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完善的刑事诉讼制约结构的立法构思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8-18 09:13:23 353 人看过

刑事诉讼活动是严谨的法律实施活动,刑事诉讼是专门职能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履行职责的过程,涉及到到人的财产、隐私和人身自由,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诉讼结构。刑事诉讼侦查结构的指导思想应是在对国家权力限制的基础上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同时发现实质真实,即程序正义。建立起司法机关各部门之间合理的相互制约、制衡的诉讼构造,防止彼此之间权力失控造成的越权、侵权,从而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限制权力方法之二,以权力制约权力。制约一词含有约束、束缚、限制、牵制、制止等多层意义,它通过对事物划定界限、规定范围、设定原则、制造对象、建立机制、控制程序、进行评价等方式表现〔5〕。权力制约是为了防止司法权的侵权和越权行为,对司法权(这一权力在刑事诉讼中通过司法官员的行使体现)进行限制,对其进行明确严格的划分,以某种权力去控制另一种权力,使之均匀地平配到不同部门,让各个部门独立地行使自己的权力,权力间相互制衡,以此防止权力的滥用。

刑事诉讼有侦查、控诉、辩护、审判、执行、预防和监督七种职能〔6〕,每一种职能称之为一种司法权,使七种权力分立为若干系统,由不同的人员和机关掌握,使之达到相互独立、彼此牵制和互相平衡的制衡状态。这是一个权力配主体的过程。诉讼结构的权力配置有三项原则:1、效益原则。法律程序运作会耗费大量的资源,应让司法权最大限度发挥作用而减少相互间的内耗,这就要求主体间职权明确,单个主体拥有最优资源尽可能履行同一类别、性质的职能,集中有利资源做与其具有资源相适应的事情,减少权力的不当交叉,防止不具备资源的主体做与其条件不相适应的工作。主体应尽可能少,各主体间存在双向制约,部门间相互牵制,对抗力量与手段接近均衡。2、分权原则。权力的集中意味着权力的滥用。任何部门拥有过于重要的权力将难以控制,导致权力异化。应将重要的权力尽可能地分离开,不得集中于某一部门。部门间要有明显的权力界限,各部门的成员对其他部门成员的人事变动应尽可能少起影响作用。3、牵制原则。互相牵制、抗衡才能使彼此之间受到制约。每个部门应有通过某种方式牵制其它部门的手段,防止任何一个部门权力集中,而导致的权力滥用。保障彼此分立,最可靠的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侵犯的必要手段和个人的主动〔7〕。因此不能自己为自己裁判,不得自己监督自己。自己审理自己不会让人信服,自己对自己监督更是有失公正。三项分权原则提供了一条明确的分权制衡之路,围绕增加权力之间的较量、抗争来实现权力平衡,防止权力失控。

刑事诉讼法第七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我国刑事诉讼职能机关有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机关四主体。公安机关除行使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职能外还有治安管理、政治保卫和一部分执行职能;检察机关负责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和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和一部分执行权;监狱承担执行和监狱内犯罪的侦查职能。四主体中,法院的审判权相当关键,检察、公安两机关承担着追诉犯罪的职能,监狱属司法行政部门管理,司法行政部门还具有着法律教育、监管法律市场的职责。

我国刑事诉讼形成了以法院判决为中心,检察机关干预公安机关侦查,提请法院审判,人民法院和公安机关很少联系的直线型结构。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处于相对重要的地位,权力强大,影响控制着刑事诉讼后面的每一个环节。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各方面活动都会受到公安机关的直接或间接影响,而他们对抗公安机关的手段、措施却相对较少。公安机关拥有的权力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行政权,按照权力制约理论,行政权应当受到司法权的有效监控,以司法权制约警察权,是人们对警察天然侵犯性进行深刻认识的结果〔8〕。我国的检察机关拥有的权力广泛,但过于分散和脆弱,对公安机关缺乏相关的实质性管理手段,法院更是无法对公安机关进行司法控制。这种刑事诉讼构造表面上看公、检、法三机关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实质上是以侦查为中心的职权式诉讼模式,目的是加强审前程序,确保侦查活动的顺利实施。

