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故意杀人”还是“过失致人死亡”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1 11:41:15 270 人看过

浙江省杭州市检察院22日发布消息,就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驾驶保时捷越野车撞死小贩的被告人孙某过失致人死亡判处有期徒刑六年提起抗诉,认为量刑畸轻。这起案件背后的法检分歧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无证套牌保时捷越野车撞死小贩

今年1月16日晚11点,被告人孙某开着一辆保时捷卡宴越野车,载着女友从上海赶到杭州参加朋友的派对。当时孙某驾龄只有一个月,家人就给新买了这辆走私车,不仅是套牌,连驾驶证也没有。

在AA路BB宫附近,孙某倒车时撞到了小吃摊主王XX和王YY的手推车。王XX要求孙某下车查看,孙某未下车并趁机驾车朝北继续行驶。

因找酒吧,被告人孙某驾车经前方路口又折返沿保俶路由北向南行驶。看到车辆返回,王XX追上去将车拦下。妻子王YY见状,也站在被告人孙某驾驶的车辆右侧前方阻止车辆前行。王XX随即到驾驶室左侧前车门处敲窗坚持要求孙某下车处理纠纷。孙某欲赔款了事但拒绝下车。

僵持之下,孙某连续踩了三脚油门,顶撞王YY。此时,王XX情绪更加激动,拉住驾驶室车门的把手,边拍车窗边大喊。这时更多的人围了上来。

但孙某此时反而加大了汽车油门。而王XX的手没有离开车把手,导致被车辆拖行,摔倒在绿化隔离带上。王XX头部遭受挤压,经送医院抢救无效于次日死亡。

今年6月份一审开庭时,检察官指控孙某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造成王XX生命受威胁,仍持放任态度,已触犯刑法,且情节恶劣,社会危害性极大,当以间接故意杀人罪追究其刑责。

孙某则辩解称自己根本没想到要故意杀人,造成对方死亡非其本意。辩护律师称,孙某的行为属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

一审判决:过失致人死亡;检察院抗诉:量刑畸轻

12月15日,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被告人孙某犯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六年。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事情发生时,王XX站在车辆左侧拍打车窗,他的危险在于车辆在开动过程中,是否紧抓车门把手。没有证据显示孙某觉察到了这种危险。而且当时事发深夜,视线差,孙某从车子加速到事故发生仅2秒左右的时间。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孙某未留意车辆左侧情况也合常理。

开车逃离现场后孙某去了聚会地点。几个朋友都说,他情绪平静,看不出有什么异样。直到被警方拦截下来,孙某还不清楚出了什么事,开始还以为是查酒驾,后来听说出人命了,才蹲在地上号啕大哭。

法院认为,由此可以印证,孙某并不存在主观故意。孙某开车顶逼,然后加速逃离是故意,但当中还有数次采取点刹缓行等行为,所以不能认定孙某对王XX的伤亡结果存有放任的故意。只是因为和王XX的轻微纠纷,就激怒后不顾对方伤亡,有违常理。

于是,法院认定王XX死亡后果的发生是孙某在行车时,未尽义务所致。孙某的行为更符合过失致人死亡罪。

针对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杭州市检察院迅速作出反应。杭州市检察院介绍,经过检委会多次讨论,认为此判决认定的犯罪事实有误,将起诉书指控的故意杀人罪改变为过失致人死亡罪错误,量刑畸轻,于是决定向浙江省高院提起抗诉。

杭州市检察院认为,法院一审判决认定犯罪事实有误,孙某对王YY是顶撞而不是点刹。另外,王YY是被顶撞后摔倒在车头右侧,而非判决书描述的避让至车头右侧。

同时,孙某明知车辆左侧站着王XX等人拍打车窗、拉拽车门,大声喊叫,但孙某不顾王XX等人的生命危险,采取先向左侧打方向,又向右侧打方向一系列危险动作加速逃离,最终导致被害人王XX死亡的结果。判决书认定事实有误,应予纠正。

