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性不确定故意犯罪的预备行为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3 04:00:24 332 人看过

第一种意见认为,3被告人的行为构成抢劫罪(预备),理由是3被告人的共同犯罪故意属不确定故意,也即间接故意,即其虽不希望或不追求抢劫后果的发生,但抢劫后果的发生也不违背其意志,故应以抢劫罪(预备)定罪;第二种意见认为,3被告人虽以豪宅作为犯罪目标(宅内卧室藏有现金10万元,价值不菲的物品若干等),但鉴于其共同犯罪故意的不确定性,以及在着手实施犯罪时即被抓获,究竟是抢劫还是盗窃尚处于不确定状态。因此,按疑罪从轻原则,宜以盗窃罪(未遂)处罚;第三种意见认为,3被告人的共同行为尚属犯罪预备,且由于不确定故意的行为人对自己行为将造成的实际损害处于不肯定状态,故在实际损害未发生之前,尚难确定其共同犯罪的性质,按疑罪从无原则,宜不以犯罪论。

笔者认为,第一种意见有关3被告人的行为构成抢劫罪(预备)的定性是正确的,但将不确定的犯罪故意理解为间接故意,却是错误的。理由如下:

不确定故意(又称相对故意、附条件故意),是指行为人虽然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具体内容及发展趋势的认识并不明确,而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犯罪故意的不确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对故意的具体内容认识不明确,即对侵害的性质认识不明确,或者对侵害的对象认识不明确,或者对侵害的范围不明确;其二,故意的认识程度不确定,就是说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发展趋势具有多种可能性;其三,行为人希望或者放任这种不明确的危害结果的发生。但不确定故意并不等同于间接故意,因为,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是否发生危害结果、发生何种结果虽不明确,但并不影响其积极追求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在本案条件下,不确定的犯罪故意对犯罪预备性质的认定,应注意以下几点:1.犯罪选择的地点系确定有住户的住宅,还是尚不能确定是否居住的住宅;2.作案工具的选定,主要是针对人的还是仅为入户所用;3.准备使用的凶器一旦使用将可能造成什么后果;4.事先有否踩点及对住宅内各房间的用途是否了解;5.对侵入住宅后的具体目标如卧室等睡人的地方是否明确。如果犯罪是经预谋、踩点,已确定有人生活的住宅;准备的工具主要是暴力工具,且能对他人身体造成伤害后果的;具体目标又是卧室等,则足以证明行为人是在为抢劫准备工具、制造条件。诚然,3被告人的犯罪故意属不确定故意中的概括故意,即主观上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只是对侵害的客体或危害范围或侵害对象的认识处于不确定状态,并且,在着手犯罪时,因未被察觉或未遇反抗而按实际结果有可能构成盗窃罪。但是,在犯罪预备条件下,3被告人的共同行为性质的确定,还须考虑其预备阶段主要是在为什么行为准备工具、制造条件,若是为抢劫则构成抢劫预备。从本案看,3被告人的行为已构成抢劫罪(预备),依法应追究刑事责任。因为,按主客观统一说原理,犯罪预备行为的客观要件要素符合某一犯罪预备在客观方面的特征,且主观上又具有该种犯罪的概括故意,就应按该种犯罪性质认定。如果未准备工具或仅准备撬门入室的器具,且不能用作暴力工具,以及缺乏为抢劫而制造条件的行为,如何确定在概括故意条件下的犯罪预备性质.一般而言,盗窃罪的预备,不按犯罪处理。而抢劫罪的预备,若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如没有准备凶险的暴力工具,未谋划如何抑制户内人员的反抗以及抑制程度等,就应当根据法定犯罪概念不认为是犯罪。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8日 05:5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故意犯罪相关文章
  • 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处罚,如何认定犯罪预备行为
    一、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处罚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处罚,对预备犯比照既遂犯是指同种犯罪的案件,对预备犯的处罚原则,参照对既遂犯的处罚原则来进行。犯罪预备,是指直接故意犯罪的行为人为了实施某种能够引起预定危害结果的犯罪实行行为,准备犯罪工具,制造犯罪条件的状态。法律依据《刑法》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构成犯罪预备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犯罪分子主观上具有某种犯罪目的;(2)犯罪分子为实施某种犯罪而进行了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犯罪预备行为;(3)犯罪预备行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被阻止在犯罪预备阶段的某一点上。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二、如何认定犯罪预备行为(一)有犯罪预备行为即有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
    2023-06-24
    184人看过
  • 不作为犯罪作为义务的性质如何确定
