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卡使用被限定消费金额消费者告商场误导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7 16:33:40 377 人看过

中国法院网讯近日,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受理了一起因为商场积分卡宣传引发的纠纷。商场宣传称跨年使用积分卡能自动产生5000点积分,柳女士办理了积分卡,但是商场贴出跨年的宣传海报时却明确只有消费600元以上才能使用积分卡,感觉上当的柳女士将怀柔区某大型商场告上法庭。

据原告柳女士称,2008年11月20日,在被告某商场内参加其海报活动,内容是消费100元交10元押金即可办理积分卡一张,此卡在一个月可自动产生5000点积分,价值人民币100元。柳女士当即办理两张积分卡,并交了20元押金。卡上内容为:“活动结束后,活动购物卡内自动产生5000分(即100元)12月跨年活动购物积分,请妥善保管(详细使用细则见12月下旬活动海报)”。但是在2008年12月25日的跨年海报中,被告限定了使用积分卡的积分需要消费600元以上,柳女士认为这是该商场故意诱骗、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柳女士认为,被告的策划的两次促销宣传是有关联的,间隔时间长达1个月,第一次海报宣传并没有提及一个月后使用积分卡需要消费600元以上,在跨年海报公布后,自己深感是该商场的宣传陷阱。同时柳女士提出,在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的过程中,发现被告宣传活动并没有相关部门的审批。

经过多方协调没有结果的情况下,柳女士将该大型商场起诉至法院,要求该商场承担因为诱骗、误导消费者行为而造成的各项损失500元,返还积分卡押金20元,并且要向原告道歉。目前,怀柔区法院立案庭已经正式受理了这起因为积分卡的使用而引发的纠纷,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2日 23:3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消费者相关文章
  • 消费者使用假
    消费者
    消费者刘连华在使用“飘柔”洗发水后出现湿疹致残,为此,她将经销商罗绍文、厂家广州宝洁有限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因鉴定刘连华使用的洗发水不属于广州宝洁有限公司生产,系假冒产品,江西省萍乡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决被告罗绍文赔偿原告刘连华医疗费、伤残补助费等合计2.34万元。4月19日,由于原告刘连华申请强制执行,江西省上栗县人民法院已向被执行人罗绍文送达了执行通知书。现年42岁的刘连华,于2004年1月9日在罗绍文经营的店铺里购买了一瓶飘柔滋润去屑洗发水。但使用后不久,刘连华出现头痛、头痒、头肿起泡并脱发及全身红斑、湿疹并骚痒糜烂等症状,经本地医院诊断为洗发水过敏,经湖南省湘雅医院诊断为湿疹。刘连华认为,该病是使用了质量不合格的洗发水所致,遂起诉要求经销商罗绍文、厂家广州宝洁有限公司赔偿。广州宝洁有限公司认为其生产的产品质量是合格的,不存在缺陷,于2004年8月30日申请对刘连华使用过后残余的
    2023-06-08
    314人看过
  • 买楼者:中介误导消费者
    买楼者赵女士说,他们这批买楼者也是在现场听信中介的说法,她说自己没办法去告开发商,一方面在缺少证据支持下自己很难赢得官司;另一方面,一旦这场官司打输了,她不仅要付诉讼费,还得支付地产公司的律师费,她不愿为这场胜算不大的官司耗费金钱和精力。赵女士说,她这次之所以向媒体公开买楼经历,是想让更多的后来者提高警惕,不要冒冒失失地闯入香港楼市,以免再次落入同样的困局。与这两位购楼者的消极心态相比,投资价值3000多万的别墅的深圳人李女士则态度强硬,她说自己要和地产公司扯皮扯到底。我跟他们不同,当时是开发商工作人员承诺的。据了解,香港楼市与内地楼市不同的是,在消费者所购买的房产还没有出具房产证的情况下,消费者也可以交易房产(炒楼花),在正常情况下,首批深圳投资者是可以通过这个途径为自己解困。但非常不幸的是,在今年国际大环境不好的背景下,香港楼市也进入到贬值区间,投资者一方面难以找到合适的买家,另一方面
    2023-06-10
    90人看过
  • 开发商误导消费者算欺诈吗
    在商业活动中,对于某些经营者而言,故意发布不实公告或者故意掩盖事实真相以诱导消费者产生误解的行为,这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商业欺诈”行为。关于商业欺诈的定义,它包含以下三大要素:首先,作为欺诈者的经营者必须有故意发布虚假信息、隐藏真实情况的意图和行动;其次,消费者必须已经对这些误导性的信息产生了误解并因此做出了错误的购买决策;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即消费者的误解必须是由经营者的虚假宣传或刻意掩盖真相所导致的,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因果联系。《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024-05-12
