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之处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1-29 20:36:04 51 人看过

一、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之处

其根本区别在于行为人主观方面,前者以故意为其心理主观状态;后者为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后者相对量刑较轻。

故意杀人罪是对死亡的结果持希望或者放任的态度,过失致人死亡罪则对结果的发生持否定的态度。

《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爆炸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有哪些

爆炸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

1、侵犯可以不同。爆炸罪侵犯的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而故意杀人罪侵犯的是特定公民的人身权利。

2、危害结果不同。爆炸犯罪行为人引发爆炸物或以其他方法制造爆炸,造成或足以造成不特定多数人的伤亡或重大公私财产的毁损,其危害结果是难以预料和难以控制的。

故意杀人其行为所造成的危害后果是特定的某个人或某几个人的伤亡,而且一般只造成人身伤亡,不造成财产毁损。

《刑法》第234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三、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是故意还是过失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对死亡结果是过失。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身体伤害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伤害结果的发生,结果却出乎意料的造成了死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3日 14:2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什么是过失致人重伤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有什么区别
    一、什么是过失致人重伤罪过失致人重伤罪,是指过失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的行为。(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权,身体杖是自然人以保持其肢体、器官和其他组织的完整性为内容的人格权。其客体为身体即自然人的躯体,包括四肢、五官及毛发、指甲等。假肢、假牙等已构成肢体不可分离的一总分,亦应属于身体,但可以自由装卸的则不属于身体。(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伴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认定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需要注意两点:其一,构成过失重伤罪,法律不仅要求行为人的行为必须造成他人实际的伤害结果而且要求这种伤害只有达到重伤的程度,才构成犯罪;其二、构成过失重伤罪,还要求行为人的行为与结果之间有直接因果关系。即行为人的行为直接地、必然地造成了这种重伤结果,行为人的行为是造成这一重伤结果的决定性的、根本的原因。如果重伤结果的产生,并不是由该行为人的行为所直接决定的,也就不能追究行为人过
    2023-04-28
    120人看过
  • 意外和过失致人死亡的区别?
    意外和过失致人死亡的区别为:1.主观方面不同,过失致人死亡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而意外事件主观上既不存在犯罪的故意,也不存在犯罪的过失;2.过失致人死亡是犯罪,意外事件,法律不认为是犯罪,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2024-05-04
    458人看过
  • 故意杀人和过失杀人的区别
    一、客观方面区别故意杀人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杀人行为。第一,杀人的行为方试多种多样,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第二,故意杀人罪是结果犯,只有人被杀死,才成立犯罪既遂。第三,若像投放危险物质罪、放火、爆炸等危险方法杀人,没有危及公共安全才构成本罪,如果危及公共安全则构成公共安全方面的罪。第四,正当防卫等正当行为致他人死亡的,如果符合正当防卫行为的条件,不构成本罪;第五,对尸体实施杀人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未遂,属于对象的认识错误和不能犯未遂。过失杀人客观方面表现为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只有发生了过失致人死亡的结果才构成本罪。二、主观方面区别故意杀人在主观方面是故意的,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动机不影响定罪。过失杀人主观方面,是过失,包括梳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三、主体区别故意杀人本罪的主体为已满14周岁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过失杀人主体是已满16周岁的自然人。对过失重伤
    2023-04-13
    356人看过
  • 间接故意杀人罪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
