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ERP实施前要做好基础管理
企业在实施ERP项目时差强人意的原因有很多,有人说是因为软件选型失败(占55%),或因为管理协调不够而失败(占25%),或因为实施失误而失败(占30%)。但却很少有人去思考,在ERP实施之前自己企业的基础管理是否已经满足了ERP的实施要求。其实,以上的失败原因都是基于企业已经满足了实施ERP基础条件的这一假设上,但恰恰是这个假设才是ERP实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简单的说,就是基础管理才是决定或影响到企业实施ERP成败的关键因素。
在管理学上,基础管理有很多不同的定义和理解,但总的来说主要是体现在企业如何抓好日常管理,如何把企业战略细化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规则和制度上。有一句通俗的话是这样说的:魔鬼藏于细节,说的就是细节的重要性。因此,基础管理主要是从微观上分析的,包括标准化、定额、计量、信息、规章制度等五个方面。更简单的说,基础管理就是“五化”:制度化、流程化、标准化、表单化、数据化。
因此,在ERP实施时有一句口诀是:企业必须先做到“流程清、数据准、规则明”。换句话说就是,企业在实施ERP之前就必须先做好基础管理工作。否则,没有良好的基础而去实施ERP,就如同在一个地基还没有建好的地方上盖摩天大厦,时刻都有倒塌的危险。
(1)“流程清”的核心是流程标准化
企业的经营活动是由许多流程所构成的,如采购、供应、财务、人力资源、生产、设备、销售等。实施ERP系统实际上就是将这些流程整合起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所以,企业在实施ERP时关注的焦点应该是流程而不是软件技术。有一句俗话是这样说的:如果说数据是ERP实施的基石,那么流程就是ERP实施的灵魂了。
大家都知道,ERP强调的是流程的标准化和固定化,没有流程的标准化就没有ERP实施成功的可能。因此,流程缺乏标准化对于急于实施ERP的企业是致命的,因为没有先把流程合理化、标准化就去把流程固化到ERP系统里,企业在处理业务时就必然会感到不顺畅。所以,“先流程标准化,后信息化”是实施ERP倡导的一条基本原则。也只有将企业所有的业务流程都整理出来,实现标准化、程序化和书面化,把企业的业务流程从“人治”提升到“法制”的层面,实施ERP才会做到“流程清”,才会事半功倍。
(2)“数据准”在于准确计量和定额
说到数据在ERP应用中的重要性,大家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因为没有高质量的数据,ERP应用就成了无源之水。因为数据错误的话,即使ERP上线了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反而会是系统失败或者掉线的导火索。
ERP数据分为静态数据和动态业务数据。静态数据包括基础数据和期初数据,只有准确无误的把静态数据录入ERP系统,ERP系统才会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否则,ERP系统在原始账目时就已经出错了。至于动态数据就有一句更通俗的话,就是“垃圾数据进,就会垃圾数据出”。因此,当没有真实可靠的数据基础时,希望ERP应用能带来效率的提高也就成一句空话。所以,做好基础管理的定额和计量工作,是保证ERP数据质量的先决条件,也是保证ERP数据质量的关键一步。
(3)“规则明”在于制度规范化
在ERP实施中,没有把ERP实施当作是一场管理制度规范化的运动是大多数ERP项目没有成功的主要原因。因为ERP上线是一种部门利益和人员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是规范化制度和随心所欲的管理习惯发生冲突的过程。经验告诉我们,基础管理薄弱的企业,普遍会存在“无法可依”、或“有法不依”的“人治”管理,这种非规范化的管理方式是与ERP实施所要求的“法治”方式是相违背的。
例如,当企业的规章制度不明确时,或制度没有被有效执行时,利益冲突往往会导致ERP实施名存实亡,ERP实施也就必然会搁浅。大多数基础管理水平差的企业,ERP失败或效果不佳的症结也就在于此。因此,理顺了流程关和数据关并不代表ERP就能够顺利上线,为了ERP能顺利实施、上线及运行,必须还要用规范化的制度来保证ERP实施活动能被正确的执行。
二、企业解决基础管理薄弱的策略
从上述分析可知,ERP实施强调先要打好基础管理,并不是毫无根据凭空抛出的一个概念,而是符合ERP实施要求的。因为只有加强基础管理,才能使日常工作步入专业化、制度化的轨道。所以,希望打好基础管理的企业,可参考以下的方法和策略:
(1)从流程标准化着手,建立明确的流程框架
据调查显示,许多准备实施ERP的企业在业务流程上还停留在“随意性强”的阶段上,因此要求企业在应用ERP之前先要把流程形成制度化、标准化以及表单化。例如,先建立以责、权、利为基础的流程框架,然后通过这种基础管理建设使企业常规的事件纳入标准化、规范化、表单化的流程管理,以形成统一、规范和相对稳定的管理体系,以此提高ERP实施的成功率。
(2)从制度规范化开始,做到有法可依
当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时,千头万绪的事情也会越来越多。如果这时企业的管理还处于“人治”的管理阶段,难度就会非常大。因此,企业需要先制定一套规范化的控制系统,使企业的每一个岗位、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时刻都处于受控之中,使到企业能做到决策程序化、考核定量化、权责明晰化、措施具体化和控制过程化,最终也能确保ERP实施的顺利执行。
