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新人:如何走出“无财可理”误区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10 10:15:52 462 人看过

大部分有固定收入的人群都会有适合自身情况的理财计划,以避免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窘境。然而经记者调查发现,大部分职场新人认为自己无财可理,甚至有些工作两三年的也少有理财计划。还有些人觉得年纪尚轻,没有必要理财。

不过,在中国银行海口财富中心的国际金融理财师邢**看来,年轻人更需要根据自身条件制定理财计划,即便目前收入较少也要未雨绸缪,养成良好理财习惯,同时达到财富积累。

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的朱**目前在一家公司做景观设计师,基本月薪4500元,已经工作长达3年的他还没有自己的理财计划。不理财是因为觉得自己存的不多,没有必要投资理财,刚入社会各种生活费用的变动比较大,房租就是很大的一笔开销,个人的学习和能力提升也要花费许多的时间和金钱。他说,现在这个年龄也还没有必要开始理财,想等到30岁以后,收入稳定时才开始理财。

邢**表示,年轻人中流传的理财尚早的说法是个误区,因为他们并没有考虑到今后生活中非常实际、客观的问题。比如,以后要面对买房、赡养父母、抚养子女等问题,同时又希望过着高品质的生活,如果不提前打算,将来的压力会很大。他建议,即使还没毕业的年轻人也应该对自己的日常生活有个计划,清楚每笔钱的去处才能更好地做到量入为出的理财原则。

邢**表示,基金定投是最适合年轻人的理财方式之一,每月最低只要300元就可以获得固定的收益,最重要的是,强制储蓄可帮助年轻人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巧用小工具理财