杭州市检察院认为,被告人孙某主观上具有放任故意,应以故意杀人(间接故意)罪追究其刑事责任。一审判决确有错误,应予纠正。

法律界:独立审判和依法监督都是法治建设的进步

此案判决和抗诉情况播发后,立即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法律界认为此案的公开化,既体现了法院独立审判,又体现了检察院依法监督,是法治建设的重大进步。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中国犯罪研究会理事阮某某认为,此案确为疑难案件,案件证据容易引发不同判断。法检两院作出各自的判断,都有道理。

很欣喜的是,法检双方这次都回到法律赋予职责。过去为了打击犯罪,过多强调了配合和支持,使得两者之间的制衡功能扭曲,容易导致司法不公。

杭州市律协刑委会秘书长、资深刑辩律师王某某认为,法检两院的判断,应该都是经过慎重思考后的理性行为。对法律事实的认定和判断,因为知识、经验、阅历、认知等因素,作出不同的理解和判断都是正常的!

浙江省诉讼法研究会理事周某某也认为,我们过去公检法之间的分歧实在是太少了。不少冤案的产生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各自没有把好关,缺少监督!周某某说。

浙江赞程律师事务所律师程某某认为,辩论和公开是保障诉讼程序实现公正的基本原则。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就需要司法机关充分展示证据,析法说理,让司法审判公开透明。每一起有影响力的案件,都是一次很好的法律普及。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8月22日 08:0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有期徒刑相关文章
  • 对比过失致人死亡罪与间接故意杀人罪的差异及关键特征
    过失致人死亡罪与间接故意杀人罪的区别: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普通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过失致人死亡罪必须是过失,即预见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可能发生在自己的行为中,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相信可以避免,导致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客观上必须实施致人死亡的行为,已经造成死亡结果,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间接故意杀人罪主观上属于间接故意。所谓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让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过失致人死亡罪与过失致人重伤罪的区别过失致人死亡罪与过失致人重伤罪的区别有:1.造成的后果不同。过失致人死亡罪是已经致人于死亡,而过失致人重伤罪只是致人重伤。2.量刑不同。犯过失致人死亡罪,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
    2023-07-07
    225人看过
  • 过失致人死亡会不会转化成故意杀人?
    过失致人死亡的一般不会转化为故意。过失致人死亡罪,一般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过失致人死亡罪的量刑刑法对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刑罚,规定了两档刑罚:对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规定,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也就是说,过失致人死亡,除法律的一般规定外,刑法规定的其他犯罪中也有过失致人死亡的情况,根据特殊规定优于一般规定的原则,对于刑法另有特殊规定的,一律适用特殊规定定罪处罚。如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关于失火、过失决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害方法致人死亡的规定;第一百三十三条关于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规定;第一百三十四条关于重大责任事故致人死亡的规定等。《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
    2023-07-28
    142人看过
  • 故意杀人中止后过失致人死亡定罪标准
    1、对于“故意杀人中止”的解释为:行为人产生故意杀人意愿并且做出了犯罪预备,或者在还没有实行完毕就放弃了犯罪的想法和行动,没有造成犯罪结果的发生,为中止犯罪。没有造成损害的,可以不予以处罚或者从轻处罚。对于中止犯罪的要求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中止犯罪的有效性。也就是因为行为人的故意杀人行为中止了;而没有对他人造成生命危险,此为故意杀人中止。2、在行为人虽然中止了故意杀人的行为之后,没有完全阻断或者阻止对他人生命安全的威胁;而导致他人死亡,此为犯罪中止过失致人死亡。3、过失致人死亡罪,客观上是由于行为人的行为导致了受害人死亡的结果,罪犯的表现为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其中的自信过失是行为人能预见他人的生命会因为自己的行为而受到一定的威胁;而且自己认为能够防止他人死亡的后果发生,由于行为人对自己的能力、技术、对避免他人死亡的预防措施过于自信;并且轻信不会产生对他人造成死亡的结果,最后还是