    262人看过
  • 网络广告误导消费者怎么维权
    网络广告存在误导的行为,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造成影响的,消费者可以要求广告投放者或者经营者先行赔偿。《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五十六条违反本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不能提供广告主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可以要求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先行赔偿。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其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广告代言人应当与广告主承担连带责任。前款规定以外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其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广告代言人,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代理、发布或者作推荐、证明的,应当与广告主承担连带责任。一、虚假广告罪的构成要件与立案标准是什么虚假广告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共包括: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
    2023-03-12
    108人看过
  • 发布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谁担责
    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不能提供广告主的真实姓名、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可以要求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先行赔偿。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其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广告代言人应当与广告主承担连带责任。一、广告代理发布合同是怎么回事?1、广告代理合同是广告主与广告经营者或者广告经营者于广告发布者之间就广告代理业务签定的合同2、广告发布合同是广告发布者与广告经营者或广告主之间就广告发布业务签定的合同广告,是指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所提供的服务的商业广告。二、虚假广告罪既遂一般判多久?行为人犯虚假广告罪既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罪侵犯
    2023-03-29
    222人看过
  • 商家误导消费者如何投诉索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实践中因虚假广告、混淆视听等方式误导消费者产生消费的,受到欺诈的一方应当去法院或仲裁机构要求撤销一个行为(不可撤销的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024-05-05
    378人看过
  • 新世界商场被判赔偿消费者
    在商场如厕时被保洁员反锁在厕所内,呼救却无人应答后,王女士将厕所门砸开逃生,但自救造成她多处受伤,并因此患上应激综合症。王女士遂将北京新世界商场告到法院。9月23日,崇文法院判令该商场赔偿王女士5643.57元,其中包括精神损失费500元。王女士说,去年7月15日晚6时左右,她进入新世界商场购物,晚9时多,她在商场一层的厕所如厕,后被保洁员反锁在里面。她当即大声呼喊,但无人应答。她只好用厕所内的墩布等物品砸门,约两个小时后才将厕所门砸出一个大洞,却因此多处受伤。当晚11时左右,商场保安才发现了她。经诊断,王女士双手、双臂多处软组织挫伤,多处皮肤被划伤,并患上应激综合症,出现头疼、心慌、焦虑等症状。王女士称,此后她因病共休假4个月,无法继续其推销员工作,每月平均损失工资2072.7元。在多次协商赔偿未果的情况下,她才将新世界商场诉至法院,要求对方赔偿各项损失1.7万余元,其中包括精神损失费5
    2023-06-07
    200人看过
  • 消保法规定误导欺骗消费者赔偿标准?
