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拆迁补偿问题未解决应如何维权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后应当及时公告。公告应当载明征收补偿方案和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权利等事项。被征收人对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的房屋征收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二、房屋拆迁补偿标准是多少
拆建单位依照规定标准向被拆迁房屋的所有权人或使用人支付的各种补偿金,一般有:
1.房屋补偿费(房屋重置费),用于补偿被拆迁房屋所有权人的损失,以被拆迁房屋的结构和折旧程度划档,按平方米单价计算。
2.周转补偿费,用于补偿被拆迁房屋住户临时居住房或自找临时住处的不便,以临时居住条件划档,按被拆迁房屋住户的人口每月予以补贴。
3.奖励性补偿费,用于鼓励被拆迁房屋住户积极协助房屋拆迁或主动放弃一些权利如自愿迁往郊区或不要求拆迁单位安置住房,房屋拆迁补偿费的各项标准由当地人民政府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加以确定。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七条
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对被征收人给予的补偿包括:
1.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
2.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迁、临时安置的补偿;
3.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
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补助和奖励办法,对被征收人给予补助和奖励。
三、房屋拆迁的补偿方式有哪些
1.货币补偿。
货币补偿是通过不同的法定依据由专业的评估机构对被拆迁房屋进行专业的估价,生成有据可循的多元组成的补偿金额。
2.产权置换。
产权置换也被称作产权调换,根据评估方法不同,有两种置换方式。价值标准产权置换指的是依照法定程序,通过对被拆迁人房屋的产权价值进行评估,之后再以新建房屋的产权予以价值的等价置换。面积标准产权置换指的是以房屋建筑面积为基础,在应安置面积内不结算差价的异地产权房屋调换。
3.结合型补偿。
顾名思义,这种补偿方式就是指既给货币补偿又给产权置换。
由于城市化进程与其他诸多客观因素,导致房价和地价的虚高,因此造成了诸多不能够单单用货币补偿或者产权置换解决的问题,所以就出现了货币补偿和产权置换相结合的补偿方式。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一十七条
-
拆迁补偿款未支付的该如何索赔解决问题
174人看过
-
如何有效维权宾馆拆迁补偿不合理问题
202人看过
-
如何解决拆迁补偿中的家庭分配问题
412人看过
-
如何解决拆迁中的未批先占问题?
96人看过
-
拆迁赔偿问题在农村如何解决
418人看过
-
房屋买卖未过户,拆迁补偿款的归属问题如何解决?
295人看过
-
如何维权公路拆迁补偿金问题江苏在线咨询 2022-06-28公路拆迁补偿不合理,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就补偿方式、补偿金额和支付期限; 用于产权调换房屋的地点和面积、搬迁费、临时安置费或者周转用房、停产停业损失、搬迁期限、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等事项,订立补偿协议。 补偿协议订立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补偿协议约定的义务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诉讼。
-
在拆迁过程中,小产权房的补偿问题如何解决?澳门在线咨询 2024-12-30在拆迁过程中,小产权房的补偿方式应当遵循公平补偿原则,具体拆迁补偿标准应根据房屋用途(住宅或商业)以及周边国有土地上商品房市场价格进行市场比较法确定。同时,拆迁补偿范围也应当统筹考虑市场价和区位差价,根据小产权房的市场价和区位情况,制定相应的补偿方案。 根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规定,拆迁补偿方式包括货币补偿、房屋产权调换以及这两种方式的结合。被拆迁房屋的所有权人有权选择拆迁补偿方式,这是权
-
土地出让后如何解决拆迁补偿的问题四川在线咨询 2023-03-291、拆迁对出让土地是不赔偿的,只对土地上的附作物进行赔偿,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对被征收人给予的补偿包括: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迁、临时安置的补偿。 2、土地使用权行政划拨是由政府部门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将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将土地使用权无偿交付给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为。
-
成功协商解决拆迁补偿问题天津在线咨询 2025-01-18认为王某不仅要求10万元的赔偿款,还追究了开发商的违约责任,并希望获得更大的利益。因此,王某向法院起诉,要求开发商继续履行合同,并支付他一套房屋。在将此案件提交法院后,开发商意识到自己的理亏,主动与王某进行协商以解决此事。经过多次谈判,双方在开庭前达成和解协议。开发商需一次性补偿王某15万元,从而圆满解决了纠纷。
-
房产疑问如何维权问题解决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1-11-05当房屋有问题时,当事人应当按照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进行协商解决,或者向房地产管理部门、消费者协会或者其他组织部门请求协助调解;协商不成的,应当按照买卖合同或者当事人之间的协议提交指定机构进行仲裁;仲裁未解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