【支招】

A、强制储蓄,或者基金定投。

B、办张信用卡,合理利用免息期。合理消费,勿成卡奴。

C、记账遏制花钱如流水。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1日 08:1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信用卡相关文章
  • 如何走出基本工资支付的误区
    很多企业的基本工资支付都陷入一种单一化的误区,即所有岗位都基于职位支付基本工资,这导致企业的薪酬体系到处"打补丁"的现象,最后钱花了,激励效果却比较差。基本工资支付的基础除了职位之外,还包括能力和业绩。不同行业、不同职位类别的基本工资支付基础应该有不同的选择,通常情况下,企业应该采用综合的方式运用不同的基本工资支付基础,而且可以采取一些法律手段帮助企业确立其他基本工资支付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系主任、美国薪酬协会会员曾为包括中国电信、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鲁能科技、四通技术、天津电建、中国质量报社等知名企业和机构提供深度顾问服务。其提出的GREP战略分析框架在国内有很大影响。朱飞:我们今天的话题从一个案例开始。案例企业是我国在通讯设备制造领域中著名企业,该企业集研、产、销为一体,其中研发人员在员工总数中占到1/3。2000年,该企业进行了彻底的薪酬改革,引进国际职位评估法IP
    2023-06-05
    226人看过
  • 跳出理财误区:女人一定要学理财
    现在很多人在谈什么二次置业,要换房子,换车子,甚至要换妻子,为什么产生这种情况?一句话,都是男人钱多惹的祸!所以,作为家庭主妇必须管好自家的钱财,要为后半辈子和子女教育筹划。强烈建议那些不理财的女士弄懂如下问题,跳出如下理财误区:自己的一生将和丈夫长相厮守,相伴一生。答案:错。女人的平均寿命比男人多6-7年。越来越多的女人要么离婚,要么单身,而那些仍有婚姻的女人一般也都比她们的丈夫长寿,女人的工资比男人低;得到的退休金和社会保险又很有限。这些理由都使得理财—而且善于理财—对女人来说,变得更为重要。这种觉得经济收入和理财靠丈夫的观念会影响你的成长,同样也会危及到你的经济安全。理财太复杂,琐碎,太令人头痛了!太没什么意思了!答案:错。理财比你想象的要简单。况且你在家中省的或赚的每一分钱和在外工作所赚的那一分钱等值。了解你钱财的第一步就是要知道那些你最重要的文件都放在了哪里。你可以和你的伴侣坐下
    2023-04-23
    284人看过
  • [买房人必看]买房,如何走出四大观念误区.
    误区一:持币待购等降价有人总期待着或者说是幻想着房价下降,而且媒体也不断公布类似的消息,例如现在房价比年初下降百分之几的醒目新闻。这些消息的真实性是不必怀疑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可比性。销售均价下降不等于房价下将,房价下降不等于商品房价格下跌。因为限价房、经济适用房这些非商品房,再加上郊区化居住的大趋势,肯定会拉低总体房价。因此以后总体房价很可能步入下降通道,至少统计数据如此,但是具体到某个楼盘、某套房子,价格肯定是上涨的趋势。为什么?原因很简单,现在生活日用品在涨、建材在涨、成本在涨、利息在涨作为不动产的房子,凭什么就得降价?难道开发商都是活雷锋?除非发生战争,但是个人觉得,起码近期(2008奥运之前)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如果是买房自住,那么看好了房子别犹豫、别等待,尽快出手。误区二:没预售证不敢买有关规定非常明确,没有五证的房子不能销售,开发商不得以任何名义收取定金。媒体也不断提醒,
    2023-06-10
    431人看过
  • 怎么走出车险理赔误区
    一、怎么走出车险理赔误区如果车主不向保险公司报案先修理车辆,在理赔时保险公司认为修理费用高出定损的费用,差额部分将可能由车主自己承担。所以先定损后修车,是对被保险人自身利益的保护。具体误区如下:1、车险理赔误区一:全险不等于全赔购买新车后,一般车主都会购买全险。全险并不意味着发生任何事故都可以赔付。车损险在条款中明确规定了责任免除,例如保险车辆因遭水淹或因涉水行驶致使发动机损坏的,属于责任免除。有的客户以为只要买了“全险”,发生任何交通事故保险公司都会照赔。所谓“全险”包括车损险、第三者责任险、盗抢险、玻璃险、划痕险、车上人员险及不计免赔等多个险种。它只是一个通常情况下的说法,在法律上并不是一个准确的概念。如果发生发动机浸水等,只有投保了相应的涉水保险,才能获赔。2、车险理赔误区二:制造假案,获赔方便一些车主为了理赔方便,认为如果有熟人朋友就可以找一家修理厂通过非法的途径制造假案,获得赔偿
    2023-04-27
    442人看过
  • 走出保险的误区
    可是不要忘记,购买越多的保险,同时也就意味着将要缴纳越来越多的保费。一旦自己的收入减少,难以缴纳高额保费的时候,将面临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理性的行为应当是,根据自己的年龄、职业、收入等等实际情况,力所能及地适当购买保险。投保的费用最好是自己收入的10%左右为宜。误区一:年轻人买不买保险无所谓在单身期,也就是保险的初级消费阶段,年轻人总是对保险抱着无谓的态度。比如,不少年轻人会说意外太偶然,应该轮不到我。世界这么大,哪有那么多的意外发生,即使有意外发生也不一定轮到自己。很多人都抱着这样的侥幸心理。但意外是突如其来的客观事故,它不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什么时候光顾、光顾到谁头上,谁也说不准。也正是因为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及其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年轻的时候才更应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它具有一人为众、众为一人的互助特性,尽管意外事故发生给人们带来的是各种各样的灾难
    2023-06-09
    425人看过
  • 维权如何避免走误区
    消费者对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了解。比如说买了一部手机,对于电话的修理就有相关规定,手机自售出期限内因出现故障,不能正常使用,消费者可以选择退货、换货或者修理。但有的消费者因不满意手机款式或颜色而要求退货,就是对法律的不了解。消费者在购买产品受到人身伤害时,他有权要求商家赔偿医疗费、误工损失费。如果造成残疾的话,商家还要赔偿残疾金以及今后的生活费等等。如果是侵害到消费者的名誉,商家应该立即停止侵害,恢复消费者名誉,消除影响并赔礼道歉等等。如果说是产品本身受到损害的话,也应该按照消费者的要求,以修理、更换、退货、退还货款等方式来承担职责。
