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没有签订劳务合同怎么赔偿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5-16 19:49:51
221 人看过
1、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未签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可到劳动仲裁申请仲裁,要求其支付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补偿,如存在未足额缴纳社保,未支付加班费等情况可一并要求赔偿。
3、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员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一经查实,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单位改正,并可以给予罚款的处罚。
4、如果因为单位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造成劳动者工资损失、工伤、医疗等待遇损失的,除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外,同时还要支付25%的额外赔偿费用。劳动行政部门还可以责令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给予行政处罚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扩展阅读
-
公司劝退员工怎么赔偿,没有签订劳动合同
335人看过
-
与劳务公司签订合同有工伤没有
54人看过
-
未签订劳动合同,公司是否有赔偿义务?
441人看过
-
劳务公司把签订的合同没有给我怎么办
424人看过
-
不签订劳务合同怎么要求公司补偿?
259人看过
-
公司未签订劳动合同员工辞职,公司没给赔偿怎么办?
449人看过
律师服务
热门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
词条
#法律综合知识
最新文章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劳务与公司签订合同后,合同期满,公司未与劳务续签合同,如何赔偿?新疆在线咨询 2024-11-15如果您公司决定不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您需要提供相应的经济赔偿。但如果员工自己选择不再续签,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具体原因。首先,如果公司保留了或提升了员工原有的劳动条件,员工选择不再续约,那么经济赔偿可能不会发生。然而,如果公司降低了原有的劳动条件,员工也选择不再续约,那么公司仍需支付经济赔偿。请注意,这里所说的劳动条件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不仅包括薪资,还包括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等方面。
-
劳务合同没有签订, 公司罚款合法吗陕西在线咨询 2022-03-23公司的做法不合法,且没有法律依据。 1、根据您提供的情况,因该属于劳动合同。因为劳务合同没有试用期,且劳务合同和劳动合同由本质的区别。 2、根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应该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合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否则从第二个月起至第十二个月,需要按照正常工资的双倍支付。且从第十三个月起成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3、公司对你的罚款没有法律依据。首先,由于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当然就没有合同的约
-
一年是和劳务签订合同然后和公司签订合同到期公司不续签合同怎么赔偿陕西在线咨询 2024-09-17若贵司不愿继续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需提供相应的经济赔偿;但如果是员工自己不想再续签,我们就来具体看下原因:首先,如果公司保留或提升了原有的劳动条件,而员工还是选择不再续约,那么经济赔偿可能不会出现。 如果公司降低了原有的劳动条件,员工也选择不再续约,那么公司还需要支付经济赔偿。请注意,这里所说的劳动条件是广泛的概念,不仅包括薪资,还包括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等方面。
-
公司非订劳动合同没有签订原因可以赔偿吗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7-071、公司应该在员工建立劳动关系一个月内签订劳动合同,如果没有签订的,自劳动关系建立的 第二个月开始到签订劳动关系止需要赔偿劳动者双倍工资。 2、如果公司与员工满一年没有签订劳动关系,则默认公司与员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3、如果公司与员工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没有订立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日起应当支付劳动者双倍工资。综上:如果公司不与你签订劳动合同一方面由于公司违法你随时可以离
-
与劳务公司签订劳务合同有效吗?天津在线咨询 2022-11-27跟劳务公司签的合同满足以下条件就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民法典》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