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概念小议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9 19:17:28 496 人看过

劳动法的概念在国外向来有不同的说明和主张,如英国《牛津法律大辞典》对劳动法的解释是:劳动法是与雇佣劳动相关的全部法律原则和规则,大体与工业法相同,它规定的是雇佣劳动和劳动或工业法律方面的问题。日本学者木下正义认为,劳动法是具有修正在以资本主义社会为前提的市民法的基础上产生的社会弊害,以实现生存权为独自法原理的法的领域。德国学者则认为,劳动法是与劳动有关的法律规范的总和。而美国学者实用主义太多,不大关注劳动法概念的问题。我国学界对劳动法的概念形成了一个不争的观点:即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因循相沿,20多年过去了,日前,忽然发现,这个观点似曾相识,原来早在民国时期法学界的史尚宽先生就曾在其《劳动法原论》中论述道:“劳动法为关系劳动之法。详言之,劳动法为规范劳动关系及其附随一切关系之法律制度之全体。”如此算来,现今流行的劳动法概念,其历史已有半个多世纪了。有人认为,劳动法概念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上理解的劳动法是指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颁布的关于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全国性的、综合性的法律,即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1994年7月5日通过,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广义上理解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法律规范总和。”还有学者认为,劳动法是一个有多种含义的概念。一是指法律体系中的劳动法律部门,即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二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法典,三是指劳动法学或劳动法课程。不管是广义狭义,还是多义,从具备劳动法概念意义上讲,他们的观点实际上与我国劳动法学界关于劳动法概念的普遍认识并无二致。近年来,也有人提出如下看法:“劳动法是指以职业劳动关系及其附随关系为调整对象,以保障劳动者的生存利益与独立人格为理念的独立的法律部门。”较以往而言,此定义的长处在于突出了劳动法的性质,即“以保障劳动者的生存利益与独立人格为理念”,但对劳动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表述仍然不够明了,以“职业劳动关系及其附随关系”代替“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相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只是稍微调整了概念的内涵,在定义的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至于什么是“职业劳动关系及其附随关系”依然无法界定。因此,从根本上看,仍然没能跳出原有的思维定式和概念框架。

台湾学者黄越钦近年对劳动法的研究独树一帜,他在其《劳动法新论》中认为,国外关于劳动法概念研究大致有以下几种理论:

(1)劳动法乃一切劳动关系及其附随关系之法律制度与规范之全体总和。

(2)劳动法乃是从属劳动关系所产生的一切以法律关系为对象的法律。

(3)劳动者与劳动力以及契约劳动关系,劳动力组织及其关联法律关系之法律。黄的观点是:“劳动法之内容应为一切劳动关系直接间接有关法律之总和”,包括“雇佣关系法(个别劳动关系)、劳资关系法(集体劳动关系)、劳工社会安全与福祉法制、劳动市场法、工作环境权法。”他认为上述界定各有立场及角度上的不同,但彼此并未排斥,因为劳动法的领域仍在扩张之中,在界定劳动法时,还需要与其他法律相区别,才能得出较完整的概念。黄越钦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劳动法概念,但其阐述的劳动法应有的内容,为我们研究劳动法概念开辟了新的路径。

作为劳动法的概念应当承载以下功能,它能够表明劳动法的性质,表明劳动法调整的特定社会关系,表明劳动法的特征。将劳动法的概念仅仅界定于“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个概念不仅缺失劳动法的性质,而且也没能揭示出劳动法的特点。因此,在考察历史,立足法律、联系实际的基础上,笔者不揣冒昧地认为:劳动法是指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目的,调整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政府与用人单位之间、政府和劳动者之间为实现和保障社会劳动过程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这个定义突出了以下几点:

1.“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目的”,是劳动立法的基本出发点,它反映了劳动法的本质属性。从历史来看,现代劳动立法是从前资本主义的“劳工立法”以及资本主义早期民事法规范的“雇佣契约”脱变而来,它对事实上不平等的劳资关系设立基准法,明确用人单位的义务和政府在其中的责任,将劳动者的利益视为一种社会利益。对劳动者的保护是所有劳动立法的宗旨,因此劳动法的概念不能不反映劳动法的法精神和法理念,不能不反映劳动法是以保护劳动者为使命这一本质属性。这里所指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既包括生存利益,也包括人格利益。

2.明确了劳动法调整的对象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政府与用人单位之间、政府和劳动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劳动法调整的对象不应是那种抽象的劳动关系或职业劳动关系及其附随关系,而是具体体现为劳动者、用人单位和政府在共同实现社会集体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它是一个复合体,由一个平等主体关系,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形成的劳动关系,两个不平等主体关系,即政府和用人单位之间形成的劳动监察关系、政府和劳动者之间形成的促进就业与职业保障关系构成。