    不作为是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法律义务,能够履行而不履行的危害行为。对于如何确定不作为犯,首先应该从作为义务着手。这是对作为义务的性质如何确定的问题。义务表示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及其应负的责任。从性质上说,义务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观念。既包括道德义务又包括法律义务。首先,将作为义务扩大为道德义务违背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是我国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如果把作为义务扩大为道德义务的话,不免有违背罪刑法之嫌。作为义务只能理解为法律义务。因为,典型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作为不作为犯的构成要件,是以引起一定的刑事法律后果为特征的,故作为义务也必须以其在一定的法律关系中承担某种义务为必要,只有在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才受到国家强制力的保护和约束,否则,就不具有国家强制性而只能受到道德、伦理谴责和纪律制裁。依照习惯、条理、以及公正良俗的观念,或依照观念上的诚实信用原则认为应当发生一定的作为的义
    2023-02-24
    59人看过
  • 预备阶段中止的犯罪行为如何定罪量刑
    一、预备阶段中止的犯罪行为如何定罪量刑针对已经中止的罪行,若并无对社会或他人造成实质性伤害,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应当予以免于处罚;但如果确实已对受害者或社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依据法定程序,应当对其予以适当减免惩罚。需要强调的是,中止行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犯罪,反而应被视为刑法所倡导和鼓励的行为。然而,犯罪中止形态则属于犯罪的一种状态,因此,实施该行为的人必须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犯罪中止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尚未完全实施完毕的中止,也就是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际执行犯罪行为的过程中,由于自身原因主动停止或放弃犯罪,这种情况通常被称为普通的犯罪中止;第二类为已经完全实施完毕的中止,即在犯罪行为已经完成并且犯罪结果即将显现出来之前,能够及时有效地阻止犯罪结果的发生,这种情况一般被称为特殊中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
    2024-07-15
    481人看过
  • 如何确定犯罪行为的认定规定
    一、如何确定犯罪行为的认定规定认定犯罪的具体法律标准是: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违反了刑事法律,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应当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犯罪行为的最基本特征犯罪的最根本特质是有危害性、违法性、侵害性和惩罚性,具体如下:1.危害性,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征;2.违法性,刑事违法性是指触犯刑律,即某一个人的行为符合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3.侵害性,法益侵害性是指对于刑法所保护的利益的侵害;4.惩罚性,应受惩罚性是犯罪的重要特征,它表明国家对于具有刑事违法性和法益侵害性的行为的刑罚惩罚。犯罪行为是指对社会有危害性,触犯我国相关法律,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称作犯罪行为。犯罪行为是符合犯罪四个构成要件的行为。而其中作为罪体客观方面构成要素的行为,是指行为主体基于其意志自由而实施的具有法益侵害性的身体举止。三、犯罪行为和
    2023-09-22
    146人看过
  • 如何惩治故意杀人预备行为
    故意杀人预备依照故意杀人罪处罚,但是出于预备阶段的可以从轻、减轻处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由于生命权利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因此,不管被害人是否实际被杀,不管行为处于故意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等哪个阶段,都构成犯罪,应当立案追究。根据我国法律犯罪预备应该怎么处罚刑法第22条第2款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具体应注意两点:1、在使用罪名时,应在罪名后加括弧标明预备形态问题,如“抢劫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形态也应如此,如抢劫罪(未遂)、抢劫罪(中止)。下文不再赘述。2、对预备犯原则上应予以从宽处罚。但是刑法对预备犯规定的处罚原则是得减主义。即审判人员可以予以从宽处罚,也可以不予从宽处罚。此外,对既遂犯是予以从轻处罚,是减轻处罚,还是免除处罚,也由审判人员根据案件具体
    2023-07-06
    173人看过
  • 如何确定贪污罪的犯罪故意?
