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如何认定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11 11:23:17 333 人看过

认定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可以以下行为进行认定: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的;非法获取资金后逃跑的;肆意挥霍骗取资金的;使用骗取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以逃避返还资金的等。

一、挪用资金罪职务侵占罪有哪些不同

1、侵犯的客体和犯罪对象不同

挪用资金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资金的使用权,对象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资金;职务侵占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所有权,对象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物。

2、客观表现不同

挪用资金罪表现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职位侵占罪表现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挪用资金罪的行为方式是挪用,即未经合法批准或许可而擅自挪用归自己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职务侵占罪的行为方式是侵占,即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本单位财物。挪用本单位资金进行非法活动的,并不要求“数额较大”即可构成犯罪;职务侵占罪只有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才能构成。

3、主观目的不同

挪用资金罪行为人的目的在于非法取得本单位资金的使用权,但不并不企图永久占有,而是准备用后归还;职务侵占罪的行为人的目的在于非法取得本单位财物的所有权,而非暂时使用。

二、信用卡恶意透支的表现有哪些

信用卡恶意透支的表现有:

1、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肆意挥霍透支的资金,抽逃或转移资金;

2、持卡人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超过限额部分却无法按时归还;

3、持卡人透支信用卡后逃匿、改变联系方式,逃避银行催收并且经过数次催收最终仍不能还清欠款。

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

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情形有哪些呢

非法占有为目的八种情形:

(一)集资后不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与筹集资金规模明显不成比例,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

(二)肆意挥霍集资款,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

(三)携带集资款逃匿的;

(四)将集资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

(五)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返还资金的;

