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婚罪的追溯时效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刑法87条规定,最高刑五年以下的,经过五年不再追诉,刑法258条:重婚罪的法定最高刑是2年,所以重婚罪的追诉时效为五年。另须指出的是:在重婚罪追诉时效的确定上,应注意第八十九条的规定: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刑法关于追诉时效,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①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
②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
③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
④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中国刑法还规定,在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以后,逃避侦查或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一、重婚罪的类型
根据司法实践经验,重婚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与配偶登记结婚,与他人又登记结婚而重
(2)与原配偶登记结婚,与他人没有登记确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而重婚,此即为先法律婚后事实婚型。
(3)与配偶和他人都未登记结婚,但与配偶和他人曾先后或同时以夫妻关系同居而重婚,此即两个事实婚的重婚。
(4)与原配偶未登记而确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后又与他人登结婚而重婚,此即先事实婚后法律婚型。
(5)没有配偶,但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已登记结婚或以夫妻关系同居而重婚。
婚,也即两个法律婚的重婚。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登记结婚,有重婚者欺骗婚姻登记机关而领取结婚证的,也有重婚者和登记机关工作人员互相串通作弊领取结婚证的。
重婚罪本来就是非常典型的持续犯,因为重婚的话,无论是领结婚证还是形成事实婚姻关系,这样的婚姻生活都是长久的,不像故意杀人那样是一次性实施犯罪的。但发现另一半构成重婚却不追究法律责任的,毕竟是极少数的。
-
持续犯追诉时效起算是哪些时间?
117人看过
-
持续贪污追诉时效的计算方法
250人看过
-
侵权行为持续怎么计算诉讼时效
417人看过
-
刑法的追溯时效是怎么样的?
477人看过
-
收买被拐卖儿童罪追溯时效是怎么算的
266人看过
-
刑法追溯时效一般为多久?
215人看过
重婚,指的是当事人在有配偶的情况下,与他人再结婚的行为。即当事人在已经有了一个事实的婚姻关系时,又和其他人缔结了第二个婚姻关系的。 具体有以下两种形式: 1、法律上的重婚,即当事人前一断婚姻关系还没有解除,又和其他人办理结婚登记从而构成的重... 更多>
-
刑事犯罪追溯案件怎样追溯时效?天津在线咨询 2022-05-14对过去的犯罪行为,在法定期限内起诉和追究刑事责任的叫追诉。超过法定期限的,不再追诉。但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则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追诉是指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检察机关审查批捕、审查起诉的活动,追诉标准就是负责刑事案件侦查与起诉的机关制定的启动刑事诉讼程序的标准,其含义与立案标准基本相同,如2001年4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制定的《关于经济犯罪案
-
重婚追溯期的时效是如何样的?青海在线咨询 2022-07-31关于重婚追溯期的时效是怎么样的,重婚为行为持续性犯罪,追诉时效从重婚状态消除之日其计算满5年。 《刑法》87条规定,最高刑五年以下的,经过五年不再追诉,刑法258条:重婚罪的法定最高刑是2年,所以重婚罪的追诉时效为五年。另须指出的是:在重婚罪追诉时效的确定上,应注意第八十九条的规定: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
故意伤害可以追溯追溯的时效是怎么确定的?广东在线咨询 2022-07-13根据你的描述,你现在可以不必考虑追诉的问题。你可以去法院提起自诉。或者先到公安局申请立案调查,若公安局不立案,你可以去检察院申诉,由检察院通知公安局立案侦查。 至于追诉时效,因案件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肯定没过追诉期。
-
刑事犯罪追溯时效有哪些?四川在线咨询 2022-05-21对过去的犯罪行为,在法定期限内起诉和追究刑事责任的叫追诉。超过法定期限的,不再追诉。但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则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追诉是指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检察机关审查批捕、审查起诉的活动,追诉标准就是负责刑事案件侦查与起诉的机关制定的启动刑事诉讼程序的标准,其含义与立案标准基本相同,如2001年4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制定的《关于经济犯罪案
-
劳动纠纷怎么追溯时效宁夏在线咨询 2023-01-15劳动纠纷立案15日后择日开庭,60日内作出载决。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五日内将申诉书的副本送达被诉人,并组成仲裁庭。被诉人应当自收到申诉书副本之日起十日内提交答辩书和有关证据。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在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将仲裁庭的组成情况书面通知当事人。仲裁庭应当在开庭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