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是一种故意犯罪,如果员工确实不知情,则没有违法或者犯罪的故意,自然不会构成诈骗罪的共犯。但是任何知道案情的公民都有作证的义务,员工到时候还是需要配合有关部门调查、取证的。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公司若有合同诈骗的行为,如果属于单位犯罪的话,需要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如果员工确实不知情,没有参与诈骗犯罪的话,是不用被刑事处罚的。
公司诈骗员工有业绩怎么判刑
业务员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和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与“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业务员属于公司的员工,具体金额会和公司老板主管相关联的。
业务员取保候审后会被判刑吗
看具体情况而定。取保候审只是一种较为自由的强制措施,而不是最终的刑事判决,还是要等候审判的。如果法院开庭审理后认为应当判处刑罚,则会被判刑;如果法院开庭审理后认为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则不会被判刑。根据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4、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一百九十二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
法律视角:金融欺诈中的员工刑罚问题
335人看过
-
价格欺诈的法律问题
353人看过
-
处理被公司员工欺诈的方法
400人看过
-
欺诈合同的法律处罚
396人看过
-
公司犯罪中员工行为的法律责任问题
255人看过
-
公司欺诈员工的解决方案
295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离职员工遭受公司欺诈,涉及劳动法规问题河北在线咨询 2024-11-21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有责任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然而,在实践中,劳动双方可以协商一致,下一次工资发放日统一发放工资。 如果劳动者辞职,工资的发放方式应当按照:月工资除以21.75,再乘以实际出勤天数。 虽然劳动法没有明确规定离职后的工资发放时间,但是根据国务院《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劳动者离职后,用人单位应该在办理完离
-
关于消费欺诈处罚的问题安徽在线咨询 2023-07-241,消费欺诈,是指经营者夸大向消费者提供的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时限等信息,对提供的有关商品或者服务介绍不真实,作出虚假或者使消费者误解的宣传 2,依《侵害消费者权益做法处罚办法》中第六条的限定,消费欺诈做法包括 (一)不以真实名称和标记提供商品或者服务 (二)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品说明、商品准则、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或者服务 (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现场说明和演示 (四)
-
公司电器价格欺诈问题重庆在线咨询 2022-08-06按你说的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按法律规定,直白地说就是如果你受到欺诈的事实被认定的话,你可以主张消费金额三倍的赔偿;如果不足500元的,按500赔偿。
-
-
那个公司员工受到治安处罚的问题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6-13一般公司的规章制度作出了这方面的规定,且公司能证明规章制度对劳动者进行过公示,否则一般治安处罚还达不到一定解除劳动关系的条件,除非是刑事处罚。当然,有了规章制度,结合规章制度对劳动者除名就是合法解除劳动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