(六)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逃避返还资金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2日 04:2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占有相关文章
  • 诈骗罪与非罪的认定是如何的
    (1)诈骗数额不到数额较大标准的。对于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小,危害不大的行为,不能以诈骗罪论处。刑法对本罪的构罪条件以数额较大为唯标准,因此,不论诈骗情节严重程度以及造成的危害后果有多严重,只要数额没有达到较大的标准,都不能以诈骗罪论处。另外,刑法已经取消了惯骗罪,因此,不能再对虽有多次诈骗行为,但诈骗数额尚未达到较大的行为人,以诈骗罪定罪处罚。(2)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行为。对于以代人购物为名,取走货款,未买到物品,又擅自挪用该货款,且拖欠不还的行为,应当查明其真实目的,正确判断其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意图。如能判明其确是想代人购物,因故未能买到,暂时挪用后仍打算归还的,则不能以诈骗罪论处。(3)诈骗数额虽达到数额较大标准,但具有特定情节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虽已达到本解释第1条规定的“数额较大”的标准,但
    2024-01-26
    89人看过
  • 盗窃罪一定要有非法占有目的吗
    在判定盗窃罪时,必须要考虑到犯罪嫌疑人是否存在非法占有的犯罪意图。倘若被告人并未怀揣着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主观意图,那么便不能将其认定为盗窃罪。例如,若某人借用了他人的财物并且承诺会如期归还,这种情况便不符合盗窃罪的定义。而非法占有目的的具体体现,往往是指行为人试图永久性地剥夺他人财物的所有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024-08-07
    487人看过
  • 盗窃罪非法占用为目的如何定罪
    在判断盗窃犯罪是否成立时,应全面权衡行为人夺取财物的具体方法、对所获财物的处理方式及其内心真实意图等多个关键要素。若行为人采取不易察觉的方式如盗窃等方式获取金钱或其他财产,且无任何合乎法律规定或者道义上可接受的理由,意图将这些财物视为私人所有物,未曾有过退还的意愿,那么便极有可能被判定构成盗窃罪。举例来说,倘若某位人士在无人值守的商铺内擅自取走商品并予以隐藏,那么他很可能会被认定具备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意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024-08-21
    117人看过
  • 诈骗罪非法占有财物如何判
    一、诈骗罪非法占有财物如何判?犯诈骗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二、贷款诈骗罪与诈骗罪的界限是怎样的?1、犯罪对象不同。本罪的对象仅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受害人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而诈骗罪的对象既包括货币,亦包括财物,对象不仅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其范围比贷款诈骗罪广泛得多。2、发生的领域不同。本罪发生在金融领域进行
    2024-01-30
    375人看过
  • 一般对团伙诈骗罪如何认定
    一、一般对团伙诈骗罪如何认定1、在实施诈骗前共谋的共同犯罪中,首先提出犯意者通常为主犯,随声附和、表示赞同者通常为从犯。但这个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仅仅在犯罪共谋阶段随声附和,而在具体犯罪行为实施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亦属于主犯,而不构成从犯。2、在实施诈骗前共谋的共同犯罪中,策划、指挥犯罪活动者通常为主犯,被动接受任务、服从指挥者通常为从犯。3、,多人实施诈骗罪其行为属于共同犯罪,而首次参加共同犯罪或者参加次数少于其他犯罪分子的,以及仅参加了部分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通常为从犯。4、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个人、团伙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
    2023-06-12
    112人看过
  • 恶意透支信用卡非法占有目的如何认定
    非法占有目的作为人的一种主观意志,除了行为人自认以外,我们只能从该行为人的客观行为表现来进行推定。司法实践中,行为人大都会否认其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因此办案人员往往只能通过推定的方法来评判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推定分为法律推定与事实推定。法律推定,是指法律明文规定,当确认某一事实存在时,就应当据以假设另一事实的存在,而这种被推定的事实无需加以证明。事实推定,是指在诉讼过程中,根据已经确认的事实,按照一定的经验法则和逻辑归责,推断另一事实的存在。法律推定是建立在事实推定的基础之上的,法律以条文化的方式将司法实践中出现的相对稳定的事实推定予以固定,即上升为法律推定。例如,《两高解释》第六条对“非法占有目的”的表现形式进行了细化,具体包括:1、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的;2、肆意挥霍透支的资金,无法归还的;3、透支后逃匿、改变联系方式,逃避银行催收的;4、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
    2023-05-04
    68人看过
  • 敲诈勒索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是怎样的
    一、敲诈勒索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是怎样的在判断一项案件是否构成敲诈勒索犯罪时,必须确保其主观方面包含了罪犯明确的"非法占有目的"。这一目的可细化为其有意识的侵吞、虚构、拒缴和隐匿资产等多种形式。这种目的通常在敲诈勒索犯罪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它使得罪犯成为了索取非法财产的主要行为人。因此,对于此等犯罪行为中的产权归属问题和金融交易程序,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以确定罪犯所提要求的合法性。在此过程中,既要查清罪犯所提出之财务要求是否有相应根据,也要了解他们与受害者之间是否存在实际或潜在的债权债务关系。此外,对于让渡金额以及所涉及财物的详细信息也应当予以充分了解。《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
    2024-07-05
    242人看过
  • 贷款诈骗如何判定非法占有
    一、贷款诈骗如何判定非法占有在探讨贷款诈骗罪中涉及到的非法占有的意图时,我们需要明确理解,这主要是指犯罪嫌疑人在主观心理状态上存在着蓄意将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所提供的贷款非法占为己有的图谋。为了能够准确地界定这种非法占有的意图,可以参照以下几种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第一,犯罪嫌疑人是否采用了编制虚假信息如引进资金、投建项目等借口来欺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其次,犯罪嫌疑人是否利用了伪造的经济合同来掩盖其真实目的;再者,犯罪嫌疑人是否采用了伪造的证明文件来蒙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此外,犯罪嫌疑人是否利用了虚假的产权证明作为担保,甚至超越抵押物本身的实际价值进行多重担保;最后,犯罪嫌疑人是否采取了其他任何手段来实施诈骗贷款的行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4-05-05
    89人看过
  • 一般认定为诈骗罪如何诉讼?
    诈骗案件属于刑事案件,受害人只要前往公安机关进行报案即可,一般情形下,诈骗公私财物在3000元以上的,就会构成诈骗罪,公安机关应当依法立案,追究刑事责任。《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一、诈骗罪四个构成要件有哪些1、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用欺骗方法骗取公私财物,刑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该规定定罪处罚。用欺骗方法骗取财物以外的其他非法利益的,也不成立诈骗罪。2、客观要件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诈骗行为最突出的特点是,就是行为人设法使被害人产生认识上的错觉,以致“自愿地”将自
    2023-06-21
    169人看过
  • 如果以非法占用为目的的,欺骗个人的,构成诈骗罪。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伪造的产权证明作抵押,隐瞒事实真相,骗取他人财物,构成诈骗罪。又因为房产抵押贷款的数额不小,又符合诈骗罪中数额特别巨大的情节,司法实践中,很可能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一、诈骗罪的量刑数额:关于诈骗罪犯罪数额(以人民币计算)认定标准,各地并不完全相同,基本的标准: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二、刑法处罚的规定:1.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
    2023-04-05
    468人看过
  • 如何理解非法占有目的盗窃罪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024-04-19
    223人看过
  • 一般的诈骗罪会如何规定的
    一般诈骗罪的规定如下:1.对诈骗罪规定的量刑标准一般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但是,诈骗罪的量刑跟诈骗数额和犯罪情节都有关系,如果诈骗扶贫救灾款、诈骗孤寡老人的财物,一般都会从重处罚。2.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的情况: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3.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的情况: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4.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的情况: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4-05-10
    310人看过
  • 关于金融诈骗犯罪中非法占有的目的问题
    金融诈骗犯罪是否都要求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讨论中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金融诈骗犯罪侵犯的客体不仅是公私财产所有权,而且还侵犯金融管理秩序。因此,不能用普通诈骗犯罪的主观特征来套金融诈骗犯罪的主观特征。对于刑法明确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应当以此为要件;没有明确规定的,就不要求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但绝大多数人认为,既然是诈骗,行为人当然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不论是金融诈骗罪,还是普通诈骗罪,都是目的犯。只是刑法在立法技术上,对一些明显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犯罪,没有写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但是,应当看到,金融诈骗犯罪与普通诈骗犯罪中的主观目的是有所不同的。金融诈骗犯罪客观表现上有别于普通诈骗罪,主要表现为将资金的非法处置和滥用。主观目的既可以是实际占有,也可以是骗用或者获取其他不法经济利益。因此,对具有特定情形的行为,应当推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这些特定情形可概括为:(1)以
    2023-08-12
    424人看过
  • 非法占有在诈骗罪中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一、非法占有在诈骗罪中的认定标准是什么非法占有在诈骗罪中的认定标准是行为人意图使财物脱离相对人而非法实际控制和管领,而且意图非法所有或者不法所有相对人的财物,为使用、收益、处分之表示。诈骗罪是指行为人通过实施诈骗行为,使他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遭受财产损失的情形。二、构成诈骗罪的要件有什么?1.诈骗罪的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2.诈骗罪的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3.诈骗罪的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4.诈骗罪的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三、诈骗罪的立案多久结案诈骗罪从立案到结案要七个月左右的
    2023-11-11
    140人看过
换一批
#物权
北京
律师推荐
    #物权 知识导航
    展开
    #占有
    词条