    2023-04-16
    414人看过
  • 杀人与自杀:过失致死与故意杀人之别
    故意杀人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两者的显著区别在于:第一,在认识因素上,对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主观估计不同。第二,在意志因素上有重要区别。故意杀人是行为人想让被害人死亡的心态,而过失致人死亡行为人是对被害人死亡的结果有排斥的心态。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交通肇事罪(逃逸致人死亡)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是: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区别要点:交通肇事罪(逃逸致人死亡)仅有消极的不救助行为;而故意杀人或伤害罪行为。(1)有积极行为,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2)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因为遗弃、隐藏,使被害人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注意,对这种情形在不能证实具有直接故意的情况下,如果事实上没有发生“死亡或残疾”结果的,不应按照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的未遂罪处罚。根据《刑
    2023-07-20
    264人看过
  • 过失死亡与故意杀人:差异何在?
    过失杀人过失致人死亡的区别:1、二者的主观故意不同。2、二者的刑罚规定不同。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的,一般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构成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的,一般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故意杀人未遂与过失致人死亡区别有哪些两者的定罪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是此处还涉及到一个杀人未遂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此处涉及到数罪并罚与择一重罪处罚,显然过失致人死亡和杀人未遂是两起没有关联的案件,所以选择择一重罪处罚。此案件杀人未遂罪比过失致人死亡罪要重,所以判决应该是参照
    2023-07-20
    191人看过
  • 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有什么不同
    根据司法实践经验,区别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应注重:(一)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是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但凭借一定的自认为能够避免他人死亡的结果发生的因素,如行为人自身能力方面的技术、经验、知识、体力等因素,或他人的行为预防措施,以及客观条件或自然力方面的有利因素等,轻信他人死亡的结果不会发生,以致他人死亡的结果最终发生了。(二)过失致人死亡罪同“误杀”的故意杀人行为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构成要求的是行为人对其行为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存有过失心理态度。在司法实践中,不应将行为人在故意杀人中因打击错误误杀其“针对对象”(即行为人追求的杀害对象)以外之人的行为认定为过失的致人死亡罪。(三)不作为致人死亡行为的定性不作为致人死亡不仅可以成立故意杀人罪,而且也可以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区分这两者的关键在于,行为人对其
    2023-04-11
    83人看过
  • “虎妈”打死幼子故意杀人还是过失杀人
    因2岁的儿子吵醒了自己睡觉,年轻的虎妈残忍杀害了孩子。对此悲剧,网友纷纷留言,谴责孩子狠心的虎妈。怎样的原因导致亲妈下了如此狠手?这是故意杀人还是过失杀人?虎妈打死幼子回放:妻杀害孩夫涉嫌帮助埋尸因被2岁的儿子发出声音吵醒气愤至极,妈妈贾某通过摔打、手掐、套塑料袋等手段对儿子施暴,致其机械性窒息死亡。当晚,贾某与丈夫王某驾车将儿子掩埋。贾某涉嫌故意杀人罪,王某涉嫌毁灭证据罪、包庇罪。因涉嫌故意杀人罪在市二中院受审。贾某当庭痛哭否认故意杀子,其丈夫同堂受审表示原谅妻子,并替妻子求情。调查:婚后矛盾不断贾某曾供述,因为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不好,她被儿子吵醒后,看到儿子的眼神和她婆婆一样,就特别生气,进而对儿子施暴。结婚5年她一直很压抑,她没有朋友,生活圈子很小。但她并不恨丈夫,每次打架后都很后悔。丈夫很爱儿子,她很对不起他。有邻居作证,小两口经常吵架,大多是因为钱,而且经常拿小儿子出气。焦点:故
    2023-06-11
    240人看过
  • 逃逸致人死亡能否包括不作为的间接故意杀人