构建我国刑事诉讼制约结构的基本理论必须建立在以司法权控制警察权上。司法权是一种复合的多种权力造成的执法权,可以划分为诉权(起诉权、申诉权、抗诉权)、侦查权、审判权、执行权、法律监督权等〔6〕。从对我国公、检、法一机关相互制约的程序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现有诉讼结构中,检察机关配有制约侦查、审查起诉、牵制审判、监督执行的职能,拥有侦查权、审查起诉权和法律监督权。这种配制的弊端在于检察机关权力种类过多,职权分散,权力重点不明确。笔者认为,所有检察机关权力中,公诉权无疑是最为重要的权力,检察机关要实现完整的公诉权就应当指导侦查。合理的司法权配制设计是,检察机关:1、公诉权,2、指导侦查权,3、检察权;公安机关:1、侦查权,2、强制措施执行权,3、治安管理权;法院:1、审查逮捕权,2、审判权;司法行政机关:1、审前羁押和执行权,2、预防犯罪。理由如下:

(一)、检察权监督警察权。检察权表现为代表国家公诉,也就是对犯罪人的国家追诉。所有检察机关权力中,追诉权无疑是最为重要的权力,具有无可比拟的地位,是检察机关权力的核心所在。追诉权包括有侦查权和公诉权。侦查权表现为追诉的准备活动,公诉权表现为对犯罪行为的国家控诉行为。公诉和侦查均属于司法权中的追诉职能,两种权力的性质具有内容上的一致性。从程序意义上说,侦查是追诉的准备阶段,提起公诉是追诉的实施阶段,终审判决是追诉的实现阶段。侦查权较之而言,处于追诉权的下位,所有的侦查行为都是在为追诉犯罪分子作准备,检察机关要实现完整的追诉权必须应能指导侦查,让侦查活动在自己的控制之下,因此追诉权应当包含有侦查权。另外,审判中心主义要求公诉机关在法庭上承担证明被告人有罪的全部责任,检察机关全面指导侦查后,检察机关作为第二次侦查能及时发现侦查中的问题,指导公安机关采取各种侦查措施,要求公安机关及时补充完善证据材料,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负责,对其行为指导和监督,双方为完成追诉职能而共同努力。公安机关实时反映案件情况,协助检察机关完成控诉职能。检察机关指导公安机关进行刑事案件的侦查,能有力的排除外界的各种干扰,迅速查明案件事实,使案件做到正确适用。

(二)、律师监督侦查权。赋予律师讯问在场权。辩护律师在侦查阶段介入,可以防止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现象的发生。有独立的第三方在场,侦查人员是不敢明目张胆地违法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律师在场有利于保证口供的真实性,有利于实现控辩平等,加强了对犯罪嫌疑人权益的保障。这样,辩护、控诉职能相对抗,法院居中审查,确保了侦查阶段控、辩平等的诉讼结构,控、辩双方形成对等关系。

(三)、司法行政机关监督侦查权。无罪推定原则下,应当尽量避免侦查机关控制被羁押人时,为获取有罪证据、满足追诉需要而采取刑讯逼供、体罚等手段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而我国现行体制中,未决羁押完全由公安机关控制下的看守所负责执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完全控制在公安机关之下,难免使被羁押者处于不利的境地。可以说,羁押场所一旦由检警机构所控制,那么,不仅嫌疑人的辩护权,沉默权,律师到场权无法行使,甚至就连健康权,隐私权和人生安全也无法获得保障〔9〕。司法行政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处于相对超脱的的地位,司法行政机关的介入监管了侦查权,起到制约侦查权的作用。强制措施的执行与羁押场所分离将减少刑讯逼供现象的发生,是程序正义内涵的体现。

(四)、法院监督侦查权。侦查机关掌握着丰富的权力资源,侦查权本身又具有单向性和强制性的特点,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处于被管理和被追诉的地位,他们的权利最容易受到具有重大强制性的侦查权侵犯。根据任何人不得为自己法官的原则,必须对侦查权进行控制,由超然的、中立的法官决定对逮捕行为进行司法审查,由法官决定和批准逮捕,监督逮捕这种处分重大人身权的司法活动,使超长强制措施的决定权与行使权相分离来监管逮捕这种超长强制措施。逮捕行为的司法审查有利于监督侦查权,保障公民的权益,是法院对侦查活动的制约监管。引入法院审查逮捕、侦查与羁押场所相分离,律师在场的制约机制后,侦查行为受到了新介入的三方单向强制约监管,刑讯逼供行为将受到外部力量的控制,这样的监管机制确保了侦查行为的合法,防止侦查阶段非法取证现象的发生,形成了控、辩、审三角平衡的诉讼结构。