(3)认真做好定额和计量,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任何数据都是由一定的“量”组成,因此为了确切地获得其真实数量值,必须要做好计量工作。正如**列夫所说:没有计量,便没有数据。计量是企业生产的技术基础,如从原材料的筛选到定额投料,从工艺流程监控到产品的品质检验,都离不开计量。简单的说,没有准确的计量,就没有可靠的数据,当然也就无法确保ERP系统需要的高质量数据了。因此,只有认真做好计量工作,才能保证计量数据的有效性,再经过长期数据积累和统计分析,就能制定出合理的定额,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得到高质量的ERP数据。
总的来说,夯实的基础管理是ERP实施成功的基石。如果企业在基础管理上不能达到一定的程度,又不愿意下决心和下功夫去解决,这样就不应该匆忙的进行ERP建设,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实施ERP系统,效益注定是不佳的。
-
企业成功实施ERP的建议
163人看过
-
煤矿瓦斯事故不断:投入不足基础薄弱
342人看过
-
公务员有哪些岗位适合女生,文化基础薄弱能考上公务员吗
72人看过
-
中小微企业职业危害防治薄弱
385人看过
-
企业标准化是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
363人看过
-
乡镇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办法
88人看过
产品是指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包括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组织、观念或它们的组合。产品一般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即核心产品、基本产品、期望产品、附加产品、潜在产品。 产品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 更多>
-
企业的基础设施现在需要计提折旧吗安徽在线咨询 2022-11-201..企业基础设施如果有使用年限(寿命),且可以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服务,就需要计提折旧。 2..我国的会计核算制度确定了企业固定资产两类折旧方法:即均匀折旧(包括直线折旧法及工作量法)和加速折旧(包括年限总和法及余额递减法,亦称递减折旧法)。然而,我们认为用这两类折旧方法计提基础设施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对许多项目来说是不妥的。依此提取的折旧费用将导致这部分项目的单位营业成本前高后低,影响投资者对
-
企业必须认真做好有关成本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即实施有关管理工作。云南在线咨询 2022-01-21企业必须认真做好有关成本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一、加强定额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和主管机关制定的劳动定额和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不得擅自提高工料消耗定额和费用标准。按照规定严格管理补充定额,不得以补充定额变相提高工程造价、职工工资和奖金水平。企业对各种物资的储备和消耗、工时利用、设备利用、资金占用以及费用开支等,要根据企业已经达到的水平,制定先进合理的内部管理定额,并随着生产技术的改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
企业加班应在什么工时基础上计算?北京在线咨询 2022-10-20按1995年3月修订后《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第三条、第五条、第九条的规定,企业安排员工加班,其计算的工时基础,应在每周工作40小时的基础上计算。如何计算员工每月的法定工作时间实行月薪制的员工其日工资和小时工资如何计算员工每月的法定工作时间的确定,是按其所实行的法定标准工时制来进行推算的,每周实行40小时标准工时制的员工每月法定工作时间是21.16天。每月法定工作时间,是按以下公式来计算,
-
物业管理的基础资料新疆在线咨询 2022-08-30物业管理的基础资料:本教材是物业管理专业专门化方向的主干课程之一,承担着培养学生从事物业管理工作所需要的的良好职业道德和相关岗位专业知识的任务。
-
实施企业管理时如何加强管理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0-24怎样完善住房公积金的财务管理制度、提升住房公积金的财务管理水平,我国开始推行住房公积金政策20世纪90年代,以及实现公积金的增值是住房公积金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发展至今,住房公积金政策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当前,更加注重的是实现公积金的增值,带动社会经济的进步。所以,对住房公积金的管理还处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其中,住房公积金的财务管理工作的职能和内容也增加了不少,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存缴、提取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