    一、间接故意杀人罪的概念简述实施的行为在主观上是属间接故意,还是过于自信的过失。所谓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引起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而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可以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从而构成过失犯罪的主观心理态度。二、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第一,区别的关键在于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所抱的心理态度不同。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不仅不希望发生这种结果,而且是完全反对这种结果的发生,相信是可以避免的,发生这种结果是违背其主观意愿的,出乎其意料之外的。而间接故意,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放任态度。既不希望也不反对,既不追求,也不防止,发生与否均不违背其主观意愿。第二,促使和支配行为人实施行为的主观认识因素也不同。过于自信的过失中,行为人虽在一开始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曾有预见,但真正促使实施行为时,其认识上却是相
    2023-04-13
    423人看过
  • 故意杀人过失致人死亡的判刑标准
    故意杀人罪是对死亡的结果持希望或者放任的态度,过失致人死亡罪则对结果的发生持否定的态度。这两种犯罪容易混淆的主要是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罪的既遂,和伤害罪的既遂与故意杀人未遂两种情况。一、什么是指结果加重犯指法律上规定的一个犯罪行为,由于行为人能够预见而没有预见,发生了严重的结果而加重其法定刑的情况。如,我国刑法中规定的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的”,非法拘禁“致人死亡的”等等,就属于这种情况。结果加重犯的基本特征:1.行为人实施了基本犯罪行为,但造成了结果加重。基本犯罪行为与加重犯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2.行为人对基本犯罪一般持故意,对加重结果至少有过失。部分结果加重犯对结果只能是过失,如故意伤害致死,行为人对死亡只能是过失,如果对死亡结果持故意,则成立故意杀人罪。部分结果加重犯对加重结果既可以是过失也可以是故意。如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属于结果加重犯,行为人对重伤、死亡结果既有可能是过失也有可能
    2023-03-17
    426人看过
  • 故意杀人罪与防卫过当区别
    一、目的不同防卫过当目的是出于反击和制止正在实施的不法侵害,这是防卫过当的前提条件。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二、客体不同防卫过当的客体是不法侵害人的人身权利,即不法侵害人依法受刑法保护的生命权和健康权。在这里不法侵害人具有双重身份,即是防卫对象,又是犯罪对象。故意杀人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三、主体不同防卫过当的主体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单个公民。中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的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就是说,防卫过当所构成的犯罪中,有已满16周岁的和已满14周岁的犯罪主体,但防卫过当的主体一般是已满16周岁的人,因为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一般不可能正确判断防卫过当这种犯罪行为的性质。四、量刑不同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
    2023-06-25
    152人看过
  • “间接故意杀人”还是“过失致人死亡”
    浙江省杭州市检察院22日发布消息,就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驾驶保时捷越野车撞死小贩的被告人孙某过失致人死亡判处有期徒刑六年提起抗诉,认为量刑畸轻。这起案件背后的法检分歧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无证套牌保时捷越野车撞死小贩今年1月16日晚11点,被告人孙某开着一辆保时捷卡宴越野车,载着女友从上海赶到杭州参加朋友的派对。当时孙某驾龄只有一个月,家人就给新买了这辆走私车,不仅是套牌,连驾驶证也没有。在AA路BB宫附近,孙某倒车时撞到了小吃摊主王XX和王YY的手推车。王XX要求孙某下车查看,孙某未下车并趁机驾车朝北继续行驶。因找酒吧,被告人孙某驾车经前方路口又折返沿保俶路由北向南行驶。看到车辆返回,王XX追上去将车拦下。妻子王YY见状,也站在被告人孙某驾驶的车辆右侧前方阻止车辆前行。王XX随即到驾驶室左侧前车门处敲窗坚持要求孙某下车处理纠纷。孙某欲赔款了事但拒绝下车。僵持之下,孙某连续踩了三脚油门,
    2023-06-11
    270人看过
  • 此案应定过失致人死亡罪还是故意杀人罪(既遂)
    2005年7月8日,被告人李某发现其妻手机内有一条来自同住铅山县城的被害人王某的暧昧短信(内容是:“我牙痛,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想你,感觉很甜蜜。”),遂怀疑其妻子与王某有染,于是驾驶一工具车至城郊,约王某出来将事情说清楚。李某的妻子黄某及李某的朋友余某恐生事端便找到李某,被李某安排坐在车辆后排座位。王某应约赶到现场后,李某即强硬指定王某坐在副驾驶位置上,并将副驾驶位置旁的车门保险栓锁上,对王某怒言:“你玩我老婆!要玩我就和你玩大点!”王某听后忙辩解道:“李某,啧……唉……”。李某打断王某的话说:“你不要罗嗦了!”话毕,李某挂档准备启动车辆,王某按住档位操纵杆欲行阻止,李某手一挥,将王某的手打开,气愤地说:“你不要动我的车子!今天我就陪你玩到底!”李某边说边大轰油门以60公里/小时左右的速度加速行驶,并往左打方向盘做出欲撞路边电线杆状。王某见势不妙便打开车门跳车逃跑,结果导致王某当场死亡。经
