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法官释明权在民讼证明责任分配中的运用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7 22:35:40 166 人看过

释明权,又称阐释权,它是指法院为救济当事人在举证和质证过程中存在的能力上的不足或缺陷,通过发问、指导等方式以澄清或落实当事人所主张的某些事实,以引导和协助当事人对案件的主要事实和主要证据进行有效和积极辩论的权力。法官释明权是大陆法系民事诉讼制度中的概念。

举证责任的分配问题是关系到当事人诉讼胜败的最关键问题,由于举证责任如何分配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因而举证责任的分配问题属于法律问题。根据汝给我事实,我给你权利的法谚,法律问题由法官负责,事实问题由当事人负责。举证责任如何分配应当由法官负责,我们的法律制度不能指望当事人是法律专家,自己知道应当如何举证。反映在制度上,即要求法官在具体的案件中,就举证责任如何在当事人之间进行分配,履行阐明的义务,指导当事人如何及时、正确地提供证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问题规定》第3条第1款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向当事人说明举证的要求及法律后果,促使当事人在合理期限内积极、全面、正确、诚实地完成举证;第33条1款规定,人民法院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同时向当事人送达举证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应当载明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与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证据调查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情况指定的举证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但针对法官在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行使阐明义务,阐明的内容及法官违反阐明义务的法律后果等问题,该规定却没有明确规定,我们知道,案件不同,案件的要件事实也不同,举证责任的分配自然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我国的民事审判实务运作上,根据立审分离的原则,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通常是由立案庭或立案法官进行的,很显然,举证通知书也应由立案庭或立案法官进行送达。法院在受理案件阶段,未对案件进行实质性审查之前,很难对举证责任作出正确分配。可以断言,法院在受理案件的同时,只能以格式化的举证通知书给当事人提供一些宏观的指导。这些宏观的指导,只不过是向当事人提出了一堆抽象的法律概念而已,很难真正起到指导当事人正确、及时举证的作用。

笔者认为,由于举证责任如何在当事人之间进行正确地分配,是关系到当事人诉讼成败的关键,因而,在程序法上应设定严格的程序保障机制。此机制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当事人没有律师代理进行诉讼或虽有律师代理但仍不能正确理解举证如何分配时,法官应当负有阐明的义务,以促使当事人正确、及时地提供证据。其二,负责阐明的法官应当是有权对案件进行实质性审查的法官或受其委托的法官,而不是其他人。其三,法官一般应当在双方争议焦点确定,进入言词辩论阶段之前进行必要阐明,特殊情况下可以在言词辩论终结之前阐明。其四,法官应当阐明而没有阐明的,属于法官对法令的违反,当事人对此可以直接提起上诉。其五,在法官履行阐明义务之后,当事人是否遵从法官的阐明,当事人享有程序选择权,完全由当事人自己进行判断。最后,人民法院应当采取书面的方式向当事人阐明举证的具体要求及其法律后果,并且在开庭时还应当再次核实双方当事人是否已经知道了举证的具体要求及其法律后果,并记录在卷存档。