(五)、司法行政机关负责刑事案件的执行。审判、执行分为不同的诉讼职能,具有不同的权力性质。两者权力行使的条件均有不同,两种权力行使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执行权分别由法院、公安机关、监狱行使不符合权力优化配置原则,既耗费资源又容易造成多执行机关间的内耗和产生社会不良影响。法院属于审判机关,法院的职能重在裁判,而裁判权本身就具有位高权重的特征,让其负责执行更是加大了其权力腐化的属性。公安机关是侦查机关,让其负责部分案件的执行更是让同一性质的权力强行分割,造成警察权力的强大。将执行权分属三个机关多头执行交叉行使的现象是非常不合理的刑事诉讼结构,因此必须实现审、执分离,侦、执分离,让相对超脱的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执行才能使审判独立从而制约侦查行为。执行权的集中行使,使执行得到加强并易于受到司法监管。

综上所述,我国缺乏侦、检追诉、司法审查、执行独立的诉讼结构,现行立法中的许多制度设计也违背控辩平等和任何人不得为自己法官的司法原则,由检察机关指导公安机关侦查,对逮捕行为实行司法审查、执行独立符合诉讼任务,加大了监督力度,强化了检察机关的控诉职责,为控辩平等、法官中立创造了条件。这样完成的三主体(检察、法院、司法)配侦查(控诉)、审判、执行、预防五职能的刑事诉讼制约结构包括两方面:一方面要求控诉(侦查)与辩护(无罪推定、不被强迫自证明有罪、律师帮助)平等,保障法院独立的公正审判;另一方面要求建立检察(公安)、法院、司法三者之间分工协作,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多元型结构。总之,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应借鉴现代西方国家好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实现保障人权和惩罚教育犯罪的目的,进一步向科学性、民主化方面迈进。

注释与参考文献

〔1〕意,切萨雷、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法(中文版)〔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56,32

〔2〕陈少林《试论刑事诉讼的正当程序与程序正当》北京,《法学评论》〔J〕1998年第6期

〔3〕马贵翔《刑事诉讼对控辩平等的追求》北京,《中国法学》〔J〕1998年第2期;

〔4〕孟德鸠斯《论法的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重印本上册1982年版第160页

〔5〕林喆《权力腐败与权力制约》[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60页;

〔6〕宋世杰主编《新刑事诉讼法学》[M]长沙,中南工大出版社1996年版第16页、第444页;

〔7〕《联邦党人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264页;

〔8〕陈卫东、石献智《警察权的配置原则及控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资料中心《诉讼法学、司法制度》〔J〕2003年第12期;

〔9〕陈瑞华《审前羁押的法律控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资料中心《诉讼法学、司法制度》〔J〕2002年第3期

控辩平等是刑事诉讼制约结构的法律基础,是实现程序正义的保障

诉讼是在社会纠纷不可避免的情形下产生,人们为了解决纠纷往往希望由一仲裁人作出决断,于是法官中立的观念和需要产生。法官的出现,使诉讼形成了原告、被告和法官三方组合,即控、辩、审的三角结构〔3〕。审判居于上位,控、辩位于下方,只有控辩平等的诉讼结构才能使控辩双方的辩论成为真正的辩论。平等,保证了双方能提出有价值的诉讼材料和意见,为法官创造一个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环境。可见,控辩平等使法官真正中立,为正确判决提供了保障。

司法机关和人是刑事诉讼的两个核心主体,双方由于刑事追诉的特殊而处于原始的不等地位。司法机关对人侵犯的危险来源于刑事追诉本身的复杂。一方面,诉讼证明的复杂性要求控诉方具有强大的力量,另一方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逃避性、报复性直接产生了在判决生效前对其采用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的必要。诉讼结构的不平衡表明,受追诉的个人是无法与拥有特殊权力和专门技术手段的国家机构相对抗的。也就是说司法机关在公民面前拥有绝对的权力,而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4〕。为了平衡这种不对等,必须建立起刑事诉讼制约结构来制约司法权。古今制约权力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用权利制约权力;二是以权力来制约权力。

