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抵2000万”、“2万抵10折”、“5万抵82折”和“产权车位”一个接一个,购房者熟悉的购房资金层出不穷。一旦申购失败,申购资金能否退还?近日,网上一位高先生称,他在下郊河塘集向开发商交了2000元定金买房后,并没有选房。他要求退还2000元,但开发商以“经济不在”为理由,多方推诿,拒绝退钱。
不要混淆订阅和存款。但如果是定金就不退了,所有的房地产都是这样操作的。高先生说的2000元应该是认购基金,只要我们财务部门在,就退还。”销售人员解释说,公司财务人员确实很忙,有时不在项目现场,“如果我们经理在,现金够了,我们可以通过经理拿到退款。”
所谓“认购购房”是指在房地产正式销售之前,开发商通过优先选房、享受开盘价优惠甚至车位抽奖等方式,吸引有购房意向的购房者提前向卖方支付认购款。一般来说,购房者在购房时需要填写个人信息并缴纳认购基金,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一般来说,认购后,购房者将成为该楼盘的VIP客户,并享受优惠选房和打折优惠。在购房过程中,不少消费者将认购资金与定金混淆,开发商在认购协议中约定,如果购房者今后因个人原因不购房,认购资金将不予退还。
[法律解释]
认购资金必须退还
认购折扣看起来很不错,但一旦购房过程中发生纠纷,认购资金能否退还?认购成功后,认购资金是否会自动转为购房定金将导致认购资金不退。为此,卓凡增*秦律师明确表示,认购资金必须退还。
曾*Qin说,认购基金是购房者购房意愿的一种表现。它既不具有法律属性,也不具有担保和惩罚的性质。定金是在合同订立或履行前支付的一定金额的款项。根据法律规定,如果买方不履行合同,他无权要求退还定金。开发商不履行合同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如双方有约定为“定金”,则可按合同执行。认购和定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当购房者不愿意购房时,开发商无权扣留购房者的认购款。据曾*秦介绍,普通认购基金可以冲抵部分定金,但不会自动转为申购定金。此操作过程需经双方书面重新确认,未经买方同意,不自动转为定金。
-
开发商迟迟不退认筹金怎么维权
346人看过
-
开发商迟迟不盖章,购房合同如何解决?
302人看过
-
开发商迟迟不给合同的原因
70人看过
-
银行迟迟不放款开发商要付违约金
442人看过
-
开发商同意退定金但是迟迟不给钱
236人看过
-
拖欠工资迟迟不发,如何维权?
298人看过
购房定金是指在购房合同签订后,购房者向开发商交纳一定金额的款项,作为自己购买房屋的承诺,也作为开发商保留房屋产权的证明。 购房定金是买卖双方在购房合同中约定的条款,是保障双方权益的一种方式。如果购房者反悔,需要根据合同约定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更多>
-
开发商为何迟迟不给购房合同?这是如何回事?上海在线咨询 2022-07-31合同是买卖关系的证明,也是双方履约的依据,如果没有合同,当发生违约情况,当事人难以主张自己的权利。你可以继续向开发商索要,如果原件确实只有3份,可以要求提供复印件并在上面加盖“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印章。如果开发商仍然拒绝提供,可以要求房产管理部门介入。
-
签了购房合同开发商迟迟不给广东在线咨询 2022-01-07你们现在要求退房多半得不到法院支持,因为合同是你们自愿签订的,除非你能证明签订合同是受到了欺诈,即你能证明开发商当时只拿了合同签字页给你签字,没有给你看合同内容。另外,虽然签合同时,开发商还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但是在你起诉时已经取得的话,可以认定你们的合同有效。所以,以后在签订任何书面协议、合同时,一定要注意看内容再签!
-
网购商品的合法权益如何保障福建在线咨询 2021-10-271、修订法律法规,建立完善体系。除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专设网络消费维权章节之外,尽快出台网络商品交易行为监管和网购消费维权的具体细则和规定,重点补充.完善网络消费维权的管辖权.网络商品经营者责任.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的责任等条款,并将其纳入法律法规监管之中,建立健全网络市场监管体系。2、引导自我保护,积极防范风险。工商部门.消费者协会应引导网络邮购消费者慎重选择交易对象,尽量选
-
开发商延迟交房怎么办, 开发商延迟交房的情况下业主该如何维护权益青海在线咨询 2022-05-04开发商延迟交房:一、开发商未按照合同约定时间交房的,购房人有权要求开发商承担违约责任并支付相应违约金,也可选择同开发商解除购房合同。 二、开发商未按时交房的处理办法 购房人有权要求开发商承担违约责任,购房合同中对逾期交付房屋的违约责任有约定的,按合同约定开发商支付违约金;购房合同中没有约定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规定:“逾期交付使用房屋的
-
开发商迟迟不理赔贵州在线咨询 2022-01-24一、事情发生后,应积极的寻求法律救济,以免超过了实效; 二、根据你的描述,开发商不肯协商,那只能走诉讼途径; 三、具体开发商应负多少责任,应考虑在事故发生原因上受害者有没有过错,但根据你的描述,开发商应负担大部分责任; 四、通常老百姓对发生事故后索赔项目上不是很清楚,为最大化的维护你的合法权益,建议委托律师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