以及能否要求经济补偿金吗?香港在线咨询 2022-01-071、女儿超过2周岁,法院判决抚养权时考虑的原则是如何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及减少因父母离异对孩子的伤害,而孩子与爷爷奶奶一起共同生活,及爷爷奶奶在离婚诉讼中若能出具明确愿意帮助你抚育孩子的证明,再加上你能提供你的经济能力更适宜抚养孩子,或者能提供对方不适宜抚养孩子的证据,取得孩子抚养权的可能性就较大;2、第一处房产仅凭你的表述仍是你妻子的个人财产,第二处房产,若赠与合同中未明确是赠与你妻子个人的话,应是
-
请求经济补偿金的条件,需要哪些条件才能申请湖南在线咨询 2022-08-03第四十八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