制约权力方法之一,以权利制约权力。权利本位者认为,在国家权力向公民权利分流的过程中,因国家权力而生并受法律义务所保障的公民的法律权利的行使,可以反过来制约国家权力的扩张。具体到刑事诉讼中,无罪推定是刑事诉讼权利制约权力的开始。

无罪推定,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经法定程序判决有罪之前,应当假定或认定为无罪的人。无罪推定原则认为,要使有罪这一命题有所依据,必须驳倒无罪这一相反命题,即控诉方负有全部举证责任和证明标准的无合理怀疑。无罪推定理论的基础在于,首先法律宣告被追诉者为无罪,然后因某些事件的发生,刑事司法机关圈定涉嫌犯罪者,再去找出有罪的证据,如果找不到确定无疑的证明有罪的证据体系,即推导涉嫌刑事程序中的人为无罪。

无罪推定:第一,确认了人与国家之间的平等关系。涉嫌人在法律上推定为无罪,享有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任何人在判决前都是无罪的人,涉嫌犯罪的人同样是以诉讼主体的身份与国家司法机关进行彼此的交流和沟通,有和国家进行平等对话的权利。第二,体现了法治国家重视人权的人文精神。追诉犯罪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人的权利与尊严,尊重人的主体身份,不因涉嫌犯罪就将其视为罪犯,体现出了强烈的人文关怀,已经作为人权原则和宪法原则纷纷被各国采纳。第三,司法机关承担证明责任,涉嫌犯罪人有说明责任。如果涉嫌人不举出有力的言辞说明,司法机关将依据证据规则证明嫌疑人有罪;如果司法机关不能完成证明责任,嫌疑人将被确定为无罪。这一原则从被告人无罪这一假定出发,提出被告人享有为自己辩护的权利,不负有证明自己无罪的义务,并进而引申出被告人有自愿陈述的权利,不被强迫自证其罪。

《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规定: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首先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让他陈述有罪的情节或无罪的辩解,然后向他提出问题,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但是对于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拒绝回答的权利。另外,刑事诉讼法还设立了审查起诉阶段必须讯问犯罪嫌疑人程序和审判阶段讯问被告人的程序,规定了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刑事追诉政策。

我国刑诉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实回答的规定有很多弊端,不仅有理论上的矛盾,更重要的将导致实践中违反法定程序的现象。一方面这种规定实际上成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负举证责任的法律根据。法律规定要求犯罪嫌疑人必须如实回答侦查人员的提问,容易使司法工作人员形成强迫讯问犯罪嫌疑人,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为取证或获得证据线索或者认定有罪的主要手段的观念。要求犯罪嫌疑人应当如实回答侦查人员提问,恰恰表现出刑事程序对口供的过分关注,而存在刑讯或变相刑讯的刑事程序中不仅有损程序的正当性,而且也会有碍发现真实,因为这种方法能保证使强壮的罪犯释放并使软弱的无辜者被定罪处罚〔5〕。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4条第3项中明确规定了对被告人不被强迫作不利于自己的证言或强迫承认有罪,我国没有与国际接轨,是对接轨后打击力度顾虑太多,也是对传统侦查手段中口供的一种依赖。