    2023-05-01
    232人看过
  • 职场新人试用期如何维权?
    对于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来说,试用期如何维权是个很重要的话题。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能超过6个月;试用期间最低工资不能低于当地最地工资标准;试用期也需签劳动合同;试用期辞职不违约等知识你了解多少?读者小周是一名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一个多月前,他在涧西区某电脑城找到一个销售员的工作,说好试用期内工资300元,3个月试用期满,工资调整为600元至1000元。一个多月来,我每天和老员工一样上班,甚至比他们表现还好,可月底拿工资时却比他们少了很多,心里真不平衡。由于工资太低,现在连生活费都不够,可我又不想放弃这好不容易才找到的工作。请问,我能不能要求单位提高试用期内工资待遇?万一试用期满,单位找个借口将我辞退怎么办?小周将他的困惑一股脑儿向我们抛来。职场新人:摸不着头脑的试用期小周说,目前他有不少同学都是找到工作不久,正处在试用期。据他了解,不同单位的试用期长短也不同;有
    2023-04-22
    208人看过
  • 买房走出四大误区
    随着时代的变化及房产新政策的日新月异,曾经的购房观念已时过境迁,需要人们走出购房误区,与时俱进。误区一:买楼等同于存钱升值。时下,买楼的理念应该是:在经济能力许可范围内解决实际的居住问题。因为眼下房屋的持有成本和交易成本都在上升,拥有多套房子的人们,如若使用银行按揭,面对不断升高的利息,外加抑制二次、三次置业的税费政策的即将出台,可能与你的预期收益相去甚远。误区二:租的房子让人心里不踏实。由于目前房价普遍上涨,未有能力买房者切不可“硬上”。居者有其屋,不代表居者一定拥有其屋。误区三:缴按揭比付房租划算。如今的房价水涨船高,而租金水平上涨幅度却不大。因此现在不妨延缓买房,暂且租房住。误区四:银行按揭年限越长、借的越多越好。现在的房贷政策起伏较大,连连加息造成供房负担加重。所以,透支消费也要适度,尽量多付首期,每月多还按揭款。
    2023-06-10
    128人看过
  • 职场新旧人如何通过试用期?
    你不是刚毕业的菜鸟,已经在社会上打滚了几个年头,有自己的一套生存之道。但是,你确定在新的公司,甚至如果你进入一个新的行业,那一套还管用吗?事实上,也许正是这些你信奉的职场规则害惨了你。◎旧规则:衣着低调最保险●新规则:跟着老板学穿衣低调得体意味着你会被芸芸众生淹没,而学习老板的打扮则更靠谱。如果她崇尚极简和低调,那你也亦步亦趋地添置一些极简派的考究衣饰;如果她张扬又时髦,你就可以放心大胆地过时装瘾啦。总之,相同的品位为你带来多一点关注,也可以为你在破冰期制造话题——很少有女人能拒绝聊时尚。◎旧规则:努力适应企业文化●新规则:主动拥抱企业文化在很多关于安全通过试用期的文章里,注意,他们在不断强调安全,都告诉你要低调卑微地快速融入企业文化,要默默耕耘。根据国家劳动法,合理的试用期是3个月,你完全可以试着把这三个月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月,你默默观察公司企业文化——我们所说的不是入职培训上那些漂亮
    2023-04-22
    162人看过
  • 维权必须走出误区
    小到鸡蛋、酱油、瓜子、饮料、桶装水,大到手机、空调、家电、汽车、商品房等等,这些,忠实地记录了投诉警示成长的历程。3年来,在“投诉警示”的采访中,记者接触过无数的消费者,阅读了众多的投诉,听到了消费者和经营者手拉着手在吵架的声音。消费者:正确使用投诉武器近年来,随着消费领域日新月异的扩展,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加强,人们的消费结构、消费水平不断升级,消费标的额从几百元,上升到几十万元、上百万元。消费者的维权之路也开始由单枪匹马,走向团结奋战。如商品房、移动电话等方面,常常发生的群体投诉就反映了消费者维权的这一变化。从仅仅关注产品本身质量,发展到同时关注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从关注最基本的产品安全,转向更加关注自身健康。社会在变,人们的观念在变,消费者的投诉也在变。过去,消费者在生活上仅仅满足于温饱,而现在更加重视生活质量和是否有益长远发展。例如关心食品是否绿色,室内装修有无毒气;衣服能否随便
    2023-06-07
    360人看过
  • 职场新人如何选择商业保险
    保险在我们现代生活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但是,对于新的上班族,事业还不是很稳定该怎么购买保险呢?购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呢?现在很多学生毕业后都喜欢留在自己上学的城市,这样就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成为所谓外面创业的“第一代人”。这类上班族的特点就是工作时间不长,学历比较高,工作能力强,比较扎实,能吃苦耐劳,一般能成为单位的骨干或者培养的重点对象,收入也还可以。一个人在外地,经济上全靠自己打拼,还要尽赡养父母的义务,更要为未来结婚、子女教育作准备。现在可能有自己的宿舍或者租房,单身或者有朋友未成家,那么这样的朋友怎样来做好自己的保险呢?我想这应该是现在很多白领阶层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吧。假设你每月收入为4000元左右,住单位宿舍,除去所有的开支外还能剩下2500元左右,两三年的工作也有了两三万元的存款,那么你想买什么样的保险来保障你个人和家庭没有后顾之忧呢?一般企业为员工购买的只是最基本的社会保险,对
    2023-05-03
    427人看过
  • 合理避税要走出哪三个误区
    合理避税要走出三个误区如下所示:误区之一:合理避税就是少缴税或不缴税提到合理避税,不少人想到的就是纳税人运用各种手段,想方设法地少缴税甚至不缴税,以达到直接减轻自身税收负担的目的。实际上合理避税仅仅是纳税人进行经营的一种手段,是一种生产经营活动方式,其根本目的应当与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目的一致,即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对纳税人来说,如果从某一经营方案中可以获得最大化的利润,即使该经营方案会增加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该经营方案仍然是纳税人的最佳经营方案。误区之二:合理避税只与税款的多少有关目前,我们在探讨合理避税时,基本上都是税款方面的筹划,即将合理避税简单地看成是税款的多与少的选择,而很少去考虑税款之外的其他事情。这是一种不正确、不全面的合理避税观。合理避税并不是单纯为了节税,而是履行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全面履行纳税义务,最大的利益是可以使纳税风险降到最低限度,从而避免因为纳税义务的不履行而被税务机关