3.“为实现和保障社会劳动过程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显示劳动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是一个动态的劳动关系,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为实现具体劳动过程而发生的一方有偿提供劳动力与另一方提供的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形成的社会关系;是政府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为实现整个社会集体劳动过程而发生的一方提供服务、政策、立法、监督、管理、保障与另外两方权利义务履行过程相结合而形成的社会关系。而以往概念揭示的劳动关系则是一个静止的对象。

4.它寓意劳动法兼有公法和私法的特点。公私法的划分虽不提倡,但这是一种客观法律现象。上述所提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为一种劳动合同关系,它属于私法的范畴;两个不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即体现为劳动行政管理与法律监督关系,亦即政府为促进实现社会劳动过程对平等主体之间所采取的调控、管理、服务、监督、立法、政策等行为,都属于公法的范畴。

明确这个概念的现实意义在于:首先,旗帜鲜明地提出劳动法是以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目的,这不仅符合劳动法的原理和我国立法宗旨,也有助于澄清学术上的中庸,在实践中从根本上抵制“劳资双方利益平衡”说;其次,让“劳动关系”定格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有别于在社会劳动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不再是一个晦涩的话题,明确了政府在劳动法领域里应有的位置,很好地解释了我国《劳动法》为什么会有促进就业、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和福利以及监督检查的专章规定,使政府的劳动法主体地位由幕后走向前台,还它以真实的面目;再次,强调了劳动法的功能在于实现和保障社会劳动过程,明确了劳动法的范畴,即不管是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还是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甚或是其他经中国批准的国际性法律文件,只要是规范、调整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政府与用人单位之间、政府和劳动者之间为实现和保障社会劳动过程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文件,都是劳动法的表现形式。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12日 23:1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社会保险相关文章
  • 特殊劳动保护的概念
    一、特殊劳动保护的概念特殊劳动保护制度是指专门为女职工和未成年工这两个特殊劳动者群体而设立的劳动保护法律制度。其中,女职工特殊保护,是指在通常的劳动保护之外,根据女职工身体结构、生理机能的特点以及生育子女的特殊需要而实行的,对于女职工的特殊的劳动保护法律制度。女职工包括从事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一切女性职业劳动者。未成年工特殊保护,是指在通常的劳动保护之外,根据未成年工的身体发育尚未成型的身体和生理特点而在劳动过程中采取的特殊劳动保护法律制度。在我国,未成年工是指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二、特殊劳动保护的情形劳动合同法在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况下对某些劳动者采取了特殊保护制度。劳动者有劳动合同法第42条规定的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到期也不得终止,应当续延至该情形消失时终止。这些情形包括: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
    2023-04-12
    358人看过
  • 劳动防护用品的概念
    《劳动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所谓劳动防护用品,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为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或职业危害的所配备的一种防护性装备。按照国务院《工厂安全卫生规程》的规定,对在有害气体、蒸气或者粉尘的场所操作的工人应当提供适用的防尘口罩、防护眼镜和防毒面具等;对在有噪声、弧光、辐射热和飞溅火花、碎片、刨屑的场所操作的工人应当分别提供护耳器、防护眼镜、面具和防护帽等;对于经常站在有水或者其他液体的地面上操作的工人应当提供防水靴或者防水鞋等;对在高处作业的工人应当提供安全带;对电气操作工人应当提供绝缘靴、绝缘手套等;对经常在露天工作的工人应当提供防晒、防雨的用具;对在寒冷气候中必须露天进行工作的,应当提供御寒用品;对在产生大量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的场的工人应当备有防毒救护用具,必要的时候应该设立防毒救护站。
    2023-06-05
    454人看过
  • 第三方劳动合同的概念
    一、第三方劳动合同的概念直接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是正式劳动合同;先和劳务派遣公司(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签订合同,然后以派遣的性质派遣到用人单位去的,是劳务派遣合同(通常叫外派员工,非正式员工)。一般来讲没多大区别,主要是在待遇和福利上有所不同(例如没有在用人单位编制,工资比正式员工少,福利也比正式员工少等),其他一些方面(例如有否双休,节假日有无休假,具体工作时间,有无其他补贴,加班工资的计算,毁约责任等)主要要看合同上规定的内容。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三方共同协商一致,所签合同不显失公平,那就是有效合同,何时生效由你们三方共同协商。二、第三方劳动合同合法吗第三方劳动合同也是合法的。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三条规定,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
    2023-06-19
    460人看过
  • 义务劳动的概念和意义
    1、第一种是以按劳分配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劳动,这是我国目前最基本、最普遍的劳动形式。2、第二种是不计报酬的公益劳动,如打扫公共卫生、搞好区域绿化、做好安全工作以及生活上的互相帮助等。3、第三种是义务劳动,这种劳动,不计报酬、不计定额,完全为公共利益而进行的自觉自愿的劳动。抚顺市义务劳动管理暂行规定第一条为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组织动员各方力量,积极参加义务劳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具体情况,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凡在我市的机关、团体、部队、学校(小学不含四年级以下的学生)、企事业单位的人员及个体劳动者、街道居民,除老弱病残者外,都应积极参加义务劳动。第三条每人每年参加义务劳动的天数:(一)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个体劳动者五天;(二)大专院校师生员工五天;中、小学校师生员工(不含小学四年级以下学生)三天;(三)街道居民二天;(四)驻抚部队、军分区按照中央军委和三总
    2023-07-15
    274人看过
  • 劳动卫生的概念和起源