    一、消保法规定误导欺骗消费者赔偿标准?1、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2、法定惩罚性赔偿仅是消费者获得惩罚性赔偿的最低限度,而非消费者获得惩罚性赔偿的最高限度。倘若经营者与消费者明确约定更大力度的惩罚性赔偿条款,不违反立法本意。《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二、误导欺骗消费者,消费者维权需要请律师吗?1、消费纠纷起诉可以请律师,但不是必须请。如果觉得本人诉讼经验不足的,可以请律师协助,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但
    2023-06-11
    225人看过
  • 误导消费者购买商品消协批评教育并退货
    [案情经过]2009年1月7日,海林市长汀镇的一位农民消费者牛先生,在海林市某农机商店购买了一台宁波产的转向机价值230元。买回家使用时发现没有漏油堵,不能正常使用。牛先生返回农机商店要求为其换货或者退货,可农机商店的经营者把脸一扳,拒不退换,说是消费者自己看好才买的责任自负。牛先生很纳闷了,自己当时买货时经营者不是这个态度啊!怎么脸说变就变。自己当时购买时提出要宁波产的某牌子的转向机,而当时经营者店里没有这种牌子,给自己介绍了另外一台宁波产的其它牌子的转向机,说别看牌子不同它们的功能是一样的包你能用,不能用就拿回来。看经营者说的这么好,牛先生就交了钱,打算买回家试试。结果买回后就发现不能用。找到经营者却遭到拒绝,牛先生只好到消协讨个说法。消协受理后,立即对两个牌子的转向机展开调查。调查中发现,这两个牌子的转向机虽然都是出自同一个产地,但并不是同一个厂生产的。而且它们的规格、性质、功能也都
    2023-06-07
    441人看过
  • 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广告算违法吗
    一、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广告算违法吗违法。《新广告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构成虚假广告。二、虚假广告行为有哪些1.广告主介绍的商品、服务本身即是虚假的。(1)广告中有关商品质量、性能、功效等的说明,不符合商品的实际质量、性能、功效等。(2)擅自改变食品、药品、农药等特殊商品的《广告审批表》批准宣传的内容,进行虚假、夸大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3)利用虚假广告招生办学、培训技术。(4)发布虚假的“致富信息、实用技术”广告骗取钱财。(5)无商品可供,或以次充好,以邮购为名骗取购物款,非法牟利。2.广告主自我介绍的内容与实际不符。(1)谎称自己已取得生产许可证、商品注册证;谎称产品质量已达到规定标准、认证合格,并获得专利等;谎称产品获奖、获优质产品称号等。(2)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科技成果以及假冒他人名义为自己的企业或产品作广告宣传。3.对产品、服务的部
    2023-06-03
    120人看过
  • 信用卡消费次数有金额限制吗
    一、信用卡消费次数有金额限制吗信用卡持卡者在每一次刷卡的时候都是没有金额限制的。发卡银行规定的刷卡即可享受到权益对刷卡金额是没有要求的,银行普卡、金卡在年费周期内刷满次数即可减免年费的政策,大多没有刷卡金额要求。无论持卡者刷卡消费多少,只要次数达标即可享受到权益。二、信用卡欠款被认定犯罪的金额是多少根据《关于修改》规定,恶意透支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五百万元的,认定为“数额巨大”;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三、信用卡还不上要怎么办1、如果持卡人连最低还款额都还不上,那么千万不要选择跑路或换地址换手机,让银行联系不上,这种方式是最糟糕的应对方式。2、最好的办法就是持卡人马上和发卡银行联系,说明自己的情况,表示自己并非恶意欠款,这是由于一时的经济情况的变动,无法马上还清,申请延期还款,一般来说,只要持卡人主动联系银行了,银
    2023-05-14
    345人看过
  • 误导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什么行为
    一、误导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什么行为误导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无疑背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所规定的义务和责任。当消费者因为经营者在广告或其他形式的宣传中使用不实信息而导致其合法权益受损时,他们有权向经营者提出赔偿要求。然而,需要强调的是,在这部分法律业务中,是否允许无缘由地退货,主要取决于双方在购销合同时所签署的约定条件。假如购销合同中并未对此作出明确规定,商家则有权拒绝消费者的退货请求。只有在商品不符合相关标准、质量问题严重的情况下,消费者才能依据法律法规行使退货权利。针对这类纠纷,解决途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首先,消费者应尝试通过与经营者进行友好协商及和解来寻找最佳解决方案;其次,若未能通过协商解决,消费者可寻求消费者协会的协助,申请进行调解处理;再次,若调解无效,消费者也可以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诉,以获取公正裁决;除此之外,若购销双方已签订专门
    2024-04-01
    399人看过
  • 误导消费者广告主需承担民事责任