涉嫌犯罪人在被追诉的时候,受条件的局限,很难完整地去为自己辩护,律师的介入使受追诉人得到了法律上的帮助,达到控辩双方的均等。我国1996年《刑事诉讼法》与原有的刑事诉讼法相比,允许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聘请律师提供法律帮助,并规定了律师有条件会见犯罪嫌疑人的权利,《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七条还规定了辩护律师收集证据以及申请法院收集证据的权利,但缺乏相应的保障措施。实际操作中律师介入诉讼未能很好的落实,调查取证难度很大。审查起诉阶段看不到指控犯罪事实的材料,限制律师阅卷权和调查取证权,限制辩护律师侦查阶段的介入,不让辩护人看重要的案卷材料,辩护人不能有效地行使辩护职能涉嫌犯罪人的合法权益也就得不到充分的保障。只有完善好辩护权,使辩护权能与控诉权相对抗,建立起与控诉权均衡的权利体系,抵抗权和监督权才发挥作用,从而为控辩平等提供法律条件,确保审判公正。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6日 08:5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重印相关文章
  • 建立完善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想
    失地农民是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亟待为其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失地农民失去其生存的物质基础,生存权受到威胁,国家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失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本文简要论述了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建议为失地农民建立完善的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相衔接的社会保障制度,将失地农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并为其建立相应的就业机制。关键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构想失地农民是由于城市化、工业化的开展而形成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2000万失地农民,照现在的经济发展速度,未来几年失地和部分失地农民的数目将会超过7800万人。如果不妥善解决好失地农民问题,长期下去必定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影响。目前,失地农民大多处在沿海经济较发达的省份,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一问题将会成为全国性的问题。因此,有必要现在就妥善处理该问题,避免积重难返。要妥善处理好失地农民问题,建立与其自身特
    2022-04-18
    188人看过
  • 建立完善减刑假释的撤销制度
    本文介绍了建立完善减刑假释的撤销制度系列相关内容,减刑假释的撤销,有几种情形:因检察机关提出异议而撤销、因再审改判而被撤销、因减刑假释后减刑假释条件丧失而撤销。减刑假释的撤销,有几种情形:因检察机关提出异议而撤销、因再审改判而被撤销、因减刑假释后减刑假释条件丧失而撤销。关于因检察机关提出异议而撤销的,法律规定比较明确,实践中问题不大。这里主要谈一下因再审改判和减刑假释条件丧失而撤销两种情况。再审改判是对减刑假释所依据的原审裁判的撤销,相应的原减刑假释裁定即失去了法律依据,应予撤销。对此,最高人民法院曾有过几个批复和答复,对于经再审改判的,原减刑裁定应予撤销,还需要依法减刑的应当重新办理并可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办理。但这些规定没有明确重新办理的程序,如减刑经过不同法院的,应当由原做出法院撤销,1992年关于原判无期徒刑的罪犯经减刑后又改判应如何处理减刑问题的电话答复也是对经过高院和中院几次减刑后
    2023-04-22
    159人看过
  • 完善金融诈骗罪的立法构想
    如何完善我国的刑事立法?截短的构成要件理论或者危险构成要件理论值得借鉴。对于实害犯的追诉,一定要等到有犯罪实害的出现方可进行刑事追诉。由于经济犯罪的复杂性和抽象性,若固守犯罪实害的才进行追诉的原则,则行为人极易湮灭证据而使刑事追诉工作徒劳无功,所以,在经济犯罪之中,只要有特定的行为出现,即加以犯罪化而得对之即刻进行刑事追诉,如此方可保刑事追诉的成果。这就是抽象的危险构成要件理论提出的主要原因。根据截短的构成要件的理论,我国刑法中金融诈骗罪的立法模式是不够科学的。通观我国的刑法立法模式,不难发现,立法模式的不统一使得金融诈骗罪与其他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不相协调,这也是造成理论界与实务界莫衷一是的根源之一。例如,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为了达到营利之目的,而在我国刑法典第一百四十条至第一百四十八条所规定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共有8个罪名中,根本找不到任何一个条文中有以营利为目的之
    2023-03-17
    448人看过
  • 构建完善的一人公司制度
    普通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内部存在着分权制衡,互相监督的三种机构。即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而在一人公司的情况下,基本上不存在上述机制,唯一股东往往同时兼任董事,甚至兼任经理,这为~人股东不受限制地进行种种危害债权人与社会公众的活动提供了可能,而有限责任原则又促使这种可能性大大增强。在此有必要对一人公司的弊端予以分析并加以完善。一、一人公司之弊端(一)一人股东滥用一人公司法人人格,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一人股东经营管理公司固然具有灵活性,但个人的经营理念,应对时常变化的能力往往带有局限性和片面性,而一旦公司因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亏损,由于一人股东仅以其出资承担有限责任,为股东滥用公司的法律人格提供了机会。具体表现为:l、自我交易。又称自己交易或自我贸易。根据我国《公司法》,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不得利用其在公司的地位和职权为自己谋取私利。在一人公司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作为董
    2023-04-23
    487人看过
  • 法院变更起诉罪名制度的构建和完善