    劳动卫生是与劳动和劳动条件有关的卫生学科,其研究对象主要是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其目的是创造适合人体生理要求的劳动条件,研究如何使工作适合于人,又使每个人适合于自己的工作,使劳动者在身体、精神、心理和社会福利诸方面处于最佳状态。起源劳动卫生起初是从研究工业生产中的卫生问题发展起来的,有的国家仍称之为工业卫生或产业卫生,或也有国家称之为职业医学,其研究的内容已扩大,包括工业以外的各种劳动。劳动条件劳动条件是指生产过程、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三个方面。生产过程是指生产设备,生产工艺,从生产原料到成品产出的全过程;生产环境是指自然环境和根据生产需要而布置的人工环境;劳动过程是指生产中的劳动组织、操作体位和方式,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比重。因此,劳动卫生的首要任务是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保护和促进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劳动卫生属于预防医学,是卫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职业病学和劳动保护学都有着
    2023-06-09
    266人看过
  • 小产权房是法律概念吗
    买卖小产权房是否有法律效力取决于购买人是否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我国法律明文规定农村住宅即所谓的小产权房只能分配给本村村民,并禁止向城市居民出售,但并没有禁止小产权房在同一集体组织成员之间流转、买卖。根据私法原理,法无禁止即可为,我国法律法规并没有禁止本集体成员之间的小产权房进行买卖,因此,只要同一集体成员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签订小产权房买卖合同时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一般认定买卖小产权房的行为有效。一、小产权房子的买卖合同效力如何认定小产权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应根据买受人的不同而区别认定。如果买受人是本村村民,买卖双方均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并且双方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那么保证了小产权房在同一集体组织成员间流转、买卖,一般认定小产权房屋买卖合同有效。如果买受人不是本村村民,或者是城镇居民的,极可能会因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导致小产
    2023-03-15
    465人看过
  • 劳动概念中的劳动关系是合同吗?
    人们作为一个劳动者在一个用人单位上班之前,首先要签订的就是劳动合同,确立劳动关系。因此,有些人会把劳动关系和劳动合同画上等号,认为,签订了劳动合同就具有劳动关系,没签订合同哪怕再怎么辛苦工作也没有劳动关系。那么,这种想法,劳动关系是合同吗?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成为用人单位的一员,为企业提供有报酬的劳动,从事的是企业日常业务的组成部分的劳动,则从这个事实发生之日起,劳动者与企业之间就建立了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三)劳动合同期限;(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六)劳动报酬;(七)社会保险;(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2023-04-12
    347人看过
  • 劳动法第39条相关概念是什么
    《劳动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内容是企业应生产特点不能实行以下工作和休息办法,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一、劳动合同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我国的标准工时为劳动者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4小时,在1周(7日)内工作5天。休息休假又称周休息日,是劳动者在1周(7日)内享有的休息日,公休假日一般为每日,一般安排在周六和周日休息。不能实行国家标准工时制度的企业和事业组织,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周休息日,(法律上是允许调休的)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二、法律规定的工作时间是怎样的法律规定的工作时间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作时间制度。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劳动定额和
    2023-02-27
    490人看过
  • 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是同一概念都适用劳动法
    一、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是同一概念都适用劳动法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劳务合同是指以劳动形式提供给社会的服务民事合同,是当事人各方在平等协商的情况下就某一项劳务以及劳务成果所达成的协议。一般是独立经济实体的单位之间、公民之间以及它们相互之间产生。二、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有什么区别。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务合同是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以提供劳务为内容而签订的协议。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一)二者的法律性质不同。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关系的依据,属于劳动法的范畴;劳务合同是建立民事、经济法律关系的依据,属于民法、经济法的范畴。(二)对合同主体要求不同。劳动合同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劳务合同的主体既可以都是公
    2023-06-10
    354人看过
  • 确定劳动关系:事实还是法律概念?
    一、事实劳动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1、应签而未签订的劳动合同;2、以口头协议代替的书面劳动合同;3、以其他合同形式代替劳动合同,即在其它合同中规定了劳动者的权力、义务条款;4、劳动合同期满没有终止也没有续签而形成的事实延续的劳动关系;5、劳动合同构成要件或者相关条款缺乏或者违法,事实上成为无效合同,但是双方依照这一合同规定已经建立劳动关系。借用关系属于事实劳动关系吗?借用关系不属于事实劳动关系,而属于法律规定中的非标准劳动关系。事实劳动关系是指无书面合同或无有效书面合同形成的劳动雇佣关系以及口头协议达成的劳动雇佣关系。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一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二)
    2023-07-13
    255人看过
  • 什么是劳动权利的概念?