    1、交通肇事发生后,肇事者明知受害人如果不及时抢救会有生命危险,却径自逃跑,致受害人延缓抢救时机而死亡。在此情形下,尽管在某种意义上行为人对受害人的死亡具有间接故意的心态,但逃逸行为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构成行为,是依附于肇事行为存在的。逃逸行为仅是交通肇事后的一种延伸,就如同伪造货币后的使用行为,属于不具有独立性的事后行为。显然在我国刑法对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尚未规定为遗弃罪的情况下,逃逸行为不是独立的构成行为,而仅视为加重的构成情节。我国刑法有关犯罪构成的理论表明,认定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构成何种犯罪是从主客观两方面来进行确定的。认定行为人构成不作为的间接故意杀人,是过于强调行为人主观方面恶的动机和态度,而忽视了行为的客观方面,违背了主客观相统一的定罪原则,将不作为的间接故意杀人罪的范围扩大了。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将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结果作为故意杀人罪的客观方面的构成要件的结果,也违背了
    2023-06-03
    487人看过
  • 酒后与人争吵致人死亡属于故意杀人还是意外杀人
    意外致人死亡,有可能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是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不是犯罪。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第十六条【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特殊人员的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
    2023-03-12
    379人看过
  • 非法拘禁罪致人死亡是过失还是故意
    《刑法》第238条规定了非法拘禁罪三个档次的法定刑。“致人重伤、死亡”是本罪的结果加重情形。这里的致人重伤、死亡,是指非法拘禁行为本身过失致人重伤、死亡。拘禁行为本身就是暴力,与重伤、死亡的结果必须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而且还要求是“过失”致人重伤、死亡,不能是“故意”。“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应分别以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论处”。该款是转化犯的规定,将非法拘禁罪转化为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不再定非法拘禁罪。该款有三个要求:第一、伤残、死亡与暴力行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第二,要求是过失导致伤残、死亡,不能是故意所为。这表明该款是法律拟制,将过失致人伤残、死亡的情形拟制为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第三,这里的“暴力”是指超出拘禁行为本身的暴力,如果是指拘禁行为本身的暴力,就属于第二款前一句的情形,属于结果加重犯。而如果行为人构成非法拘禁罪后,又故意杀害被害人,才能将非法拘禁罪和故意杀人罪两罪并
    2023-03-17
    306人看过
  • 欲杀其叔而误杀其父是过失伤害致死还是故意杀人
    许*发欠其侄子许*康2000元现金不还。2004年8月9日上午9时许,许*康到许*发家索要欠款,与许*发发生口角。许*康即到其父许*昌家的院内拿了一根木棍(长约140厘米,直径6厘米),回来后发现其叔许*发与其父许*昌正站在路边说话(两人相距约1米),便手持木棍向许*发奔去。许*康的弟弟许*健见状过去阻拦,未成。许*康双手举起木棍向许*发的头部打去。许*发在自己女儿的提示下急忙躲开,木棍便打在刚欲回头制止许*康行凶的许*昌左颞部,许*昌当场倒地身亡。经法医鉴定,许*昌死于颅骨骨折,脑挫伤。案发后,被告人许*康供认是想打死其叔许*发。分歧:本案在审理过程中,对许*康欲杀其叔而误杀其父的行为的定性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许*康的行为构成过失伤害致人死亡罪。许*康在将木棍打出时,明知其叔许*发与其父许*昌相距较近。其打出的木棍有可能击中其父许*昌,造成许*昌伤亡的后果。但由于其过于自
    2023-06-01
    89人看过
  • 间接故意杀人罪一定是死亡为结果的吗
    间接故意杀人罪一定要死亡结果。只有主观上对可能出现的致人死亡的结果放任,客观上造成了受害人的死亡这个后果发生,罪名才成立。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过失致人死亡罪与间接故意杀人罪区别是什么1、认识因素方面。前者有预见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只因轻视能够避免而予以放任,无认识上的过失;后者明知可能发生危害的结果且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有认识上的错误。2、意志因素方面。前者对死亡结果的发生持反对态度;后者则持有意放任、无意防止的态度。3、行为因素方面。前者确有避免死亡结果发生的客观依据,想防止而未能防止;后者则无避免死亡结果发生的客观依据,能够防止而不防止。《刑法》第14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023-07-26
    53人看过
  • 劝酒致人死亡属于间接故意吗