    (一)理论方面的构建在传统上我国法律属于大陆法系,但在法制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也在积极吸取英美法国家成功的经验,因此,在法院变更罪名问题上我们也应该取其精华,剔除糟粕,寻找出适合我国的理论。诉因理论就是在汲取两大法系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既吸收了英美法中的罪状制度又保留了德国法中的公诉事实变更制度。所谓诉因,是指检察机关在控诉时提出了相当于犯罪构成要件的事实,诉因既包括事实性要素,也就是那些足以特定某一犯罪构成要件的事实情况,也包括法律性要素,即使那些事实性要素在法律上特定化的法律构成,它是犯罪事实与法律评价的一种结合方式,即构成要件化的事实。由此,我们可以将诉因与诉因以外的事实加以区分,审判的对象也就得到确定。被告人的防御活动限定在诉因范围之内,使被告人不必防御诉因没有记载的事实,这样也就保证了防御权的行使。这种诉因理论和制度在日本法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因此,我认为,对法院审判范围起约束力的
    2023-04-22
    98人看过
  • 自首与立功制度的立法完善
    第一,自首又立功的处罚存在空挡的问题。刑法只对犯罪后自首又重大立功的处罚作了规定,但没有规定自首又有立功的情况。实践中,有的案件被告人犯罪后自首又有立功表现,根据其犯罪造成的社会危害性和其人身危险性,虽然免除处罚亦能做到罪责刑相适应,但因对自首和立功最多只能减轻处罚,且即便是两个减轻处罚的情节叠加也不能等于免除处罚情节,故对此情形只能作减轻处罚,但有违刑罚个别化原则的要求。因此,我们建议,在刑法第68条第2款增加犯罪后自首又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内容,以填补立功制度中量刑空挡。第二,自首又重大立功的处罚存在罚不当罪的问题。刑罚第68条第2款规定的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是一种法定的强制性规定。由于刑法对犯罪的性质没有作出任何限定,因此,哪怕是再严重的犯罪,只要自首与重大立功情节同时具备,就必须减轻处罚。而不同犯罪的法定刑幅度宽严不均,虽然是相同的减轻处
    2023-06-11
    421人看过
  • 泛论农村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一、导言我国农村各项改革的启动和深化,主要是依靠不同时期党和国家发布的政策来推动的,正确的农业和农村政策对我国农村的改革、发展与稳定起到了明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可以说,没有这些正确的农业和农村政策也就没有今天农村经济社会的繁荣,但是,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以政策治理农业和农村也有其固有的缺陷。这是由政策说具有的以下特点所决定的:(1)政策主要是甚至完全是由原则性规定组成,它只规定行为的方向而不规定行为的具体规则;(2)除党和国家的基本政策外,大量的具体政策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而随时调整;(3)政策主要依靠宣传教育和行政手段加以贯彻实施,对于仅仅违反政策的行为,只能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而不能进行法律制裁。政策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不足以为社会提供最规范、最权威和最稳定的行为规则。因此,单纯以政策治理农业和农村,不足以消除农业和农村社会在经济活动中的无规则和规则不力的状态。相对而言,法律具有其他社会规
    2023-04-29
    154人看过
  • 诉讼离婚制度的完善建议
    一、诉讼离婚制度的完善建议(一)增加离婚损害赔偿适用的情形。(二)放宽对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权利主体的限制。(三)规定可追究第三者的民事责任。(四)建立对受害方举证难的救济措施。(五)完善离婚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与民法典的规定相一致。二、诉讼离婚有离婚冷静期吗诉讼离婚有离婚冷静期。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可以设置不超过3个月的冷静期。在冷静期内,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情况开展调解、家事调查、心理疏导等工作。冷静期结束,人民法院应通知双方当事人。三、诉讼离婚在什么情况下不能离婚(一)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这样规定是很有必要的,很多女性在此期间,往往是没有工作或主动辞去工作的,如果男方这时提出离婚,一方面肯定会给女性带来较大的精神打击,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及子女的发育,同时也会让女方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这会加大女性的压力。因此,法律做如上
    2023-05-06
    387人看过
  • 建立和完善我国精神损害国家赔偿制度的构想
    (一)加大国家赔偿相关法规的修改力度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哲学观点中我们可以预见到一旦新国家赔偿法正式实施后,相关的法律法律也将被修改以适应新法,要想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就一定要加大国家赔偿相关法规的修改力度。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几个问题的解释》第4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依法判处管制、有期徒刑、缓刑、剥夺政治权利等刑罚的人被依法改判无罪的,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该司法解释明确将以上三种无罪之人排除在国家赔偿之外,本人认为是十分不妥的。三种无罪之人虽然最后被改判无罪,但是被告人可能在案件的立案、侦查、审理过程中遭到国家机关或者国家工作人员的侵害,就算被告人没有遭到侵害,但其由于受到刑事审判,在其精神权益或者社会评价方面也可能会遭到一定的损害。如果新国家赔偿法实行后此类司法解释或者其他法规没有及时进行相应修改,人民法官在审判实践中很容易产生法律适用混
    2023-02-04
    61人看过
  • 律师在侦查阶段介入刑事诉讼的立法完善