    贪污罪的犯罪故意认定标准是:国家工作人员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国家工作人员主观上是故意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盗窃、欺诈或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产的认定为贪污罪的犯罪故意犯贪污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留,金额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贪污金额特别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贪污罪的构成要素是什么贪污罪的构成要素如下:1、犯罪主体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即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军事机关中行使一定职权、履行一定职务的人员。2、侵犯的是公共财物,所谓公共财产是指国有财产、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和用于扶贫和其他公益事业的社会捐助或者专项基金的财产。3、主观方面具有犯罪的故意。4、行为上主要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
    2023-07-08
    99人看过
  •  诈骗罪预备罪的刑罚如何确定
    为了犯罪而准备工具或制造条件的行为构成了犯罪预备。犯罪预备必须具备犯罪分子主观上具有某种犯罪目的和为实施某种犯罪而进行了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犯罪预备行为这两个条件。根据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根据刑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如果为了犯罪而准备工具或制造条件,那么就构成了犯罪预备。构成犯罪预备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犯罪分子主观上具有某种犯罪目的;2)犯罪分子为实施某种犯罪而进行了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犯罪预备行为。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第二十二条【犯罪
    2023-11-09
    248人看过
  • 如何区分犯罪预备与实行行为
    二者的区分主要在于是否着手实行了犯罪行为。在一般情况下,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不难区分,但也有少数情况,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的区分存在一定难度。实行行为指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直接威胁或侵害某种具体社会关系而为完成某种犯罪所必需的行为。我们可以看出,它是刑法分则条文规定完成某种犯罪所必需的危害行为,即无此行为也就不能成立特定的犯罪。刑法分则正是根据各种具体犯罪的这一需要而在立法上总结归纳出各种具体犯罪得以成立的危害行为作为实行行为。其次,实行行为直接侵犯或威胁某种具体的社会关系(犯罪客体),直接作用于特定的犯罪对象,这些都是实行行为最为键的特征。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两者虽然彼此依赖,前后递进,但有着本质性的区别:(1)二者存在的目的不同。预备行为的存在主要是为了犯罪的实行创造条件,而实行行为的目的则是为了通过犯罪的实行来完成犯罪,二者虽然在目的上都围绕着完成犯罪这一点目标,但具体内容及其方向性上是不同
    2023-06-25
    118人看过
  • 犯罪行为的预备阶段怎么认定
    一、犯罪行为的预备阶段怎么认定犯罪预备,是指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如预备犯罪工具、创造犯罪条件等。在认定犯罪预备时,应注意下述三种区分:(一)犯罪预备与犯罪预备阶段的区分:在认定犯罪预备时,必须把犯罪预备与犯罪的预备阶段区别开来。犯罪预备是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的一种停顿状态,而犯罪的预备阶段是行为发展的一个过程。(二)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的区别:在认定犯罪预备时,必须把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区别开来。犯意表示是在实施犯罪活动以前,把自己的犯罪意图通过口头或者书面的形式流露出来。在认定犯罪预备时,正确地把它和犯意表示区别开来,才能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三)犯罪的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的区分:在认定犯罪预备时,还必须把犯罪的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区别开来,犯罪的实行行为主要是刑法分则所规定的行为。犯罪预备行为同样具有可罚性。我国《刑法》第22条第2款认可了这一学说,规定对于预备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考虑到
    2023-04-16
    185人看过
  • 法律规定啥叫犯罪的预备行为?
    一、法律规定啥叫犯罪的预备行为?犯罪预备行为,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或者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亦称预备犯。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中介于犯罪决意与着手实行犯罪之间的一个阶段。行为人在此阶段上,主观方面具有犯罪的直接故意,即明知其预备行为是为侵害某种客体制造条件,并希望以此保证犯罪的既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实施犯罪准备犯罪工具的行为。所谓犯罪工具,是指犯罪分子进行犯罪活动所用的一切器械物品。准备犯罪工具,包括制造犯罪工具、寻求犯罪工具及加工犯罪工具使之适合犯罪的需要。根据司法实践和刑法理论,可以把这类行为概括为以下几种:(1)为实施犯罪事先调查犯罪场所、时机和被害人行踪。如行为人为实施盗窃活动而事先查看银行所处的位置、保险柜放置的地方、毗邻的建筑物、逃跑的路线等。
    2024-01-25
    152人看过
  • 诈骗罪什么情况下定性为犯罪预备
    构成诈骗罪,按预备犯罪处理。《刑法》第二十二条【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一、入室盗窃未成怎么判入室盗窃未遂也是犯罪的一种,这种情况判罚比入室盗窃既遂轻一点点。根据《刑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
    2023-03-28
    410人看过
  • 审判程序:如何确定犯罪预备阶段的罪犯刑罚?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犯罪预备行为虽然尚未直接侵害犯罪客体,但已经使犯罪客体面临即将实现的现实危险,因而同样具有社会危害性。因此,犯罪预备行为同样具有可罚性。预备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是犯罪预备行为由于尚未着手实行犯罪,没有实际造成社会危害,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1、犯罪预备的中止即停止预备犯罪,犯罪人不再继续为实行犯罪做准备。2、犯罪预备阶段进行到犯罪实行阶段的中止,即没有按照预备的犯罪形式继续实施犯罪。当出现了这两种情形之一的时候均可以认定为犯罪中止。犯罪预备的中止标志着犯罪人实行对应犯罪的犯意消灭,但是犯罪人并不当然停止犯罪,在一种犯罪预备阶段发生犯罪中止后,可能又会发生另一种犯罪预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
    2023-07-21
    65人看过
  • 如何确定故意杀人案的罪犯?
