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住房和自住型商品房中标物业服务企业,应当自物业服务合同签订之日起15日内,将物业服务合同报物业服务项目所在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物业服务合同期限不超过3年。
市住建委日前就保障性住房的物业管理征求社会意见,未来符合上市条件的已购经济适用住房如果没有结清物业费,将无法正常交易。
已购经济适用住房产权人提交上市申请时,应向区县住房保障管理部门出具物业服务费用结清证明。产权人未结清物业服务费的,区县住房保障管理部门暂不予受理上市申请。
新建保障性住房和自住型商品房小区(含集中建设与配套建设),建设单位承担前期物业服务责任。建设单位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提供前期物业服务的,应在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或现房销售前,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选聘具有相应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签订前期物业服务合同,明确物业服务事项、服务标准和服务收费。
集中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小区,产权单位应在项目正式配租前,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选聘具有相应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物业服务合同。已竣工交用的保障性住房和自住型商品房小区,前期物业服务合同期满后仍未成立业主大会的,应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物业服务合同。
参与保障性住房和自住型商品房小区投标的物业服务企业,应有在本市承接20万平方米以上住宅项目物业服务经验,且在最近两年物业服务活动中未出现违法违规行为或重大安全事故。同等条件下,鼓励招标机构优先选聘有保障性住房和自住型商品房物业服务经验的企业。
保障性住房和自住型商品房中标物业服务企业,应当自物业服务合同签订之日起15日内,将物业服务合同报物业服务项目所在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物业服务合同期限不超过3年。
经济适用住房物业服务及收费标准按照本市相关规定执行,其他各类保障性住房和自住型商品房小区物业服务标准不得低于北京市地方标准《住宅物业服务标准》规定的住宅服务二级标准,物业收费标准实行市场调节价。
配建的保障性住房和自住型商品房,在同一物业管理区域内应委托同一家物业服务企业统一实施物业服务管理。物业服务企业不得承接同一物业管理区域内的部分住宅物业的服务管理工作。已竣工交用的配建保障性住房和自住型商品房未按上述规定执行的,应按规定调整。
-
北京市建委称禁止出租经济适用房
460人看过
-
生产经营假劣种子将被禁止从业
248人看过
-
经适房物业管理费可否优惠
374人看过
-
广州或将停止建设经济适用房
397人看过
-
经济适用房物业收费标准是多少
267人看过
-
对经济适用住房权人两个禁止行为?
128人看过
如果未办理批准等手续不影响合同生效的,合同自依法成立的时候具有法律效力;如果未办理上述手续会影响合同生效的,则手续办理完成后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合同的终止期限由合同双方当事人确定,并且在合同中做出明确的规定。有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开始时生... 更多>
-
拖欠物业费将会怎么样宁夏在线咨询 2022-12-06拖欠物业费的后果是:业主无法享受相应的物业服务,物业公司在协商不成履行催告程序的情况下可以作出起诉业主的决定,要求其支付物业费并承担拖欠物业费的滞纳金与违约金。
-
2022年经济适用房物业管理费多少广西在线咨询 2022-12-05经济适用房物业管理费收取标准: (1)交费主体单一,即为产权人,不存在产权人所在单位或售房单位承担物业管理的问题,避免了交费主体不清而产生的纠纷。 (2)日常管理服务费用与房屋及小区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大中修费用分离。物业管理公司所收取的物业管理费,只包括房屋及小区的日常管理和维护费用,不包括房屋及小区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大中修费用,该费用将从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中列支,以降低日常
-
出租经适房者5年内禁止申请保障性住房山东在线咨询 2022-10-20经适房政策1、经济适用房规定未满5年不得正式上市交易;经适房政策2、政策规定满5年后,补交土地出让金把经适房转为商品房后就可以合法销售;经适房政策3、目前还未满5年情况下,签署的买卖合同是无效的,不受法律保护。经适房政策一、如何出售已购买的经济适应房经适房政策二手经济适用房一般分两种情况处理:一种是已经住满5年,另一种是尚未住满年的。“住满5年”是以购房家庭取得的契税完税凭证的时间或者经济适用住房
-
经济适用房物业费是否同商品房一样?山西在线咨询 2022-10-041.商品房在中国兴起于80年代,它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经营资格的房地产开发(包括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后经营的住宅,均按市场价出售。其价格由成本、税金、利润、代收费用以及地段、层次、朝向、质量、材料差价等组成。另外,从法律角度来分析,商品房是指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可在市场上自由交易,不受政府政策限制的各类商品房屋,包括新建商品房、二手房(存量房)等。商品房根据其销售对象的
-
什么情况下适用竞业禁止上海在线咨询 2022-07-10《劳动法》第22条规定:“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也就是说,企业可以通过基于职业关系中双方当事人平等协议、理性自律基础中形成的契约性要约与承诺关系来保护其商业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