    1997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经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96条规定: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请律师------。由此将律师参加刑事诉讼活动的提前到了有关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侦查的阶段。本文,仅就律师的、在侦查阶段介入刑事诉讼的立法完善谈谈意见和看法。一、律师在侦查阶段介入刑事诉讼应当明确的两个问题(一)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时的主要工作内容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是其在侦查阶段介入刑事诉讼所享有的一项诉讼权利。律师向侦查机关提出会见犯罪嫌疑人申请,除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须经侦查机关批准外,侦查机关应当在法定的期限内安排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并非一项形式上的工作,而是应当通过会见犯罪嫌疑人,为犯罪嫌疑人提供合法、有效的法律帮助,切实履行律师在侦查阶段所担负的职责。因此,律师应当重视会见犯罪嫌疑人的工作,做到在会见犯罪
    2023-04-22
    380人看过
  • 关于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再审制度的司法建议
    论文关键词:刑事追诉期限规定以及量刑违反刑法规定的等。6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在办理该案件过程中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处理行为的。不利于被判决人的再审理由应当严格限于:1严重犯罪漏判的,即原判证据不足判为无罪,后来发现新的证据证明原被判无罪的人确实实施了严重犯罪。2由于以下两种情形导致错判无罪、重罪轻判、量刑畸轻的: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在办理该案件过程中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处理行为的,被判决人方串通证人、鉴定人作伪证、虚假鉴定的⑦。笔者赞同此观点。首先,该观点对再审理由进行了有利于被判决人的再审理由和不利于被判决人的再审理由的区分;其次,该观点细化了再审理由,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改革再审的审理方式我国法律对再审的审判方式问题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六条规定: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如果原来是第一审案件,应当
    2023-04-25
    240人看过
  • 刑事强制措施及其监督制度的立法完善
    □完善刑事强制措施立法有六大价值取向:人权保障是重要目标之一;社会公共秩序与个人人身自由相统一;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相统一;公正与效率兼顾;合法性、必要性、适应性为原则;加强监督制约是保证。□逮捕必要性应当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具有社会危险性,二是有证据证明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不足以防止发生这种社会危险性。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完整地构成逮捕必要性的法律内涵。□完善刑事诉讼法关于审查逮捕程序的规定,应当正视逮捕作为刑事诉讼活动的诉讼性特征,明确规定检察机关在审查批准逮捕时,犯罪嫌疑人被羁押的,必须讯问犯罪嫌疑人。刑事强制措施制度不仅是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刑事诉讼,而且因其直接关系到当事人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等诸多宪法性权利,而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从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看,我国刑事强制措施的适用条件、适用程序尤其是监督程序,都还存在需要检讨之处。为了使我国刑事强制措施制度真
    2023-06-14
    417人看过
  • 完善我国合理使用制度的立法建议
    随着新的著作权国际保护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特别是在关贸总协定的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后,为与世界贸易组织的新要求接轨,许多国家已经、正在或即将修订其著作权法。我国自1991年6月正式实施著作权法以来,先后参加了《伯尔尼公约》、《世界版权公约》、《录音制品公约》,颁布了《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与现代传播技术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著作权法经常处于变动的过程之中,其修改与完善工作已势在必行。我国著作权法的修订,必须基于以下思路进行;第一,解决著作权基本法律与实施条例的双重立法问题。实施条例应是基本法律的具体化,具有司法解释与辅助实施的功用。由于我国著作权法若干条文粗疏,不敷使用,因而往往求助于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实施条例予以补充,从而使得实施条例超越基本法律进行立法解释。这种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平行立法,有违于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规则:第二,解决中国人与外国人著作权保护的双重标准问题
    2023-06-08
    183人看过
  • 仲裁时效立法的完善建议
    对于上述种种不足、缺陷,均应尽快通过立法予以健全和完善。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进行立法完善。一、仲裁时效分普通时效和特殊时效我国劳动法将仲裁时效不分情形统一规定为60日,显然不利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劳动关系主体合法权益的保护,也是与我国劳动法基本原则精神相违背的。笔者建议,在立法中将仲裁时效分为普通时效和特殊时效。特殊时效设定为60日,适用于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普通时效可设定为6个月,适用于上述争议以外的其他劳动争议。二、仲裁时效起算点采用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的方式我国劳动法将时效起算点规定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是遵循时效起算点规则的,因此应当作为劳动争议时效起算点规则的立法基础。但由于其作为时效起算点又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因此,笔者建议在立法模式上采用概括规定与具体列举相结合的表述形式,以增加法律的可操作性。即以劳动争议发
    2023-06-06
    53人看过
换一批
#著作权法
北京
律师推荐
    #著作权法 知识导航
    展开
    #重印
    词条