    要看对方的心理态度了。间接故意犯罪其有以下几种解释:一,是明知其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二,是明知其行为可能会发生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三,是明知其行为可能引起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有意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因此,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换而言之,预见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而加以放任,就是间接故意。
    2023-06-03
    461人看过
  • 摩托车因外力失控致人死亡是过失致人死亡还是意外
    争议焦点:一种观点认为,何某对这种死亡后果应当预见但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应该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另一种观点认为,何某不能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死亡,韦某的死亡应属意外。评析: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因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行为人的行为可能是有意识的,或者说是故意的,但对致他人死亡结果发生是没有预见的。意外事件是指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造成他人的情形,不构成犯罪。两者对死亡结果都存在间接的因果联系且都因没有预见而导致他人死亡。但两者仍有较大区别,区分两者的关键在于:要查明行为人在当时的情况下,对死亡结果的发生,是否应当预见。在本案中,何某因怀疑郁某等为抢劫人而殴打,导致摩托车失控致人死亡,何某的侵害对象是郁某等人,对韦某的死亡并无意识或主观故意,对韦某的死亡结果根本无法预见到,而并非因为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的过失能预见而未预见。且在本案中,何某只实施了一个行为,而根据刑法的相关规
    2023-06-01
    395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有期徒刑
    相关咨询
    • 玩sm致死,应该是故意杀人罪,还是过失致人死亡?
      河北在线咨询 2022-10-06
      要看行为人对死亡是否具有预测可能性,有可能是过失致人死亡,也有可能是意外事件。
    • 杀人罪包括故意杀人和过失致人死亡吗?还是只包括故意杀人罪?
      香港在线咨询 2022-10-08
      杀人罪一般指,但是杀人罪辐射的还有过失致人死亡,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名不一样,所定刑期也是从最低刑3年到最高刑死刑
    • 防卫过当致人死亡是故意杀人罪还是过失致人死亡罪,应该怎么定罪?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3-06
      防卫过当致人死亡,应当按照故意杀人罪定罪量刑。 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防卫过当具有两方面的特征:一、在客观上表现为防卫行为明显超过了必要限度并造成了重大损害;二、防卫行为必须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损害。 防卫过当致对方死亡即涉嫌故意杀人罪。按照刑法规定犯故意杀人罪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我国刑法第20条第2款规定,对于防卫过
    • 打架失手致人死亡是过失杀人还是
      山西在线咨询 2022-10-29
      打架失手致人死亡,应定性什么罪名,要区分两种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r1、如果是因殴打行为致死的,那么应定性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打架者的打架行为是故意的,这是没有疑问的,即打架者有伤害他人身体的故意。当然,打架者并没有打死人的故意,即打架者主观上并不想打死被害人,但客观上被害人死亡是因殴打造成的,根据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应当认定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r2、如果被害人的死亡并不是殴打行为引起
    • 因不作为致人死亡而不作为致人死亡的行为人是故意杀人还是过失致人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2-15
      不作为致人死亡不仅可以成立故意杀人罪,而且也可以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区分这两者的关键在于,行为人对其不作为行为导致他人死亡的结果是否具有故意心态,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在司法实践中,要注意这样一种情况,即:行为人先前意外地或过失地导致了他人死亡的危险,行为人能抢救而不抢救,放任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对行为人不应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定性,更不能认为是意外事件而认定行为人无罪,而应对其以间接故意杀人罪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