    2023-05-05
    443人看过
  • 故意杀人罪与强奸致人死亡哪个重
    一、故意杀人罪与强奸致人死亡哪个重在刑事司法体系中,强奸导致受害者死亡的犯罪行为所受到的法律制裁相较于普通故意杀人罪而言要更为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强奸行为本身就属于极其严重的犯罪类型之一,而当这一行为导致受害者丧生后,其恶劣程度无疑又进一步加深,因此对于这类罪犯,法院通常会做出死刑的判决,当然,这份死刑判决并不是立即生效,有时候还存在着缓期执行的可能性。其次,从犯罪行为的本质来看,强奸致人死亡和普通故意杀人罪之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它们都涉及到了犯罪嫌疑人主观上对他人生命权的侵犯,虽然犯罪的具体方式有所区别,但最终的结果都是导致他人失去生命,因此在法律层面上,这些行为的恶劣程度受到了同等的重视。最后,在法律制裁的力度上,强奸致人死亡的犯罪行为往往会比单纯的故意杀人罪更重,因为它涉及到了两个独立的犯罪行为,所以被告方可能会面临更为严厉的刑罚。即使被告方聘请了优秀的辩护律师,他们
    2024-07-15
    125人看过
  • 故意杀人罪与暴力性犯罪致人死亡的认定
    1、某种暴力性犯罪中的致人死亡并不包含故意杀人的内容,行为人实施此种犯罪过程中故意将被害人杀死的,应当按照想象竞合犯的原则,以所犯之罪和故意杀人罪中处罚较重的犯罪定罪处罚;但是如果行为人在实施完毕某种故意犯罪之后又实施了故意杀人行为的,应当以所犯之罪与故意杀人罪进行并罚。如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又使用暴力故意杀害被害人的,就应以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和故意杀人罪进行并罚。2、某种暴力性犯罪的构成要件或处罚情节中已包括故意杀人内容的,行为人实施该犯罪并将被害人杀害的,因故意杀人的情节已被吸收,就不再单独论罪,而直接以该种暴力犯罪一罪处罚。如抢劫致人死亡、绑架并杀害人质的,等等,都不再单独处罚其杀人的行为。但是,如果行为人在实施了上述暴力性犯罪之后,为了灭口、逃避侦查等原因而将被害人杀害的,其故意杀人行为与有关的暴力犯罪之间就不存在吸收关系,应按照故意杀人罪和有关的暴力犯罪进行并罚。本罪与故意杀人
    2023-07-31
    222人看过
  • 【过失致人死亡罪】审理过失致人死亡罪应注意的问题
    【过失致人死亡罪】审理过失致人死亡罪应注意以下问题:(1)在司法实践中,过于自信的过失杀人同间接故意杀人有时难以区分。两者的共同点是:都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并且都不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区分两者的关键,在于查明行为人对死亡结果是轻信避免,还是抱着放任的态度。(2)疏忽大意的过失杀人与意外事件有时也难以区分。两者的共同点是:行为人的行为引起了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但都没有预见。区别点的关键在于查明行为人在当时情况下是否应该预见。行为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疏忽大意的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属于意外事件。如果行为人应当预见而疏忽大意没有预见,以致发生死亡结果坝Rdll失杀人。(3)在对过失致人死亡罪审理时,刑法另有规定对过失致人死亡惩罚的,按刑法各条的专门规定,不适用本规定。主要有刑法规定的失火、过失投毒、过失爆炸等致人死亡的,交通肇事
    2023-06-11
    106人看过
  • 过失致人死亡与交通肇事罪有何区别
    交通肇事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区别在于事故的时空条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规定,交通肇事罪的时空条件原则上限于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围之外,驾驶机动车辆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致人死亡或者给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规定定罪处罚。就犯罪构成而言,即两罪的客体和客观方面不同。具体来说,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管理法规,造成重大交通事故,造成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重大损失的行为。交通肇事罪侵犯的客体是交通安全,客观上表现为违反交通管理法规,造成事故严重后果的行为。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没有杀人故意,但过失致人死亡后果的行为。主要表现在:有些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他人死亡的结果,因疏忽而没有预见,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有些行为人可能导致他人死亡的结果,但他人相信可能导致他人死亡。过失致他人死亡的客观
    2023-08-18
    434人看过
  • 过失致人死亡与重大责任事故罪区别是什么?