    2023-05-04
    371人看过
  • 保险人解读:走出保险的误区
    误区一:年轻人买不买保险无所谓在单身期,也就是保险的初级消费阶段,年轻人总是对保险抱着无谓的态度。比如,不少年轻人会说意外太偶然,应该轮不到我。世界这么大,哪有那么多的意外发生,即使有意外发生也不一定轮到自己。很多人都抱着这样的侥幸心理。但意外是突如其来的客观事故,它不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什么时候光顾、光顾到谁头上,谁也说不准。也正是因为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及其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年轻的时候才更应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它具有一人为众、众为一人的互助特性,尽管意外事故发生给人们带来的是各种各样的灾难,但如果投保了一定保额的意外险,这份保障至少可以使受难者及家属在经济上得到相当的援助,在精神上给予一定程度的安慰。也有人认为,年轻时买保险不如做投资挣钱。年轻人可以不用购买储蓄性质的保险,但高保障型的产品必须有备无患,只要每年缴纳的保费是在合理的收入比例范围内,
    2023-04-23
    339人看过
  • 企业走出试用期用人的误区
    作为一个新人进入一个全新的工作环境,试用期是他们的第一道关,试用合格后方才转为正式聘用,说明其试用期间的能力,性格,素质等基本被认可,双方达成进一步共识。从一个新的起点开始,把握和正确评估新人试用期间的表现,并对其做出公正合理的判断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很多用人单位对试用期用人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其现象表现有以下几点:1.新人反正是试用,不行再换新人。先不谈人力资源重置成本,其结果是象这样换来换去,使之逐渐成为牛皮癣职位,所谓的牛皮癣职位指的是刚刚招聘到位,从网上停止该职位发布,结果不到三个月又重新发布该职位,反复如此的无所谓用人法,实为无职业道德的不负责任用人行为。这种行为将直接导致求职者认为该公司的该职位流动频繁,失去求职欲望,对公司整体印象大打折扣,最后演变成寡位,有的甚至逼不得以将该职位名称和工作指责内容改头换面继续招聘。在此姑且不谈HR的控制能力。2.新人在试用期感觉还行,结果一
    2023-04-22
    83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信用卡
    相关咨询
    • 投资理财应走哪些误区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2-15
      投资理财应走出以下几个误区:(1)理财是有钱人的事:穷人、有钱人都能理财,养成良好的习惯,去投资,让钱自己去办些事。(2)理财就是买股票买保险:所有钱都拿去买股票那是赌博不是理财。保险公司都说自己的产品既有保障又能储蓄又能投资,那还要基金公司干吗 (3)钱少,理财没什麼效果:理财的秘密是“爱惜钱,节省钱,钱生钱,坚持不懈”。(4)我不懂理财:不懂可以学,理财并不难,任何时候开始学都不晚。(5)理财
    • 如何写新劳动法辞职后走人说明
      新疆在线咨询 2023-07-22
      1、试用期未提议辞工就走人,能够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薪水的,但是用人单位能够主张未辞工而自动去职给用人单位导致的损失赔偿的。 2、《薪水支付暂行限定》第十六条因劳动者本人原由给用人单位导致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商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薪水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出劳动者当月薪水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薪水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薪水准则,则按最低薪水准则支
    • 走过场有何不可
      陕西在线咨询 2022-10-25
      在我们的风俗中,新人登记不必有多讲究,情投意合两心相印即可;要说单独行动、衣着随便是犯了有失“神圣而又隆重”的错,相信绝难得到认同。再说“西俗”,印象里新人们会在教堂里郑重其事地宣布彼此真诚相爱,至于办结婚证,形式上应该和我们差不离,也没有听说他们对法律不敬。笔者并非反对把婚姻登记看成一件严肃的事,笔者反对的是把“神圣而又隆重”与穿西装、戴婚纱硬扯到一起,反对的是把风俗当成“不合时宜”而加以指责。
    • 男人出轨离婚财产如何分割如何走财产分割的
      海南在线咨询 2023-01-03
      夫妻离婚时,一般情况下,两人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商处理来进行分割。协商时,需遵循男女平等的原则。如果是出轨方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要求赔偿。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
    • 职场人士如何规范职场中竞业禁止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6-26
      一、什么是竞业禁止? 竞业禁止是指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不得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已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 二、竞业禁止的对象: 竞业禁止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一般不可能是清洁工或基层员工。 三、竞业禁止的期限: 一般为二年。 四、竞业禁止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