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物业管理竞争日异激烈,技术管理水平所反映出的竞争较为突出。不少企业,尽管拥有雄厚的物质技术力量,但由于技术管理的薄弱,在竞争中却处于被动的境地。
技术管理所强调的是对技术工作的“管理”,而并非是指“技术”本身。因此,技术管理源于技术层面而高于技术层面。
从三个案例看物业管理中的技术管理
世博会引入物业管理关键看技术管理能力。
目前,已有上海东湖多家物业服务企业接管上海世博会相关项目,而这些接管世博会项目的企业无一不是具备良好的技术管理能力。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是一种复杂的多技术、多工种协同操作、多项技术的交叉综合应用过程,由此,决定了建设、施工企业的技术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这里所指的“技术活动”,包括了由熟悉与会审图样、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开始,到施工过程中的商洽管理、质量检验、直至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全过程中的各项技术工作。在这一过程中,物业服务企业能够从业主(客户)使用需求出发,提出更合理的技术管理方案。
上海世博会园区管理控制中心集中设置于浦东和浦西核心区域,形成相对集中的两个园区管理控制中心,包括信息控制、应急指挥、医疗急救和安全保卫等功能。具体来说,有入侵探测与防盗报警技术、视频监控技术、出入口图像识别与控制技术、报警信息传输技术、移动目标反劫、防盗报警技术、防爆安检技术等应用于远程监控平台设置监控、调度中心,用于控制世博服务情况,处理应急事件。同时,电子地图在地图上标志出世博各物业及公共设施位置及其他信息;GPS定位系统实时显示服务人员在世博村中的位置;语音合成系统将英、法、日等国文档资料转换成语音播放,世博村园区独立建设35KV变电站以确保园区供电,等等。这就要求参与管理的物业服务企业要有成熟的、专业的管理技能和高科技维护技术,要求企业能够实施严密的组织协调和过程监控,而这些都需要高技术人才来实施。
写字楼电梯配置建议节约百余万元。
笔者所在的公司曾早期介入和前期管理了上海某办公大楼。该大楼原设计每一塔楼标准层配置7部电梯,但经公司的技术人员对该办公大楼的设计方案研究发现,以该办公大楼标准层办公人员为135人计算,该办公大楼标准层总楼层为24层,电梯载重量1350公斤,提升速度3.5米/秒,候梯时间小于1分钟。故配置电梯方案可调整为:B2-24层2部,1-24层4部。这样,每一塔楼的配置电梯数量确定为6部(含一部为消防电梯)。
上述案例中,经过测算,电梯完全符合上海地区甲级写字楼电梯使用的标准和要求,较好地满足了业主和使用人的需要。同时,节约电梯投资成本约120多万元;此外,还节省了楼面面积10平方米,按照标准层2.5元/平方米·天计算,以出租率70%计算,年收益近30万元。
技术“管理”为业主带来效益。
笔者所在公司接管的另一办公楼,当时空调设计施工是四管制二台,各为800RT冷水机组。经公司技术人员反复核算,并结合近几年实际应用的情况,对空调机组进行了改造,改为二管制的单台800RT冷水机组。改造后的实践运行证明,二管制的单台800RT冷水机组完全可以达到功能性需求。试想,如果该项目当时在早期就引入物业管理,如果物业服务企业建议设计采用二管制,不仅能节约管道面积,系统建设成本还可以比四管制的系统节省成本40%左右。
再如,上海某办公大楼,供配电原设计建造了4台1250KVA变压器,但实际用量仅为40%,一直发生最低MD申报量使用不到的情况,造成平均使用电价提高。笔者所在公司接管该大楼后,仔细分析用电情况,在确保业主(客户)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向供电局提出停用两台变压器。这样,该大楼尽管只是经过一个看似简单的技术管理,每年就可节约数额较大的一笔电费。但遗憾的是,原来投资浪费及空间浪费已无法挽回。
技术管理工作的任务与作用
显而易见,以上案例中,并非这些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能力不足,而是缺少了往往被忽略的技术“管理”环节。
如果进行必要的归纳,物业管理中的技术管理可以理解为: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具体来说,一是从物业的设计施工开始介入到后期的物业服务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技术政策、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技术工作的指示与决定,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符合技术规范、规程,符合技术规律的要求,以达到高质量地全面完成施工任务的目的;二是参与开发商市场营销中与物业管理有关事宜的协调和沟通;三是参与开发商物业竣工验收等。
技术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物业管理通过前期介入,技术管理工作可以促进设计施工能进一步按科学技术要求,确保正常设计施工程序进行。
2.通过技术管理,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素质,从而能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物业项目交付后的质量。
3.能充分发挥设计施工人员及材料、设备的潜力,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成本以及物业日后的维护运营成本,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管理作为永恒的话题,是关系到企业成败兴衰的关键。
现在,相当多的企业都运用ISO9000系列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工具作为企业管理的辅助手段,但与企业实际运作紧密结合的不多,尤其是技术管理。那么,物业服务企业如何才能做好技术管理?
