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禁售后哪些可以食用哪些不可以食用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30 22:00:57 264 人看过

第一,野味禁令后可以吃的为:(1)鱼类等水生动物是不列入“禁止食用”范围的,可以食用;(2)家畜、家禽类,如果经过严格检疫后的,属于“白名单”范畴,可以食用。第二,野味禁令后不可以吃的为:两栖爬行类动物,大部分都是“黑名单”,是不可食用的。因此,要注意区分上述范围。

一十四条野味禁令的内容是什么?

第一,严厉打击乱捕滥猎、非法交易野生动物等活动,坚决取缔非法野生动物市场;第二,全面整顿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和经营利用从业机构,依法清理许可证件及文书;第三,一律停止受理以食用为目的猎捕、经营野生动物等活动的申请,严格规范对非食用性利用野生动物活动的审批行为。

根据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违反本法第三十条规定,生产、经营使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或者没有合法来源证明的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食品,或者为食用非法购买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和违法所得,并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价值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4日 08:4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罚款相关文章
  •  2020年广东发布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命令
    2020年,广东省通过新修订的《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将全面禁食野生动物明确写入地方性法规。该条例旨在大幅提高食用野生动物行为的惩罚力度,最高可处罚款金额为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价值的20倍。该条例将于5月1日起施行。2020年,广东省率先将全面禁食野生动物明确写入地方性法规,并在3月31日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该条例旨在大幅提高食用野生动物行为的惩罚力度,最高可处罚款金额为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价值的20倍。该条例将会于5月1日起施行。1. 【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通过】广东明确禁食野生动物2021年2月22日,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该法修订稿明确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这意味着广东地区将全面禁止野生动物贸易和食用野生动物行为。这一举措对于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维
    2023-08-17
    385人看过
  • 哪些食品可以推定为不安全食品
    1、非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包括无照生产经营食品、入网食品经营者未进行实名登记等情形。未经政府许可即擅自生产经营食品,其质量难以保障。尽管这种食品有时检验合格,但因其生产经营的非法性和不安全食品隐患的存在,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威胁,故应将其制售的食品推定为不安全食品。2、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销售过期食品为法律所禁止。尽管刚过保质期的食品不一定有毒有害,但其存在不安全隐患,为维护食品安全,应将过期食品认定为不安全食品。3、“三无”食品(即无生产厂家、无保质期、无生产日期的食品)制售“三无”食品为法律所禁止。“三无”食品可能有的安全有的不安全,但因其存在超过保质期而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食用的可能,严重侵害消费者的利益,故应将这类食品推定为不安全食品。4、非法添加药品的食品。除食药同源的物质外,食物与药物具有不同性质,一经非法添加就会改变食品性质,可能影响消费者健康,故应将这类食品认定为不安全食品。5
    2023-04-16
    420人看过
  • 公民食用野生动物违法吗
    一、公民食用野生动物违法吗?食用的野生动物在禁食范围内的就是违法行为,但吃普通野生动物不会被判刑,为食用或者其他目的非法购买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行为,属于刑法规定的非法收购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第一款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第三百四十六条单位犯本节第三百三十八条至第三百四十五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节各该条的规定处罚。二、禁止食用的陆生野生动物有哪些?在陆生动物中,不能吃的野生动物有:在“兽纲”中,不能吃的野生动物有14种,包括貉、银狐、北极狐、水貂、果子狸、野猪、梅花鹿、马鹿、花
    2023-04-16
    339人看过
  • 食品生产禁止使用哪些原料
    一、食品生产禁止使用哪些原料根据相关法规规定,对于那些采用非食品原材料制造或在食品中添加了食品添加剂之外的化学物质及其他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的食品,以及利用回收食品作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加工的食品,都被严格禁止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这些非食用物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首先,它们不属于传统意义上被广泛认可为食品原材料的范畴;其次,它们不是国家所批准的新生源食品使用物质;再次,它们并没有被卫生部门纳入到食药两用或作为普通食品管理的物质名单之中;此外,它们也未能收录于我国食品添加剂目录之内。具体而言,这些非食用物质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品种:吊白块、次硫酸钠、甲醛、苏丹红(包括苏丹红I、王金黄、块黄)、碱性橙II、蛋白精、三聚氰胺、硼酸与硼砂、硫氰酸钠、玫瑰红B、罗丹明B、美术绿、铅铬、碱性嫩黄、酸性橙、工业用甲醛、工业用火碱、一氧化碳、硫化钠、工业硫磺、工业染料、制罂粟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
    2024-07-31
    434人看过
  • 规定的禁止食用的野生动物有什么类型
    一、规定的禁止食用的野生动物有什么类型(一)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二)本市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三)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公布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和在野外环境中自然生长繁殖的其他陆生野生动物;(四)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禁止食用的其他野生动物。前款规定中经依法许可人工繁育、并经依法许可食用且检验检疫合格的除外。本决定规定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是指野生动物的整体(含卵、蛋)、部分及其衍生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食用或者生产、经营食品为目的,猎捕、出售、购买、运输、携带、寄递禁止食用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二、违反规定有什么处罚违反本决定第二条第一款规定,生产、经营利用禁止食用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的,由规划和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市场监管、林业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野生动物及其制品、食品,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和违法所得,野生动物及其制
    2023-06-16
    240人看过
  • 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养殖户有损失怎么办
