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没有备案就裁员怎么办
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所签订的劳动合同未经当地劳动部门备案,那么该劳动者有权向用人单位申请并要求其完成劳动用工备案手续,或者请求用人单位开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若是用人单位因故终止或解除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则务必在劳动合同于终止或解除之日起的七个工作日之内,进行相应的劳动用工备案工作。
《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
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二、公司没有和我签订劳动合同我能起诉公司吗
用人单位不签合同是不合法的,劳动者与单位因此发生纠纷的,协商不成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也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维权,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以向法院起诉。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六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
前款规定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
法律是一种普遍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公司没有备案就裁员怎么办”,法律的学习和理解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探索。我们应该珍视这个过程,把它看作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
怎么查开锁公司有没有备案
65人看过
-
公司变相裁员怎么办,有没有法律依据
82人看过
-
异地就医备案没有居住证怎么办
191人看过
-
公司大规模裁员需要备案吗
338人看过
-
公司裁员如何报备
499人看过
-
公司裁员要向社保部门备案吗
162人看过
-
公司裁员没有离职就怀孕新疆在线咨询 2021-12-20原则上,裁员未办理离职手续发现怀孕的,不予辞退。公司员工在怀孕期间不能以此为由辞退。建议协商解决。如果没有,可以向劳动监督大队投诉,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维权。你可以收集相关证据,如工资单、工资卡、考勤记录、工作证、工作信息、同事证明、录音等。
-
辞职没有提前通知就是公司裁员了怎么办?台湾在线咨询 2022-05-06公司裁员未提前通知辞职了,用人单位是无需支付任何经济补偿金或者赔偿金的。一、劳动者提出离职分三种情况,只有第1种情况有补偿: 1、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38条的情况,劳动者书面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后可以立即走人不需要用人单位的批准,并可以要求支付剩余的工资及经济补偿金(每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及办理离职手续等; 2、依据《劳动合同法》37条,劳动者提前30天提出的书面离职,不需要用人单位批准就可
-
公司无故裁员就开除了员工怎么办?台湾在线咨询 2022-03-29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必须有合法的理由,或者依据法律规定,或者按照公司公示的劳动纪律、规章制度、员工手册等等进行,程序必须合法,如果解除程序不合法,则属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需要支付双倍赔偿金。公司提前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提前30天通知,没有提前通知又没有合法依据的,需要支付一个月代通知金。如果协商不成,您可以向劳动局投诉或申请仲裁维权。
-
裁员后公司没有给补偿, 怎么办江苏在线咨询 2023-02-13用人单位裁员(或者说辞退、开除你)分以下三种情况,你自己对照下属于哪种情况,应该支付经济补偿或赔偿而没有支付给你的,可以在1年内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用人单位与你解除劳动关系,没有任何理由,也没有支付任何经济补偿的,你没有过错不存在《劳动合同法》39条规定的情形,可以认定该用人单位行为属于《劳动合同法》87条规定的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情形,应该支付你赔偿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你2个月的本
-
公司没给公司公司无理由裁员怎么办重庆在线咨询 2022-05-09无理由公司辞退员工,根据法律规定如下:如用人单位按《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实施裁员的,应按劳动者每满一年工作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你可以得到一个月工资的补偿。如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