    一是构成犯罪的主体不同。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体范围尽管有所扩大,但仍然带有明显的“身份”特征,即一切直接从事和直接指挥生产、作业的人员,包括对安全事故负有责任的个体、包工头和无证从事生产、作业的人员,属特殊主体。而过失致人死亡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二是过失行为不同。与犯罪主体相对应,只有生产过程中的违章行为,才可能导致责任事故。重大责任事故罪行为人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发生在生产过程中,并与生产有直接联系,过失行为违反的是生产作业活动的相关规定,是对职业范围内所要求注意义务的违背。过失致人死亡罪对过失行为的范围没有特殊规定,泛指违反普通意义上所应注意常识的行为,行为人违背的是日常生活中所要求的一般义务。三是两者的犯罪对象不同。两种罪名的成立都以法定结果发生为前提,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法定结果是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包括人员伤亡或
    2024-01-16
    312人看过
  • 【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罪——罪名解析
    本罪概念为: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过失致他人死亡的行为。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本罪的犯罪构成是:一、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二、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表现是:1、行为人具有致人死亡的行为;2、客观上必须发生了致人死亡的结果;3、行为人的过失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三、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十六周岁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主体;四、本罪在犯罪主观上的表现为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两种,该过失是针对死亡结果而言。B:法律规定一、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二、情节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3-06-11
    372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如何区别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2-08
      根据司法实践经验,区别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应注重: 1、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是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但凭借一定的自认为能够避免他人死亡的结果发生的因素,如行为人自身能力方面的技术、经验、知识、体力等因素,或他人的行为预防措施,以及客观条件或自然力方面的有利因素等,轻信他人死亡的结果不会发生,以致他人死亡的
    • 如何区分故意杀人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
      海南在线咨询 2022-10-07
      故意杀人和过失致人死亡,行为人在客观方面上都实施了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且发生了他人死亡的结果,区别在于行为人的主观方面。故意杀人,行为人在主观上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致他人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如果是希望这种结果发生,则成立直接故意,如果是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则成立间接故意。但,不管是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在定性上均定故意杀人罪。过失致人死亡,行为人在主观上是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
    • 过失伤害致人重伤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区别, 过失致人重伤罪的区别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1-25
      过失伤害致人重伤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区别在司法实践中,有人往往将过失伤害致人死亡的案件定为过失伤害致死,尤其是对于因过失当场致人重伤,但由于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而死亡的案件,更容易被认定为“过失重伤(致死)罪”。我们认为这种做法不仅于法无据,而且也不符合犯罪构成原理。“过失伤害致人死亡”,实质上就是过失致人死亡罪,无非是在这种案件中,行为人对他人重伤、死亡的结果都是存在过失。过失致人重伤罪与过失致人
    • 怎么区别强奸致人死亡与故意杀人罪
      宁夏在线咨询 2024-09-26
      强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实施强奸犯罪过程中,因使用暴力而直接导致被害人当场死亡或者经治疗无效而死亡的。这种情况,仍然以强奸罪定罪。如果在实施强奸妇女行为之后,为了报复、灭口等动机而将妇女或杀死的,不属于强奸致人死亡,而应当分别定强奸妇女罪、故意杀人罪,然后实行数罪并罚。
    • 杀人罪是故意杀人罪吗?还是过失致人死亡?
      重庆在线咨询 2022-10-07
      要看行为人对死亡是否具有预测可能性,有可能是过失致人死亡,也有可能是意外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