    根据《产品质量法》第40条规定:售出的产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销售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退货;给购买产品的消费者造成损失的销售者应当赔偿:(一)有不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说明的;(二)不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的;(三)不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质量状况的。销售者未按第一款规定给予修理、更换、退货或者赔偿损失的,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根据《广告法》第三十八条违反本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发布的,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不能提供广告主的真实名称、地址的,应当承担全部民事责任。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商品或者服务,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
    2023-04-24
    93人看过
  • 利用抽奖误导消费者是诈骗吗
    算。因为他们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一、欠款17万坐几年牢欠款17万,已经可以构成诈骗罪了,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二、合同诈骗罪与普通诈骗罪的区别是什么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而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两者的区别在于:1、侵犯的客体不同。诈骗罪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而合同诈骗罪除了财产的所有权还包括经济秩序。2、客观方面不同。诈骗罪是采用欺骗行为非法取得财产的行为,而
    2023-03-17
    74人看过
换一批
#反不正当竞争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消费者
    词条

    消费者应当是公民为生活目的而进行的消费,如果消费的目的是用于生产,则不属于消费者范畴。 国家对消费者给予了特别的保护,体现在法律规范上,即国家通过立法形式,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对经营者的活动进行一定的限制与约束,偏重其义务规范,对消费者偏重... 更多>

    #消费者
    相关咨询
    • 商场出售夸大功能的美容保健品,导致消费者受误导,消费者应如何
      宁夏在线咨询 2023-06-13
      对商场夸大美容保健品功能的现象,应当区分情况进行分析:第一,如果夸大的事实明显不符合产品的实际情况,消费者本身又无判断该商品的经验,而是信赖商家的说明而买进该美容保健品的,则在这种情况下,经营者主观上存在有欺诈。消费者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上双倍返还的规定,请求商场双倍返还美容保健品的价款。第二,如果夸大的事实并没有超出产品本身功能的范围,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事实,则消费者可以请求退货。但
    • 如何投诉误导消费者
      广东在线咨询 2023-05-27
      可以拨打315投诉,或者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1、和经营者发生纠纷后,如果要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该经营者,纠纷时间应当在两年以内,超过这个时间消费者协会就不再受理投诉。 2、全国各地消费者协会受理投诉,实行以地域管辖为主、级别管辖为辅、就近受理的原则,需要相关联的消费者协会协助的,相关的消费者协会应当给予协助。 3、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可以采取书面和口头的形式。 4、消费者投诉应递交文字材料或有消费者签字盖
    • 误导消费者怎样赔偿
      河南在线咨询 2022-06-22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
    • 如何处罚误导消费者的虚假广告
      北京在线咨询 2023-07-02
      发布虚假广告,欺骗、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不能提供广告主的真实姓名、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可以要求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先行赔偿。 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其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广告代言人应与广告主承担连带责任。
    • 民法典规定买金饰消费商家误导消费,不愿意退货
      江西在线咨询 2024-08-29
      1、买贵东西了,商家不出退,如果达不到显失平等的程度,是不能退货的,即只要显失平等的,就能够要求撤销合同,退货。 2、在商家买下物品,与商家之间隶属买卖合同关系。价格是合同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两方商量确定。同样的商品,分别的商家可能会确定分别的价格,只要消费者接受了该价格,就不能随意要求退货。 3、要求退货,实质是要求解除合同或者撤销合同。因价格高了,不符合解除合同的要求,只能从撤销合同的角度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