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及其近亲属和医疗机构之间发生医疗事故的民事责任争议解决方式包括协商、调解和诉讼。患者和医疗机构可以先进行协商,如果协商不成,患者可以向医疗卫生行政机关申请调解。如果调解仍然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患者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患者及其近亲属和医疗机构之间发生医疗事故的民事责任争议解决方式:可以先与医疗机构进行协商,如果协商不成,患者和医疗机构可以向医疗卫生行政机关申请调解。如果调解仍然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患者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医 疗 事 故 处 理 方 式
医疗事故处理方式的法律分析: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为及时处理医疗事故,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事故处理制度,并规定医疗事故处理程序。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提出医疗事故处理意见,并按照下列方式处理:
(一)患者及其近亲属或者有关组织认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侵犯其人身、财产权益的,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或者有关组织可以向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投诉,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调查处理。
(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医疗事故的,由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赔偿损失;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三)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由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罚;造成患者死亡或者重度残疾的,由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处理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裁决。
(四)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医疗事故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赔偿损失;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1. 拒绝或者拒绝按照规定报告;
2. 拒绝或者拒绝按照规定提取的医疗费用;
3. 拒绝或者拒绝按照规定转送患者;
4. 拒绝或者拒绝按照规定进行医学检查或者病程记录;
5. 拒绝或者拒绝按照规定处理或者隔离患者。
因此,医疗事故处理方式应当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公正、公平地处理医疗事故,维护患者权益,保障医疗安全。
医疗事故处理需遵循法律法规,及时、公正、公平地处理,维护患者权益,保障医疗安全。患者及其近亲属和医疗机构之间发生医疗事故的民事责任争议解决方式有协商、调解和诉讼。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事故处理制度并规定程序。患者或其亲属或组织可向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投诉,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调查处理。若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医疗事故,由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罚;若造成患者死亡或重度残疾,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处理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裁决。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六条
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第四十七条
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的,应当制作协议书。协议书应当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和医疗事故的原因、双方当事人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以及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等,并由双方当事人在协议书上签名。
第四十八条
已确定为医疗事故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请求,可以进行医疗事故赔偿调解。
-
医疗单位应该如何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94人看过
-
医生医疗事故后应如何防范类似事件的发生?
308人看过
-
对医疗事故罪如何申诉,发生医疗事故罪如何向法院起诉
208人看过
-
认定医疗事故需符合的条件,发生医疗事故应如何赔偿
113人看过
-
如何避免预防医疗事故,发生医疗事故如何解决
262人看过
-
对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的处罚
355人看过
医疗事故赔偿调解是指在医疗事故发生后,由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第三方调解机构组织医患双方进行协商,就赔偿事宜达成一致意见,并签署调解协议的过程。 医疗事故赔偿调解是一种解决医疗事故纠纷的方式之一,它有利于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更多>
-
医疗事故应该如何处理医疗事故发生的原因香港在线咨询 2022-08-25当发生医疗事故时怎么处理才好?1、与医疗机构协商解决当事人自愿与医疗机构协商解决争议的,应当制作协议书。协议书应当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和医疗事故的原因、双方当事人共同认定的等级以及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等,并且双方当事人在协议书上签名。2、向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已经确定为医疗事故,并且当事人与医疗机构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调解的,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进行医疗事故赔
-
发生医疗事故应对措施江西在线咨询 2024-11-141、当发生或发现医疗过失或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争议时,当事人应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在24小时内向医疗服务监控办公室或总值班汇报,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并将有关情况向监控委员会主要负责人汇报。发生医疗事故的,按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患者死亡或可能为二级以上医疗事故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的,应在12小时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汇报。 2、若已发生医疗过失行为,当事人在按规定程序上报的同
-
医生在医疗过程中如何应对医疗事故?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4-11-30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时,卫生行政部门会根据事故的等级和情节给予警告。如果情节严重,责令该医疗机构停业整顿,直至原发证部门吊销其执业许可证。同时,对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依照《刑法》关于医疗事故罪的规定,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果尚不够刑事处罚,将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纪律处分。 除了上述处罚措施,卫生行政部门还可以责令发生医疗事故的医务人员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的执业活动。如果情节严重,将吊销其执业证书
-
一级医疗事故对发生医疗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员,医疗单位应当如何处理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3-06《医疗事故处理办法》(1987年6月29日国务院发布)第二十条对造成医疗责任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员,医疗单位应当根据其事故等级、情节轻重、本人态度和一贯表现,分别给予以下行政处分: 一级医疗事故: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开除; 二级医疗事故: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 三级医疗事故: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 第二十一条对造成医疗技术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员,医疗单位应责令其作出
-
医疗事故的当事人应如何应对?山西在线咨询 2024-11-261、尽快封存和复制病历 病历是医疗事故中最核心的证据。在医疗事故的协商、诉讼、行政解决过程中,病历是围绕的核心。病历是由医疗机构书写并保存的。如果发生医疗事故,医院有可能会更改、隐匿或伪造病历。因此,患者应该尽快封存和复制病历。这是法律赋予患者的权利,不需要附加任何条件。患者应该坚定地维护自己的权利,即使医院可能有各种理由拒绝或拖延。如果医院拒绝或拖延,患者可以向医院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