因此,人民法院的举证告知义务即法官的阐明义务是其适用举证责任裁决案件的法定前提,也是司法民主化和契约化的重要标志。

河南省周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张福友李水安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8月04日 16:2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举证责任相关文章
  • 浅议行政诉讼中法官的举证释明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行政诉讼证据规定》)第8条规定:人民法院向当事人送达受理案件通知书或者应诉通知书时,应当告知其举证范围、举证期限和逾期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并告知因正当事由不能按期提供证据时应当提出延期提供证据的申请。该条规定了行政诉讼中法官对当事人举证的释明权。法官释明权又称阐明权,从相关的著作和论文看,学者们对释明权所下的概念有两种类型:第一种认为,释明权是法官为澄清争端和公正裁判而询问当事人及向当事人提出建议的权限。第二种认为,释明权是指在诉讼中,当事人主张或陈述不明确、不充分,或者有不当的诉讼主张和陈述,或者他所举证的证据材料不够而误认为足够了,在这些情况下,法官对当事人进行发问、提醒,启发当事人把不明确的予以澄清,把不足的予以补足,把不当的予以排除、修正。释明权是法官的一种诉讼行为,法官实施这种诉讼行为的对象是当事人,其目的是引导诉讼的有序
    2023-06-06
    147人看过
  • 诉讼法适用中也存在证明责任
    关于是否会存在真伪不明的问题,我们只要想一想双方当事人在管辖问题上发生的争议即可明白。例如,甲与乙订立了买卖合同,甲住在A地,乙住在B地,该合同的履行地也在B地,发生纠纷后,甲向A地法院提起诉讼,理由是根据双方订立的补充协议,因该合同发生的纠纷应当向A地的法院提起诉讼。A地法院受理该诉讼后,乙提出管辖权异议,主张甲提交给法院所谓的补充协议根本就不存在,是甲伪造的。法院决定对该补充协议进行鉴定,但由于协议书本身的原因,鉴定机构无法对补充协议上被告的签名是否真实作出判断。此际,法院应当如何处理被告提出的管辖权异议呢?再如,在一起股权纠纷案中,被告败诉后,以原审中原告聘请的律师是由第一审法院的审判长向原告推荐,第一审的程序严重违法为由提起上诉,要求撤销一审判决。如果根据被告提供的证据和法院的调查,无法确定被告主张的这一情况是否存在,法院又将如何处置?上述两个例子提出的问题都属于诉讼法要件事实真伪
    2023-06-03
    84人看过
  • 新民诉法法官的释明权
    简介含义释明权,又称为阐明权。源于德语“Afklarng"最初出现于大陆法系,是以当事人主义的实施为前提的一种带有职权主义色彩的权力,属于法院诉讼指挥权的范畴。释明权中的“释明”与大陆法系证据理论和立法上的“释明”的含义不同,证据理论上的“释明”是与“证明”相对而言的。释明权在现代民事诉讼法理论上的含义较为广泛,它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主张或陈述的意思不明确、不充分,或有不当的诉讼主张和陈述,或者他所举的证据材料不够而误认为足够了,在这些情形下,法院对当事人进行发问,提醒、启发当事人把不明确的予以澄清,把不充足的予以补充,把不当的予以排除、修正。制度在我国的民事诉讼中,诉讼当事人的文化素质和法律水平在所设计的水平线以下,在加上中国的民事诉讼实行的不是律师强制代理制度。因此,诉讼当事人的法律弱势是相当明显的。故有的学者在给释明权下定义时开宗明义地认为,“释明权是法院为了救济当事人诉辩能
    2023-04-29
    324人看过
  • 行政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原则
    (一)被告负举证责任的原则:1、被告对作出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2、卷宗主义原则。即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必须先取证,后裁决,奉行证据在先原则。3、被告怠于举证,视为没有举证,要承担不利后果。4、复议维持的案件中,复议机关和原机关共同承担原行为合法性的举证责任。(二)原告承担举证责任的情形:原告对下列事项承担举证责任:1、证明起诉符合法定条件,但被告认为原告起诉超过起诉期限的除外2、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证明其提出申请的事实3、在一并提起的行政赔偿诉讼中,证明因受被诉行为侵害而造成损失的事实,4、其他应当由原告承担举证责任的事项。一、国家赔偿案件的举证原则是什么1、申请国家赔偿的案件中,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如果因被告的原因导致原告无法举证的,举证责任可以由被告承担。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八条在起诉被告
    2023-03-10
    388人看过
  • 不当得利诉讼的证明责任分配
    不当得利的举证责任的争论主要聚焦在给付有无合法根据这一要件事实的举证分配上。对此我国法律并无明确规定,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论,实践中多从救济原告的角度让被告承担举证责任。理由是如果按照原告举证的观点,那么原告需要对没有合法根据负有举证责任。而合法根据属于消极事实,从实际操作来看并无举证的可能性。如果仍由原告举证,原告将会因为自身无法抗拒的因素无法得到救济,不符合法律的衡平理念。但是也有不同看法,不当得利之诉中是否有合法根据的举证责任并不当然归于被告。原因有三:其一,让被告承担该要件的举证责任缺乏法律的明确规定,此时应当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下称《证据规定》)第2条,即举证责任的一般规则适用原告举证。其二,并非所有不当得利没有合法根据都属于消极事实,上文所述先存在合法根据,后其根据消失的情形就属于积极事实,不存在举证困难。此时仍然将举证责任分配给被告,则是对
    2023-02-21
    115人看过
  • 环境侵权责任中证明责任的分配规定是什么
    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举证责任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即原告就其损害事实进行举证,而被告应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进行举证。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应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即不论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过错,只要客观上给他人造成了污染环境的损害结果,且不存在法定的免责事由,就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法律依据:《民法典》(2021.01.01生效)第一千二百二十九条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第一千二百三十条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发生纠纷,行为人应当就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及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第一千二百三十一条两个以上侵权人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承担责任的大小,根据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排放量,破坏生态的方式、范围、程度,以及行为对损害后果所起的作用等因素确定。一、环境污染侵权如何
    2023-03-01
    76人看过
换一批
#刑事证据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在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是公诉案件的公诉机关(检察院)和自诉案件的自诉人(被害人)依法应当承担的证明责任。 公诉案件的检察院负责举证,公安机关有侦查权,公安机关收集的证据可以作为检察院举证的材料,但公安机关没有向法庭举证的资格。... 更多>

    #举证责任
    相关咨询
    • 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
      湖南在线咨询 2022-11-22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及时提供证据。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当事人在该期限内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期限,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
    • 特殊诉讼中证明责任的分配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0-06
      特殊侵权的举证责任主要如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下列侵权诉讼,按照以下规定承担举证责任:(一)因新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由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承担举证责任;(二)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损害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三)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
    • 行政诉讼中证明责任分配
      河北在线咨询 2023-01-15
      在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是这样分配的:一般由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来举证,但是在起诉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案件中,原告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供其向被告提出申请的证据。
    • 民事诉讼证明的责任分配问题
      云南在线咨询 2022-11-26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及时提供证据。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当事人在该期限内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期限,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
    • 民事诉讼证明的纠纷责任分配
      贵州在线咨询 2023-01-17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及时提供证据。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当事人在该期限内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期限,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