    重印是利用图书初版(即第一次出版)时制作的胶片(铅印时是纸型)照原样或仅作极少量修改后的印制。它的特点是对胶片基本上不作改动,从而加快了出书的速度并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更多>

    #重印
    相关咨询
    • 管制刑的立法完善是怎样规定的喃?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7-30
      1948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军事管制问题的指示》中就明确规定,对反动分子实行管制,这是管制这一新的方法在政策、法律上的反映。7新中国成立后,管制被广泛适用。在当时中央及地方各大区的有关法律、法规中,对管制的目的、对象、内容、期限和执行等都作了较为全面、具体的规定,如1950年4月《中央公安部关于新区匪特暴乱抢粮情况的综合报告》、1951年10月《中央公安部关于处理女犯、少年犯及老年犯的指示
    • 如何建立完善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
      天津在线咨询 2021-08-12
      本条法律适应了信息化社会到来对个人信息保护需要。我国刑法修正案对个人信息提供了刑事保护。《网络安全法》第四章“网络信息安全”主要是关于保护个人信息的规定。此外,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对个人信息保护做出了框架性的规定。从国际法治实践看,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一般是制定专门的法律。我国宜加快研究和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上就是“
    • 公司应该制定完善的制度,但建立完善的制度,应当根据什么来处理?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4-28
      公司制度可初步分两部分: 1、章程 2、其他规章制度。 章程适用对象是股东、董事、监事及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其他规章制度适用范围包括章程适用对象及公司其他员工。 就你的问题来看,公司从风险角度考虑应当制定完善的公司制度;因为贵公司是劳务派遣,虽然员工不在你公司直接从事工作,但你公司和外派员工属于劳动关系,而与其所在工作的公司只是用工关系。所以,建立完善的制度无论从管理还是解聘都起到很好的控制风
    • 建立完善的专利转让机制的要求怎么呀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7-17
      建立完善知识产权对外转让审查机制,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要求。近年来,我国经济科技快速发展,掌握了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拥有了一批质量较高的知识产权。随着知识产权数量的增多,知识产权转让活动日益活跃,其中向国外转让知识产权的情况也逐年增多。2017年,我国知识产权使用费出口额超过40亿美元。在知识产权对外转让过程中,如果未对涉及国家安全的核心知识产权转让行为进行严格的审查,就有可能影响我国重要领域
    • 建立完善劳务分包制度怎样做?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7-31
      依据市场特点优选施工队伍。 第一,从制度上规范管理。对新上项目必须按规定通过公开竞标或议标方式选择外部分包施工队伍,要制订和完善《关于公开竞标或议标方式选用外部分包队伍规定》、《关于选用外部分包队伍的竞标办法》、《关于选择分包施工队伍竞标文本》、《单项工序劳务承包施工协议》、《关于加强工程劳务分包管理的规定》等文件,并明确招议标工作必须注重效果,形式可灵活多样。 第二,在专业施工队伍的选择上明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