    劳动权利是指任何具有劳动能力且愿意工作的人都有获得有保障的工作的权利。公民的劳动权利是获得生存权的必要条件。没有劳动权,生存权利也就没有保障。依据中国的宪法和法律,公民享有劳动的权利,休息的权利;参加职业培训的权利,得到劳动报酬的权利,享受劳动保护的权利和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什么是剥夺劳动权利劳动权利,“劳动义务”的对称。一般指由劳动法所规定的,由劳动法主体(劳动者、用人单位、工会等)依法享有的一种行为的选择自由。它既可以由劳动者所享有,也可以由工会、雇主协会等集体来享有。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争议包括多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还有一种是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用人单位非法剥夺劳动者的劳动权利,大多表现为有劳动合同,但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问题,比如擅自调动劳动者的岗位,剥夺劳动者的岗位让其
    2023-07-10
    123人看过
  • 劳动争议的概念和处理分别是怎样的
    一、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之间因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和履行劳动合同而发生的纠纷。二、劳动争议处理方法:协商;向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的概念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劳动争议作了明确列举:(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上列劳动争议,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发布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试行)》(法发[2000]26号)将劳动争议列举为劳动合同纠纷、集体劳动合同纠纷、事实劳动关系争议、劳动保
    2023-08-14
    145人看过
  • 劳动争议仲裁庭的概念和组成是什么?
    劳动争议仲裁庭是根据“一案一庭”的原则,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经过一定程序选择出来的仲裁员组成的专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机构,亦称劳动仲裁庭。从这个概念可以看出,劳动争议仲裁庭包括这样几个内容:第一,劳动争议仲裁庭是由仲裁员组成的,非仲裁员即使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和其他方面的资格,如律师、法官等,也不能参与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第二,劳动争议仲裁庭的组成需经过一定的程序。按照《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它的组成程序是,立案审批表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其办事机构审查通过,自立案之日起(即立案审批表审批通过之日起)7日内组成劳动争议仲裁庭,案件审理结束后结案审批表报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审批,从结案审批表审批通过之日起仲裁庭即自行解散。第三,劳动争议仲裁庭是非常设性办案机构。劳动争议仲裁庭是根据不同案件有针对性地组成的,代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行使劳动争议案件处理权,因此它是一个临时性的机构,简言之,
    2023-04-29
    270人看过
  • 员工劳动关系的基本概念
    雇佣关系是指受雇人向雇佣人提供劳务,雇用人支付相应报酬形成权利义务关系。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劳动者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工作,成为用人单位的成员,从用人单位领取劳动报酬和受劳动保护。在校生是否属于劳动关系不属于劳动关系,在校生不是适格的劳动关系主体,故其与用人单位之间不能建立劳动关系。年满16周岁(特殊行业经批准后可以提前)即为合格劳动者,因为在校大学生只要满足上述条件既可以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实践中,一般学校都要求学生不能与用人单位建立正式的劳动关系以免耽误学业或不方便管理。认定在校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是否有效,要看在校生是否具备劳动关系的主体资格。在校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已经年满16周岁,符合《劳动法》规定的就业年龄,具备与用工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
    2023-07-19
    204人看过
换一批
#保险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以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国家和社会补偿和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险是国家根据宪法所制定的基本社会政策,社会保险具有法定性、保障性、互济性... 更多>

    #社会保险
    相关咨询
    • 劳动争议与工资是否一个概念
      宁夏在线咨询 2021-11-18
      工资纠纷属于劳动争议。根据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当事人不愿意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意调解、调解失败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劳动法有哪些概念和原则
      广西在线咨询 2022-11-05
      一、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二、劳动法基本原则: 1、劳动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2、劳动是公民的权利。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公民都有从事劳动的同等的权利。 3、劳动是公民的义务 4、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 5、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 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江苏在线咨询 2023-03-05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相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调整的对象:主要是劳动关系。所谓劳动关系,是指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
    •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的概念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3-31
      第四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
    • 劳动法概念及其原则是什么
      甘肃在线咨询 2022-10-11
      一、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二、劳动法基本原则: 1、劳动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2、劳动是公民的权利。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公民都有从事劳动的同等的权利。 3、劳动是公民的义务 4、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 5、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