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没有签署书面合同,当事人可以采取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有关法条规定:当事人可以通过和解或者调解解决合同争议。当事人不愿和解、调解或者和解、调解不成的,可以根据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若没有签署书面合同,当事人可以采取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有关法条规定:当事人可以通过和解或者调解解决合同争议。当事人不愿和解、调解或者和解、调解不成的,可以根据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没 有 书 面 合 同 如 何 维 权 ?
根据素材2中的内容,我们可以得知,签订合同的当事人不具有签订合同的资格,例如不是房屋所有人或者开发商时,签订的购房合同是无效的。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五条和第五百零二条分别规定了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并且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此,即使没有购房资格的书面合同,只要依法成立并且符合法律规定,就是有效的。
总之,若没有签署书面合同,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的方式来维护权益。有关法律规定包括和解或调解解决合同争议,以及根据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当事人可以依据法律规定维护权益。即使没有购房资格的书面合同,依法成立并符合法律规定,就是有效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九十四条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四年。
第五百三十三条合同成立后,合同的基础条件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当事人一方明显不公平的,受不利影响的当事人可以与对方重新协商;在合理期限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应当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根据公平原则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
购房合同放弃攻略:保护权益的指南
400人看过
-
劳动者权益保护:订立劳动合同的指南
340人看过
-
保护小股东权益的详细指南
266人看过
-
维护自身权益的指南
135人看过
-
指南:欠款诉讼权益维护指南
59人看过
-
离婚权益维护指南
167人看过
书面合同是以文字表述形式按一定格式记载当事人之间的协议的合同。书面合同一般适用于计划的、规范性的、标的数量比较大、内容比较复杂的、法人之间订立的难于即时结清的合同。书面形式的合同有: 1、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 更多>
-
上海消费者权益保护与维权指南北京在线咨询 2024-12-05在发生纠纷后,建议双方先进行协商处理。如果协商无法达成一致,可以通过起诉来寻求法律维权。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起诉方式包括书面起诉和口头起诉两种。对于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则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在起诉前,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且有明确的被告和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
-
云南租房者权益维护指南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4-11-27在发生纠纷后,建议双方先进行协商处理。如果协商无法达成一致,可以通过起诉来维权。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起诉方式包括书面起诉和口头起诉两种。对于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则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起诉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
-
甘肃公司权益维护指南青海在线咨询 2024-12-12在发生纠纷后,建议双方先进行协商处理。如果协商无法达成一致,可以通过起诉来寻求法律维权。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起诉方式包括书面起诉和口头起诉两种。对于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则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在起诉前,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且有明确的被告和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
-
江西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咨询指南宁夏在线咨询 2024-12-08在发生纠纷后,建议双方先进行协商处理。如果协商不成,可以考虑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打官司一般需要经过以下程序: 1. 准备起诉书和相关证据。 2. 前往法院立案并支付诉讼费用。 3. 法庭审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宣读法律纪律、开场白、询问是否回避、询问材料是否收到、法庭调查阶段(包括原告陈述、被告答辩、原告举证、被告质证、被告举证、原告质证、法官问话)、法庭辩论阶段、最后陈述阶段
-
没有签订合同劳动法还能保护我的权益吗香港在线咨询 2022-05-16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事实劳动关系同样受法律保护。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四)考勤记录; (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