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规定,员工再次加入同一公司时,不得设定试用期。如果员工过去没有设定试用期,且签署的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或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则不得设定试用期。如果员工签署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其他情况则适用相关规定。
员工再次加入同一公司时,不得设定试用期。如果员工过去没有设定试用期,且签署的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或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则不得设定试用期。如果员工签署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其他情况则适用相关规定。
两 次 加 入 同 公 司 试 用 期 规 定
根据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试用期是用人单位为了考察职工能力是否符合岗位需要而规定的时间。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然而,用人单位不得以试用期为由拒绝为职工购买社会保险、提供工资福利待遇等。
针对“两次加入同公司试用期规定”这一情况,从法律角度分析,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向职工说明理由,并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若用人单位未按照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在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法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等手续,则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具有法律效力。
针对这种情况,劳动者有权利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劳动者也可以咨询专业律师,就具体情况进行法律咨询,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企业在员工再次加入同一公司时不能设定试用期,除非员工过去没有设定试用期或签署的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或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如果员工签署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其他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需向职工说明理由并给予经济补偿,不得以试用期为由拒绝提供社会保险、工资福利待遇等。劳动者有权利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可以咨询专业律师,就具体情况进行法律咨询。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
2022年入职试用期工资计算方法
392人看过
-
员工入职后如何计算试用期
327人看过
-
二次入职员工是否需要再次试用?
93人看过
-
试用期未满的职工再次入职如何确认试用期
94人看过
-
二次入职试用期员工是否可约定试用期?
280人看过
-
员工第二次入职还要试用期吗
432人看过
-
劳动者再次入职的如何计算试用期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4-21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劳动者在公司工作中间离职过一段时间,劳动者重新入职后,劳动者的工作年限重新进行计算,如果劳动者再次离职,如果符合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者赔偿金的,应当以重新入职的年限进行计算。劳动者再次入职,用人单位不得再约定试用期。 《劳动合同法》 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
-
员工离职后再次入职是否能够再次约定试用期天津在线咨询 2023-10-311.面对劳动者离职后又重归工作岗位的情形,一种观点认为用人单位不能与之再次约定试用期,否则违反上述法律规定。另一种观点认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的规定须具备劳动双方处于劳动合同存续期间的逻辑前提,“同一劳动者与同一用人单位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的规定也应以“双方处于同一段劳动关系”为适用条件,因此离职后的劳动者可以受到用人单位试用期的法律约束。 2.尽管学者对试用期概念的表述不尽相同,但
-
再次入职试用期的规定是什么新疆在线咨询 2023-09-16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
基于入职日期的员工工龄计算方法重庆在线咨询 2024-11-16首先,我们需要确定员工入职当天和当前日期,然后将这两个日期进行对比以准确计算员工的工作年限。下面是详细的操作步骤: 1. 确定员工的入职日期和当前日期。入职日期是员工第一天上班的日子,而当前日期是计算员工工龄时的日期。 2. 计算这两个日期之间的天数或小时差异。只需将它们相减即可。 3. 根据这个时间差,就可以轻松地计算出员工的工龄。 4. 如果想计算员工的连续工龄,则只需将员工从入职到离
-
辞职和再次入职工龄怎么计算重庆在线咨询 2023-03-11(1)国家工作人员经组织动员精简或批准退职,以后又重新参加工作的,其精简或退职前连续工作的时间,可以和重新参加工作后的工作时间合并计算工龄。 (2)建国后因私营企业倒闭或歇业、经劳动部门或工会介绍重新参加工作的,其在原企业单位连续工作的时间,可以与重新参加工作后的时间合并计算工龄。 (3)未经组织批准自动离职的人员重新参加工作后,自动离职期间及其以前工作时间不能计算工龄。 (4)机关、事业单位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