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战时管理制度;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在战时情况下,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行为;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主体是所有参加作战的军人;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为故意。
战时造谣惑众扰乱军心罪的判刑标准是什么
根据刑法第377条之规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加重处罚事由犯战时故意提供虚假敌情罪而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是本罪的加重处罚事由。这里的造成特别严重后果,是指因故意提供虚假敌情导致作战部署作重大调整的;造成我方人员重大伤亡的;造成特别重要的或者多件重要的武器装备、军用物资和多处重要军事设施毁损的;致战斗、战役失利的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四百三十三条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
剖析辟谣和造谣的含义
297人看过
-
战时造谣惑众罪的主体与客体
476人看过
-
造谣惑众怎么处理
462人看过
-
战时造谣惑众罪客观表现
94人看过
-
犯战时造谣惑众罪严重吗
171人看过
-
战时如何定性造谣惑众罪?
253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军人造谣惑众众罪的认定台湾在线咨询 2022-03-15《中国人民解放军合成军队战斗概则》把进行战斗动员和战场宣传鼓动作为战时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求讲清我军作战的正义性,战争形势和战场情势,战斗任务和完成战斗任务的意义、要求、有利条件和困难,以及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办法,以提高官兵执行战斗任务的自觉性,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统一作战思想,激励战斗意志,使部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军人战时造谣惑众的行为,造成官兵思想混乱,情绪动荡,士气低落,斗志涣散,破
-
战时造谣惑众罪与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的区别能有哪些陕西在线咨询 2022-11-161、战时造谣惑众罪与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的法条竞合,本法对这两类犯罪的规定存在法条竞合关系,对军人战时造谣惑众、扰乱军心构成犯罪的,应优先适用本章的规定,以战时造谣惑众罪论处。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勾结敌人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判处死刑。 2、加重处罚事由:犯战时造谣惑众罪而情节严重的,是本罪的加重处
-
战时造谣惑众罪司法解释上海在线咨询 2022-11-02根据刑法关于战时造谣惑众罪司法解释第433条第1款之规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2款规定,勾结敌人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判处死刑。加重处罚事由犯战时造谣惑众罪而情节严重的,是本罪的加重处罚事由。这里的情节严重,是指指挥人员造谣惑众的;谣言散布范围广泛的;谣言内容煽动性大的;在紧要关头或者危急时刻造谣
-
谎报军情罪与造谣惑众罪的界限有哪些上海在线咨询 2021-09-27战时造谣惑众罪是指战时制造谣言,致使军心不稳的行为。两者的主要区别是: 1、主体不同。谎报军情罪的行为人,一般是负有传递、报告各种军职情况等特定职责的人。而战时造谣惑众罪则是任何参战人员均可构成。 2、客观要件不同。谎报军情罪是对作战利益造成重大危害的谎报军情行为,战时造谣惑众罪则表现为在战时造谣惑众,致使军心动摇的行为,主要指散布在装备、士气、战绩、伤亡情况等方面吹嘘敌人、贬损我军的各种谣言。
-
造谣惑众罪在法院怎么处理安徽在线咨询 2022-12-041、法院对战时造谣惑众罪既遂的裁判:法院对构成本罪既遂的犯罪分子,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情节严重的,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情节情节特别严重的,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2、法律依据《刑法》 第四百三十三条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第四百五十一条本章所称战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