    如果行为人明知是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死亡结果的发生的,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如果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伤害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伤害结果的发生,之后受害人死亡的,以故意伤害罪定罪。故意杀人罪既遂怎么定罪处罚故意杀人罪既遂定罪处罚如下:1、犯罪嫌疑人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的,一般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2、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是:1、客体要件。侵犯他人的生命权;2、客观要件。必须有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作为、不作为均可构成。以不作为行为实施的杀人罪,只有那些对防止他人死亡结果发生负有特定义务的人才能构成;3、主体要件。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4、主观要件。在主观上须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刑法》第234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
    2023-07-19
    57人看过
  • 重婚罪的犯罪行为地如何确定
    1、审判管辖包括级别管辖、地区管辖和专门管辖。重婚案件作为自诉案件应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重婚案件的审判管辖问题主要是指重婚案件的地区管辖,即同级人民法院在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的分工。2、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4条规定:“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3、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二条规定“犯罪地是指犯罪行为地。”4、就重婚案件而言,地区管辖的分歧主要是由于重婚案件的特殊性引起的,重婚案件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被告人,也即重婚行为人通常有二人,一人不可能单独重婚;(2)、被告人的居住地与犯罪行为地通常是一致的;(3)、重婚的犯罪行为地有可能为多处,即多处重婚。一、重婚罪的认定标准1、要区分重婚罪与有配偶的妇女被拐卖而重婚的界限。近几年来,拐骗、贩卖妇女的
    2023-04-01
    447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故意犯罪是指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危害社会,希望或放任这一结果,构成故意杀人、抢劫等犯罪的。如果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犯罪分子故意犯罪并核实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执行死刑。... 更多>

    #故意犯罪
    相关咨询
    • 如何认定犯罪预备行为对犯罪预备如何处罚
      湖南在线咨询 2023-10-11
      有犯罪预备行为:即有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常见的预备行为有5种:准备工具;练习犯罪的手段,比如说,为了扒窃,练习扒窃的技能。犯罪预备行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被阻止在犯罪预备阶段的某一点上。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 犯罪预备是指直接故意对于这个犯罪预备是如何进行定义的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7-31
      考虑到犯罪预备行为毕竟尚未着手实行犯罪,还没有实际造成社会危害,刑法又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 为了犯罪准备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3-06
      我国刑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这个定义非常简明,包括二个方面。一是准备工具,如为了杀人而准备凶器、毒药;为实施盗窃而准备钥匙;为实施抢劫而准备刀具、面具等等。二是制造条件,具体表现很多,如:1、制定犯罪计划,商定实施犯罪方法,犯罪对象和犯罪地点的选择,犯罪者的分工,以及犯罪后如何毁灭罪迹等;2、勾引共同犯罪人;3、窥测作案的地理环境,了解被害人的行踪,设置
    • 如何分清犯罪的预备性和实行性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8-10
      一、行为人在犯罪预备的过程中,着手实行犯罪之前而停止实施犯罪行为的,属于预备形态的中止。当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在实行犯罪的过程中中止犯罪行为的,是犯罪实行形态的中止。例如甲携带凶器去杀乙,路上遇到几名治安联防队员,治安联防队员并不知道甲的目的,走了。后来,甲内心悔悟,打消了杀人的意念,返回家去,因而未着手实行杀人行为。甲的行为构成预备阶段的中止。 二、实行阶段的中止,是指在犯罪的实行过程中,自
    • 恶性乞讨犯罪行为要如何确定
      云南在线咨询 2021-11-18
      2003年以前,对于流浪乞讨人员,我国采取的政策是强制收容遣送;2003年后,国务院废止了收容遣送制度,制定了《城市生活无着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将强制收容遣送改为自愿求助和免费救助。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一条规定,胁迫、欺骗或者利用他人乞讨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反复纠缠、强行要求或者以其他方式扰乱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