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育年龄是多少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8 08:25:49 369 人看过

一、晚育年龄是多少

国家鼓励公民晚婚、晚育。

1、晚婚的前提是双方都为初婚,如果其中一方属于再婚就不属晚婚;

2、男25周岁以上、女23周岁以上结婚为晚婚;

3、晚婚晚育享受国家的鼓励政策,双方达到双方享受,一方达到一方享受。

二、晚婚晚育享受的待遇

1、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双方晚婚的,婚假延长到15天;

2、晚育的给男方陪产假7天;

3、育妇晚育并领取独生子女证的产假延长到135天至180天,由所在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规定;

4、婚假、陪产假、产假期间,按出勤对待,工资照发,不影响工龄计算、晋升、调级。

法律依据:

《计划生育条例》

第四十一条

不符合本法第十八条规定生育子女的公民,应当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

未在规定的期限内足额缴纳应当缴纳的社会抚养费的,自欠缴之日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收滞纳金;仍不缴纳的,由作出征收决定的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30日 13:3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再婚相关文章
  • 晚婚晚育年龄与法定结婚年龄分别是多少岁
    一、晚婚晚育年龄与法定结婚年龄分别是多少岁1、晚婚年龄《民法典》没有晚婚年龄的规定。只是现行计划生育政策鼓励晚婚,男年满二十五周岁、女年满二十三周岁的初婚为晚婚。2、晚育年龄晚育是指已婚妇女24周岁以上持一孩《生育证》生育第一个孩子或晚婚后怀孕生育第一个孩子为晚育。3、法定结婚年龄《民法典》规定的法定结婚年龄是“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二、晚婚晚育与法定结婚年龄之间的关系首先,晚婚晚育和法定结婚年龄不矛盾。因为,我国民法典规定的结婚年龄,是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的。我国幅员辽阔,有12亿多人口,9亿多农民,50多个民族,各地风土人情、民俗民风都不同。因此,国家不宜把婚龄提得过高。其次,法定婚龄是结婚的最低年龄线。只是要求青年结婚不得早于此年龄,并不是说它等于最合适最理想的结婚年龄,也就是说,并不等于每个青年到了这个年龄就一定要结婚。正因为如此,民法典上明确提出了“晚婚晚育应予
    2023-05-13
    322人看过
  • 晚婚晚育年龄和法定结婚年龄分别是多少岁
    一、晚婚晚育年龄和法定结婚年龄分别是多少岁1、晚婚年龄《民法典》没有晚婚年龄的规定。只是现行计划生育政策鼓励晚婚,男年满二十五周岁、女年满二十三周岁的初婚为晚婚。2、晚育年龄晚育是指已婚妇女24周岁以上持一孩《生育证》生育第一个孩子或晚婚后怀孕生育第一个孩子为晚育。3、法定结婚年龄《民法典》规定的法定结婚年龄是“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二、晚婚晚育与法定结婚年龄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首先,晚婚晚育和法定结婚年龄不矛盾。因为,我国民法典规定的结婚年龄,是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的。我国幅员辽阔,有12亿多人口,9亿多农民,50多个民族,各地风土人情、民俗民风都不同。因此,国家不宜把婚龄提得过高。其次,法定婚龄是结婚的最低年龄线。只是要求青年结婚不得早于此年龄,并不是说它等于最合适最理想的结婚年龄,也就是说,并不等于每个青年到了这个年龄就一定要结婚。正因为如此,民法典上明确提出了“晚婚
    2023-05-25
    156人看过
  • 晚婚年龄是多少,对晚婚晚育的政策是什么
    (1)《民法典》第1047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所以晚婚年龄即只要大于规定结婚年龄即可,只要比法定日期晚了就是晚婚。(2)我国《民法典》没有对晚婚年龄的规定。实际生活中人们通常会觉得男年满二十五周岁、女年满二十三周岁的初婚为晚婚。晚婚年龄与法定婚龄不同,它不是强制性的,而只是鼓励性、提倡性的结婚年龄。2、晚育年龄规定(1)一般晚婚生育者即符合晚育条件。(2)我国没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晚育年龄进行明确规定。有些省份要求只要在23周岁以上生育就属于晚育,有的省份要求在24周岁以上生育才属于晚育。具体必须根据本地政策执行。
    2023-04-30
    135人看过
  • 晚婚年龄和晚育年龄
    1.已婚妇女24周岁以上或晚婚后怀孕生育第一个孩子为晚育;2.享受晚育的前提条件是男女双方都须是第一次生育,如果其中有一方以前曾经生育过孩子就不属于晚育;3.男性有孩子,女方虽然属于初婚也符合晚育年龄,但仍不能属于晚育;4.如果夫妻双方都是第一次生育,只要女方达到晚育年龄,男方即便未满25周岁也可以享受晚育奖励。晚婚晚育享受以下待遇:1.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双方晚婚的,婚假延长到15天;2.晚育的给男方陪产假7天;3.育妇晚育并领取独生子女证的产假延长到135天至180天,由所在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规定;4.婚假、陪产假、产假期间,按出勤对待,工资照发,不影响工龄计算、晋升、调级。四、男女晚婚年龄、女子女性晚婚年龄是多大?1.男女双方未达晚婚年龄要求结婚者,应动员晚婚;2.仍要结婚者也应服从国家生育安排,实行晚育;3.严禁未达法定年龄结婚生育,严禁计划外生育,严禁非法收养、送养子女。必
    2023-05-31
    151人看过
  • 国家晚婚晚育年龄是多大?
    一、国家晚婚晚育年龄是多大?1、晚婚年龄规定(1)《民法典》第1047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所以晚婚年龄即只要大于规定结婚年龄即可,只要比法定日期晚了就是晚婚。(2)我国《民法典》没有对晚婚年龄的规定。实际生活中人们通常会觉得男年满二十五周岁、女年满二十三周岁的初婚为晚婚。晚婚年龄与法定婚龄不同,它不是强制性的,而只是鼓励性、提倡性的结婚年龄。2、晚育年龄规定(1)一般晚婚生育者即符合晚育条件。(2)我国没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晚育年龄进行明确规定。有些省份要求只要在23周岁以上生育就属于晚育,有的省份要求在24周岁以上生育才属于晚育。具体必须根据本地政策执行。二、晚婚晚育年龄是如何计算的?1、晚婚年龄的计算方法,以结婚证书上批准的日期为准。计算公式:晚婚年龄=结婚证书上批准的日期-本人的出生日期。2、晚婚的前提是男女双方都必须为初婚。如果一方为再婚,另
    2023-04-18
    416人看过
  • 晚婚晚育年龄
    法定结婚年龄
    男年满二十五周岁、女年满二十三周岁的初婚为晚婚。法定婚假1、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2、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根据当地《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可享受晚婚假10-30天不等(含3天法定婚假)。3、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4、在探亲假(探父母)期间结婚的,不另给假期。5、婚假的请假时间是连续不间断的假期,包含双休日的时间。6、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不能享受晚婚假。
    2023-05-09
    327人看过
换一批
#结婚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再婚
    词条