    一、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养殖户有损失怎么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对养殖户造成损失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支持、指导、帮助受影响的农户调整、转变生产经营活动,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定补偿。二、相关法律规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节选)为了全面禁止和惩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行为,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维护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有效防范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如下决定:一、凡《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禁止猎捕、交易、运输、食用野生动物的,必须严格禁止。对违反前款规定的行为,在现行法律规定基础上加重处罚。二、全面禁止食用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及其他陆生野生动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全面禁
    2023-06-11
    109人看过
  •  食用野生动物是否触犯法律?
    违反规定捕食野生动物可能会触犯法律,情节严重者将面临刑罚。具体来说,如果为首组织或聚众非法狩猎、在禁猎区或禁猎期内多次猎捕或大量猎捕野生动物、使用禁用工具或方法狩猎并造成重大损失、长期非法狩猎屡教不改或非不狩猎不听劝阻威胁或殴打保护人员,就可能被定罪为非法狩猎罪,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罚款的刑罚。违反规定捕食野生动物的行为可能会触犯法律,如果情节严重的话,将被定罪为非法狩猎罪,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罚款的刑罚。所谓情节严重指以下情形:(1)为首组织或者聚众非法狩猎的;(2)在禁猎区或者禁猎期内,多次猎捕或大量猎捕野生动物的;(3)使用禁用工具或者方法狩猎,使野生动物资源遭受重大损失的;(4)长期非法狩猎屡教不改的;(5)非不狩猎不听劝阻,威胁、殴打保护人员的;(6)其他手段特别恶劣的。 哪 些 行 为 会 被 认 定 为 非 法 狩 猎 罪 ?非法狩猎罪是
    2023-09-03
    356人看过
  • 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有哪些
    1、吊白块:腐竹、粉丝、面粉、竹笋2、苏丹红:辣椒粉、含辣椒类的食品(辣椒酱、辣味调味品)3、王金黄:块黄腐皮4、蛋白精、三聚氰胺:乳及乳制品5、硼酸与硼砂:腐竹、肉丸、凉粉、凉皮、面条、饺子皮6、硫氰酸钠:乳及乳制品7、玫瑰红B:调味品8、美术绿:茶叶9、碱性嫩黄:豆制品10、工业用甲醛:海参、鱿鱼等干水产品、血豆腐11、工业用火碱:海参、鱿鱼等干水产品、生鲜乳12、一氧化碳:金枪鱼、三文鱼13、硫化钠:味精14、工业硫磺:白砂糖、辣椒、蜜饯、银耳、龙眼、胡萝卜、姜等15、工业染料:小米、玉米粉、熟肉制品等16、罂粟壳:火锅底料及小吃类17、革皮:水解物乳与乳制品18、溴酸钾:小麦粉19、β-内酰胺酶(金玉兰酶制剂):乳与乳制品20、富马酸二甲酯:糕点21、废弃食用油脂:食用油脂22、工业用矿物油:陈化大米23、工业明胶:冰淇淋、肉皮冻等24、工业酒精:勾兑假酒25、敌敌畏:火腿、鱼干、
    2023-06-18
    59人看过
  • 禁止生产哪些食品、食品添加剂
    1、禁止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包括:(1)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2)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等。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1)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2)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3)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四)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5)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6)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
    2023-03-25
    208人看过
  • 自然人食用野生动物怎么判刑
    一、自然人食用野生动物怎么判刑?食用野生动物不会被判刑,一般是接受行政处罚。为食用野生动物而收购野生动物的构成非法收购野生动物罪。《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二、食用野生动物行政拘留的时间最长是多久?行政拘留裁决权属于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期限一般为10日以内,较重的不超过15日;三、涉嫌非法收购野生动物的嫌疑人不认罪能判刑吗?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犯罪嫌疑人不认罪的,如果犯罪事实清楚、犯罪证据充分的情况下,不妨碍人民法院作出有罪的判罚。
    2023-04-29
    368人看过
  • 美食博主用濒危野生动物做美食怎么处罚
    一、美食博主用濒危野生动物做美食怎么处罚1、美食博主用濒危野生动物做美食构成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这样判刑: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二、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的构成要件有以下这些: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管理制度。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猎
    2023-04-20
    59人看过
  • 哪些食品可以退一赔十
    法律综合知识
    生产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支付价款十倍赔偿金或者依照法律规定的其他赔偿标准要求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食品安全法》第四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对其生产经营食品的安全负责。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证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2024-04-19
    142人看过
  • 哪些可以入食品类发票
    食品发票的明细不包括农产品,特别是粮食、食用植物油.也不能包括各种蔬菜、菌类植物和少数可作副食的木本植物。各种毛茶(如红毛茶、绿毛茶、乌龙毛茶、白毛茶、黑毛茶等)。可供食用的果实,如水果、果干(如荔枝干、桂圆干、葡萄干等)、干果、果仁、果用瓜(如甜瓜、西瓜、哈密瓜等),以及胡椒、花椒、大料、咖啡豆等。中药原药的各种植物的根、茎、皮、叶、花、果实等。肉类生制品,如腊肉、腌肉、熏肉等.各种禽类动物和爬行类动物的卵,包括鲜蛋、冷藏蛋。经加工的咸蛋、松花蛋、腌制的蛋、鲜奶、未经加工的天然蜂蜜、鲜蜂王浆等。一、非法食品添加剂有哪些1、非法使用工业添加剂:海参、鱿鱼等干水产品、血豆腐等水产品中甲醛超量或使用工业用甲醛。白砂糖、辣椒、蜜饯、银耳、龙眼、胡萝卜、姜等食品中使用工业硫磺。肉制品和卤制熟食、腌肉料和嫩肉粉类产品中硝酸盐、亚硝酸盐食品中亚硝酸盐、硝酸盐超量。2、食品中添加剂超标:吊白块腐竹、粉丝
    2023-03-23
    321人看过
  • 销售有害食品罪哪些情况可以判刑?
    犯了销售有害食品罪既遂一般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既遂一般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本罪侵犯的客体为复杂客体,包括了国家对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秩序和广大消费者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权利。销售有害食品罪由什么构成1、本罪的犯罪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为复杂客体,包括了国家对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秩序和广大消费者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权利;2、本罪的主体: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自然人和单位,单位犯本罪的,实行双罚制;3、本罪的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本罪为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出于故意实施了在所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之行为,或者明知是掺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仍然予以销售的行为,就构成本罪。如果有以上行为,造成受害人死亡、中毒或者健康受到损害,在量刑时作为量刑情节适用;4、本罪的客观方面:本罪在客观
    2023-07-28
    243人看过
换一批
#治安处罚法
北京
律师推荐
    #治安处罚法 知识导航
    展开
    #罚款
    词条