一是要明确技术管理的职责。
1.运用好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工具,建立和健全各级技术管理机构和技术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权、职、责,实行标准化管理、专业化分包,控制企业经营风险。尤其是要明确各项技术要求、管理方法和质量验收标准等要求,并以此来组织作业、检查、评定和验收。
2.加强预见性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学习,组织技术学习、技术培训、技术交流,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素质。
3.发扬技术民主,鼓励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创造发明,开展全员TQC活动,通过PDCA循环,解决技术瓶颈。
4.通过技术管理,探索、研究与推广新技术的应用。
二是要认真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
贯彻好各项技术管理制度是搞好技术管理工作的核心。技术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有:熟悉、阅读图纸资料;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制度;工程技术档案与竣工图管理制度;工程技术变更联系单管理制度;日常维护保养管理制度等等。
三是要不断加强对技术工作的管理。
技术管理工作需持之以恒。因此,要不断地加强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和技术责任制,充分发挥好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的才干和作用。工作重点为:
1.依据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各项规范、规程、标准和规定,并针对企业特点,适时地制订、修订和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补充。严格做到技术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将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分类,成立专业化技术小组,提高管理能级;对技术管理工作建立定期检查制度,按建制开展管理项目的总结评比,达到肯定成绩、以利再战的目的。
3.建立职级提升制度,实施行政和经济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诸如智能化管理师等的技术能力培训,组织专业化技术队伍,集中技术力量解决实际工作问题,大力培养和提拔技术业务人员,充分调动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上海东湖物业管理公司
-
设施管理提升园区竞争力
398人看过
-
伊利:强化知识产权管理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267人看过
-
如何提升“电信”物业管理活力
301人看过
-
浅析物业管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33人看过
-
管理创新是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的源动力
500人看过
-
从物业管理的消费特征看物业管理的功能提升
469人看过
竞争是指个体或群体间力图胜过或压倒对方的心理需要和行为活动。即每个参与者不惜牺牲他人利益,最大限度地获得个人利益的行为,目的在于追求富有吸引力的目标。 划分了公平竞争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界限,为市场主体的竞争设定了共同遵循的行为标准。对于在市... 更多>
-
小区物业管理品质该怎么提升?青海在线咨询 2023-04-05物业管理作为一种服务性行业,提供的是非凡的商品——服务。因此,物业管理企业也应该重视与住户的相关行为问题即住户对物业管理服务满足程度的探讨与研究。笔者认为,在物业管理企业,如何改变物业管理企业组织结构的传统观念、重视员工的选拔、培训和授权、建立以服务为主导的企业文化、加强与住户的沟通以及确定切实可行的服务理念等均是影响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满足度的主要因素,也是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满足度的可靠方法。
-
-
技术、智力、管理、技术及技术技术企业的股东资格认定的原则是什么宁夏在线咨询 2022-03-281、技术、智力、管理不能作为出资的方式,你可以与B按真实意思签订合作协议,但确认你的股东资格可以这样操作:在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工商登记中确立双方的出资额、出资比例,验资时,由B代你出资,相当于你获得干股。2、一般来说,出资额不得少于注册资本,协议上虽然认可A的投资方式,但在“公示”(即工商登记、验资)中必须是合法的出资方式(货币、财产权利、实物)。3、双方各持有多少股权,是以具体出资多少计算的,
-
保密人员和高级技术管理人员的竞业限制广西在线咨询 2022-11-20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保守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可以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约定的,应依约支付违约金。竞业限制人员限于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两年。 风险提示:用人单位应注意的问题有:对负有竞业限制义务的劳动者在离职后应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
竞争性谈判管辖企业管理办法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3-16对于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一)项规定的项目,受托管理机构应当在具备相应援外物资项目实施企业资格的企业范围内,通过招标择优选定项目实施企业。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可通过竞争性谈判在上述企业范围内择优选定项目实施企业:(一)招标文件规定的送达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前,有效投标企业仅有2家;(二)采用招标所需时间不能满足项目实施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