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解散期间公司还存续,有客户要求退款的,由清算组负责处理,符合退款条件的,由公司财产承担退款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三条【公司界定及股东责任】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第一百八十六条【清算程序】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应当制定清算方案,并报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公司财产在分别支付清算费用、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缴纳所欠税款,清偿公司债务后的剩余财产,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股东的出资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
清算期间,公司存续,但不得开展与清算无关的经营活动。公司财产在未依照前款规定清偿前,不得分配给股东。
一、公司营业期限届满没有解散仍营业后果谁承担
公司营业期届满后继续经营的后果由公司承担
一般情况下,公司营业期届满都会有两种后果,一是依法解散,经过相应的清算程度后,解散公司,二是通过股东大会决议,存续经营。
在实践中,不管是依法解散,还是决议存续经营,在营业其届满后,公司都不会停止经营,通常都会继续经营,等待进入依法解散程序或者股东大会决议。因为这期间,公司停止经营,对公司股东、公司员工,乃至社会而言,都意味着损失和浪费。
公司在这期间继续经营的后果,仍然由公司承担。公司营业期届满,不代表公司的民事(法人)资格,就已经消灭,在工商主管部门撤销注册登记/吊销营业执照前,公司的经营资格已归于消灭,但民事主体资格依然存在。在此情况下公司因经营而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仍应以公司名义承担。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某些公司或个体工商,在营业期届满后,未在合理期限内依法注销或依法办理存续手续,继续长时间经营的,一经工商行政机关查获,需要被罚款。如果情节严重的,甚至可能涉嫌非法经营罪,届时公司股东或负责人需要受到相应刑事处罚。
-
公司解散后谁承担责任,公司解散的原因
262人看过
-
解散公司谁来承担债务
396人看过
-
公司解散由哪方承担责任
61人看过
-
企业解散后由谁还债,哪些情形公司股东承担还款责任
96人看过
-
解散公司的诉讼应当由谁担任
436人看过
-
申请公司解散诉讼费谁承担
171人看过
公司解散是指公司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后死亡的法律行为。公司解散的原因: 1、被吊销营业执照; 2、股东大会作出解散决议; 3、因公司资不抵债破产而解散。 公司解散时,员工与公司之间的劳动关系依然存在,公司解散必然导致劳动关系提前终止。用人单位... 更多>
-
解散的公司由谁承担还债?台湾在线咨询 2022-11-031、由公司的财产承担。 2、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
售后客户无理由退货由谁承担运费上海在线咨询 2021-10-01如果消费者在网上购物后需要退货,如果当事人之间有约定,按约定办理。如果没有约定,邮费应由销售人员承担。但是,一般在实践中,只有因商品质量问题退货的,卖方承担邮费的消费者自身的理由要求退货的,一般由消费者承担邮费。相关法律可供参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4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失的,应按消费者要求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充商品数量、退款和服务费用或赔偿损失等方式承担民事责任。消
-
司法解散公司的被告由谁担任云南在线咨询 2022-11-2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 (二)第四条:股东提起解散公司诉讼应当以公司为被告。 原告以其他股东为被告一并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原告将其他股东变更为第三人;原告坚持不予变更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原告对其他股东的起诉。
-
独资企业解散后债务由谁承担安徽在线咨询 2022-08-14清偿个人独资企业债务的财产范围不仅仅限于企业财产,而是涉及投资人所有的全部财产,即债务由投资人承担无限清偿责任。所以,在处理债务时,如果只以企业为当事人,有可能债权人的债权得不到及时实现,还可能造成法院在执行中重新调查工商登记的情况,追加投资人为当事人。根据《独资企业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个人独资企业解散后,原投资人对个人独资企业存续期间的债务仍应承担偿还责任。但债权人起诉时只起诉个人独资企业,如
-
公司组建后由谁决定解散?甘肃在线咨询 2023-01-02公司解散可以由股东会讨论通过,也可以由登记机关责令解散,再或者法院判决解散。有以下情况可以解散: (一)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 (二)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 (三)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 (四)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 (五)人民法院依照《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二条的规定予以解散。