    受到罚款处罚的人应当自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警察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一)被处五十元以下罚款,被处人对罚款无异议的。 (二)在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照本法的... 更多>

    #罚款
    相关咨询
    • 禁止食用的野生动物有哪些?
      北京在线咨询 2021-07-27
      在陆生动物中,不能吃的野生动物有:在“兽纲”中,不能吃的野生动物有14种,包括貉、银狐、北极狐、水貂、果子狸、野猪、梅花鹿、马鹿、花鼠、仓鼠、麝鼠、毛丝鼠、豚鼠、海狸鼠。“鸟纲”有25种,包括非洲鸵鸟、大美洲鸵、鸸鹋、疣鼻栖鸭、绿头鸭、环颈雉、火鸡、珠鸡、石鸡、蓝孔雀、蓝胸鹑、鹌鹑、鸡尾鹦鹉、虎皮鹦鹉、费氏牡丹鹦鹉、桃脸牡丹鹦鹉、黄领牡丹鹦鹉、白腰文鸟、黑喉草雀、七彩文鸟、橙颊梅花雀、红梅花雀、禾
    • 食用野生动物违法吗
      海南在线咨询 2023-07-05
      食用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是违法的。 根据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法》,所有列入一级、二级保护动物名录的野生动物,都是不能随便买卖的,即便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买卖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行为也属于违法犯罪。 为食用非法购买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和违法所得,并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价值二倍
    • 哪些食品添加剂可以用作食品添加剂?
      台湾在线咨询 2021-11-14
      食品添加剂之前,食品添加剂应在技术上确有必要,并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到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天然物质,以改善食品的质量、色、香、味和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因此,食品添加剂应在添加到食品中之前,以改善食品的质量、颜色、香味、味道和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同时,食品添加剂只有在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后才能使用。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的生产应当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交安全评估材料,经审查
    • 哪些财物可以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浙江在线咨询 2023-02-03
      有以下要素会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1、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对食品卫生的管理制度以及不特定多数人的身体健康权利;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行为; 3、主观方面为故意; 4、主体为一般主体。
    • 对哪些食品生产经营者可以实行行业禁入?
      山西在线咨询 2023-06-11
      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被吊销许可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包括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其法定代表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五年内不得申请食品生产经营许可,或者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担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因食品安全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终身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也不得担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生产经营者聘用人员违反上述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