    再婚是指一方在配偶死后或双方离婚以后与他人再次结婚的行为。 再婚是以终止原来的婚姻为前提的,如果不终止原婚姻关系又结婚,则构成重婚。... 更多>

    #再婚
    相关咨询
    • 晚婚晚育的晚育年龄是多少年
      辽宁在线咨询 2022-12-05
      我国法律对领结婚证的年龄做了相关规定,规定男满22周岁,女满20周岁才能领取结婚证。 法定结婚年龄,是指法律规定的结婚的最低年龄。也就是说,男女双方不到这个年龄就不能结婚,只有达到或高于这个年龄才能结婚,至于结婚的最高年龄,则无限制。
    • 晚婚晚育是多少年龄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6-04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女性年满二十岁,男性年满二十二岁,方可结婚。晚婚是指初婚男女双方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七条规定的结婚的最低年龄各推迟三周岁,即男二十五周岁,女二十三周岁即以上结婚为晚婚。
    • 晚育年龄是多少
      河南在线咨询 2022-11-06
      1.晚育是指已婚妇女24周岁以上或晚婚后怀孕生育第一个孩子为晚育(各地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略有不同)。晚育有利于青年妇女在德、智、体多方面得到发展,有利于控制出生人数和人口增长速度。晚育会使生育年龄推迟,拉长两代人的间隔,使人口增长速度减慢。 2.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七条【法定结婚年龄】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 晚婚晚育的年龄是多少?
      甘肃在线咨询 2022-11-08
      我国法律对领结婚证的年龄做了相关规定,规定男满22周岁,女满20周岁才能领取结婚证。 法定结婚年龄,是指法律规定的结婚的最低年龄。也就是说,男女双方不到这个年龄就不能结婚,只有达到或高于这个年龄才能结婚,至于结婚的最高年龄,则无限制。
    • 晚婚晚育年龄是多少岁
      贵州在线咨询 2023-04-12
      一、晚婚晚育的年龄是多少岁? 晚婚晚育的年龄是:男年满二十五周岁、女年满二十三周岁的初婚为晚婚。晚婚年龄与法定婚龄不同,它不是强制性的,而只是鼓励性、提倡性的结婚年龄。晚婚的概念很简单,比法定日期晚了就是晚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公民晚婚晚育,可以获得延长婚假、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 二、《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对于结婚的规定 第一千零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