    占有指占有人对不动产或者动产的实际控制。占有人可以是依法有权占有不动产或者动产,如根据租赁合同在租期内占有对方交付的租赁物。 占有人也可能是无权占有他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如借他人的物品,过期不还。占有人不知道自己是无权占有的,为善意占有;明... 更多>

    #占有
    相关咨询
    • 合同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如何认定,如何认定合同中的非法占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3-09
      他人无法直接获知、证据,来判断其主观上非法占有的故意,最终达到诈骗数额较大钱物的目的。综上所述,在取得对方当事人货物。合同资金是否被随意使用和处置,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以履行小额合同为诱饵、履行合同的过程中虚构事实,使对方无法挽回自己的损失、货款,而是用于炒股,掩盖其主体资格或资信情况,作出具体分析,在合同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上,就可以认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也可推定行为人有无非法占有
    •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现金如何认定为诈骗罪
      青海在线咨询 2023-08-21
      法律规定诈骗现金要想构成诈骗罪,必须要符合犯罪构成要件。比如说客体要件侵犯的是公共或者是私人的财产所有权,而在客观要件方面表现为通过其他的方式骗取数额较大的财产,主观方面是故意的,主体是一般的主体。
    • 诈骗罪中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如何理解,如何正确认定诈骗罪犯罪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3-12
      骗罪的认定主要围绕犯罪嫌疑人是否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本法另有规定的、法律规定《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数额较大的、诈骗罪定义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并处罚金,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一,依照规定。二,并处或者
    • 集资诈骗罪中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认定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3-13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非法集资司法解释》第四条第二款第(一)之规定。第四条第二款: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一)集资后不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与筹集资金规模明显不成比例,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这里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还本付息算不算是用于生产经营活动?如前所述,凡是为了归还生产经营性债务及其利息的,都应当认定集资人用于生产经营活动。可是,有
    • 如何认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集资诈骗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4-19
      《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实施本解释第二条规定所列行为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以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 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一)集资后不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与筹集资金规模明显不成比例,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 (二)肆意挥霍集资款,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