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医疗事故应对措施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当发生或发现医疗过失或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争议时,当事人应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在24小时内向医疗服务监控办公室或总值班汇报,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并将有关情况向监控委员会主要负责人汇报。发生医疗事故的,按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患者死亡或可能为二级以上医疗事故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的,应在12小时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汇报。 2、若已发生医疗过失行为,当事人在按规定程序上报的同时,科室或院部应组织最强技术力量,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减轻患者身体健康损害,防止损害扩大。 3、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对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反应,有关人员应及时报告医务科,并组织有关人员会同患方对现场实物封存和启封。需检验的,由双方指定的检验机构检验。 4、对发生患者死因不明或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在规定时间(患者死亡后48小时,如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延缓7日)内向患者家属提出尸检申请。拒绝尸检的,院方应如实记载,并记录在场的其他证人。 5、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当事人必须将事情详细经过以书面形式陈述,经科室讨论,分析原因,写出定性结论,并以书面形式在2天内交医务科,并提交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讨论,予以责任认定和提出整改措施。 6、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医疗事故处理小组人员应及时到位,接待患者或家属,了解情况,告知处理程序。向责任人了解情况,当事人和所在科室负责人务必积极配合。在处理期间,当事人和科室负责人不准请假外出。必要时当事人暂停执业行为。 7、发生较大医疗纠纷时,为维护医院正常秩序,确保医护人员人身和公共财产安全,保卫科有关人员要迅速到达现场。若遇矛盾激化或事态扩大,立即报警,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8、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病历资料可以是复印件,由医疗机构保管。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采取以下措施可尽量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履行负责制;严守病人隐私,尊重和维护病人的各种权利是医师应尽的义务;严格按照岗位、职称履行职责,禁止跨学科、跨专业收治病人。
第一步:对患者进行抢救 1.确认过失行为造成的损害程度,针对其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 2.为减轻损害后果,针对其进行必要的药物或者手术等治疗方法; 3.为避免过失行为导致医疗事故,针对该情形采取的其他措施(事前的预案;认真学习;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诊疗互利规范、常规等)。 第二步:现场保护,收集证据 1.病例的封存与保管 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病历资料可以是复印件,由医疗机构保管。 其中,患者的病例反应了医务人员读患者病情的分析、讨论、治疗的主管认识和意见,是判定医疗事故和责任划分的重要证据。 病例可以复印,复印时需双方每方有2人在场,对病例原件和复印件核对无误后签字盖章均具有原始病例的完整性、真实性的特征。启封病例的时候,也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在场。 2.事故现场实物的封存和检验 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医患双方应当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现场实物由医疗机构保管;需要检验的,应当由双方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双方无法共同指定时,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 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需要对血液进行封存保留的,医疗机构应当通知提供该血液的采供血机构派员到场。 3.尸体的处理 ①尸体的存放和处理 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死亡的,尸体应当立即移放太平间。死者尸体存放时间一般不得超过2周。逾期不处理的尸体,经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报经同级公安部门备案后,由医疗机构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②尸检 患者死亡,双方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在经过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后,患者死亡48小时内进行尸检,有存冻条件的可延长7日。 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可以请法医病理学人员参加尸检,也可以委派代表观察尸检过程。拒绝或者拖延尸检,超过规定时间,影响对死因判定的,由拒绝或者拖延的一方承担责任。 第三步: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
简述在护理工作中防范医疗事故发生的措施
在护理工作中防范医疗事故发生的措施如下: 1、加强安全管理措施。创建护理服务的证据系统针对医院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隐患,要结合医院实际工作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规范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质控小组,实行分级管理,制定评价标准,定期有针对
2022.12.12 27 -
医疗纠纷的起因以及应对措施
医疗纠纷的原因: 1、是医疗事故引起的纠纷。 2、是医疗差错引起的纠纷。 3、是少数医务人员过分依赖医技科室检查意见,忽视临床检查与临床观察造成误诊误治。 4、是少数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引起的纠纷。 5、是医务人员对病情估计不足,事先又未能及时
2020.05.17 163 -
医疗事故的发生原因以及预防措施具体有哪些
(一)违反医疗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是医疗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二)责任心不强,工作失职是医疗责任事故的根本原因。 (三)技术水平低、业务素质差,是医疗事故发生的基础因素。
2024.07.05 35
-
发生医疗事故后,在发生医疗事故后,如何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权益
1、尽快封存复制病历 病历是医疗事故中最核心的证据,医疗事故的协商、诉讼、行政解决,主要是围绕着病历进行的,病历是由医疗机构书写并保存的,发生医疗事故,如果不尽快封存复制病历,那么被医院更改、隐匿、伪
2022-03-06 15,340 -
发生医疗事故时,当时的医务人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应对这种事件负责
1、发生医疗事故或事件时,当时的医务人员应立即向本可是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随即向护理部、医务科负责人报告;护理部、医务科负责人应随即向院领导报告。凡逾期不报或隐瞒不报者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2、
2022-02-15 15,340 -
医务人员医疗事故处理措施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五条规定的医疗事故医务人员,发生医疗事故,除了医疗机构要承担医疗事故赔偿责任外,还应当承担以下法律责任: 1、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事故等级和情节
2022-12-16 15,340 -
医疗事故的发生原因以及预防措施具体有哪些
(一)违反医疗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是医疗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二)责任心不强,工作失职是医疗责任事故的根本原因。 (三)技术水平低、业务素质差,是医疗事故发生的基础因素。
2022-06-29 15,340
-
01:04
发生医疗事故应该由什么部门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可知,发生医疗事故后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如果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因此,发生医疗事故,可以由
1,330 2022.06.22 -
01:04
交通事故发生怎么索赔除医疗费以外的事情交通事故发生,索赔除医疗费以外的赔偿的方式如下: 1、通过协商的方式,获得相关赔偿; 2、通过申请交警介入调解的方式获得赔偿; 3、通过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方式,诉求相应赔偿。 具体赔偿项目如下: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
1,263 2022.05.11 -
00:59
医疗事故死亡应该如何赔偿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医疗事故死亡的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住院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残疾赔偿金、丧葬费、死亡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如果患者是因为医院的医疗事故死亡的,那么医院需要就本次医疗所发生的所有费用进行计算
1,72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